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出征

字數:4725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唐朝大皇帝 !

    鹹亨三年(六七二)八月,許敬宗卒。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今富陽西南)人。

    許敬宗,隋代秀才,後投靠了李密,為元帥府記室,入唐時,連州別駕,秦府學士等等,貞觀十七年,以修武德,貞觀實錄成,封高陽縣難,檢校黃門侍郎,十九年,跟隨太宗伐高麗,檢校中書侍郎,高宗時,遷禮部尚書,隨後又加封中書令,太子少師,郡公等等,後因為誣陷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不久後,死亡,諡號“繆”。

    許敬宗死亡後,朝廷一片哇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些點的悲傷,盡管許敬宗此人品性不怎麽樣?可為了大唐,也算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身前,沒有萬丈榮光,死後,也沒有光榮厚葬,算是對他此人的功過相抵,不予以其他。

    高宗悲傷中,也不忘給他的後人一些獎賞,畢竟人家為了我大唐工作了那麽多年,出生入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總不能寒了我大唐軍士和百官的心吧,讓他們生前擔憂,死後也要擔憂。

    而同月,邊關傳來告急信,一封書信八百裏加急傳到了長安,落在了李治手中,李治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嚇得下麵的百官戰戰兢兢,無不跪下讓陛下息怒,心中卻在想了,到底是什麽事情讓陛下如此憤怒?不息的如此動作,要知道李治給百官的印象,一向都是溫文爾雅的,很少發怒,有也是僅有的幾次。

    而且對於百官的寬容,算得是很溫和了,比不上太宗,可也讓他們心安,前麵的薑恪出聲道:“陛下息怒,龍體要緊,不知道陛下因何事而怒?”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龍體要緊。”

    身後的官員看到有人出聲了,不管是誰,紛紛響應,隻要上麵那位冷靜下來就可以了,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帝皇一怒,血流成河,他們不能看著陛下找他們出氣吧。

    百官響應之後,李治的怒氣稍稍平息下來,直接扔下那封書信,二話不說,冰冷地看著下麵的人,薑恪上前去撿起來,打開一看,大概掃視一眼,臉色暗淡憤怒,沉默不語傳到了身後的官員,身後的官員看了之後,神色大變,往後傳給後麵的人,一個個官員看了之後,無不臉色大變的。

    到了狄仁傑,狄仁傑看了,沉默不語,臉色不變,傳到了身後,一個個官員看完之後,那封書信回到了李治的手中,李治往後傳去,陰沉著臉看著眾人,等待他們的反應。

    好久,都沒有人出聲,李治更加憤怒了,但是他不得不壓抑著,出聲:“眾位愛卿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是戰,還是和?”

    戰還是和?眾人心中都仔細思考一遍,最先出來的人是裴炎裴大人,上書道:“啟稟陛下,微臣認為我朝應該開戰,吐蕃已經侵犯我朝的土地了,一個野蠻之國竟然敢冒犯我朝的威嚴,不能不戰。”

    “啟奏陛下,微臣認為應該和,我朝是禮儀之邦,不能像野蠻人一般,做一些野蠻的事情,我們應該用禮儀,,用孔孟之理來教化他們。”一位官員上前闡述自己的觀點,不戰,和平解決。

    另一個主張戰鬥的官員看不下去了,你一個文人在這裏唧唧歪歪什麽的?孔孟之理,仁義道德,對於野蠻人,就應該比他們更加野蠻。

    “微臣主張戰鬥,和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如何不行,這位將軍是不同意下官的看法咯?你倒是說說孔孟之理如何的不行。”這位官員不樂意了,和平解決不了問題,那戰鬥就可以了嗎?我們是禮儀之邦,不是野蠻不開化的野蠻人。

    “這位大人看來是不懂軍事了,沒有去過邊關看了,大人你應該好好待在家裏,研究你的孔孟之理,不要出來為禍人百姓啊。”

    這位將軍很直接,不需要多說,一句話,你不過是個花花腿子,該回家帶孩子帶孩子去,打仗這種事情,不適合你們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人,人家都打到了家門口,你還要一口孔孟之理,孔孟之理的,你腦子有病吧?

    “將軍慎言,我等是文人,不是野蠻人,注意這裏是朝堂之上,不是將軍的家裏。”一位文官看不下去了,反駁道,我等是文人,什麽是文人,那就是行君子之道,道孔孟之理,不是依靠蠻力解決的人,而將軍你呢?野蠻人一個,家人也是。

    “哼,大人這是看不起我等武官嗎?”

    這位大人的話引起了那些武官的不樂意了,紛紛指責那位大人,沒有我們,你們還能夠如此安心讀書,考取功名嗎?沒有我等在邊關拚命,你可能還不知道在哪個山疙瘩裏麵耕田呢。

    “大人家中老母可在?替本將軍問候問候。”

    “哈哈哈。”

    “哈哈哈。”

    “你……。”這位大人臉色通紅,指著那些哈哈大笑的武官,憤憤揮一揮衣袖,退回去人群裏麵,上麵的李治聽著這些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都是些廢話,就不能說一些關於其中的建議嗎?就知道吵來吵去的。

    “好了,都安靜,薑愛卿你說說你的想法。”

    李治一句話落下,百官紛紛安靜下來,退到了各自的位置上,薑恪聽到自己的名字,趕緊道:“啟稟陛下,老臣認為戰,吐蕃人過於猖狂,先是和親不成,心中憤怒,不會就此散去,再言,吐蕃已經吞並了西域多個國家,逐漸壯大,不能再讓吐蕃繼續發展,老臣認為不但要戰,還要打出我朝的威風。”

    “恩恩,那右相有何看法?”薑恪的話讓他很滿意,這就是宰相,而你們這些官員,終究還是官員,不可比擬,右邊的閻立本緩緩睜開了雙眼,躬身道:“老臣同意左相的想法,我朝應該開戰,而且必須勝利。”

    “好好。”李治更加開心了,左右相都同意了,你們這些百官再怎麽折騰也不過是玩鬧而已,李治內心中是希望開戰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是時候弘揚我朝天威的時候了。

    “既然左相,右相都同意了,那百官們還有異議否?”李治象征性問一句,百官紛紛應是,既然宰相們都同意了,他們也不做反抗,那些武官們沾沾自喜盯著那些文官,嘚瑟地笑。

    李治揮手道:“那不知道眾愛卿認為此次派誰去合適?”

    底下又安靜了,找誰呢?誰願意去呢?此次吐蕃來勢洶洶,恐怕不易對付啊?一些沒有信心的武官,紛紛退後,躲避到另一個官員的身後,心中祈禱陛下不要看到他,不要看到他。

    李治對此很失望,沒有人出來自薦,一個人都沒有嗎?

    薑恪緩緩站出來,道:“回陛下,老臣前去。”

    “好好,薑愛卿出手,朕放心,愛卿不愧為朕是廉頗,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李治十分開心,還是薑恪好啊,這種時候,還站出來的,都如此年紀了,兒子剛剛成親沒有多久,為了國家,不息前去。

    “陛下,老臣還不至於那種程度,老臣此去可能會帶上幾名官員,還請陛下恩請。”

    “老將軍既然如此了,朕也不吝嗇,想要誰,盡管說,朕都批準。”你都如此對待我了,我豈不能報之以將軍。

    “謝過陛下。”

    ………………

    散朝之後沒多久,薑恪出征的事情流傳出去,李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震驚不已,薑恪薑大人還出征,都已經這個年紀了,果然是老當益壯啊,不得不佩服啊。

    “那可否有說薑大人帶些什麽人去?”

    “暫時沒有消息,據說陛下已經恩請了,薑大人想要帶誰去,隻需要備案一下,便可直接帶走,殿下,你有何打算?”站在李周身前的人,恭敬問道,眼睛中流露出一股熾熱的神采,恨不得立刻前去。

    “你想要前去嗎?這可不是長安,那是會死人的?你想明白了?”李周再次勸阻,畢竟打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分分鍾都會死人的。

    “殿下,我不怕,死亡對於我而言,已經不算是什麽了?”此人堅定回答,眼神無比自信,不懼死亡,無畏衝鋒。

    “既然你如此說了,本殿下不同意你,也說不過去,不過,你放心吧,本殿下會幫你安排好的,你隻需要努力,有足夠的戰功,不會有人委屈你的,還有,要是你在軍中遇上了合適的人,懂得拉攏,知道了嗎?”

    “是,殿下,我一定會好好做的,不會讓殿下你失望的。”

    他恭敬道,無比熱切,他不記得這是他的第幾次如此了,遇到了他之後,自己的一切都好像可以是實現,盡管如今一無所有,報答不了殿下,可是他不會放棄的,正如殿下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好了,你要自己保重,需要什麽,你知道該如何做了。”

    “知道,殿下,我懂得如何做的。”他再次堅定思緒,告訴自己不能忘記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