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竿起義

字數:4008   加入書籤

A+A-




    外界不知國師塔出事的事,卻都被那一天的詭異的電閃雷鳴吸引了全部注意力,尤其是天火降下的時候,讓人不禁聯想到了熙國的那一場事故。 倒是沒傳出消息哪個大臣家被天火砸到,隻知皇後病重,國師耗損神力後閉關,很難不讓人把秦婉芷病重的事和天火聯係到一起。秦婉芷貴為皇後,出身世家大族,兒子孫子先後被立為太子,可謂是享盡了榮寵,如今和天變牽扯在一起,自是備受矚目。

    嫉恨她的人,素來看秦家不順眼的人便散出了流言,說是皇後無德才會招來天火的懲罰,若要保住鳳國根基,定要廢黜後位,另立新後。這個流言還沒來得及散出就消亡了,且傳播流言的人的下場都很慘,那些隻要不犯事就能活著的妃嬪一下子就去了一大半,剩下的也是生不如死。也就是皇貴妃未受影響,安心的撫養記在她名下的小皇子,為了以防萬一,還暫時下了禁令,不許小皇子外出。

    後宮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朝堂上?一些大臣被貶的貶,死的死,有運氣好一點的,可以不禍及家人,運氣不好的,滿門抄斬,便是剛出生的嬰孩也不能幸免。

    一番血腥屠戮過後,再無人敢把天火和皇後牽扯在一起,他們還想多活幾年。

    而在天變熱度漸消,血腥氣漸漸散去,人們的生活即將恢複正常的時候,國師塔灰飛煙滅,國師身死的事卻被人爆了出來。一時間皇城大驚,鳳國大亂,天下也出現亂世之兆。肅元帝知國師塔的事瞞不了多久,也私下裏召見了一些大臣商討解決辦法,但還沒等他們拿出個章程來,這事就以極快的速度傳揚開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肅元帝忙著調度人手安撫民眾,力求將影響力降至最低。

    但鳳國到底不比他國,國師塔的重要性便是傻子也知道,那是鳳國最靠近神的地方,鳳國代代傳承,為何能延續統治至今?靠的不就是降天女帝創下的根基,首代國師在世間打下的名號,及代代國師持聖物庇護鳳國的傳奇性與可靠性嗎?

    若隻是塔倒了,尚且可以圓說一二,但國師子酒死了,還沒挑選出下一任國師就死了,國師的傳承斷了代,又有天火示警,如何能讓人心安定下來?且聖物說是在肅元帝那裏,說是安然無恙,很快就能自主挑選出下一代國師,卻至今無人得見。見不到,流言就不可避免的流傳開來,說是聖物隨著國師子酒的死也“死”了。鳳國從此將不再有聖物的保護,也不再有國師為國消災減禍,國之將亡!

    流言紛紛,民心不安,朝臣惶恐,將士煩亂之際,有人揭竿起義了,打著“誅妖邪還正統”的旗號,要肅元帝歸還皇位,將皇權交由前太子這一脈的後人。

    眾人大驚,國師塔倒,鳳國國危,有人趁亂起義並不稀奇,畢竟每個朝代都不缺揭竿起義這一出好戲,尤其是在這堪稱鳳國最危險的時候。隻是沒想到竟還有前太子的血脈留在人間,要知道肅元帝奪位的時候,是鳳國皇室血脈損失最大的一次。尤其是前太子一脈,肅元帝最是恨這個嫡出的哥哥,施計屠盡了他一門。

    若不是女皇那時候已經力不從心,加之肅元帝已成氣候,怕是會因前太子一脈絕嗣而殺了肅元帝。也是因為肅元帝行事太過狠絕,間接氣死了女皇,才讓他上位的時候那麽的不穩,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磨合,才終於坐穩了皇位。但現在卻說前太子一脈仍有後人,且是前太子的嫡長孫,血脈純正,血統正統。

    不禁讓人猜測國師塔出事國師身死聖物安危難測,會否就是上天給肅元帝的懲罰,畢竟他的皇位來得不甚光彩,論血脈傳承,也不如前太子一脈純正。現在前太子的後人出來了,要奪回屬於他們這一脈的皇位,若是成功了,會給鳳國帶來什麽改變?能喚醒聖物,重建國師塔,尋找下一代國師,使鳳國恢複如常嗎?

    亦或是亂世的開端,因皇權的爭奪,而使鳳國大好河山陷入戰火,生靈塗炭?

    前太子的後人是真是假尚不知道,若是真的,或許真是上天庇佑,才能護得這人在肅元帝的血腥屠戮中存活下來,倒沒可能是肅元帝手下留情放了此人一馬。若是假的,此人其心可誅,竟妄想顛覆降天女帝一手建立的皇朝,斷不能助紂為虐。肅元帝派出男兵大元帥戈子墨去討伐亂黨,咬死了這所謂的後人是假的。

    而在大兵集結的時候,念藺派人散出流言,一邊混淆視線,抹黑肅元帝的名聲,一邊和民眾建立聯係,向他們證明他的的確確是前太子的後人。等戈子墨帶兵前往念藺起事的地點時,周圍十幾座城池的百姓都相信了念藺的話,認為他才是正統。上蒼已經降下怒火,為保鳳國根基,該早日扶持正統回歸皇位才是。

    麵對這樣的情形,戈子墨沒有馬上行動,而是將念藺所在的城池圍了起來。

    站在城牆上,戴著麵具的念藺看著下方的大兵,似有一瞬的懷念,男裝打扮的李鱗站在他身側,見他如此卻是一笑,明明就不是狠心的人,偏要裝得狠心,也真是為難他了。和念藺仍懷念軍營生活不同,李鱗的一切愛恨都隨著別莊的那把火消失了,她已經什麽都感受不到,隻想在死之前看到肅元帝不得好死的下場。

    “時間差不多了,接下來看你的了。”念藺回過神,側頭看見李鱗淡漠的眼神,微微一歎,道。李鱗點點頭,不就是控訴肅元帝的罪行嗎,這一點她很擅長,尤其是在她知道全部的真相後。清顏站在李鱗的身後,麵露擔憂,卻什麽都沒說。

    第二天,一條條消息以極快的速度朝四麵八方散播出去,比如慧元郡主是死在肅元帝的手裏的,比如瑞玉公主是被肅元帝活活氣死的,再有就是朗大元帥了。

    朗大元帥是死在丞相驪清的算計下,但肅元帝卻包庇了驪清,讓忠良枉死,奸臣當道。太子的死,卻是肅元帝報應,報應他犯下的這些罪孽,而很快就會輪到他的孫子了,再接著便是他的兒子們,他這一脈的子嗣將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消息剛傳開的時候,大多數人是持懷疑態度,因為肅元帝狠絕歸狠絕,對瑞玉公主卻是極好的,更別提曾經想冊立為太女的慧元郡主了。但當李鱗滿臉疤痕的站在城牆上訴說自己裝瘋賣傻更不惜放火出逃的經曆後,人們的心開始動搖了。李鱗和劉琉相戀,引起的那一連串的悲劇,讓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指責李鱗,便是她“死”了,也沒多少人同情,都道是她自作孽不可活,與人無尤。

    但若李鱗說的都是事實,是肅元帝借她和劉琉的手背了害死慧元郡主的黑鍋,又是肅元帝氣死了瑞玉公主,那這兩人也就太慘了,背負了萬千罵名不說,從眷侶變成了怨偶,還陰陽相隔再難一見。至於朗大元帥的事,卻是很多人信了李鱗的話,因為雙蓮和肅元帝君臣失和,險些殺了驪清的事在當時鬧得很大,盡管肅元帝出麵平息了流言,驪清也暫時回鄉靜養,仍是無法打消人們心中的懷疑。

    現在再次提出來,本就疑心此事的人們坐不住了,朗大元帥可是他們的大英雄,被驪清害死了,卻得不到公正,實在是令人心寒,而肅元帝也叫人失望了。

    戈子墨看見李鱗的時候,心裏說不驚訝是假的,畢竟原以為死了的人突然出現在眼前,是個人都會驚訝。再聽李鱗說的話,戈子墨蹙起了眉頭,他和朗哩關係不遠不近,卻也是惺惺相惜的摯友,原以為她是死在異族陰謀下,卻不想還真是驪清幹的。但他沒有信了李鱗的話,至少麵上不露半分,軍心這時候必須得穩。

    外界流言紛紛,戈子墨按兵不動的時候,李鱗卻在清顏的伺候下沐浴更衣,臉上哪裏還見半點疤痕?清顏替李鱗穿好衣服後,麵露擔憂的看了她一眼,被她看到了,便安慰道:“無需驚慌,這一步是遲早的事,你難道不想為劉琉報仇了?”

    “不想了!”清顏想都沒想的說道,在李鱗略顯意外的挑起眉頭的時候,吻住了她的唇,停留了一瞬,起身道:“我已經不在乎劉琉的仇能不能報了,我更在乎的是你的安全,原本我們可以不卷入這場陰謀,隨便尋個小村子活著的。現在跟著念藺,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麽,人心難測,念藺是善是惡,尚且不知啊!”

    “清顏……”李鱗看著清顏,略微無奈,她也不知怎麽就和清顏發展到了這一步,或許是因為承擔著同樣的傷痛吧。一把將清顏拉到懷裏抱住,李鱗吻了吻她的額頭,道:“亂世將至,便是我們躲到天涯海角也躲不過戰火的侵蝕,到時候,我要如何護住你?橫豎都是一死,倒不如拚一拚,贏了起碼能給你一個安身之處。且放心,我不會信任念藺,留在他身邊,也不過是替老大監視他罷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