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再夢古事

字數:647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宮媒 !

    李青衣抱著才半歲多點的鬼明往鬼族相反的方向走,在距離鬼族很遠的地方有一座鬼山。

    傳說鬼山上住著一個白白須白衣的神仙,可以治療一切人間無法治愈的病症。

    李青衣時不時的探探鬼明鼻翼,見他呼吸微弱,才放下心來。

    但是她卻無法保證這位幸存小王爺可以活到下一刻。

    李青衣也懂醫術,卻無法知道鬼明一息尚存的原因。

    “鬼仙定能救活小王爺!”

    李青衣在心裏肯定的,除了路上喂鬼明喝水或者自己喝水外她都沒有怎麽停留過。

    山,一座座的山翻過去又翻過去,好像沒有盡頭。

    她疲憊不堪的趕路,不敢作任何的停留。

    一路走一路問,人們都指向她的前方,給出了同一個回答。

    “就在前方《無》《錯》翻過山便是鬼山了。”

    李青衣漸漸絕望,這一路的勞累奔波,她感覺自己似乎是要走到世界的盡頭去了。

    她想放棄,卻是不忍,隻得咬牙堅持。

    王後被王爺殺死,王爺失蹤,蘇紅陌失蹤。

    鬼王府垮了,徹底的垮了,所有人都選擇了逃命,這其中包括在王爺府裏做了六年主廚的孫雁行。

    這六年他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才得主廚之位,依他的年紀和地位原本可以娶一房好妻室,但他沒有。

    別人都問他為何,他想了又想。也不知道為何,隻說自己等的佳人還未來到自己身旁,別人笑。他亦是笑。

    別人不懂得他的心思,他更不懂別人的心思。

    胖胖的身子,憨憨的笑顏。

    可是現在他一無所有,他等了三日,不見王爺王妃回來,和他一起在王府共事的丫鬟仆人都走光了。

    管家最後來到孫雁行麵前,勸道:“雁行。大雁遠行,這裏注定不是你久留之地,你走吧。去別處另尋生計。”

    “大管家,王爺不回來了?”

    孫雁行看著輝煌王府的門口,還是不想放棄。

    管家失望的頷回答道:“是,據說王爺不會回來了。連王後娘家也受了牽連。皇帝趁機抄了全家,想必現在要到王府了雁行,你且遠去罷。”

    “大管家,那您呢?”

    孫雁行決定帶管家走,這六年管家幫襯他不少。

    “雁行,我已年老,你去吧。我還要繼續等王爺歸來,若王爺歸來我便來尋你回來。”

    “大管家。您且跟我同去吧。您年老,我為您養老送終。”

    孫雁行去拉大管家。管家鬆開他的手,微微的歎息,沒讓讓孫雁行知道。

    “你自去吧,放心我沒事,我會等王爺歸來,若你將來還念叨著我,你便差人來尋我,我就在這王府附近居住。”

    “那好,若雁行他日富貴定來接大管家同去。大管家,請您保重,雁行先行離去。”

    “如此甚好,雁行記得江湖之中勿要多言,謹嚴慎行,忌心浮氣躁。”

    大管家說完便往外走,雖然不舍得孫雁行,但是他心裏也很清楚,孫雁行多留在這裏一會兒就會多一分危險。

    為了孫雁行,他隻能驅逐他離開。

    孫雁行望著大管家往其它房間去,他便回自己房裏收拾幾件幹淨衣裳,最後帶上盤纏往外麵去。

    孫雁行在門口駐留,再看王府一眼,然後戀戀不舍的轉身離去。

    大管家在角落裏望見孫雁行離去心裏才鬆懈。他其實沒有告知孫雁行,皇帝帶人來王爺府是因有人告狀說是王爺密謀造反。

    “說了也無任何意義!”

    大管家搖頭,失望的蹣跚著身子往房間裏去,一間房一間房的看去,角落旮旯都看得仔細。

    確定房間裏無奴仆丫鬟就把房門上鎖,花費一個時辰,終於挨個看過,每間房都被他上鎖。

    沐浴更衣,焚香祈禱,出門點火。

    霎時間王府成一片火海,比此刻的太陽還絢爛幾分。

    “王爺,老奴定不讓皇帝找到任何東西來汙蔑您,老奴這般行為願您不怒。王爺,老奴帶著金鑰匙先離去,會在王府附近等著您再歸來。”

    管家蹣跚著往前麵走,火光灼熱他的背,他的心卻似寒冰,他並未回眸卻是老淚縱橫。

    俗語有雲:樹倒猢猻散。

    如今王府大火堪比天空烈日,無人問,無人管。

    約莫半旬,李青衣終於到了傳說有鬼仙的鬼山腳下,鬼明還是那般氣息微弱,李青衣欣喜不已。

    往日的塵土終於換來今天的希望。

    抱著鬼明尋著一條小道往山頂上去。

    傳說水裏住蛟龍,山頂住神仙。

    兩個時辰後李青衣便尋到這山頂來,尋見一山洞,卻未見到何人。

    山洞寂靜旁無雜草,李青衣也顧不得許多,抱著鬼明一邊輕喚“鬼仙”一邊往那山洞裏去。

    山洞,幹爽潔淨,亮堂如有日懸於頂,約往前行十五六步見洞中桃源之景。

    柳絮柳枝絲絲像舞,一方小譚有荷正香。

    石桌石凳嫋嫋茶煙,兩隻大鳥如兵似將。

    李青衣沒有再喚,怕驚醒那石雕上大鳥,她亦明了,鬼仙早已算她會來此,之前他已離開。

    或他不想凡塵之人擾他清修,或他不想見到李青衣此人。

    不問因由,李青衣見是桌上赫然一顆丹藥。

    小指般細,丹藥旁留書一封,李青衣拾起,細看。

    此藥可救小王爺一命,自此不得再來鬼山,不得再尋鬼仙。丹藥拿去,人自離開,恕不遠送,望自珍重!

    旁邊,竟不是茶水,而是山澗泉水加熱至開。

    李青衣四周尋一眼,未見鬼仙,料想鬼仙神機妙算,不如博他一博。

    水正冷至溫,李青衣喂鬼明丹藥再喂水一次,抱起鬼白月鞠躬三次。

    心存感激,形態恭敬,誠懇的許諾道:“多謝鬼仙相救,若鬼仙他日有用得著青衣的地方,隻需鬼仙一話傳,青衣萬死不辭!”

    李青衣知曉無人應答,便抱著鬼明原路返回。

    低眉時見一角落,有一根線似束縛何物,線旁有一小碟,碟子裏落滿柳絮。

    李青衣並不多管隻是抱著鬼明離開此山,想要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

    官兵來時,王爺府依然火光漫天,也無人滅火,自待火熄滅。

    進得火堆尋些物什卻無任何現,隻得原路返回去皇帝處複命。

    孫雁行去了全家,還走到全家卻在路上聽聞全家被抄罷王爺府就已火光漫天。

    孫雁行心裏極難過,無處宣泄隻得躲與一老柳樹下獨自歎息。

    “你們快些走,我們盡早回家。”

    嬌滴滴的聲調,俏麗麗的模樣,細碎碎的步伐,搖曳生情。

    一位絕代佳人往老柳樹旁過,孫雁行抬眸卻見佳人笑靨,雖不是對他。

    一看牽他人,再看牽他心,三看牽他魂。

    本想上前,卻念自個兒身份卑微,無顏見佳人,又不知何時方能再見,思量之際,佳人已帶兩丫鬟遠去。

    蓮花移步,桃花麵;唇角顰笑,撩心扉。

    自此,孫雁行方覺自己佳人出現。

    憾不知其名,不知其家何處,不知何時再相見。

    “雁方記起佳人麵,窈窕身姿想斷腸。”

    孫雁行無奈,隻得離去,當找出路謀生計。

    十年多後,李青衣把鬼明獨自養大,鬼明已改姓古名明,字日月,除李青衣恐這世間鮮有人知古明即當年的鬼明字白月。

    自此,世間再無鬼明之人,多一十一歲男子古明。

    古明喚李青衣為青姨,李青衣並未告訴古明的身世,而是把銅鏡左方半銅鏡讓古明貼身帶著,告訴他“:你的身世就在這銅鏡之中,等你長大自會明了。”

    李青衣留存右方半銅鏡,原本想全交付於古明,卻見古明剛拿右方半銅鏡就疼得“哇哇”直叫,複想起臨別蘇紅陌之言,細想,方明白此銅鏡一陰一陽。

    隻待古明將來娶妻,再把右方半銅鏡交付於古明之妻。

    李青衣每日教古明認字練字、學禮學儀,夜幕下便教他習武練劍,不許他私自出門去,對他要求甚嚴。

    又是一年過去,今日,古明一十二歲。

    李青衣告誡古明,再獨自出門為古明購些生辰之物。

    李青衣出門許久,古明在家練字學畫,突然聽到牆角一貓叫,古明倍感稀奇尋貓叫聲而去。

    開院門,向右。

    牆角貓聲聲叫喚,古明蹲下身子想去抓它,卻見它一躍去更遠的地方,古明上前去追尋。

    不久之後,古明現自己已距離家太遙遠,並不記得如何回去,野貓早已消失,轉身,尋著記憶往回去,卻距離家處愈遙遠古明竟不自知。

    李青衣歸家,尋找房前屋後幾遍都沒有見到古明的人影,心覺不好,見院子石桌上古明之前練的字,上寫古,下寫日,明字還少一半,李青衣慌忙到處去尋古明人影。

    古明心覺累和餓,終知找不回住處。

    此時近晌午,他走的此處已無人煙。

    一片荒蕪,除了樹和山什麽都沒有,別說是人,連鬼都沒有一隻。

    舉步維艱,他從未離家如此遠,時間過去他覺頭暈目眩,往前方而去,似見李青衣,心喜,舉步跨去,卻不料前麵一懸崖,古明心混沌掉了下去。

    古言他們又夢見了和之前相似的事情,似幻似真,不清不楚。未完待續。

    第164章再夢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