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潘美來降
字數:4233 加入書籤
錢惟昱不得不承認,他如今閑下來處理內政乃至留在杭州的時間,這兩年是越來越少了——畢竟對於北宋的滅國之戰,本人不在場禦駕親征終歸不好,否則若是改朝換代的武功都是臣下武將所為,那也容易讓那些功臣自己招惹禍端不是?錢惟昱可不想再用一次杯酒釋兵權來戕害漢人武臣的膽識了。
陽春三月之時,丟下了為錢惟昱產下次子錢旭的蔣潔茹,和產下三子錢暉的周娥皇,乃至楊雲娥等為他添了兩個公主的諸多後宮妃嬪——包括皇後選子,在這個季節也為他生了一個女兒——錢惟昱才再次踏上了北征之途。蔣潔茹是臘月產的子,周娥皇則是在正月裏,其餘年紀順延,都是錢惟昱去年親征之前在杭州留下的戰果。這也是錢惟昱過冬的時候回杭州閑住數月的一個重要原因,雖說天家自古最無情,做皇帝的人子女多了都不當回事。然而錢惟昱畢竟還保留了前世靈魂中那一絲尚未泯滅的人性,還做不到自己兒子生出來他都在外地不聞不問。安安分分在杭州住到自己新出生的子女都做了滿月,乃至錢旭還辦了百日,錢惟昱才離開,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臨行時候,後宮後妃自然是萬分不舍。尤其是多年來已經飽受寵幸、卻自個兒身子骨有問題而不能生養的周嘉敏更是柔腸百轉,看著宮中那麽多妃子包括自己的姐姐都修成正果有了子女,唯有她被錢惟昱當成拉仇恨值的標靶那般寵幸了這麽久,一點動靜都沒有,真是冤哉枉也。
早在吳越國的時候,宗室子弟有特別受器重、或將來有可能承續大統的,在七八歲年紀見也就授予除了爵位之外的顯要軍職了——如當年錢惟昱的叔父、先王錢弘俶沒生出親兒子之前時,就曾經把七八歲的繼子錢惟治冊為“兩浙馬步諸軍都指揮使”,至於他後來的親兒子錢惟濬則得過“土客諸軍都指揮使”。
如今,錢惟昱已經是大明天子了,不過吳越國祖製傳統在朝廷中的慣性還是很強大的,錢惟昱既然開始有了次子、三子,為了進一步鞏固嫡庶長幼之別,免得將來多事,錢惟昱此番動身前在杭州自然是賜宴群臣,賞給豁達,隆重地冊封太子錢曙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滿朝並無敢有異議者——自古儲君似乎並不需要官職;然而大唐以來,逢戰亂年代,以太子、親王為天下兵馬元帥、副元帥也是成例。錢曙的年紀雖然小了一點,但是在吳越國時期留下的讓國君子嗣七八歲就得諸軍都指揮使慣性而言,如今國君成了皇帝,給兒子鳥槍換炮封個副元帥,順理成章。
錢惟昱便這般帶著長子,率領三萬親軍緩緩而行,走了半個月才從杭州趕到汴州,卻是已近三月下旬了。一路上也沒讓錢曙嬌氣坐轎子什麽的,無非是平路練習騎馬、崎嶇之處坐兵車而已。不過隨軍的太醫、病兒檢校官倒是不少,確保小孩子不會水土不服得什麽大病。
到得地頭,林仁肇接著,稟報說洛陽戰役已經基本結束,洛陽城門四日前已經被攻破;九日前楊繼業的騎兵部隊從武關道一直橫插到了潼關以東、崤函道西北的新豐渡,一擊上勾拳迂回攻勢,把洛陽周邊地區宋軍逃回關中的退路切斷。如今隻有逃出洛陽城的小股宋軍散兵遊勇還在蹦躂,多是張令鐸的嫡係人馬——張令鐸因為知道明軍對於拉無辜百姓充作壯丁火槍兵的敵將非常痛恨,逮住了就砍了以示威,所以張令鐸自忖斷無幸理,哪怕突圍逃出了洛陽也不肯投降,如今可能還在邙山一帶流竄。至於戰鬥中的人員傷亡,虎牢、洛陽、武關、新豐諸戰相加,死傷也不過兩萬人,尚且可以接受。而宋軍因為洛陽戰區最後慘遭明軍不惜代價的兩路夾攻包抄,是被包了餃子的,沒有一股能夠逃入潼關道,所以損失很大,禁軍兵力在洛陽戰區陷沒者至少三四萬,民壯團練不計其數。不過團練對於宋軍來說不值錢,相對而言更重要的一筆損失是因為洛陽戰區宋軍沒能撤走,趙炅讓關中新建的軍火工業囤積大半年造出來的一萬多支火繩槍隨著洛陽軍的覆沒而遭到明軍繳獲。明軍雖然看不上火繩槍,卻也讓宋軍短時間內火器力量大減。
錢惟昱對這個進展非常滿意,他估摸著林仁肇這還是留了手的,想把洛陽戰役最後的掃尾戰功留給他前來親征的時候,果然是上道得緊,絲毫不願意做有功高震主嫌疑的事情。於是,錢惟昱也就老實不客氣地“對洛陽戰役的最後階段做出了重要指示”,果不其然,三日後在洛陽西北的邙山山區明軍便擊斃了張令鐸領導的小股流竄宋軍,洛陽戰役徹底結束。
明軍在錢惟昱的親帥下,緩緩整備取齊,推進到潼關外的桃林集結,後續軍備物資源源不絕舟車轉運而來,當真是車轔轔馬蕭蕭、士卒何草草、搬磚潼關道了。宋朝皇帝趙炅也是知道大宋滅國將近,親自到潼關督促守備,宋軍緊縮死守,並無一絲出戰之意。
桃林塞,便是杜甫《潼關吏》中所說“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的桃林了。安史之亂時,哥舒翰為楊國忠所逼,不得不輕棄潼關天險,主動出擊求戰,結果在桃林塞遭到安祿山叛軍痛擊,二十萬唐兵全軍覆沒。如今有了哥舒翰殷鑒在前,宋軍自然是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一切誘敵出擊的計策都已經不管用。
潼關這地方,論地形險要肯定是不如蜀地劍閣之類地方,但是若論工事堅固雄偉、防禦縱深之厚,在五代時遠非天下其他任何一處要塞可比。畢竟這地方是大唐數百年來摒護京師的命門。潼關地勢南鄰華山餘脈天險,與懸崖相接,北倚黃河。
而且若是有人以為因為此處瀕臨黃河、水師絕對優勢的吳越人便有可能水路行軍繞過這裏,那便大錯特錯了——如果稍微懂一點地理,看看後世的地圖,便知道到了新豐渡再往上遊,黃河水運的通航便有很大障礙了,“三門峽”這個水勢湍急的所在,那個時代的船根本是開不過去的,要通航,也得在三門峽以上遊的地方重新找水勢平緩的地方建船廠、造船……不過這顯然不是大明可以忍受的速度,水路迂回的想法也就別考慮了。
走黃河打登陸戰迂回過潼關不可能,那麽陸路有沒有繞的可能性呢?據說也是有的,比如潼關南麵的華山懸崖之間,有一條名叫“禁坑”的絕壁小道,唐末時候,大流賊黃巢便是從這條小路以精銳奇兵迂回過潼關而前後夾攻、最後奪了大唐國都長安的。當然,唐亡時潼關守軍沒有軍糧、沒有軍餉、箭矢用盡也是守軍顧此失彼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宋人顯然還沒*到這步田地。
明軍在潼關外徘徊籌備,用火炮和各式攻城器械把“層雲列戰格”的一層層壕溝鹿砦羊馬牆紛紛摧毀。宋軍也少不得派出少量多股的火繩槍隊節節抵抗層層阻滯。不過,在潼關戰役徹底大規模開打之前,在潼關戰場的側翼,突然傳來了一個驚人的變故,讓錢惟昱不得不做出一些戰略調整。
……
四月十五,洛陽戰役結束後二十天,明軍進駐桃林後六天。一葉從河北而來的扁舟冒險在桃林塞上遊靠岸,帶來了一封投誠的密函。
如前所述,眾所周知,新豐渡上遊有三門峽,所以黃河下遊的船是開不到桃林的。同時陝北與晉中交界的黃河臨汾境內又有壺口瀑布,所以再上遊的船也是下不來的。有船隻過來,定然是三門峽以上、壺口瀑布以下河段沿岸而來。明軍逮住一問,使者是從太原府出發,經晉州,轉隰州河岸登船而來的——也就是說,這是宋朝的河東節度使潘美派來的秘使。 ㊣:㊣\\、//㊣
剛剛接到報告的時候,錢惟昱身在軍中自然是驚詫不已:河東雖然也是大明想攻取的地盤,然而終究在去歲的時候被明遼密約劃定為遼國的勢力範圍了,大明並不打算在趙炅的關中地區被幹掉之前節外生枝,影響各個擊破的大計。對於河東,就算是有圖謀,那也該等到關中抵定、渭北乃至河套南部統統拿下再說。現在潘美居然主動派人來,顯然是出乎意料的。
使者被領到錢惟昱麵前——據說此人是潘美第三子潘惟清。錢惟昱納悶地看著他,又看了看密函,狐疑地問道:“河東近況究竟如何?卿父欲圖棄暗投明,果為何事?”
“回稟陛下!遼人自從去歲深秋,飛狐陘一戰敗於臣父、耶律賢適戰死。今春雪化、淩汛結束之後,迂回代州以劉繼元為前導,精煉擴充原偽漢步軍,過大草原從正北大路而進。因呂梁山在代州以北,故選此路後雖糧道艱遠、河北草穀轉運困難,卻可使我河東守軍仗勢地利折卻近半。如今臣父親自坐鎮太原,以心腹將領及臣長兄守忻州,遼人挾劉繼元從代州攻來,我軍唯有太行山間滹沱河穀可守,艱險不及飛狐陘等。
遼人三月初兵至代州,至臣離太原時,已攻伐過於滹沱河,圍困忻州。臣父在太原不知可撐持幾許,急報關中,並無回應。臣父又不願入韃虜,饑啖腥膻、渴飲酪漿。唯有輸誠於陛下,唯陛下不咎臣父晚來之罪。”
“仲詢肯來,朕大事濟矣!仲詢當年也有力保大周曹王柴熙讓之功,乃是義士,今日來歸,豈會責及先後!”
錢惟昱大喜,便要親自起身扶起潘惟清,一旁林仁肇尚且在旁小聲問道:“陛下!會不會是宋人自知河東不可守、於關中戰局亦無補,便慷他人之慨,以河東挑唆我大明與遼國即日反目?”
“是何言哉!若是不費死傷而得河東全土,便是早與遼人反目一年半載,又有何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