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字數:4380 加入書籤
執政府,內堂,田常正在接見趙氏派來的族內使。
那趙氏族人稟手對田常施禮,道:“卑下來時家主曾經吩咐卑下轉告他的親口許諾:‘趙氏願與田氏交好,適趙氏庶子與田氏’,卑下次來,乃家主拳拳之心,竟表與田氏修好之意。”
田常看著手裏那份趙氏家主趙誌父的親筆信,這位“天下第一人”的親筆信,一字一句,語氣頗為誠懇的承諾兩家聯昏修好,田常微微沉吟,目露沉思,神思卻不是集中在這趙氏提出聯昏之事,而是飛到了此時病危在床的老太師田彪。
說也奇怪,田彪在時,田常對自己這位族叔,這位三朝元老的老太師一直頗為不喜,因為比之一眾田氏族人、朝堂吏屬對自己的恭恭敬敬,田彪對他永遠都是一副不假辭色的樣子,那種總是一副訓導的神情,常常讓田常仿佛回到了父親還在世時在廊前聽命挨訓的情形。
田彪的存在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是朝堂之中一種獨立於田常控製的力量,被田常忌憚擔憂,然而當田彪真正病倒的時候,隱隱的鬆了口一氣時,又有隱隱的不適,因為田彪作為三朝元老的長輩壓力的消失常常也意味著能夠一起分擔帶領田氏重任的人也不會存在了,而不管對田彪是厭是喜,在內心深處,田常都知道老太師田彪對田氏忠心耿耿,是可以信任的人。
是以,在趙氏提出聯昏這個重要的決議時,田常再一次的想到了田彪。
也就在此時,有一內侍匆匆從內室趨步而出,在田常耳側低聲說了幾句什麽話,田常神色微有差異,隨即微微沉吟,然後轉頭對趙氏來使道:“此事事關重大,非片刻能決,來客遠途辛苦,不妨休息幾日,如何?”
那趙氏族人也知道這事不可能這麽快便有結果,也不急著催促,施禮笑道:“如此也好,在下靜候執政佳音。”
田常點頭回禮,然後吩咐侍從領趙氏來使去驛舍休息,送走趙人,田常起身轉向內室。
一進內室,便見老太師內佐在內,見田常,太師內佐起身施禮,田常急急上前一步,執晚侄之禮,道:“內叔父,萬萬不可如此,常乃晚輩,何敢受拜。”
太師內佐拜後起身,對田常子侄之禮也偏身錯開以示不敢坦受,然後又輕輕還禮,道:“在私老身乃是執政長輩,在公執政乃一國之執掌,老身當拜。”
田常歎了口氣,道:“內叔父,您何必如此拘禮。”與對田彪的即敬且厭、即信且畏不同,田常對這位向來慈祥關愛自己的內叔父,老太師田彪的內佐,素來是親近且敬仰的。
要知道田彪與內佐的獨子早夭,二人無子,是以田彪的這位正室內佐一直以來對族中子侄都十分喜愛,族內凡事有子侄孩童去太師府玩耍,都得這位內佐關愛,田常又是自然也不乏去田彪府上走動,他這位內叔父對其慈祥關愛有佳,田常一直十分感念,是以田常禮數周全的讓坐。
田彪內佐也不扭捏,很是從容端正的就坐。
田常也隨之就坐,這一坐下來細心打量,隻見田彪內佐身形消瘦了不少,神色也有些微憔悴,心中也明白是為何,歎了口氣,道:“內叔父您還要保重身體,巫醫也診斷說老太師的病情穩定,短期內並不會大變化。”
太師內佐神色倒是頗為平和,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太師已經六十有八,如此年歲,就是當真有事,也不算得悲事。”
田常本想寬慰太師內佐,此時聽其直言坦然,倒是即敬佩又擔心,敬佩者,乃是自己這位內叔父陪著田彪數十載沉浮廟堂,當真賢良內室柱石,此時府中有變卻不同尋常內室惶惶然哭天搶地,擔心者,畢竟自己這位內叔父與田彪結發幾十載,此時雖然說得淡然,隻怕心裏依然憂思難解,不然也不會消瘦憔悴了。
許是田常心中所想在麵上微有所現,太師內佐笑了,歎了口氣道:“執政不必為我掛心,我與阿彪數十載夫夫相伴,彼此恩愛相扶,一生已是無憾,阿彪年老而病,我又比阿彪年輕幾歲?又能多幾日好活?就算此時阿彪有事,也不過分別幾年,終是還得地下相伴。”
田常聽太師內佐口中說“阿彪”,花了點時間才反應過來那說的是老太師田彪,不自禁有些覺得好笑,朝堂上威望如此之高的老太師,田氏之中出了名的倔老頭田彪,在這家內佐口中變成了“阿彪”,即讓田常覺得好笑,又有幾分羨慕他們夫夫情深,道:“內叔父想得開也好,無論如何,還都要保重身體,不論太師府上缺了什麽,盡管開口才是。”
說到此處,太師內佐神色微微頓了一下,然後抬頭看著田常,道:“卻有一事,本應由老太師來說,但此時境況老師不得不替老太師來開個口。”
田常一見太師內佐的神色,微微有了幾分猜測,而太師內佐後麵的話恰恰證實了他的猜測,隻見他這位內叔父開口道:“關於夏瑜一事。”
田常神色微微一變,半響,才徐徐道:“夏瑜擅自調兵出城,綁架阿襄,罪不可恕,我知道他乃老太師正是收下的弟子,但此事若不處罰,隻怕動搖我田氏執政根基。”
太師內佐見田常神色,心中微微歎了口氣,道:“執政不必如此,我亦知夏瑜罪責難逃,我也不是來替夏瑜求情免罪的,隻是請執政您再斟酌下這責罰的敕令。”
田常微微皺眉,道:“您所意?”
太師內佐看著田常,很是平和,道:“有些話老太師雖然未對我名言,但一世夫夫,他雖未明言,我又如何能不知?執政可知老太師為何要收夏瑜為弟子?”
田常淡淡道:“老太師有愛才之心,這朝野上下俱都知曉。”
太師內佐道:“這話雖然不錯,但也不算全然,老太師之所以收夏瑜為弟子,所謂者乃是阿襄計。老太師一直所慮者,乃是阿襄坐不穩田氏卿嗣的位置,更是阿襄難以應付列國並吞之天下局勢。”
這話一出,田常神情巨變,而太師內佐就仿佛沒看見田常的神情一般,依舊很是平和的道:“執政您很是信任田須?”這話用的是半陳述的語氣。
田常聽太師內佐提到田須,多少明白了方才太師內佐那話的意思,道:“田須雖然有些無能,倒還算忠誠。”
太師內佐沒有去與田常辯白田須忠不忠誠這個話題,而是道:“執政覺得昔日司馬穰苴可是薑氏忠臣?”
田常神色一變,昔日司馬穰苴又稱田穰苴,乃是田氏偏枝一位兵家奇才,那是齊景公與晉國爭霸,聯合中山、衛國等諸多邦國,支持晉國境內範氏、中行氏作亂,險些肢解了晉國,誰知道晉國趙氏冒出了趙誌父這麽個骨肉硬的不會打彎的人物,親率趙氏家族私兵身先士卒、南征北走、拚死血戰,硬生生奇跡般得將有齊國、中山、衛國、魯國等這一大串為後盾支持的範氏、中行氏打得大敗虧輸,將晉國從破碎的邊緣挽救了回來。
晉國稍微回了口氣,自然對齊國這意圖陰謀肢解晉國的背後主使恨得牙癢癢,趙誌父有是個骨頭硬得不會打彎的鐵杆鷹派,轉過頭來就像對付齊國,那時的燕國也如今日趁火打劫,有南下的趨勢。 -在沒有女人的春秋戰國裏
彼時齊國危機不下今日,司馬穰苴靈位受命,整軍備戰,忠心耿耿護衛齊國,卻在危機解除之時,被齊景公猜忌疏遠,朝堂之上又屢遭打壓,最後抑鬱而死。
田氏便是自那以後才對齊國薑氏又恨,萌生篡國之意。
現在太師內佐問田常司馬穰苴可是薑氏忠臣,司馬穰苴當然是薑氏忠臣,司馬穰苴哪怕最後抑鬱而死也對薑氏有過半分反心。
田常身為田氏族長自然對這番過往十分清楚,隻是他不清楚太師內佐此時提起這些往事是為何?
太師內佐接下來的話解釋了田常的疑問,道:“人心從來最不可恃,執政,太師收夏瑜為徒,就是想在軍中替阿襄扶植一個能夠分田須權位的年輕人。昔日司馬穰苴在時我田氏乃是薑氏忠臣,今日我田氏逐君,執政可曾想過,執政您在田須可能是忠誠的,若是執政不在了,田須會終於阿襄嗎?若是他不忠,阿襄手中有何可製田須。”
言及於此,太師內佐頓了一下,又道:“執政之心,老身雖久居內宅,也有幾分了解,夏瑜之罪自然當罰,夏瑜外姓之人,卻能在無虎符無國府將令之下擅自調兵,也當防備,執政您將夏瑜貶為內從人也未嚐不是出於此點考慮吧?但既然貶都貶了,執政為何將夏瑜賜予田虎,執政若真是替阿襄未來著想,大可將夏瑜賜予阿襄,這樣即絕了夏瑜的威脅也可替阿襄多添個膀臂。”
田常聽了太師內佐這話神色肅沉,一言不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