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建組

字數:3677   加入書籤

A+A-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跟文娛有關的職業地位都很高,大部分以星級來作為標準。餘下的沒有星級評判標準的職業很少,卻都有著特殊的地位。比如歌手,比如,導演。

    但凡是由星級作為評判標準的的職業,星級的評定標準都有著相當清晰規範而且被大眾所認可的規則。就拿作者的星級來說,前麵五個星級都隻重點要求作品的收藏數和有效點擊數,剩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數據就暫且忽略不計了。從六星級開始,就要求知名度和公信度。比如一些被公認的國際作品比賽獲得什麽獎項之類的,還有雜七雜八的比如作品的影視改編率等等。這些規則是經過時間考驗的,逐漸完善成現在的樣子。雖然很瑣碎,但基本上算是很有認可度的一項標準,無任何人為審核程序,而是全憑數據說話,而數據是由複雜的運算程序來監控,確保沒有作弊行為,然後再在全世界統一實行。

    但還是有一些沒辦法用這種全世界統一的標準來衡量的職業。

    歌手沒辦法衡量是因為虛擬偶像的存在。導演就是因為審美的差異。

    其實作者的星級也存在這個問題,大眾口味不同嘛,總是有些文章會引起爭議。古時候有句話說得好,大意是,世界上有三件東西是說不清楚,或者說很難爭論出結果的:茶,文章,風水。眾口難調,再好的書也有人罵這是什麽垃圾。但作品的評論卻又容易評判。為什麽呢?具體說就那麽幾樣嘛。創意,文筆,情節。如果再具體到各類型文章,就更簡單了,比方說小說三要素就是人物,情節,環境。

    但導演不行。

    為什麽呢?

    作者的書是自己一個人寫的啊,就算是多人合作的作品,也無非是大家一起寫的文章。而導演拍一部片子,劇本未必是自己寫的,而好劇本決定好片子。演員有很多個,片子的成功也有演員的大半功勞。攝影都是高科技的功勞,誰都能拍。再加上音樂,燈光,場景,道具……一大班子人在一起連軸轉的忙活,最後出來這麽一部片子。能說都是導演的功勞嗎?如果哪一個條件不合適,砸了的是這麽一大班人的心血。

    限製條件更多。

    作者簡單啊,有光腦就行,沒光腦有紙筆也可以。導演要拍片子,首先得有錢……

    種種條件限製之下,出來的好片子導演確實功不可沒,但真要算起來,要怎麽來評價他的工作呢?錢多錢少拍出來的肯定也不一樣啊……

    所以導演是挺特殊的一個群體。

    大家都挺尊重這行業的。投資方尊重,因為好導演會把他們的投入翻倍的賺回來;作者尊重,因為導演們可以把他們的作品搬到屏幕上去;歌手尊重,因為導演把他們的歌聲放進合適的場景裏,對二者都是個升華;其他的工作人員也尊重,他們靠著導演吃飯呢……

    像是鍾雁回導演,他挑戲挑的那麽厲害,還不是大把的有錢人捧著錢箱子擺在他麵前,就算不能讓他一年拍一部,好歹也得讓他開拍了第一個想到用自己的錢。

    而比起鍾雁回導演,這位甄震導演更加大神。

    甄震,聽名字像個漢子,其實是個女漢子。在圈子裏,甄導演有個綽號叫“甄澎湃”。她是那種激情型的導演,一遇到好本子加上靈感爆發,整個人就激情澎湃,化身成工作狂。整個劇組會被她指使的團團轉,所有細節都精挑細琢,反複修改,最後出來的成品必定是精品中的精品,不過她也是大傷元氣,得歇上好長時間才能攢足勁兒準備下部戲。跟她的劇組往往也是累的不輕。但所有人都樂意跟著她幹,因為甄導演的片子都是大製作中的大製作,精品中的頂級。

    不過甄導演不僅是挑劇本,還挑演員,挑工作人員。所有跟戲挨上一點邊兒的東西都要挑剔。正因如此,她的作品才這麽有保障。但是同樣是因為如此,甄導演的作品非常少,比鍾雁回導演還要少很多。

    早些年還有些人陰陽怪氣,覺得她作品太少,換成誰精雕細琢的好幾年弄出一部劇來也能不賴。但在甄震完美的把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那本《異星來客》翻拍成了跟原著比肩的經典之後,就再也沒人敢小瞧她了。

    可以說,《異星來客》這部戲不僅奠定了陳千修“最完美七星級演員”的名頭,也把甄震導演在世界一流的導演中的排名定死在了最前麵那幾個。

    陳千修是個好演員,性格脾氣也不錯,所以跟他合作過的導演大多對他讚賞有加。甄震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他們倆自從五年前合作了《異星來客》之後甄震就一直沒有再出作品,說是精神耗多了,需要多歇歇。這一歇就是五年。所以這次陳千修就想到了她。《我,機器人》雖然內容跟《異星來客》完全不同,但都是高科技的科幻背景,裏麵不乏大場麵的背景。對於很多導演來說這種大場麵的控製很難,但對甄震來說就非常輕鬆了。她可以省下力氣來雕琢裏麵的人文情懷。

    陳千修把小說稿子帶著去拜訪了甄震,甄震看了就拍案叫好,兩個人一拍即合。接下來就是老樣子,先把劇組拉起來,然後就可以放出新聞,增加新戲的熱度了。

    甄震是真挑剔,光是劇組的人叫齊就等了兩三個月,葉京的下半學年都已經結束了,她才把人都湊齊。實在是因為她要求太高,非得找自己用熟了的人來,而這些人無一不是行業裏的牛人,哪兒有可能跟她一樣一歇就五年?也沒人有她這本事啊!要說甄震的本事一般人都不會有,比土匪還賺,幹一票坐家裏吃喝玩樂歇五年都不完。其他人可不成,所以都在別的組裏呢。

    甄震打好招呼,讓他們接下去別安排別的活兒了,然後就開始等。之後的一兩個月裏就陸續有完工的人進組了。

    等人都齊了,《我,機器人》就正式開拍了。

    先拍的是第一個故事。

    沒錯,是先拍,他們最終還是沒能從五個裏選出一個來,他們選了兩個。

    這還是甄震跟陳千修死磕了好幾天,最後才磕出來的結果。

    陳千修是哪個都舍不得,甄震也是放棄哪一個都抓心撓肝,但是陳千修肯拚,甄震不行啊。畢竟有的故事,比如《人工智能》,主角是個小男孩兒,陳千修隻能客串個配角,所以這一部裏他就能好好歇歇了。甄震是導演,哪兒能歇著啊!

    所以甄震即使非常難以抉擇還是果斷的拒絕了陳千修說的五個故事都拍的誘惑。

    “都拍完我就死在這兒了!”甄震拍著桌子吼。以她的工作狂性格,拍一部戲就跟死了一回似的,真要是五連拍可真說不準。可要是讓她放著緩緩再拍,可能一緩……五年就過去了……

    所以糾結來糾結去,最後還是選了前兩個故事。因為這兩個最具有代表性。一個講述了人與機器的友情,也講述了機器人會逐漸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不能控製好就會釀成災難。另一個則著重在人與機器的關係上,順便謳歌了一下親情。而且這兩部都帶著哲學的思想,內容比較深刻。

    定好了之後,葉京也被喊進了組裏,陳千修,葉京,加上甄震三個人頭碰頭研究了三天,劇本出爐。另一邊需要的一些場景也都搭建好了。

    《我,機器人》正式開機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