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國破族衰
字數:4649 加入書籤
我還算比較幸運,腳上的傷隻是扭到了而已並沒脫臼,休息了兩天就恢複的差不多了!
這還得多虧左承夫的爺爺,左大爺用了一包草藥為我敷療,這使得我腳踝上的腫塊迅速的消散,所以才使得我能好的這麽快!
他們爺孫倆隻是普通的山裏人,老爺子曾經也是文化人,所以為他孫子左承夫保留了一些詩書,教會了他讀書寫字。可我來到這樣的世界裏,和他們這樣的人自然沒什麽可多問的,因為他們懂的東西太少了,而我卻想要知道的更多!
在左承夫家休息的日子裏,我感覺到很是枯燥無聊,經常會獨自去一座小山上靜坐!
這座小山位於一個山坳之中,坐在小山上可以一覽山穀裏的所有美景,所以我很喜歡來這裏靜靜的思考,不過也沒其他地方可去,除了來這裏外別無他處!
這天早上我啃了幾口甘薯後,又一次來到這裏休息,那左承夫天天去山裏放牛,我也懶得跟他一起去玩耍,一個破小孩有什麽好玩的!
這片山穀我已經看了好幾天了,對這裏我再熟悉不過了!山口一路朝東,大致從這裏可以通往東側的富饒之地,而向西的方向則是通往大山深處!從那西側高聳的群山來看,這個山穀的西側應該是條死路,否則這裏不會變的這麽荒蕪和冷靜。
古人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在河流和道路附近聚居,這是為了方便交易和各地之間的行走,對於這些道路不通的地方,自然被古人所遺棄!
其實這裏的土地還不錯,雖然四周都是大山環繞,但這裏的山穀特別的多,而且穀內都比較的寬闊,而穀底和山腰上的土壤較肥沃,漫山遍野長滿了茂密的野草!如果能將這裏開墾成耕地,加上穀中有一多小河流經此地,這裏一定可以成為一片沃土,可以讓無數人在安居生活!
突然遠處傳來一個老者蒼勁的聲音:“小公子好雅興,老夫已連續三日都見你坐在此地冥思,孰不知小公子所慮何事?”
我聞聲望去,隻見一白發蒼蒼的老人正騎著驢上山走來,似乎是特意來這裏問候我的。
我起身說道:“哦,也沒什麽,閑著沒事做就來這裏瞎轉轉!”
老人聽完勒住毛驢,他皺眉深思不解的問道:“小公子說話好生奇特,何所謂瞎轉轉?莫非小公子雙目有何異常?”
我聽得一愣,知道我的白話又弄得他有些莫名其妙了,這些天和左承夫爺孫倆說話總是這樣格格不入,弄得我們的交談變的很是困難!
我想我好歹也是複旦中文係的研究生,還是搞古文字研究的,怎麽著也不能失了身份,怎能被這種事情所難道!
我清了清嗓子,打算開始認真的在迷境裏做一個合格的古代人!
我對著老大爺鞠躬行了個大禮,然後拱手抱拳回答道:“非也,此乃散心之意!”
老人聽完立刻微微起來,他摸著白色的胡須,朗朗的笑道:“嗯,來此登高望遠,心曠神怡,可便於舒胸展思!前幾日來此,我見小公子靜坐於此,目觀群山神情莊重,莫非也是在思念我大秦的故土,恨不能殺盡匈奴奪回河山,因此而鬱鬱不樂?”
雖然你年數已高,但你也未必能理解我的遭遇,我想我也隻能選擇來敷衍你了!我又拱手行禮回答道:“非也,吾觀此處地界,多山穀河流,四周草類繁盛,其土必肥也!若能遷民至此安居樂業,此地今後必會興旺!”
老人摸著胡子連連點頭,他伸手指著北側的遠處緩緩的說道:“甚好,正如老夫所想!此地往北去六座山頭,有一鐵山藏於此!”。隨後老人又轉身指著南側的大山繼續說道:“朝南三十裏山地之外,有一鹽泉藏於山脊!此處又何止是土地肥沃,更有鹽鐵可采,又山多林密,山中野物數不勝數!”
說完老人又轉身朝東,指著山穀的東側說道:“此穀向東而出,亦是此地通往外界的唯一出口,若在東側百裏地外的山間入口築一關隘,如再有良將重兵防守,這方圓近兩百裏山地便可獨成一郡,萬民亦可在此安享太平盛世!”
這老人似乎對四周的地形非常的了解,不僅知道南側有鹵鹽,還知道北側的山裏有鐵礦,更知道東側出口處的險要,這人到底是誰啊,這麽博學,莫非是隱藏於此的世外高人?
我想了想,繼續試探的問道:“敢問前輩,此地可居民幾何?四周高山環繞,荒蠻至極,何以為郡?”
老人笑了笑,摸著胡須回答道:“不敢多說,少則能養民近五十萬,何以不能為郡?”
我想如果這片區域真有兩百裏的麵積,那確實可以住上五十萬的老百姓,可是這裏又不是漢中也不是上庸城,在地理位置上毫不起眼,到底這裏是哪裏呢?不過我還有更加急切的問題想問,於是我問著他說:“敢問老前輩,庸國地域幾何,庸人之眾又有幾何?”
老人微笑著回答道:“庸國轄上庸、漢中、巴郡、蜀郡、白馬和西南夷各部,地域長達千餘裏,然則山石多丘土少!各郡縣官吏隻顧貪汙受賄中飽私囊,從不過問民生治理,如今之庸國乃地廣人稀,領民眾不過兩百餘萬,傭兵僅十萬!”
我笑著說:“然庸國擁民亦才兩百餘萬,何以五十萬之民居於此?又何以郡?”
老人聽完驚訝不已,將嘴張得大大的,一時半會兒竟然答不上來!
我繼續笑著說:“老前輩勿怪,小生多有冒犯,還望前輩能海涵!”。說完我對著老人恭恭敬敬的行了個大禮!
老人尷尬的笑了笑,隨後也拱手說道:“好說好說!小公子說的甚是,國之弱隻因民眾寡,隻可惜我故秦後人大都遺留在匈奴之境,若能都西遷來投庸國,何愁不能國強民富趕走匈奴!”
我又笑著問道:“敢問老前輩,既然如此,族人為何要留於匈奴,反倒棄我庸國而不投?”
老人看了看我,歎息著說:“哎!所謂民以食為天,能安居樂業則足矣!我庸國朝堂之上動蕩混亂,朝堂之下又各自為政,投匈奴者屢見不鮮,東歸故裏毫無指望,悲哉!”
從老人回答的兩句話雖然都很簡潔,但從話裏我可以看出庸國的弱小!兩百多萬的人口,十萬的正規大軍,這要是換在西漢文景時期,這實力隻有西漢的二十分之一!
雖然是匈奴入侵南下,大戰之後人口可能會銳減,即便是這樣,估計現在匈奴人所控製的地區人口至少也有兩千來萬吧,同樣也隻有對方的十分之一!
於是我繼續笑著對老人說道:“依我所看,庸國所攜民眾不及匈奴的十分之一,若要擊敗匈奴回歸故土,隻怕是難於登天!”
老人沮喪的看著我,沉默了很久也沒開口說話,可能是我一下說到了重點,徹底的打擊到了他,這讓他變的有些心灰意冷了吧!
老人下了毛驢,一屁股坐在我的旁邊,歎息了一聲後隨同我一起默默的看著這片山川大地,一臉心思重重的樣子!
又過了一會兒,我微笑著問道:“敢問老前輩,庸國如今是何人當權,賢明否?如我這般人物,可否會被賞識?”
老人搖頭歎氣,悲傷的說道:“先帝早逝,如今是幼主即位蒙皇後當政!皇後生活奢靡不問政事,竟與王丞相私通,如今王丞相權傾朝野禍害蒼生,此乃亡國之象!小公子確實非凡人,但隻怕去了庸州也難有作為!非賢主,縱有能臣良將也無濟於事!”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反問著老頭說:“老前輩,奈何我族要以庸國為名,庸州莫非就是上庸?”
老人點頭回答道:“嗯,庸州秦時名曰上庸,屬漢中郡地界!匈奴南下滅秦後,大秦皇室後人攜眾西逃入巴蜀,抵達上庸後重建秦國,後改上庸為庸州定為新秦國都!隨後匈奴舉兵繼續來犯,新國主自知難以抵擋,隻得投降求和,得以保全皇位。隨後匈奴大單於強令國住去秦國國號,封賜庸國新國號,以庸人相稱!從此我庸國便為匈奴附庸,對匈奴歲貢從未間斷!”
我繼續問道:“既然庸州為都城之地,此處亦屬庸州地界,如何四處不見人煙?”
老人感慨的說道:“國非國,後非後,能存於世已萬幸,隻求我庸國能代為相傳,不至於落得被匈奴趕盡殺絕足矣!此地雖荒涼,但亦為庸國之地,但求後人能有賢能來治理,今生今世不多奢望!哎!”
老人滿懷感歎,對亡國的事很是傷感,完全沒有剛才那般灑脫。雖然他隱居在這裏,但他身上卻依舊流淌著滾燙的愛國熱血,估計是歎息自己英雄無武之地吧!
古人啊就是古人,積極而惆悵,懷才不遇的人多得數不勝數!
我想我是來到了一個亂世的時代,生逢亂世幾多悲,何嚐不是呢?眼下我聽得心情極度不佳,也開始對那些匈奴人恨之入骨,我是不是可以留在這裏為大家做一些什麽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