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論功行賞
字數:6256 加入書籤
那夜庸州城燈火通明,雖有寒氣襲人,卻難擋眾人之喜悅豪情!
皇宮內外大街小巷,宴席遍地篝火連片,文武百官與眾將士同樂與萬民同歡,好一場盛大的歡慶大宴。
隻不過,我就覺得這樣有些太浪費了,明明庸國國庫較為羞澀,卻還要在這樣的宴會裏浪費這麽多的糧食!
蒙皇後此舉用意深刻,有意要彰顯我為庸國所建立的巨大功勞,這是助我更好的提高我在大庸國的威信。說實話,蒙皇後能主動的運用策略來謀政,這是好事,她表現得如此的積極,我又怎麽能潑她冷水呢?
除了接受這樣的安排外,我也別無他法!
那晚群臣諸將給足了我麵子,讓我成為大庸國如今最為風光的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那些攀附之人開始不停的向我諂媚,恭維之詞聽得耳根發麻,可為了大局我也隻得笑而迎之,此乃正途也!
次日早朝開始,朝堂上煥然一新,蒙皇後變得主見獨到,完全不再詢問皇叔和王丞相的意見,直接對滿朝的文武大臣大聲的說道:“太尉大人此次不顧危險北上平叛,深入敵境建立不朽之奇功,路途艱辛勞苦功高!出征時朝廷對太尉大人有封賜承諾在先,如今太尉大人凱旋而歸,我朝廷自當兌現諾言!”
說完蒙皇後起身,對著一旁的太監總管厲聲說道:“還不快去為漢中王大人取印信!”
太監總管聽完,精神亢奮的大聲回答道:“遵旨!”,然後總管對眾臣撇了一眼,轉身便昂首挺胸的走進了大殿旁的官印閣!
很快總管就帶著新刻製的漢中王爵官印、王爵禮服與王冠回到朝堂上,隨後蒙皇後走到台階的最中間,對著文武百官大聲的宣布道:“先帝在上,百官在下,我大庸官職皆乃能者居之,朝廷任賢而用絕不徇私!如今上蒼賜我大庸贏氏王子玨,十歲之齡便身懷經緯之才,雄韜偉略無所不及,文能舉賢納士改善邦交,武能安邦定國大顯我大庸軍威!王子玨乃古今奇才,以王爵賜之合情合理!”
眾臣聽完後在皇叔和王丞相的帶領下一起跪於殿前,齊聲高呼道:“皇上英明,皇後陛下聖明!”
蒙皇後聽完微微一笑,隨後對坐在一旁的我說道:“王子玨聽封!”
我立刻起身走到台階下,跪在蒙皇後腳下叩拜,然後回答著說:“兒臣在!”
蒙皇後伸手攤開聖旨,大聲的念道:“我大庸建邦於山脊之間,山貧地少國弱民疾,雖開國六十餘載,卻難有建樹,以致我大庸日薄西山如履薄冰!我大庸人才貧瘠,求賢若渴,今喜得曠世奇才王子玨,當委以江山社稷之重任!特封王子玨為漢中王,領漢中、白馬、巴郡之地,繼續兼任太尉一職統領大庸諸軍,望漢中王助我大庸興國安邦,重振河山!”
說完蒙皇後微笑著看著我,我立刻行叩拜大禮,回答著說:“謝皇帝陛下聖恩,謝皇後陛下聖恩!”
蒙皇後隨後又說道:“我大庸先帝早已仙逝,如今幼皇即位,我當改號為皇太後,諸臣從今往後當稱我為皇太後,不得再混淆稱呼!”
隨後我與眾臣一起高呼道:“皇帝陛下萬歲萬萬歲,皇太後千歲千千歲!”
蒙太後揮手說道:“眾卿平生,為漢中王大人行授印大禮!”
群臣隨後起身,於大殿兩側整齊列隊,皆朝我擺著彎腰鞠躬參拜姿態!
禮官開始為我去掉外衣,換上繡著騰龍祥雲的王爺官服!但我知道,皇叔所穿官服隻是繡著大蟒,而我的官服卻是騰龍祥雲,此乃與皇帝同身份之意,很明顯我這王爺要比皇叔的王爺地位更高一些!諸臣見後皆大驚,紛紛將身體垂的更低,顯出更加尊敬!
戴好發冠後,蒙台後又特命人搬出座位,依舊置於皇帝大哥身旁,如此位置顯得格外亮眼,惹得眾臣羨慕不已!
當我入座之後,眾人這才開始繼續早朝!
王丞相首先上奏道:“漢中王此次得勝而歸,無疑是讓我大庸揚眉吐氣!隻是漢中王從洛陽帶回流民二十餘萬,如今我庸州城外流民遍地,偷盜搶掠時有發生!老臣以為,此乃大單於對我庸國施於貧國之計,漢中王恐上當矣!”
尼瑪啊,剛坐上這漢中王的位置,你個王柘立刻就回頭來針對我,這是有意在我最為風光的時候給我抹黑!
蒙太後聽完一愣,似乎覺得王丞相說的有些道理,便皺眉問著我說:“漢中王,庸州城外流民猖獗毫無約束,不知王爺有何對策?”
我起身回答道:“回稟皇太後,我大庸若要興邦,民不可少!從表象上看,我庸國原本國貧,若再收流民隻會更貧!但本王卻不這麽看!”
還不等我說完,王丞相立刻打斷我說道:“哦?王爺如此一說,莫非王爺已有對策,願聞王爺高招!”
打斷別人說話是最沒禮貌的,這個王柘橫行霸道,在這朝堂之上還真是無所忌諱,時刻都不忘記蹦出來說兩句,就好象別人把他給忘記了似的!
我猶豫了一下,隨後朝王丞相走去幾步,反問著他說:“本王甚是好奇,丞相對此事如此關心,想必丞相也有對策!本王不才,很想知道丞相打算對流民作何安排?”
王丞相聽完微微一笑,輕輕的甩了下袖口後說道:“流民在野社稷難安,當分配各郡為奴勞作,可緩解各地苦奴之缺!”
蒙太後聽完微微點頭,似乎很同意丞相的意見,但她皺眉想了一下,立刻抬頭看著我問道:“不知漢中王有何不同說法,本後想聽漢中王的高見!”
我聽完後大笑道:“本王曆盡千辛萬苦,在大單於麵前費勁唇舌,好不容易才得這二十餘萬流民!王丞相好生可惡,竟然要將萬民賣身為奴遣送各地,須不知我漢中王可否應允!”
王丞相聽完大驚不已,大概他從來也沒想到,我說話的語氣會突然變得如此的強勢,直接將矛頭反過來對準他。王柘皺眉思考了一下,想發怒卻又不太敢開口,猶豫了一下後隻得拱手行禮說道:“洛陽流民乃王爺之財,老臣不敢亂奪,老臣這麽做也隻是替漢中王和皇太後分憂,還望王爺莫要多想!”
我聽完微笑著說:“本王既然有意攜帶流民返朝,自當別有用處!”
這時皇叔突然站出來開口說道:“王丞相,漢中王處事謹慎用意深遠,流民之事就不勞丞相大人費心了!”
沒想到皇叔竟然會抓住這個機會乘機擠兌王柘,這倒也算是幫我說了一句話,弄得王柘一時有口難言!
整個大庸國就隻有兩個王爺,這王柘在朝上就算是勢力再大,他也不敢公開同時針對我們倆!王柘愁眉苦臉,隻得低頭致歉說道:“既然漢中王已有打算,老臣自當不再多問!隻是這流民在庸州城外惹事生非,長久以往恐有多變,當早日安頓才是!”
皇叔冷笑道:“漢中王自有打算,丞相多慮了!”
蒙太後聽完看了看皇叔,然後問著我說:“漢中王,流民之眾不在少數,不知漢中王當作何安排?”
我回答著說:“回稟皇太後,兒臣早有打算,不日將攜萬民入兒臣封地安置,令民眾為兒臣開荒劈野置房還耕!”
“好!”,蒙太後聽完大喜,愉快的笑著說:“民乃國之本,此舉正是興國安邦之大計,朝廷當全力援之!”
說完蒙太後對著群臣大聲呼喚道:“內史大人何在?”
餘內史聽到呼喚後,立刻走出群臣隊列鞠躬回答道:“下官在!”
蒙太後直接下令說道:“餘內史,本後命你從國庫調撥財物,輔佐漢中王安置東來萬民,不得有誤!”
餘內史是王柘的人,他偷偷瞟了一眼王丞相,見王丞相深深低頭沉默不語,他隻得拱手回答道:“遵命!臣當竭盡全力協助漢中王安置萬民!”
完後蒙太後不理會王柘,繼續問著我說:“漢中王,此次平叛歸來諸將士亦勞苦功高,理當逐一封賞,不知漢中王有何提議?”
我回答著說:“為國盡忠乃將之責,洛陽平叛乃小功一件,不敢為諸將逐一領賞!然此次出征,有二人功高甚偉,可酌情嘉獎!”
蒙太後聽完饒有興趣的說道:“噢?不知是哪兩位將軍,有何功績?”
我回答著說:“有大將韓誠,滅賊擒左天化,奪洛陽擴大軍,韓誠功不可沒!有副將張鐵膽,於大單於宴席前勇戰匈奴諸將,擊敗匈奴悍將無數!”
蒙太後聽完愉快的宣布道:“此二將果然功勞不小,張鐵膽勇猛無敵,當封衛尉護我皇宮!”
說完蒙太後猶豫了一下,問著我說:“這韓誠乃漢中王麾下大將,本後想聽漢中王之意,當遷升何職為好?”
我想既然張鐵膽做了衛尉,這皇宮四周就是我們自己人了,要再讓韓誠做更大的官,隻怕會引起王丞相和皇叔的不滿!有道是行事當適可而止,見好就收,且不過太過貪婪。
我猶豫了一下後說道:“韓誠本為大將,隻是在此之前並無建樹,所以才未得機會一展所能!今韓誠初建功勳,當後觀其將才,日後若建功再行封賞亦不遲,暫不用遷升官階!然功勞所在,獎賞不可少!房陵乃我大庸東出必經之地,又是穀城山口防軍之後援重地,當有良將駐守為宜,東可援穀城山口之危,西能助庸州之防!可令韓誠領房陵昌魏兩縣,命其就地招募兵士駐守房陵,為我大庸穩固東境之地!”
蒙太後聽完點了點頭,然後開口問道:“嗯,漢中王所慮高遠,此舉意義重大!不知皇叔王丞相可有異議?”
王丞相立刻開口說道:“房陵已置縣令,萬事具妥,何故再遣一將駐守!”
這時蕭晴突然走出來開口說道:“縣令隻管吏治,對軍務之事力所不及,下官亦讚同漢中王,當派韓誠駐守房陵,以固我庸州東境之地!”
王丞相扭頭責問道:“奉常大人掌管律法,何來幹預官吏任命之事!”
皇叔這時開口說道:“朝堂之上各抒己見,為何奉常大人不能言己所想?本王亦讚同漢中王所言,此乃軍國大事,不容有失!”
王丞相聽完大驚,他愣愣的看了看皇叔,對皇叔的咄咄相逼敢怒不敢言,隻得低頭行禮說道:“軍國之事皇叔一言九鼎,既然皇叔也讚同漢中王,老臣亦無異議!”
說完王丞相很是不爽的退在一旁,不再做任何的反抗。
隨後蒙太後當場為張鐵膽官拜衛尉,為韓誠封地房陵昌魏二縣,令其駐守房陵招兵買馬!
早朝結束後,我偷偷的讓太監將皇叔喚來,在一個隔間裏私下致謝!
皇叔對我笑著說:“漢中王何故言謝,昔日漢中王解我漢中納糧之困局,今日權當回謝侄兒!且房陵乃國之重地,委派良將駐守亦是明舉,於公於私本王當全力促成!”
我行禮致謝著說:“皇叔國之棟梁,有皇叔在,此乃我大庸之福也!”
皇叔聽完冷冷一笑,隨口回答道:“侄兒,皇叔亦是贏氏子孫,軍國大事絕不苟且!”
皇叔這個b裝得確實可以,讓我小小的感動了一把,我不得不恭恭敬敬的對他行著大禮說道:“皇叔英明,侄兒佩服之至!”
皇叔沒有說話,而是愉快的笑著轉身離開了!
這韓誠表麵上並沒有對其官職進行遷升,但實際上他卻獲得了更多的實權,不僅成為了兩縣之主,而且還有全力自行組建新軍,可施展的機會大大的提升,剩下的就看他自己有多少本領和造化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