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截胡思科

字數:3250   加入書籤

A+A-




    重光通訊第三會議室位於五樓,使用麵積近二百平米,裝有大銀幕投影儀,裏麵還豎著十塊超大白板可供用於擦寫。

    胡一亭這時已經拉出了五塊白板,寫的密密麻麻,講的口幹舌燥。

    “誰還有什麽問題嗎?”胡一亭第三次發問,這一次終於換來了大家的麵麵相覷,再沒人有疑問。

    三天的技術研討會,胡一亭把下一代STP信令機的核心技術以及技術演進路線剖析的一清二楚,與會的這三十二名工程師們已經不再有任何疑問,對胡一亭也佩服的五體投地。

    目前在STP信令機市場上,設在八大城市的C1局也就是大區中心局用的設備無一例外被阿爾卡特、愛立信、朗訊、貝爾電話所占據,C2局省中心局和C3地區中心局也是如此,C4市中心局裏有一小部分國產的設備,性能一般,C5縣鄉局裏才是國產信令設備的主戰場。

    胡一亭知道前世華創也是96年開始進軍STP信令設備的,因為在程控機上賺了大錢,積累了資金後秦振飛就雄心勃勃的要擴大華創的版圖,自然也就不會放過STP信令設備,但華創早期的產品在技術上很普通,不說比國外,就是比電信自己下屬研究所搞出的東西也沒什麽優勢,東西做出來拿去北都後,郵電部甚至都拒絕為他們開局測試,原因是提交的指標參數實在稀鬆平常,和郵電部門自己的產品沒啥區別,等於是來搶自家產品飯碗的。

    直到1997年,華創的CC08程控電話交換機拿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研發人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秦振飛這才找到了機會,終於把華創的STP設備項目推向了開局測試,開始在華創最熟悉的C5局一個個的推銷,逐漸打開銷路,但賣的一直不好,直到移動從電信分離,需要大量采購信令網設備,華創這才找到了突破口,之後經過十幾年持續不斷的技術積累和改進,才終於越做越好走向高端,拿下了國內STP設備的半壁江山。

    胡一亭等不了這麽久,他的眼光很高,目標是和世界一流廠商的產品進行PK,而不是像像秦振飛當初那樣指望著先在C4C5局裏跑跑路子推銷推銷一年賣出十幾二十台,逐漸改進技術打開市場。

    我國郵電係統從一號信令逐漸演進到七號信令後,就麵臨著要在電話網之外逐漸一個信令網的需求。

    傳統的一號信令作為隨路信令,是把信令隨著話路一起傳輸的,不但傳輸速度慢,而且信息傳輸量也很少,不利於電信服務業各種新業務的發展。

    後來國際上逐漸發展出了二號信令,二號信令采用撥號脈衝發送信令,但由於對一號信令沒有特別的優勢,又需要額外增加設備,所以未付諸使用。

    接著CCITT也就是國際電報電話谘詢委員會又搞出了三號信令、四號信令和五號信令,三號信令是一種單音頻的帶內信令,四號信令為雙音頻的帶內信令,五號信令利用六個語音頻率中的二個頻率的組合傳送各種信令,即帶內雙音多頻信令,但在國際上的推廣並不好,隻在少數發達國家的首都或商業中心城市有應用。

    後來程控電話交換機這一革命性產品橫空出世,全球電話用戶開始激增,為了適用數字程控交換機的發展,國際電報電話谘詢委員會(CCITT)終於在1968年提出了六號信令,這是一種共路信令,報文長度固定為28比特,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城市就采用了這種信令,但我國依舊按兵不動,直到1980年CCITT把六號信令演進到了七號信令這一技術成熟的優質信令體係之後,我國才決定來個跳躍式發展,從一號信令直接向七號信令過渡。

    可以說我們國家的選擇是非常理性的,沒有盲目跟風,否則一代一代的設備更迭就要花上無數冤枉銀子,直接從一號信令過渡到七號信令讓我們有了後發優勢,少走了很多彎路,但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國家沒這麽多錢去跟風。

    七號信令需要電信運營商在話路網絡之外,另組一個專門的信令網用於傳輸所有信令,這樣既不幹擾,又能做到既快速又安全可靠地傳輸大數據量的信息。而這個信令網就相當於整個電信網的指揮部和控製中心,信令網一旦發生問題,比如一台信令設備故障會導致整個鏈路癱瘓,成千上萬的用戶就沒法正常打電話和上網。

    快速、安全、可靠、大數據量、無幹擾,五大優勢決定了我國從一號信令跳躍升級到七號信令是明智之舉,而後來事實證明七號信令可能要被地球人類用到天荒地老,再用一百年也是有可能的。

    在電信設備領域裏,高端STP設備承擔著指揮部的重任,因此技術難度大,幾乎永不關機的可靠性要求近乎變態,所以價值成百上千萬美元,能夠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的公司足以為自己的產品驕傲自豪,等於有了一張在國際電信業通行的靚麗名片。

    胡一亭選擇的技術方案來自於華創02年的設計,但主要思路和技術演進選擇了思科的產品,從他的內心而言還是不希望堵了華創的路子,希望能夠在將來與華創形成良性競爭。

    在胡一亭拿出的技術方案裏,最核心的是MPLS技術,這是1997年由思科公司提出,並由IETF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製定的一種多協議標簽交換標準協議,它利用2.5層交換技術將第三層技術(如IP路由等)與第二層技術(如ATM、幀中繼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得在同一個網絡上既能提供點到點傳送,也可以提供多點傳送,既能提供因特網服務,又能提供具有高安全性高質量保證的低延遲低阻塞實時交換服務。

    這樣一來,重光就能在進軍STP設備的同時向網絡路由器產品的老大思科公司發起進攻,一想到提前思科一年拿出創意,做出一個成熟的係統解決方案,甚至還搞出設備原型和軟件平台,胡一亭就興奮地渾身發抖。

    要知道思科這種多能產品的技術演進路線也清晰明確,就是把傳統話路業務的信令交換和綜合業務數字網統合起來,實現統一管理的整合平台方案,結合設備進行銷售,為電信運營商提供交鑰匙工程,而後世華創的STP產品係列基本也沿用了這種技術演進路線。

    沒日沒夜的聽了胡一亭三天的技術匯報,對其中難點進行了詳細的技術研討和說明之後,與會的重光通訊三十二名核心工程師們振奮異常,在黑咖啡的刺激下忘了疲勞,開始集體討論如何分配各項技術的研發任務。

    胡一亭讓朱軍做個統籌,集合目前重光通訊的重點兵力,包括從浦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調來骨幹工程師,集中到湖山基地進行封閉式開發。

    “苦幹60天,拿出產品原型!”胡一亭豪氣滿懷地道。(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