第202章 |城

字數:701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簪纓問鼎 !

    這個時代,胡僧確實並不罕見。因為佛法本就是從西域傳來的,凡舉天竺、安息、康居、大月支,皆有僧人遠道而來,傳經*。而佛教尚不夠興盛,那些法師的弟子中,也多有胡人。因此冒出個胡僧,一點也不出奇。

    但是奇就奇在,這人是懷恩寺的僧人帶來的。難不成今日求見,就是為了這人?

    腹中揣測一閃而過,梁峰麵色如常的請兩人落座、奉茶,隨後才道:“未曾想念法法師今日來訪,我與主持也許久未見了,本該登門拜訪才是。”

    花花轎子人抬人,一州刺史說出這話,著實給足了懷恩寺麵子。念法合十道:“使君初來晉陽,想必還有不少公務有待處理,是小僧冒昧才是。不過今日確有要事,需同使君交代。”

    說著,他微微側身,介紹道:“這位乃是竺法達法師,乃是竺法護禪師的親傳弟子。剛剛從長安而來。”

    竺法護?!既然打了佛子的旗號,梁峰就不會對此時的佛教一無所知。這位竺法護禪師,正是有晉一朝,最為出名的高僧。他祖籍月支,世居敦煌,禮印度高僧為師。為了學法弘法,隨師周遊西域諸國,通曉三十多種語言,後在長安定居,傳譯經法。可以說,在鳩摩羅什之前,他就是最偉大的譯經者。這樣一位高僧的弟子,怎麽會來晉陽?

    梁峰麵上露出微微訝色:“未曾想是高僧門下,失敬失敬!隻是鄙人聽說竺法護禪師在長安傳法,怎地竺法達法師會來晉陽?”

    那胡僧雙手合十,宣了聲佛號:“使君所問,正是小僧前來之因。長安半年之內,被亂兵攻破數次,供奉家師的寺院也慘遭兵禍,故而想離開長安,另尋他處。”

    雖然是個胡人,但是這和尚的口音相當地道,說的是洛陽官話,甚至都沒摻雜半點關中鄉音。然而這話的意思,可就不那麽簡單了。分明是這群僧人想要遷到晉陽啊!難道是因為他這個佛子的名號?

    果不其然,那胡僧隻是頓了頓,見梁峰並未作答,就繼續道:“家師的意思,是返回故裏敦煌,在那裏繼續譯經傳法。但是小僧以為,離開中土,終究是失了傳法的根基。這一亂,不知要多少歲月,才能重歸。不如換個城池,保住這一點星火。不知使君,能否收留小僧等人?”

    梁峰故作沉吟的思索了片刻,方道:“敢問禪師一行有多少隨行?”

    “不足一千。”竺法達淡淡答道。

    一千人!而且是一千佛教信徒!這力量,足以改變晉陽乃至並州全境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在他這刺史支持下。

    眉峰微微皺起,梁峰歎道:“未曾想竟有這麽多人,晉陽被圍一載,又有匈奴虎視眈眈,怕是不宜定居。”

    竺法達像是猜到了梁峰會這麽說,微微一笑:“使君可能覺得小僧等人累贅,但是並州胡漢混居,未必不能以佛法化諸胡。”

    梁峰的眼神立刻銳利了起來。這胡僧的意思太明白了,是準備用佛法這麵大旗撬動匈奴陣營!在劉淵麾下,有數不清的雜胡。這些人的地位不高,本就是匈奴的仆從奴隸。在劉淵立國,展開逐鹿之戰後,他們也就變成了衝在前線的炮灰。

    同樣是在並州居住了三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時間,早就被漢人同化,為何還要為匈奴的利益征戰?這麽想的,恐怕不在少數。

    而若是利用佛法,甚至由竺法達親自出麵,去和這些雜胡的部落接洽,他們重歸晉國的可能性,也不會小。而當這些底層人士出逃之後,匈奴漢國的根基也就動搖,想要占據並州,就成了白日做夢。

    這是一招釜底抽薪的法子。而梁峰不像是其他晉國官吏,保持著歧視胡人,甚至奴役打壓的態度。若是同當年的梁習一樣,抽掉這些人的酋帥,把他們編入民間,並且強令推行漢人習俗。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他們就會和身邊的漢人一樣,同風同俗,泯滅眾人。

    這樣的法子,梁峰在奕延那群羯人身上試過,效果不差。這種文化優勢用在其他族類身上,也未必會弱。

    如果麵前這個胡僧,真的能做到他所言之事,並州格局甚至都會改變。但是相反,若是他引來了那些胡人,再用宗教作為道具,為其所用呢?

    梁峰的麵色沉了下來:“法師所言,也許可行。但是若生出徐州笮融之事呢?”

    能夠熟悉漢話,傳經講道之人,當然也會了解過往的曆史。笮融就是個能夠刻在青史上的反例。

    笮融乃是漢末三國時的人物,疏財好施,崇信佛教。黃巾之亂爆發時,他帶數百鄉人投靠了徐州牧陶謙。陶謙欣賞他的才能,同時也對佛教抱有好感,就把廣陵、下邳、彭城三地的賦稅運輸之職交給了笮融。誰料此子竟然在下邳建佛寺,修佛塔,召開盛大的浴佛會。佛像塗金,千人誦經,延綿十數裏的宴席任人享用。甚至為了接納更多佛教徒,免除信眾的徭役賦稅,使得下邳乃至徐州,佛法大興。

    可是這樣一個人,同樣也是個極為殘暴的凶徒。在徐州被人所惡,倉皇逃離之後,他先後殺死了收留他的廣陵太守和豫章太守,奪其邑,繼續鋪張在佛事之上。最後被揚州刺史劉繇擊敗,為山民所殺。

    這樣一個極端矛盾的家夥,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後世對於佛教的禮遇之法,都從他來。他是佛教徒嗎?沒人會否認。但是教徒,未必就是善人。同樣的事情,在太平道創始人張角那裏,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若是野心過大,宗教非但不能起到製約的作用,反而會催化人成魔成霸,控製手下信徒,謀奪更大的利益。

    這話可有些誅心了,然而竺法達麵不改色:“小僧等人前來投使君,正是因為使君佛名。《金剛經》夢書雅妙,亦應廣傳。若無使君威名,怕是小僧,也無法使諸胡歸服。”

    這就是間接承認梁峰的佛子地位了。有懷恩寺背書還不算完,這次竺法護的弟子也要站在他這邊了嗎?然而這一層神化的身份,亦可以成為他們這些佛教徒的借勢之力。甚至梁峰的勢力越強大,對於他們發展宗教就越有利。

    就像攀附大樹的枝蔓,不知不覺便能紮根,奪取養分,茁壯自身。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如果是對這個時代真正的信徒或者野心家而言。但是梁峰,並非兩者中的任何一種。

    手指在案上輕點兩下,梁峰終於開口:“佛法是好,但是在我看來,僧人不該入世。唯有受戒,出家,方能親近佛理。而真正的僧侶,也不該是剃度即可,要明經法,通過層層考驗,方能為僧。若是沒有舍棄身外物的決心,又如何能成就佛法道果?”

    話題莫名其妙變了個方向,看似漫不經心,竺法達的眉峰卻輕輕一抽。這是說,麵前這個並州刺史準備監管佛寺和僧侶了?佛家之所以壯大,正是因為它的法門簡單,能讓不少人投身佛門,逃避兵役稅賦的折磨。但若是取得為僧資格,也要朝廷一一勘驗,登記在戶籍一樣的冊本上呢?而拋棄身外物,更是要命的說法。難道為僧就不能入官場,不能占田地,不能渡金身嗎?

    竺法達是個有野心的家夥。他不像自家師父、師兄那般,一心撲在傳經之上。比起經卷和傳法,他更希望佛教得到一個有力的上層支持,就如道教一般,因玄談蔚然成風。可是想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隻憑自己孤身一人,是萬萬不能的。那麽,他就要找到一個可靠的支持者,一個熱衷佛法,又極有作為之人。

    按道理說,他該選劉淵的。匈奴本就是胡人,又大多喜佛法,若是得到漢國國主的支持,未必不能興佛法。但是漢國真的能奪這天下嗎?就算同樣身為胡人,竺法達也不這麽覺得。這中原,這泱泱大國,終歸還是要回到自己人手中的。就像大秦,就像大漢,就像如今的大晉,薪火相傳。而暫時投靠一階胡主,說不定短暫的王朝覆滅之後,連佛法都會被消失的一幹二淨。

    而這個新任的並州刺史,也絕非區區一州之才。當看到那萬人空巷的盛況後,他就下定了決心。這個梁子熙,是可以投效,並且必然能發揚佛法之人。

    然而把手頭的東西全部擺了出來,對方依舊沒有心動的意思。相反,直接劃出了道道,給出了界限。是從,還是不從?

    隻是片刻功夫,竺法達就得出了結論:“使君所言甚是,大晉畢竟非佛國,並州也容不下佛國。”

    非佛國這三字,就意味著一切。佛教不是攻擊性的宗教,任何舉國上下崇信佛教的國家,最終都在侵略者的鐵蹄下,徹底敗亡。當初不可一世的貴霜帝國,正是如此。大晉的法統,是儒。並州的地理,更不可能讓梁峰放下刀兵。要征戰,要稅賦,要人力,這種種,都意味著“佛國”的模式不可能存在。他讓僧人出世,正是要百姓入世。而唯有控製出入條件,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這是釜底抽薪的法子,也是個能看控製教眾,不至於使其過於龐大的手段。這手段意味著限製,但是同樣,也代表著官家的認可。而這,才是竺法達需要的。他從不指望一蹴而就。

    沒想到這胡僧一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梁峰麵上露出了些笑容:“法師通達,不愧是高僧之徒。若是法師所言不虛,鄙人自當歡迎得道者為晉陽百姓消災祈福。”

    這就是第二個條件了,先辦到諸胡歸化這一點,再談後續其他。竺法達哪能不明白梁峰的意思,雙手合十:“使君仁善,小僧自當盡力。”

    跟聰明人說話,就有這點好處。該說的都說完了,竺法達也不耽擱,起身告辭。念法跟著站了起來,然而還未挪步,就聽梁峰道:“念法法師還請留步,我有話,想轉給主持。”

    這就不是竺法達能聽的了,他乖覺的先行退出了書房。念法則躬身道:“敢問使君有何吩咐?”

    梁峰微微一笑:“隻是想問問主持,若是竺法護禪師到了晉陽,要在哪裏安居?”

    念法麵上也帶出了點微笑:“這點家師早有吩咐,自是住在懷恩寺中。”

    這一句話,就透露了足夠多的消息。老和尚是什麽樣的身份,竺法護又是什麽樣的地位?若是這樣一個大能前來晉陽,對於懷恩寺的壓力,怕也不小。尤其是懷恩寺修大乘,而竺法護是大乘佛法翻譯最多的譯者。如此情況下,主次關係要如何處理?

    誰料老和尚非但做了胡僧的掮客,還讓他們住進懷恩寺中,就不怕遇上鳩占鵲巢的事情嗎?

    而念法的回答,正正說出了老和尚的態度。他不怕。

    甚至可以說,老和尚想在這場大勢之中,找到一個更有利的位置。一個能夠吞並,消化那一千隨從,甚至把竺法護納入懷恩寺係統的計劃。

    而這一答,就表明了,兩幫和尚,並非一心。

    這才是梁峰最需要的答案。若是兩者一心,那麽他就要擔憂宗教勢力是不是過大了。而若兩者之間還要勾心鬥角,那麽作為居中的調停者,也是兩者都認同的“佛子”,梁峰的掌控力也就能隨之增加,達到真正的製衡。

    難怪老和尚會這麽下力氣讓他風光入晉陽,難怪在接任刺史的第一天,念法就引來竺法達,為他們牽線。這未嚐不是懷恩寺在加大投資力度,表示忠心。若是自己不問,對方恐怕也要明示暗示一番,讓自己安心。

    梁峰其實並不怕有野心的人,隻要這野心以理性的方式出現,就總能找到可控的辦法。而他麵對的這幾個和尚,全都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微微一笑,梁峰頷首:“那便有勞主持了,改日閑下來,我再登門聽法。”

    念法再次謝過,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一旁,段欽長歎一聲:“主公真的要用佛了?”

    這確實是他立場的一大轉變,當旗號真的打出之後,就不隻是如今這個借借佛子之名的局麵了。

    “可用佛,可用道,也可用儒。隻要三者,用在合適的地方就行。”梁峰也算是想清楚了,這個世界還處於未開化階段,就算飽讀詩書的大儒,也隻會用儒家那套世界觀來看待世間萬物。天人合一跟佛祖老君又有多大的區別呢?對儒者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大字不識的黔首百姓了。

    這個世界,不是能講究科學和真理的世界。相反,宗教才是永恒的主題。那麽控製宗教,總好過讓其野蠻生長。隻要把宗教融入教化中的一部分,同樣也能安民。

    這就像後世的宗教辦,表麵上,各教平等自由,實質上,則是政府統一操控。其實古代也未嚐不是如此,中國的情況太特殊了,任何出世的宗教,都比不上入世的儒教來的有生命力。討論什麽世界觀和方法論,終歸還是看誰的拳頭更硬,手段更多,或者說,適應社會發展罷了。

    這樣的說法,就算是段欽聽了,心頭也是一顫。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冷靜明銳,要好過輕信糊塗。

    “若是那胡僧真能撬動匈奴麾下諸胡,也是好事一件。”最終,段欽低聲道。

    可不是嘛。任何時候,瓦解敵方力量,擴充己方勢力,都是值得慶幸的好事。應付了一天的公務,梁峰疲憊的揉了揉額角:“隻盼那竺法達有蘇秦張儀之能吧。”

    見梁峰麵色蒼白,段欽不由有些憂心:“主公一路勞累,又費心費力,切莫再傷了身體。還是盡快休息為好。要不要下官招薑季恩前來?”

    梁峰卻沉默了片刻,搖了搖頭:“不用季恩,還是喚……伯遠前來吧。”

    叫奕延入內,十有八|九還是正事。然而段欽又怎能讓梁峰放放再說呢?輕歎一聲,他悄然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