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拚酒

字數:3333   加入書籤

A+A-


    鳩摩智越打越心驚,他以小無相功催動少林七十二絕技,輪番上陣,硬是對丁浩一籌莫展,反而被丁浩奇快無比,詭異莫測的劍法給逼得手忙腳亂。

    鳩摩智早就聽聞,中原高手眾多,年青一代尤以北喬峰,南慕容為首,而眼前這個年輕人,毫無名氣,一手劍法之強,武功之高,竟然比自己絲毫不容,那聞名已久的北喬峰和南慕容又該有何等身手。

    如此一來反而讓鳩摩智更加堅定自己要得到六脈神劍的決心。

    丁浩要是知道因為自己的原因,讓鳩摩智更加堅定奪取六脈神劍的決心,讓段譽吃盡了苦頭,不知道他做何感想。

    “是譽兒的房間,不好,譽兒出事了。”

    兩人的打鬥頓時驚動了距離段譽廂房不遠的禪堂,段正明一馬當先,身後跟著枯榮禪師等人,飛速趕了過來。

    丁浩和鳩摩智齊齊罷手,知道自己兩人在鬥下去,保準被枯榮禪師他們堵了一個正著,那個時候再想離開恐怕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鳩摩智雖然萬分不願意,但是也不得不選擇離開,離開之時狠狠的瞪了丁浩一眼,如果說眼神可以殺人的話,丁浩相信自己已經被鳩摩智給殺了無數次了。

    鳩摩智和丁浩相互對望一眼,心照不宣,齊齊越出窗戶,消失在黑暗之中。

    丁浩出了天龍寺並沒有停留,這一次主要目的六脈神劍已經被他得到了,至於鳩摩智手中的七十二絕技固然神妙,但是他卻知道,少林武學七十二絕技博大精深,每一門武功都對應一門佛門經典,如果沒有響應的佛門經典化解,修煉久了反而會走火入魔,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三個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丁浩離開天龍寺後,一邊離開大理朝著中原趕去,一邊修煉淩波微步,研究六脈神劍。

    修煉淩波微步過程中,竟然讓他有了意外發現,淩波微步竟然有提純內氣的功效,讓他體內的大日真氣和寒冰真氣有了一絲融合的趨勢,終究是淩波微步作用不明顯,占時不知道融合後的威力,但是有一點卻讓他驚喜莫名,原本有點壓製不住的燥熱邪火,竟然在施展淩波微步的時候,有了一點點減少的趨勢。

    這不由讓丁浩想到了天龍八部之中,另外一門絕世功法少林神足經。

    神足經隱藏在一本梵文書寫的易筋經經卷之中,遊坦之在得到神足經之後,就連號稱天下第一至寒冰蠶劇毒都能夠化解,還被他修煉成功了一門無上掌法冰蠶神掌。

    冰蠶之毒雖然比不上大日真氣的燥熱邪火,但是如果配合寒冰類功法,在機上神足經的神妙,說不定還真的能夠把這一門大日心經修煉成功。

    一直以來丁浩有一種懷疑。

    當年達摩祖師創立少林寺,留下易筋、洗髓二經,其中洗髓經被他帶走,而易筋經被他留在了少林寺,而梵文易筋經應該就是達摩祖師留下來的原本,隻不過少林僧人不通梵文,也知道此經的珍貴之處,於是便將經書留在菩提院中。

    既然這本梵文易筋經是達摩祖師所留,很有可能裏麵的神足經也是由達摩祖師所書寫。

    達摩祖師是少林祖師,有一句話說的好,天下武功出少林,無論是金古溫梁等人的筆下,達摩祖師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宗師,一位武道通神的無上強者,這本神足經是融合印度密宗瑜伽和中原武功創立而成,一點也不必易筋、洗髓二經差。

    “如果要得到神足經,看來自己神棍事業,絲毫不能夠停留。”丁浩心中頓時有了一個萬全之策。

    至於六脈神劍,丁浩悲哀的發現,自己竟然占時修煉不了,難怪大理段家,近百年無一人練成,就算是段譽有幸修煉成功也是時靈時不靈,原本要想修煉六脈神劍最低要求也需要達到先天境界。

    既然修煉不了,丁浩也就占時放棄了修煉的準備,自己在獨孤劍塚得到大雕的教誨,再加上辟邪劍法這門奇快無比的劍法,一聲劍法神通,也絲毫不比六脈神劍差。

    六脈神劍雖然精妙,但是那也是在沒有遇到獨孤九劍,天外飛仙,寒梅劍法的基礎上。

    蘇州,鬆鶴樓。

    鬆鶴樓是蘇州城內最有名的酒樓,丁浩一個月的趕路,於一個小時前,進入蘇州城,稍加打聽便很輕鬆的找到了鬆鶴樓的所在。

    丁浩剛叫了一桌子的酒菜,就見到一個三十歲上下,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漢,大步走了進來,掃視了一眼酒樓,徑直走了過來。

    “這位公子,不知介不介意我們同用一桌。”

    “隨意。”丁浩心中微微一突,看著眼前大漢讓他頓時想到了一個人,丐幫幫主北喬峰,按理說鳩摩智剛帶著段譽進入燕子塢,喬峰應該在後天才在酒樓遇到段譽,怎麽現在就出現了。

    再來晚來有與自己何幹,丁浩很快就釋然了。

    “相見即使有緣,不如我們喝上一杯。”丁浩舉起酒杯喬峰說道。

    “好,來喝。”喬峰豪爽的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丁浩頓時被喬峰身上的豪氣所感染,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心中一動說道:“這酒杯實在是太小了,喝起來實在不爽快,不如我們換大碗如何。”

    “兄弟正好說到我的心坎上去了,應當換大碗。”喬峰一揮手大聲說道。

    “好,我們就換大碗。”丁浩立馬吩咐小兒換上兩隻大碗。

    宋朝時候的酒多是米酒,度數不高,最多也就十一二度,跟啤酒查不了多少,丁浩是誰,那可是喝慣了五六十度白酒的現代爺們,區區這點度數的米酒,怎能難道他。

    喬峰自小就在酒缸裏長大的,兩人這一喝,真所謂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

    十斤一壇的酒,兩人差不多喝了五六壇了,仍舊是一副餘興未盡的樣子,如此海量早就驚動了酒樓眾人,圍觀在一起,讚不絕口。

    “真是海量,這已經是滴四十碗酒了,看他們的樣子還沒喝夠。”眾人無不議論紛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