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深山寒暑(6)

字數:5255   加入書籤

A+A-




    耶律大石本依著約定,派人將蕭桑柔送回,不提防半路閃出一隊官兵,將幾人一同劫去。而那些官兵經過那一次劫營後,認為遼兵已在深山活動,加緊了尋探。大名府派來的官兵中,有個喚作“小張良”的,就自作主張想把他們一舉殲滅。還好蕭讓及時發現,避免鬥得兩敗俱傷而讓官府獲利。

    耶律大石帶著遼軍休息了半個時辰見宋軍已經遠去,就下山了,在十裏之外依舊紮營。宋軍卻也駐紮在山腳下不遠處,蕭讓派嘍囉隨時關注著兩撥人馬的動向。

    往後幾日,宋軍與遼軍打了幾仗,互有勝敗。鄒、蔡二人卻隻是持觀望態度,耶律大石和小張良越來越感覺道爐峰山的重要性,雖然山上的人馬不多,卻因為有地形的優勢而不容小視。

    小張良氣惱地想起了那幾個俘虜,想從他們口中套出些話來,便帶了蔡慶父子來問話。他深知契丹人倔強,不用刑是決計不會有甚麽好臉色的,就準備了火盆嚇他們一嚇。小張良問道:“你那遼賊共有多少軍馬?”蔡慶罵道:“誰是你那爺爺遼賊?老子是堂堂漢人,要殺便殺,何來這麽多廢話?”

    小張良一下子奇了:“遼人一向以民族為重,今日怎麽會自稱漢人起來了?”唾沫亂飛叫道:“你要做漢人也不難,隻要你乖乖說出又多少人馬,梁大人有的是賞賜!”蔡慶猛地一腳踢飛了旁邊一個士兵罵道:“直娘賊,老子看你才像個遼狗!”這一下讓小張良確定了眼前抓的幾人都是漢人,又喚來了蕭桑柔問道:“你這個婆娘是漢人還是遼人?”蕭桑柔見了蔡慶、蔡梁二人,失聲叫道:“蔡伯伯,蔡大哥!”蔡慶安慰道:“蕭侄女,你沒受甚麽苦吧,你被遼人抓去,怎麽在這宋兵的軍營的?”蕭桑柔道:“本來那韃子已經要放我走了,半路上又被一夥人劫到這裏!”

    蔡慶轉身對小張良道:“你聽清楚了!你爺爺和這兩個孩子都是爐峰山好漢!莫要把我們與遼狗扯上關係!”小張良大笑道:“原來是爐峰山的反賊!一樣是死!給我帶下去!”蔡慶叮囑道:“蕭侄女莫怕,你爹一定會來救你的!”

    小張良聽了他這話,一個想法忽然從他腦海中升起,急忙快馬加鞭回了大名府城中謁見梁中書。梁中書問道:“剿匪的事情完成得怎麽樣了?”小張良稟道:“托大人您的福氣,那股不成氣候的賊人已被我們團團圍住,插翅難飛,隻是……”

    “隻是甚麽?”梁中書麵色閃過一絲不悅,問道。小張良躬身道:“隻是,小人有一策,可以更好地剿滅敵人!”梁中書道:“有話快講!何必這麽囉嗦?”

    小張良道:“遼軍驍勇,這是我們共知,若是我們能聯合爐峰山那一夥賊人,必能借他們之手消滅遼軍!”梁中書臉色忽然由晴轉**:“你是說,讓我招降那夥反賊!”小張良恭敬道:“小人……小人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想怎麽做?”梁中書問道。

    小張良道:“小人的意思是,一旦消滅了那夥韃子,就馬上翻臉將爐峰山的那夥賊人一舉消滅,豈不是好?”梁中書麵露喜色,笑道:“你不枉稱作小張良,本官馬上寫一份‘招降書’讓你派人送給他們。”

    當下,梁中書便寫了一道“招降書”。小張良帶了這一封書,回到軍營,請上被抓的幾人,道:“本官不與你們一般見識,現在放你們回去,煩請這封書信帶於你們首領。”他不知又幾個護送蕭桑柔回來之人真是遼人,一並將他們都放了。蔡慶心道:“這夥欺壓百姓之人到底在搗鼓甚麽?”但他們也管不了這麽多,考慮不到其中緣由,都旁若無人地離開軍營回山。

    那幾個遼人走到半路都折走了,蔡慶對蕭桑柔道:“蕭侄女,你把那封書信讀來給我聽聽!”蕭桑柔將紙一抖展開讀道: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事從順逆,人有賢愚。吾皇承祖宗之大業,開日月之光輝,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爾等嘯聚山林,劫據郡邑,本欲用彰天討伐,誠恐勞我生民。今本官前來招降,原免本罪,共誅遼賊。事必成後,既往不咎,拆毀巢穴,率領赴府。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製,天兵一至,齠齔不留,爾等追悔莫及。

    她還未讀完,直把蔡慶笑得前仰後合,蕭桑柔道:“蔡伯伯,你笑什麽?”蔡慶道:“那夥魚肉百姓之徒真以為自己是個人物了,竟然想到了招安。走,且先回山,也讓你爹和鄒伯伯他們得個笑料。”

    山下守著的嘍囉認識他們,早飛報讓鄒、蕭二人得知。二人下山迎接,鄒潤道:“賢弟出了甚麽事?可急死我倆了!”蕭桑柔此刻依舊記著,不去看蕭讓,蕭讓無奈道:“桑柔,你先去看你娘吧,她可急死了。”蕭桑柔飛著跑上了山。

    鄒、蕭二人這才得知他們父子二人劫錯了軍營,蕭讓道:“原來這一切都是官府搞的鬼!我們倒真錯怪了那遼人!”蔡慶笑著拿出那封書信,展開給二人道:“這可把我給笑死了!”蕭讓看過之後,道:“蔡大哥,你若是知道這幾日的形勢,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蕭讓簡單分析了一下,蔡慶道:“原來那官兵也有些頭腦。”停了一會,又對鄒潤道:“大哥,我們該不該聯合官兵去對付那遼軍?”

    鄒潤道:“遼軍盤踞在此終是一患!”蕭讓道:“難道鄒大哥忘了宋公明大哥了嗎?”三人沉默不語,沒有宋江的招安,梁山眾多兄弟也就不會客死異鄉,最終仍舊落得“反賊”的名號。

    正在舉棋不定之時,又聽得嘍囉來報,又有一封書信送上山來,蕭讓展開讀道:“遼國運衰落,臣耶律大石苟全於世,冒犯貴土。今走投無路,但求合連,共伐無道,以絕心腹。若僥幸成,必當西去,勿擾中原。”

    讀畢,蕭讓問道:“二位哥哥,這事如何?”蔡慶道:“真教人好生為難,看來這爐峰山真是一塊寶地。”蕭讓道:“鄒大哥是一山之主,還請定奪。”鄒潤道:“我們怎能與遼人聯合起來?”蕭讓道:“可那梁中書的誠意並不見得能夠超過遼國將領!”

    鄒潤思考良久,道:“如果那遼將果然像他自己所說,突破重圍之後便自行西去,倒也可以。”蕭讓沉吟道:“我知大哥對他尚不放心,這好辦。昔關雲長單刀赴會東吳,我們不妨也以此試他一試。”鄒潤道:“賢弟的意思是……”蕭讓道:“我們當即回書一封,就說讓耶律大石一個人來共謀大事,看他敢還是不敢?”蔡慶道:“此招甚妙,若此人真是值得信賴,必然會來赴約。”

    蕭讓便回書一封,約定子時到爐峰山,派人送去之後,隻等對方動靜。

    又一次夜幕籠罩了山頭,三位頭領早早地站在山間等候。夜半時分,一馬一人由遠而近,鄒潤叫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對方冷冷地回道:“遼將耶律大石!”蕭讓喚人點亮了幾個火把,大聲道:“請!”

    耶律大石抱拳道:“請!”三人看他器宇軒昂,表情毫無懼色,不由得肅然起敬,此人若不是異族,當是真好漢也。

    耶律大石進了大廳,蕭讓道:“你單身至此,就不怕我們將你給擒了報官嗎?”說著,拿出梁中書的書信,示給他看。耶律大石笑道:“你們要抓我,為何還把這封信展示給我看?再者,你們也不一定能擒住我!”四人相視,同時報以大笑。蕭讓展開了一張爐峰山周邊地形圖,挑燈之後,坐下夜談……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亮山頭後,小張良接到一封回信。信上說他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大宋風範,對梁中書的招降舉動感激涕零,並馬上帶兵歸入雲雲。小張良看後自覺喜氣洋洋,隻待賊人的投降。這一下,他對爐峰山便無所顧忌,排兵布陣竟然依托著山峰。

    耶律大石又發起了新一輪的攻勢。未等宋兵出擊,蔡梁一馬當先,從山上衝下,與遼軍一副將“乒乒乓乓”打了十來個回合,那遼將佯裝敗走。小張良帶兵追殺一陣,遼軍潰敗而退。

    小張良得意笑道:“得眾位好漢相助,那遼狗必死無疑!”另一方麵,心中卻盤算著:“等遼兵一退,你們通通給我玩完!”蕭讓諫道:“大人,我們不妨一鼓作氣,將遼軍打個落花流水!”

    小張良眼珠“骨碌碌”轉了幾圈,大為讚賞道:“好!《戰國策》有雲:‘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隻有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才能擴大戰果。”蕭讓心中不由得發出一陣冷笑:“狗官還不忘吹噓一下自己的知識。”

    小張良下令全軍不休息,往前開路。幾千軍馬在鬱鬱鬆鬆的叢林中前進,轉過幾個山穀,來到一個平地。小張良見此處地勢低平,四周淨是高山,不由得起了疑心,急忙喚了一隊人馬四處察看有無埋伏。

    蕭讓撫須大聲道:“天兵到此,還不快快束手就擒!”隻聽得一聲呐喊,山頭忽然湧現了無數遼兵,發喊著衝下山來。鄒潤、蕭讓等人一齊發作,小張良指著蕭讓驚恐叫道:“你……你……”尚未說完,鄒潤一刀將他剁為兩段。

    官兵如困獸之鬥,但此時都成了些無謂的抵抗,不過一炷香時間,幾乎全軍覆滅,餘下的不多人都在跪地求饒。蕭讓下令停戰,本著自願去留的政策饒了那些宋軍。

    雙方的將領又走到了一起。突然,耶律大石旁邊一將挺起手上長槍,向鄒潤心窩裏刺來。鄒潤猝不及防,身體右側。耶律大石眼疾手快,一把抓過,“彭”的一聲將槍震開,抓住那人的衣領道:“你幹什麽?”

    那人怒吼道:“將軍,此時不奪山,更待何時?”由於他倆用遼語在說,鄒潤想過去質問他們,卻見他們如此激動,隻好暫時立在一旁。

    又有一偏將道:“宋人勾結金兵滅我祖國,害得我們家破人亡,流落南朝。將軍為何還要和他們守信?”耶律大石正色道:“我既然答應了他們,消滅官兵之後自當西去,此刻必然履行諾言!”

    先前刺鄒潤的那將聽了此話,絕望地喊道:“將軍!”一把抓起地上的長槍,往自己腹中刺去,已然氣絕身亡。鄒、蕭等人看了,無不大為驚駭。

    旁邊那偏將跪下叫道:“將軍!”耶律大石毫不動聲色,肅然道:“如果連這點信用都不能守,何談複國大業,何來從金人手中奪回江山?這等為人所不齒之事以後再也休提!”滿山遼軍聽後無不信服。

    耶律大石轉身用漢語說道:“這位副將剛才欲刺殺頭領,我已命他自殺!”又拱手道:“官兵已誅,我等西去,就此作別。”

    未等蕭讓答話,遼軍紛紛牽了馬匹,緩緩向山林深處而行。蕭讓再一次讚歎道:“我今日才知大宋為何一直打不過遼兵,正是少了這等慷慨悲歌之士!”遂下令全軍回山。

    爐峰山一役,梁中書損失了四千兵馬,隻有大刀聞達率領少部分殘兵回去。梁中書不敢上報朝廷,後三五個月,竟不見遼人為患,又重新上奏,稱自己破敵有功。朝廷下詔撥放金銀以犒賞不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