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字數:8276 加入書籤
三個月後,服人依靠改良後的銅製連發弩,大破山戎人,俘虜上萬。
戰報傳回薊都,燕君及燕君內俌大喜,大肆封賞太子服人,賜金玉禮器奴仆美人無數,同時眼看春祭將至,也召服人回薊都,作為一國儲君準備主持春祭及起耕之典。
太子服人回軍之時,公子啟也傳信來,說是夏瑜在武陽封地逗留數月,眼見春祭將至,也已經返回薊都太子府,差不多會是在太子回薊前回府。
一路上,太子服人接到許多書信,這裏麵有許多是他封地的家臣吏屬“告狀”的信函。
夏瑜在武陽宰了不少人,也懲罰了一些人,這些人能夠在服人的封地內有個一官半職,或多或少其實都是有些“關係”的,哪裏會甘心自家人就這麽不明不白的被宰了被罰了,當然要意圖向服人“訴苦伸冤”。
對於這些信函,服人一律留中不發,沒給半點回應。
服人與夏瑜約定之時,已經同意將封地全權交予夏瑜打理,作為實踐夏瑜所言理政之道的實驗之地,自然不會對夏瑜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多說什麽,但另一方麵,服人也在積極與自己的“心腹”通信,暗中觀察夏瑜在武陽所實施的種種政令。
服人的這些心腹如公子啟這個陪他讀書的伴讀、如寺人橋這個從他回宮便服侍他的宮人,還有一些封地上過了服役年限的老軍卒部下,與這些人通信,收集夏瑜政令的種種資訊,同時也查知各種反饋。
但同樣的不管得知什麽樣的資訊,得到什麽樣的反饋,服人也一樣不做任何回應。
就在服人回薊的前一天,寺人橋已經回報給服人,夏瑜比服人早一天回府了。
服人是在早晨天剛剛亮時進城的,安頓好這次回薊的軍隊,輕騎回城,到府之時,太子府中眾人許多還未起課,止住了開門後見他回府驚慌失措意欲進去通稟全服的下人,服人並未驚動太多人,靜靜的向自己的後府正室走去。
遠遠的還沒進院落,便聽到有呼和打鬥之聲,服人不禁心生好奇——這夏瑜居住之處,大清早的,怎麽會有人打鬥?
也正是因為這種好奇,服人同樣止住了在院外服侍見到他萬分吃驚意圖向內通報的下人,悄悄的走進了夏瑜居住的正室院舍。
隻見正室正屋前的庭地之上,此時正有二人在比武較量,其中一人一身白衣短襟,衣著很是貼身,袖口腰身都有皮製衣帶扣緊,腳下小羊皮的長靴,連褲子都是很緊俏貼身的,襯出一雙修長的雙腿,卻不是他服人的內佐夏瑜還是誰。
此時隻見夏瑜雙手持劍,右手是一柄尺餘長的輕薄長劍,左手是一把極為短小鋒銳的匕,正與一手持長劍的劍士你來我往的較量著。
服人長於軍旅,一向身先士卒,沙場搏殺之事自然是少不了的,在宮中時,服人便有專門的人教導劍術騎射弓弩,在邊關之時,又親身上陣於血腥戰場中廝殺,可謂“理論”與“實踐”結合,雖然比不上當世劍術大師,但也可稱之為搏殺高手了,自然眼光也是不差的。
服人見夏瑜與那劍士較量,顯然那劍士劍術超群,而且劍術有幾分不同於現下中原流行的揮砍套路,劍招輕靈飄逸,以挑刺為主,與夏瑜比鬥明顯占著上風,觀其態度,不想比鬥,倒想教導居多,每每攻到夏瑜破綻,便微微停頓,似是在提醒夏瑜防守的漏洞。
而夏瑜此時雙手持劍一長一短,明顯能夠看出劍術之中的生澀之處,比如劍招騰挪之間不夠連貫、防守有破綻等等,但夏瑜的身體明顯十分敏捷,並且因為是一長一短雙手兵刃,所以招數詭異,常有防不勝防之處,倒是有幾分彌補了新手的不足。
那劍士與夏瑜你來我往,及至那劍士右手長劍抵住夏瑜右手薄劍的攻擊,另一手抓住夏瑜持匕的左手一把拉近,兩人身體一下子貼近,夏瑜持長劍的右手也就自然被壓製在兩人胸前動彈不得,比鬥至此呈現了僵持態勢了。
而遠遠觀看著的服人卻是愣了——這兩人貼得也太近了吧。
與夏瑜比鬥的吳豹的遠遠的看到服人,對夏瑜叫了聲:“主!”
夏瑜察覺出情況,轉頭看到服人,似是也不意外,對吳豹道:“行了,今天就到這裏吧。”
吳豹有幾分不情願的放開夏瑜,退後一步,行了一個禮,便離去了。
服人看著那退出這正室院落的吳豹,認出此人是夏瑜的陪護之人,也是那日他親迎之時在齊國營地外阻攔他的軍士之一,他倒是不知道原來此人劍術也是如此了得。
夏瑜看著服人一身塵土,猜想對方顯然是剛剛回來不久,又見服人一直盯著退走的吳豹,便道:“他是吳國人,劍術不錯。”
服人被夏瑜突然的開口弄得一怔,道:“哈?”
夏瑜見服人似乎一直盯著吳豹,以為服人是看了方才的比鬥,對吳豹的劍術感興趣,便進一步解釋道:“他叫吳豹,吳越向來以鑄劍之術冠絕天下諸侯而著稱,吳越劍術也有其獨特之處,吳豹顯然頗得吳越劍術精髓。”
服人眨了眨眼,道:“你和他……剛才是在比劍?”
夏瑜一邊從身側服侍的下人手中接過劍鞘,將手裏的兩柄劍收劍回鞘,一邊道:“我哪裏是他對手,我最近想學劍,讓他教我而已。”
服人似乎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咽了下口水,才道:“你怎麽突然想學劍術了?”
夏瑜卻似對服人的這個問題有幾分詫異,道:“你不記得上次在長狄城外我差點被你抓了成俘虜的事情了?我可不想以後還這樣笨手笨腳的拖後腿。”
服人“啊”了一聲,也沒多說什麽,夏瑜將手中兩柄劍交給下人後,道:“你剛回來?”
服人似乎還有幾分神思不屬,聽得夏瑜有問,眼神飄忽,道:“啊?是,剛進城。”
夏瑜皺眉,雖然服人看上去比較憨直,但與服人接觸過一段時間後,夏瑜知道服人的反應其實很快,隻是不論什麽事情都習慣仔細思量,所謂慧極則慢,是以便顯得又幾分遲鈍,但此時此刻正與服人對話的夏瑜卻是切切實實的感覺到服人此時不是在仔細思量什麽,而是真的心不在焉。
不過,雖是如此,夏瑜也不好說什麽,畢竟他與服人“約法三章”,除了公事以外,多餘的事情他也不好過問什麽,便轉移話題道:“你吃飯了嗎?”
服人搖頭道:“沒有,現在還沒到用膳的時候。”
這個時代是一日兩餐,在太師府時,夏瑜雖然覺得一天兩頓很痛苦,但畢竟那是師父家裏,他也不好多說什麽,隻得暗中自己加小灶,而此時他算是太子府半個主人,作為差不多能夠全權做主的人,自然大手一揮,便把府中的用膳時日改為早中晚,用膳習慣也從兩頓變為三頓,此時得知服人還沒吃飯,加之方才一番運動也十分消耗頗多,便對身邊下人道:“準備早膳”,然後又轉頭對服人道,“我們進屋邊吃邊說,我有事情要告訴你。”
不過片刻,菏澤帶人著下人捧著時盤布菜,與夏瑜兩人一案的服人看著各種食器食箸,還有那豐富的菜色,服人有些說不出話來——他府上的庖廚什麽時候手藝變得這麽好了?還有這些都是什麽菜?怎麽他以前都沒見過?這食器是怎麽回事?怎麽都是統一的偏銀色沒見過的樣式?
眼見菏澤用一種統一偏銀色幾乎沒什麽花紋的一套食器食箸布菜,那菜點花樣也很多,有麥粥、餅餌、麵點,還有各色小菜,還有一種奇怪劈開兩半的蛋,蛋心是一種奇怪的金黃色。
夏瑜一一給服人介紹,道:“我吩咐庖廚研製了些新的菜品,這是包子,有肉餡兒的還有菜餡兒的,這是鹹菜,鹽醃的,這是鹹鴨蛋,我最近在實驗幾種山地作物,用來飼養家禽與牛羊豬,效果不錯,府裏現在這些東西多的吃不完,我就醃起來了你嚐嚐。”
服人一時半會兒沒反應過來,也難怪,不過離開三個月,怎麽事情變化的有點快啊!
低頭喝粥,吃麵點,一邊試著各色菜點,那個……夏瑜怎麽說來著……鹹菜,越吃服人眼睛瞪得越大,道:“這……”不知道要怎麽形容,畢竟夏瑜作為吃貨帝國集合了五千年飲食文明的經驗,稍作嚐試,就夠讓服人目瞪口呆了。
食色性也,口腹之欲作為今次於某樣特別的享受來講,對所有人的誘惑都是一樣的,包括服人,幾乎將全部的膳食橫掃一空,服人戀戀不舍的放下碗筷,道:“確實美味”,隨即又想起夏瑜剛剛說的“實驗幾種山地作物,用來飼養家禽與牛羊豬,”便問道:“這些東西能推廣嗎?養殖耗費的糧食多不多?方便百姓增產嗎?”
夏瑜的食量比服人小得多,服人吃完了,他也吃完了,聽得服人有問,自然照實回答,道:“我集結了你封地上的商人,和我自己的人手,遊曆天下諸侯各國,去搜集物種,很多很有用,我命府中人手學習培育作物、飼養家禽,然後讓他們到各裏各邑去教導百姓,前段時日分發了幾種適宜山地種植的桑樹,還有用桑葉養豬之道,我把府中你的織工還有我陪產中的善織之人全派出去教導百姓織布。”
服人以前在民間養父是農人,對這些關係農人生計的事情分外關心,又回想自己接收到的夏瑜在封地的種種改革措施,一邊發問,夏瑜一邊回答,及至問道那個“改良版高爐”時,夏瑜笑了,道:“這算是幸運,我雖知燕地應該是有不少煤鐵蘊藏,但離地表這麽近易於開采還恰巧都位於你的封地離,可不是幸運嗎?原本我覺得要花費不少時日才能弄出來的東西,因為有便於開采的煤,爐溫很容易便上來了,所以三月之內就出了成品。”
言及於此,夏瑜對服人道:“你看看你方才用的食器。”
服人聽言,低頭拿起那種奇怪的偏銀色的食器,他以前倒是從未見過這種材質的東西,顯然也是一種“金”(注:這個時代人把金屬都叫金),但他從未見過這種“金”。
夏瑜道:“這是剛,用惡金就是鐵煉製出來的,這東西的好處不在於做食器,而是製作兵械。”
服人微露疑問之色,夏瑜見狀對菏澤吩咐道:“把我的兵刃拿來。”
菏澤聽了吩咐,將夏瑜剛剛使用的兵刃端上來,服人接過,拔劍出鞘,隻見一股寒光閃爍,服人脫口而出道:“好劍!”
此劍仿唐刀形製,又融合了漢代環首刀的某些特點,劍柄頭帶有環形裝飾,用以平衡劍身,切刃造,幹淨利落,刃泛寒光,顯然鋒利異常。
服人執此劍,稍微刷了幾招,直覺極為順手,道:“此劍適於近身搏殺。”又執劍向一旁的木製案幾揮劍一砍,如切鴻毛。
服人一驚,看著手中的寶劍,半響說不出話來。
夏瑜又吩咐菏澤將近日所製的所有兵械每樣都呈上一件,一一在這正室廳堂之中擺開,有大刀、有長戈、有短劍等等,服人將每樣兵器都把玩了一遍,及至夏瑜說到“已經命工匠用這種鐵來製作犁鏵教導百姓使用”時,服人按捺不住激動,一把抓住夏瑜的手,道:“卿不負我。”
夏瑜倒是被服人不同於平日沉穩模樣的激動的表達給嚇到了,良久,才道:“此乃我份內之事。”
與國中不知民間疾苦的貴人不同,服人對農人耕作是非常了解的,自然也知道若是這等材質的犁能夠普及,對糧食產出有多大益處,服人歎息道:“我雖信君,全權托付於君,但卻未曾想到見效會如此之快。”
夏瑜道:“你別高興的太早,若論真章,還要看今年秋日的糧食產量。”說到底,現在手上的這些東西都是“技術”,不過是夏瑜現在因為可以全權做主又有時間,能將自己概念中的知識得以運用而已,而封地之中的租庸之製,才是真正的製度變革,才是論成敗的關鍵。
也就在此時,菏澤近前稟告道:“稟太子、內佐,寺人橋在外請轉稟,時辰將至,太子當進宮複命。”
服人與夏瑜談的太高興了,都忘了依照禮節,他回城要進宮向燕君複命,就是夏瑜作為太子內佐也要進宮當一同進宮完禮的。
夏瑜也是隻顧著和服人交談,忘記了時辰了,此時才回神,道:“我都忘了,我早吩咐下人備下了熱水,太子快些沐浴更衣吧。”
服人一愣,他以前都是在前室自己的寢舍作息,但現下他已經算是有家室的人了,自然可以再內室屋中作息,但一想到要和夏瑜在一個屋簷下沐浴更衣,服人的臉便止不住的開始泛紅。
夏瑜倒是沒想那麽多,自有下人服侍服人,他也起身去其他的房間換了禮服,等服人沐浴更衣完畢,夏瑜還沒收拾完。
服人信步出了內室,看見在外等候的寺人橋,倒也不意外,公子啟已經給他傳信他內俌將寺人橋賜予太子府了,畢竟也是從回宮時就一直服侍他的“自己人”,服人對寺人橋的態度還是很自然的,道:“這段時日府中如何?”
服人知道夏瑜跑去了武陽他的封地折騰了三個多月,這段時日府裏都是交給寺人橋打理。
寺人橋苦著臉對服人道:“太子啊,內佐他真是敢甩手啊,我以為他說將府中交給我是說笑,可他真的甩手給我三個月啊!我一個寺人,這府中上下,我哪裏敢做主啊!?”言及此處,寺人橋頓了一下,微微壓低了聲音,道,“其實以禮而言,太子您此時身份,其實內室全用寺人(太監)也是應當的。”
服人一愣。
寺人橋有些遲疑,但到底還開口道:“奴覺得……咱家的這位內主確實能幹,您沒見他從武陽回來的時候,咱太子府的府庫向來空空如也,從他來了之後,不僅是陪產,其他各種財物就開始往府庫裏填進,別的不說,就是軍械一向,前段時日府中有門客用內主賞賜的寶劍和人比武,那寶劍真是削金如泥,來府中拐彎抹角找奴求買寶劍的快把奴的門檻都踏破了,這短短時日,隻是賣劍一項,府中就進賬不少。”頓了一下,寺人橋舔了舔嘴唇,有些緊張的,道,“隻是內主也未免太過能幹了,方才大禮過後,也未曾宴飲賓客與城中各色貴人的內主熟悉下,就往外跑,還一跑就是三個月,這拋頭露臉,未免……”
也算是長久相處,服人當然知道寺人橋言下之意,當即抬手止住,腦中瞬時又回想方才夏瑜與吳豹練劍的那一幕,微微歎了口氣,道:“你別說,我知道你要說什麽”,服人看著寺人橋,眼神很堅定,道,“我知道他的為人,他若有事,不會偷偷摸摸,他會大大方方的告訴我”,頓了一下,服人笑了,笑容裏有種別樣豁達與通透,道,“總之,我信任夏瑜。”
寺人橋見服人此時神色,平靜但堅定,寺人橋不再多說什麽,隻是行了一禮。
此時夏瑜也換了好了禮服,從室內走出來。
服人聽得腳步聲,轉頭看去,對走至近前的夏瑜笑道:“怎麽,好了?”
夏瑜沒說話,隻是這樣靜靜的看著服人,良久行了一禮,道:“還未祝太子大勝山戎,可慶也。”
服人憨憨的笑了,道:“我哪裏值得慶賀,倒是這次山戎損失慘重,隻怕短期內都不會犯邊了,北地會有段安生日子,眼看春耕將至,老百姓能夠今年應該可以安心播種了。”說到了這裏,服人又想到了什麽,道,“對了,你缺人手不?這次我打了個埋伏,俘虜了一萬山戎人,以前我封地少,獻俘國府後得的俘虜都賞賜給有功的將士了,多餘的我沒和阿父開口要過,若是你好缺人手,我就和阿父開口多要點俘虜。”
夏瑜沒說話,隻是眼中似有情緒波動,服人敏銳的察覺到了什麽,道:“怎麽了?”
夏瑜微微低頭,收斂了眼中的情緒,良久,道:“沒事,隻是……隻是想說,沒有人如太子般,給過我這麽完全的信任。”
服人一愣,隨即笑了,很是平靜的道:“服人雖然魯鈍,也知若想強國,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勾踐臥薪嚐膽尚且需要二十載,管仲強齊於一世,你我二人今後少說也有二十載時日相處,若不能相信相扶,那要如何度過這慢慢長日。”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的晚,還是用多點的字數補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