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桑基魚塘

字數:4498   加入書籤

A+A-




    鹹寧殿禦書房。

    “唉,垃圾,不過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未來人誠不我欺也。”

    放下樊若水上書表功的新創意,錢惟昱不得不發出一聲這樣低聲呢喃的感慨。這份奏章上陳述的內容,居然不在沈默上報的述職裏,很顯然是樊若水私下越級上報邀功的。雖然樊若水這人的人品絕對是個做漢奸的料,但是他在工程學和水利、勘測等專業方向上,著實有不錯的天賦。曆史上之所以沒能被善用,無非也是因為李璟李煜父子隻知道詩詞文章取士罷了。

    “大王恰才所言為何……請恕下臣未曾聽清。”侍立在下的樊若水依舊保持著拱手低頭的謙卑姿態,很顯然是沒有聽清錢惟昱的自言自語。

    “啊,那沒什麽——”錢惟昱不置可否地打個哈哈,他總不好直接和樊若水說,他覺得樊若水的人品是個垃圾吧——然後再切回到正題上,拿著樊若水邀功的奏章,問道:“這裏麵的桑基魚塘;果、蔗基魚塘的法子,便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麽?”

    “下臣不敢居功,這也著實是大王此先與下臣以及張思訓閑談時略有涉獵這一塊內容,令下臣頗有啟發。”

    “那為何要單獨上奏,而不通過沈郎中?”

    “下臣以為……此事乃是大王親自關心過問的事情,便……”

    “那下次要記得逐級上報。”

    “下臣明白!實在是惶恐之致……都怪下臣此前不曾混跡官場,多謝大王此番不予計較。”

    “沒什麽,那就談談正事兒吧,說說看你設計的這套法子如何施為,又適用於什麽所在。”

    對於幸進之人,敲打是肯定要敲打的,但是敲打完還要繼續用。一些話也就隻能點到即止了。樊若水擦了一把冷汗,當下為錢惟昱解說道:

    “大王請看,這幾年我吳越國逐步安定嶺南局勢,廣州都護錢大人安撫廣西、交趾等地蠻夷頗有成就,靠著免除丁稅、免除徭役、朝廷出資雇傭蠻族修建水利等手段,兩三年間已經將廣南西道範圍內的壯、儂、黎三族土司部落全部教化歸附,改土歸流。便是苗、彝、越等凶頑之徒,也歸化了十之六七。甚至還把改土歸流的範圍從廣南西道滲透到了黔地的五溪蠻之中。

    臣觀嶺南之地民戶籍冊,如今的人口比之顯德三年時,兩廣民戶已經從三十四萬戶激增至四十七萬戶;交趾民戶由二十二萬戶增至三十一萬戶。分別增長了十三萬戶和九萬戶——這些,都是原本並非定居漢民的蠻夷納入戶籍所致。人口驟然增長之下,兩廣的人均耕地田畝自然會迅速下降。顯德三年時戶均六十餘畝田地,至今已經下降到戶均不足五十畝。

    臣心中思忖:兩廣及嶺南之地,若論疆域之廣,足有三倍於兩浙。然十年前兩浙便可養育七十餘萬戶戶口,百姓田畝餘饒,絲毫不見促狹。浙南山區麵積,比之南嶺所占比例亦絲毫不少,為了兩廣之地才養育這些人口,便會覺得田土狹少呢?”

    “直接說重點!”

    “是大王。臣來吳越趕考之前,也曾經花費一些時日遊曆嶺南。經過實地考察,才發現其中違礙——嶺南之地,素來缺乏堤防水壩,朝廷不修水利,因此低濕窪地眾多,水鹹土堿,處處泥淖沼澤,與史書所載、兩浙百年之前狀態相若仿佛。”

    錢惟昱聽了若有所思,他來到這個世界也有些年頭了,作為吳越國宗室,對於祖宗的功業這些年來耳濡目染,還是非常了解的。唐末時候的蘇杭地區,絕對還不是後世的“人間天堂”,杭州城內連西湖水都是苦鹹的堿性水。後世的“西溪濕地”和西湖湖區幾乎無法分辨,同時湖泊淤積,水深僅有泥淖的程度,麵積卻漫溢數倍。

    後來是從武肅王錢鏐時代開始,一代代深挖疏浚湖泊,增強自然湖泊的蓄水量,把其餘濕地泥淖沼澤的水流引入挖深後的西湖乃至錢塘江,這才讓杭州的可居住可耕種麵積廣大了數倍。可見沼澤濕地的治理問題,一直是東南丘陵地貌區的一個大難題,隋唐時候蘇杭發展不好,多與無人治理水利有關。

    見錢惟昱首肯,樊若水繼續說道:“後來,臣便思忖吳越曆代先王治理兩浙之法,力圖效法,又革除其中靡費錢糧過多的弊病。終歸是愚者千慮,偶有一得,被臣想到了這個桑基魚塘的法子。

    兩廣珠江流域低濕窪地,每處可沿著地勢起伏,把低地繼續深挖,至於水深兩丈。然後將挖出之土用於填高丘陵脊處。如此一來,一整片低濕沼澤之地,就可以化作半是魚塘、半是田畝的地貌。因為這些田地供水充裕,為了保持水土,倒是不能種植喜旱作物,或是根係紮不深的作物。多方比對之下,最好便是種植桑樹乃至甘蔗、果樹。

    地勢整好之後,每隔二十步寬魚塘,便是一道二十步寬的桑林,水陸各半,足可把此前無法利用的沼澤濕地全部利用起來,所費錢糧又比全麵疏浚圩田少許多。加之我吳越國不比列國——列國糧食不足,需要百姓廣種糧米。而我吳越有占城稻之利,又占據天下豐饒富足之地,軍糧及朝廷常平倉早有餘饒;

    相反因為海貿日益發達、水力加工業規模擴大,霜糖、綢緞、棉布等貿易物資需求日多。繅絲、紡紗等部門因為水力紡紗機、水利繅絲機的應用,生產速度比原本手工時代快數十倍乃至百倍,對於蠶桑和棉花的需求也是暴漲。既然總歸是要撥出那麽多田地種植桑麻棉花、甘蔗珍果。不如就把嶺南大片丘陵濕地利用起來,讓其餘平原良田多種糧食便是。

    而且這桑基魚塘還有一樁好處,便是常年所需人力較少。每年養蠶所得蠶沙可以用於養魚;養魚後的塘泥挖起來後可以作為桑樹的肥料。桑果、蠶絲、鮮魚作為淨產出物售賣,而整個體係本身無需顧慮水肥、旱澇保收;桑樹一旦種下,可十餘年不必再種,隻要每季采摘桑葉。以嶺南未來勞力不足的情況來看,這種不需要壯勞力照料的田畝可謂惠而不費。”

    樊若水一邊說著,錢惟昱一邊攤開一副如今吳越國的地圖,讓樊若水隻認解說。錢惟昱順勢看去,以廣東的地形,整個珠江三角洲流域和沿海平原原本確實開發潛力不小。粗略統計了一下如今各個州府的可耕地麵積,便可以發現大略後世東莞、佛山、江門、中山、陽江、茂名、肇慶7個地級市的範圍,都屬於空有大片非山地地形的區域,因為受沼澤泥淖之害無法農用。如果徹底開發出來……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想想看後世的21世紀,浙江省隻有4000萬戶籍人口,廣東卻有一個億。再加上廣西,達到浙江四倍的人口容納量那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兩廣加起來人口都才隻有浙江的七成多,可見正是水利的開發不充分,導致了國力發展的瓶頸。

    僅僅錢惟昱剛才在地圖上粗粗估略的那七個地級市的麵積,再加上廣西邕州以南至欽州之間、外加交趾海防港周邊。如果把這些地區適合目前技術水平開發的沼澤濕地全部治理成桑基魚塘果基魚塘的話,起碼可以騰出四千萬畝的新增耕地。這樣,哪怕兩廣加交趾比現在再多五十萬戶,錢惟昱也有把握讓嶺南的戶均耕地保持在六十畝。

    也就是說,全麵推廣這項農地改造帶來的田畝、戶口等國力增幅,相當於再打下一個新的南漢!讓如今這個時代還開發不充分的嶺南地區,提前達到至少和福建相當的發達程度。

    當然,這個計劃也會需要大量的錢糧投入。雖然搞田畝改良所費比大規模的水利疏浚要省得多。單位麵積的治理費用隻有行修常規水利的一兩成。但是如此巨大的項目規模,依然會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

    “按照臣的估算,用挖填作業整改一頃農地,約摸需要五口壯勞力半年工時,外加馱畜、工具的損耗、前期樹種的花費,約摸在四十貫錢上下。如若要求穩妥,不如每年投入三五萬頃規模,朝廷每年投入兩百萬貫錢糧雇傭民戶,所墾田畝納入官田。也可允許豪商自行籌資招募流民或歸化蠻夷幹活,所開新田歸屬豪商。如此不出十年,嶺南便可增加四十萬頃、折四千萬畝新增耕地、魚塘。使我吳越國力再上一層。”

    “不必這麽慢。愛卿回去,便擬定一個更細的章程出來。寡人要按照一年一千萬畝的速度規劃,四年之內就把嶺南三省的潛力挖出來。寡人沒那麽多時間留給嶺南慢吞吞地治理了。至於錢麽,哪怕朝廷一年拿出三四百萬貫,以如今國帑的財力,那是盡拿得出的。寡人還愁這兩年千島湖修好、水力工廠都造完後,朝廷的錢沒處花呢。

    所開新田,也不可全數種桑,以免到時候絲綢價錢下跌太快,如果胡麻甘蔗等物適合種植的話,也可以實驗。具體交給你辦就是了。四五年後,此事若成,寡人少不得破格提拔,給你一個工部郎中的職司,讓你專管虞部司。”

    錢惟昱很囂張地說了一番類似於有錢就是任性的言語,然後又在自己心中默默補充了一句:“何況,嶺南要是再多花幾年時間治理,寡人哪裏還有時間對五溪蠻和大理國下手。”

    虞部司是分管水利的司,也就相當於是“工部、水利局局長”,正五品。五年之後,樊若水也不過二十來歲年紀,如果可以做到正五品的話,也是一種火箭升遷的速度了。聽了錢惟昱的封官許願,樊若水撲通一聲再次雙膝跪地,嘭嘭嘭磕了幾個響頭,口稱恩德不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