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字數:5142   加入書籤

A+A-


    陳千修大概是情緒太激動了,這封郵件除了前麵的幾百字是認認真真的在討論劇情和誇獎葉京的創意和構思,後麵就完全變了味兒。好幾千字都是在表達他對於某個角□□緒的分析,覺得用什麽方式來演繹比較合適,什麽地方應該用怎樣的肢體語言來輔助描述……洋洋灑灑幾千字,除了他的分析就是征求葉京的意見,詢問他對於某個角色的定位。從語句上來看,陳千修非常喜歡這兩個故事,也殷切的希望能夠獲得葉京這個作者對於他分析的認可。

    葉京越看越想笑。

    果然是不瘋魔不成活。平時看著溫和內斂的大眾男神一提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居然也是一副恨不能賣安利的架勢。

    不過這樣的陳千修倒是更接地氣兒了。

    估計這會兒他剛睡下沒多久,葉京想了想,就也選擇了郵件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逐條回複,然後回了一封同樣字數不算少的郵件。

    折騰完,葉京把前兩個故事發到了星文學網上麵,先發了第一個故事,第二個故事設定在第二天發。葉京打算以一天一個故事的速度,能寫出來幾個就發幾個。

    發好文,葉京打開文檔開始寫他的第三個故事。

    第三個故事,葉京選擇了《剪刀手愛德華》。

    如果說《機械公敵》裏人與機器人是友情,《人工智能》裏人與機器人是親情。那麽《剪刀手愛德華》講述的就是愛情。

    當一個機器人已經有了人類的心智和情感卻永遠沒有擁抱愛人的能力時,他最終的結局將會走向哪裏?

    人類在麵對危險時連自己的同胞都會舍棄,更何況是機器人呢?在他們的心目中,即使情感與他們一般無二,機器生命依然是異類。

    當不能擁抱愛人的愛德華最終離開人類的世界,曾經為他高超的理發技藝和冰雕水準而尖叫歡呼的人們又會記得他多久呢?

    這個世界總是這麽健忘。

    第四個故事,葉京的主角是很多人童年記憶中的重要組成——機器人瓦力。

    同樣對原劇情進行了修改,但主線依然描述了兩個機器人之間產生的愛情。年久失修外形雖然可愛卻破舊不堪的機器人瓦力和有著光滑的流線型外觀的探測機器人夏娃,光從外觀上就相差甚遠,性能上更是天差地別,連語言能力瓦力都遜色許多。然而它們之間卻有著比很多生死虐戀的故事都要來得感人的純愛。

    最後一個故事,葉京選擇了《普羅米修斯》中的人造人大衛作為主角。

    普羅米修斯,希臘神話中給人類生命的巨人,故事當中的宇宙飛船正因此被命名為普羅米修斯號。人類乘坐著這艘飛船前去探尋人類起源的奧秘,傳說在那裏有著創造了人類的,曾被認為是神明的生命存在。

    在這艘船上,存在著人類製造出來的生命,人造人,大衛。

    葉京選擇這個故事作為最後的結尾也是有過慎重考慮的。

    《普羅米修斯》的劇情雖然並不是特別棒,但其中的哲學思想確實非常深刻。如果說前麵幾個故事是講述了人和人造生命之間的關係,那麽這個故事就是生命對自身和宿命的反思與質疑。

    為什麽製造了人類的那些所謂“神明”,或者說高等生命,最後卻想要毀滅人類?

    在故事中,這些謎題被逐漸揭露。有“異形”一樣的怪物會寄生於人體當中,汲取養分,最終獲得進化,而這種進化後的怪物或許是那些所謂“高等生命”的天敵。

    那麽是不是意味著,造物主對自己製造出來的生命的毀滅是出自對失控的恐懼?

    當人造人大衛迷茫的追問製造了自己的博士查理:“你為什麽要製造我?”的時候,博士終於啞口無言。

    “不為什麽,隻是因為我們能製造。”博士最終這樣回答。

    這個答案,大概是所有發明創造者最初的想法。

    我們可以,為什麽不去做?

    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創造新的生活。人類創造發明,因為他們可以做到這些。但當被製造出來的是新的生命,有著自己的靈魂和思想時,依然保持這樣的觀念是否正確呢?

    就如同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或者完全不考慮自身經濟條件而生下數個孩子,導致無力撫養,孩子小小年紀就營養不良,還要幫忙打理家務,年紀大一些又沒錢上學,淪為失學兒童;又或者生下孩子之後就丟給家人或者保姆,自以為給了孩子足夠好的生活,卻忽視了需要給予的愛與關懷……

    五個故事的世界背景都不盡相同。有的是科技發達的都市,有的是過度發展導致毀滅之後的地球,有的是遙遠的不知名的星係……然而它們的主角都是智能機器人,人類製造了它們,卻沒有照顧它們,反而讓它們選擇了不同的生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就如同人類自己,雖然同樣出生時嚎啕大哭,但長大後卻走向殊途。

    葉京的機器人係列以一天一個故事的速度飛快的就在星文學網上發完了。影視作品改編權已經早早就被陳千修定下了,出版的事情也自有編輯俠客去操心,所以發完了之後葉京就沒什麽事兒了,又揀起了《魔法之星》第四部和第五部來寫。

    自從上次他回複了陳千修的長郵件之後,兩個人的關係似乎又更近了一步。雖然兩個人的真愛並不同,陳千修一提演戲就眼睛發亮,葉京對於寫故事情有獨鍾,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首先,倆人都喜歡研究曆史,其次,葉京愛寫,陳千修喜歡演,正好互補啊。還能互惠互利。多合拍!

    所以他們兩個的通訊越來越多了。

    葉京每寫完一個故事就先發給陳千修看,陳千修第一時間看完給葉京反饋。兩個人通著視訊,聊得熱火朝天,討論得不亦樂乎。

    等葉京終於把五個故事都寫完,宣布《我,機器人》係列短篇完結之後,陳千修還有點戀戀不舍,覺得沒看夠。他眼巴巴的看著葉京,生動的表現出了小孩子沒吃了向大人撒嬌賣萌求食物的可憐樣。他現在麵對葉京時候非常真性情。葉京已經發掘出了他更多的性格特點,大多都是優點,偶爾有些小瑕疵也讓人覺得可愛。比如說他貪吃。這點在葉京某次吃飯時跟他通訊時發現的。陳千修看到葉京的食譜時眼睛似乎都在發光。葉京忍俊不禁的最後把自己家全自動廚房的食譜直接導了一份發過去他才算勉強從食物上移開目光。

    葉京哈哈大笑。

    要不怎麽說很多演技非常好的演員內心都是非常天真的呢。三大演技流派之一就是這樣,代表人物就是哥哥。因為他們內心是天真的,所以輕信。他們能輕易的入戲,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就是那個角色,所以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是角色的,而不是自己的。

    不過陳千修也就是開個玩笑。他很快收斂了表情,拿著葉京的稿子去聯係自己的朋友們討論劇本改編的事兒了。

    陳千修一忙起來,通訊就少了許多。葉京跟他關係已經很熟絡,所以也並不在乎。真正的好朋友是即使很長時間不聯絡再見麵也不會覺得生疏的。葉京覺得自己跟陳千修現在就屬於這種。而且葉京也知道陳千修得研究角色,很忙,他那種戲瘋子一天研究不明白就不會罷休的。所以他也忙活自己的存稿,並不去摻和打擾。

    葉京這邊風平浪靜,但《我,機器人》卻再一次掀起了星訊上的風波。

    這次話題的製造者並不是陳千修。雖然確定了影視版權的歸屬,但陳千修還沒想好要找哪位導演來合作,而且他也想多一些時間來挑選故事,因為這五個故事中有兩三個選項他有些舉棋不定,都想要演,但是出於對題材重複和時間上的考慮,他得挑一個最合適的出來。這讓一貫雷厲風行的陳千修陷入了漫長的糾結,葉京一度以為自己的故事讓這位大眾男神換上了選擇恐懼症。

    風波的出現是來自一位著名科學家的星訊。

    葉京非常驚訝於自己的讀者群裏竟然有科學家這種高大上的存在。

    這位科學家是華夏人,是一名非常注重人文的專家。這次人工智能的發明在國際科學協會提交預案的時候這位名叫顏令的常駐理事就果斷的投了否決票。

    “任何研究都需要明確研究本身的目的,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是好的,但並未對於此後的實際應用和限製有清晰的設想。”

    然而投否決票的畢竟是少數,這項目最終還是啟動了,並且很快就獲得了可喜的進展,在這時候就算是潑冷水也沒什麽人聽得進去。這讓一些依然覺得人工智能的研究太過草率的科學家憂心忡忡。

    就在這時候,葉京的《我,機器人》一文發表了。

    看了第一個故事,顏令就忍不住拍了大腿。

    對對對,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個作者大才!每一句都說到我心坎裏了啊!

    本來隻是為了哄自己小孫女才追看《魔法之星》的大科學家顏令教授從此搖身一變,成了作者異客的鐵杆粉絲。

    在愛不釋手的把第一個故事看了兩三遍之後,顏令先是把這篇文推薦給了自己所有的朋友,然後又興衝衝的登陸了自己很少上的星訊,慷慨激昂的……引用了葉京故事裏的一段話:

    科研工作者顏令v:三定律加上零定律,看來堪稱完美,但是,“人類的整體利益”這種混沌的概念,連人類自己都搞不明白,更不要說那些用0和1來想問題的機器人了。什麽?你們沒聽過機器人三定律?快去看異客v的《我,機器人》吧。看完你就會了解為什麽我這麽反對倉促的進行人工智能的研究。(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