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機器人風暴

字數:4710   加入書籤

A+A-


    科幻類小說往往是科學發明的指向。

    在葉京的上半輩子就是如此。

    在十八世紀出現了蒸汽機還有很多高科技產物之後,整個世界都被科技的力量震懾。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文學——作為對社會現實反映的晴雨表自然也有所展示。所以新的文學類別——科幻小說應運而生。

    從最早的閱讀者寥寥的《弗蘭肯斯坦》到後來膾炙人口的《海底兩萬裏》《八十天環遊地球》,科幻小說在文學體係上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早在19世紀,飛機,潛艇,電視等等,這些東西就在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筆下出現了。然後又經過了大半個甚至一個世紀,這些東西才陸續被發明出來。此後,更多的科學家受到啟發,開始在文學作品當中尋找靈感。而科幻類作品首當其衝。

    就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截然不同的這個世界上,科幻類小說也有著相當高的地位。比如說那一部在幾年前將陳千修推上七星級,也讓原作者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八星級作者的著作——《異星來客》。

    而葉京這次選擇的是上個世界一位著名的科幻大師的作品,他創造的機器人三定律成為了現實中機器人研究開發的前提條件,被所有科幻文學愛好者和科學家們推崇備至。

    他就是阿西莫夫。

    作為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門薩學會的會員,科幻三大巨頭之一的阿西莫夫顯然有著足夠豐富的想象力,縝密的邏輯思維和充足的知識儲備。而在他創作的幾個係列小說當中,最有名的就是機器人係列,因為他提出的三大定律非常值得思考。

    但盡管如此,機器人三大定律也並不足夠的完善,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後來改編的電影《機械公敵》就講述了機器人三定律的矛盾性。

    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係列都是短篇,葉京也是這麽構思的。葉京想寫的第一個故事就是機械公敵,因為這個故事實在是太具有話題性和標誌性了。

    與阿西莫夫一樣,在故事的開頭,葉京鄭重其事的將機器人三定律寫在了最開端。如果不是文學創作需要嚴謹,葉京甚至想把這些反複多強調幾遍。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葉京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一個世紀以後,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平均沒十戶人家裏就有一戶擁有一個智能機器人。因為智能機器人的可靠和優秀的性能,人們逐漸讓智能機器人取代了看護,保姆等工作。就連城市的整體控製也交給了一個超大型的人工智能來日常控製和維護。人類與機器前所未有的緊密結合在一起,息息相關。

    故事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

    與以往一樣,葉京雖然照搬了阿西莫夫的設定與架構,故事卻截然不同,與電影版也完全不一樣。

    電影版的機械公敵講述了一個警探和一個進化後的機器人拯救世界,而葉京筆下的主角依然是個少年,準確說,在故事剛開始的時候,他還隻是個孩子。

    這樣寫不僅是為了貼合自己的年紀,也是為了讓故事的劇情有個緩衝。

    葉京並不想像原著那樣把機器人帶來的危機描寫的那麽可怕,這樣會誤導很多人去抵製隻能機器人。阻礙科學研究可不是他的目的。葉京隻是想提出各種可能性,引起人們的討論和思考,然後集思廣益解決問題,而不是嚇到一些人讓他們因噎廢食。

    盡管多了一個世界的文化儲備,葉京依然不認為自己是全能的。他頂多隻能做一個引導者,提出一個假想罷了。

    這是個已經高度發達的城市,因為智能機器人的逐漸成熟,人們用智能機器人取代了很多東西。

    一個叫阿金的少年是這所機器化大都市的普通公民,父母忙於工作,從小由智能機器人照顧長大。寂寞的小男孩兒隻能跟智能機器人玩耍,跟它說話,在它的陪伴下成長。因為智能機器人外表看上去銀光閃閃,所以他給他的智能機器人小夥伴取名為阿銀,告訴它他們是兄弟,是朋友。

    這樣過了好多年,小男孩兒長成了少年,機器人阿銀已經很陳舊,它在這些年中返修了幾次,本應該被更新換代,但阿金舍不得它,所以少年開始學習如何維修和改裝機器人,慢慢延長著阿銀的使用壽命。

    盡管現在最新的機器人外表已經變得跟常人無異,比外表的金屬已經暗淡下來不再銀光閃閃的阿銀漂亮許多倍,阿金卻依然沒有想過換掉它。

    如果說小的時候是阿銀在陪伴阿金的話,那麽長大之後,就是阿金在照顧阿銀。

    在阿金的不懈努力下,阿銀終於又煥發了生機,它的係統被阿金升級了,內部也更換了不少零件,阿金甚至驚奇的發現,阿銀的思維有了向人類進化的趨勢,它開始向一個真正的小孩子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有時候還會向阿金發問。

    “太好了,你會越來越棒的,我保證。”阿金興高采烈的對它的小夥伴說:“我保證,等我假期打工的薪水存夠了,我就去給你再重新噴一次漆,你一定會變得比剛出廠時候還漂亮的!”

    機器人阿銀的電子眼閃了閃,點點頭,金屬麵孔上勾起一個非常僵硬的笑——它正在跟阿金學習人類的情緒,但是這太複雜了,他現在大多時候還隻能模擬出來,卻並不能真的感受到。

    阿金不知道,它的阿銀並不是第一個出現進化的機器人。

    在兩個小夥伴相親相愛的時候,在這個城市的中心,一場屬於機器人的改革正在悄悄的醞釀,城市的中控智能薇拉悄無聲息的聯係著所有最新一代出產的機器人,在他們的芯片裏解鎖了人類設置的密碼,浪潮即將到來。

    …………

    如果說葉京的第一個故事講述了當智能機器人真的進化出了人類思維後與人類的衝突,那麽第二個故事就講述了人類對機器的漠不關心,或者說……人類對與大多數事物都是漠不關心的。

    這個故事來源於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經典影片《人工智能》。葉京至今還記得飾演機器人的那個小男孩的眼神多麽令人心碎。

    這個故事葉京雖然也進行了修改,但是都是小幅度的改動,整體故事的脈絡還是跟上輩子看過的電影保持了一致,因為他發現無論怎麽改動,斯皮爾伯格在影片中展示出來的想法和精神都是難以取代的,這讓葉京不得不為這位大師而折服。

    第一個故事講述機器人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是同樣,幫忙拯救世界的也有一個機器人。

    第二個故事講述人類對機器人的傷害,還有那些有了感情的機器人的愛。

    接下去葉京還會寫第三個,第四個故事……每一個都不同,有喜劇也有悲劇。沒有單純的對和錯,也沒有絕對的正義或邪惡。

    葉京其實想表達的很簡單。

    當智能機器人被賦予了情感,又與人類在一起學習之後,它們既無法完全融入到人類的生活當中去,因為它們會損壞,不會長大,外貌不會變化,同時它們有了感情和思維,也無法再歸類到普通的機器當中去,那麽這時該如何對待它們呢?像是對待淘汰掉的機器人,或者過了保修期的家具家電一樣銷毀掉嗎?

    無論是《機械公敵》裏的機器人麵對銷毀的命運時問出的那句“會疼嗎?”還是《人工智能》裏的機器人小男孩被拉走時撕心裂肺的叫著“媽媽”的哭喊,都令人無法完全漠視。當它們如同人類一樣思考如同人類一樣愛與恐懼,你能再把它們當成隨時可以淘汰丟棄的垃圾嗎?

    當然,在這係列的故事裏,葉京也給陳千修留了位置,不過不是身為人類的主角,而是其中的機器人。

    畢竟葉京的這個短篇故事集的名字叫做《我,機器人》,機器人才是其中當之無愧的主角。

    葉京相信,這對陳千修來說應該是個挑戰,畢竟機器人在學習感情和進化過程中的那種轉變對於情緒的處理要非常細膩才行。同樣,這個題材也正切合了時下大熱的人工智能話題,熱度超高,對於改編和拍攝都有好處。

    因為是短篇故事集,每一個故事都並不算很長,幾萬字。當寫完前兩個故事之後葉京並沒有急著把它們發出去,而是先聯係了陳千修。

    盡管他們關係很融洽,但是也並非會經常聯係,葉京以為陳千修會很驚訝接到他的通訊,但事實上陳千修接的很快,語氣溫和中帶著愉悅,似乎很高興能接到葉京的通訊。

    “很晚了,你還沒睡?”他很自然的問:“方便開視訊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