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朝局變動
字數:5417 加入書籤
程家手握離國一半兵馬,程知俞為禦林軍統領,可謂是位高權重,掌握著樂都的命脈,如今程知俞在宗王壽宴上調戲寧王寵姬,導致寧王衝擊羞辱自盡,又被一些朝中重臣親眼目睹、禦史台的老禦史們都親眼看見。
所以如今程知俞被押進了刑部大牢,而保護宮中安危的禦林軍究竟屬於誰來接替成了朝野中爭辯的話題。
朝野中一下子分成了兩種聲音,一種是說如今程知俞雖然有調戲寧王寵姬嫌疑,但是卻未落實罪名,停職處辦;一種是說程知俞如今罪名證據確鑿,眾位大臣都有目共睹,哪裏還有什麽所謂的真相,立即要讓程知俞交出手中的兵權,如同這等德行崩壞之人根本就沒有就不能忠心主上,要麽直接由寧王的巡防營接替程知俞的禦林軍保護宮城的安危。
毫無疑問,前者是屬於支持太子景宸昭的聲音,後者是屬於支持大皇子景宸禹的聲音。
而出乎人意料的是,往日裏氣勢不如太子的景宸禹,這一次朝野中的呼聲超乎以往,竟有壓過景宸昭的勢頭。
此時,已經是事發後的第二天,前一天晚上,長樂與謝媛寶已經跟著攬月軒的貨船出了離國平安的行駛在海上,安插在離國境內的暗衛們不停的遞來各處的密報,蕭闕看著桌上的密報神色冰冷。
“敬妃與景宸禹真是個蠢貨,被人利用了這麽些年竟然還不知道。”蕭闕眯著眼睛,難得的說出了髒話道。
傅雲書不解的看著蕭闕,蕭闕將毓塵閣截獲來的各處情報給傅雲書看:“此次討伐程知俞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就連離親王坐鎮都壓製不住,隻能扣押程知俞、將禦林軍的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離親王原本出來幹涉朝政都已經有些小人的攻擊,若是再掌握兵權,根本並非是長久之計。”
“黃州知府沈知如,青漓三年探花;安城太守林前,青漓六年狀元……”傅雲書念著密報上的名單,一麵看下去,一麵越是疑惑。
“而這些討伐程知俞與程家的奏章中,大多數都是那些樂都外的官員。”傅雲書看了那些名單說道。
“是啊,都是一些年輕的,非京城中的官員,卻能將離親王逼到這般的境地,難免引起了我的疑心,便讓人深究下去,一查下去,方才知道這些人,或多或少受了寧王的恩惠。”蕭闕嗤笑了一聲,“施恩於這些出身寒門的舉子們,安排在樂都以外的地方,黃州富裕、多生產鹽商;安城看似貧瘠,卻是生產鐵礦的好地方。每個地方的官員,在寧王不動聲色、敬妃的掩護之下扶持出來,未必沒有京城中那些官員的權勢大。”
傅雲書看了之後,也不由得為寧王的心機所折服:“若是按照密報上來看的話,這些官員看似受的是敬妃的恩惠,實際上卻是受寧王的恩惠,看似寧王在輔佐景宸禹,可是景宸禹不過是個空殼子,寧王是在利用景宸禹母子二人迷惑了青漓君、迷惑了天下人,而敬妃母子,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裳而已……”
蕭闕也不由得輕歎了一聲,“隱藏在朝野中這麽些年,估計就連青漓君都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是養虎為患,看似兄友弟恭的背後,其實不過是又出了一個平王而已……”
當年青漓君與平王雖然是一母同胞所生,但是因為青漓君從小便在信陵君膝下長大,受信陵君教導,未到弱冠之年,便遊曆各國,因此,感情自然不必自幼在太後膝下長大的平王與太後親近討喜。
在青漓君遊曆各國的時候,太後沒有少在信陵君麵前提過廢青漓君立平王的提議,所幸青漓君雖然疼愛平王,但是知道平王雖然聰慧,卻不及青漓君能夠擔當天下大任,依照平王之才,隻能做個閑散王爺。於是便沒有聽信太後之言,等信陵君病逝之後,青漓君登基為帝。
青漓君平生最看重的便就是孝道,是以,縱然在登基之前平王在太後耳濡目染之下野心初現,而在他登基之前,遭遇過數次的不明刺殺,是誰做的不言而喻。但是在青漓君登基之後,卻對於往事沒有追究,太後依舊是後宮最為尊貴的太後,平王被封為王爺,沒有虧待。
平王的封號是太後所擬,平王,平王,依舊說明太後在青漓君登基之後不死心,青漓君卻順著她。是以,在青漓君登基一年之後,太後以死相逼讓青漓君給平王封地沂州。
沂州是自古以來兵家重地,那裏兵強馬壯,掌握了南來北往的要道。青漓君縱然寵愛幼弟,但是將野心昭昭的平王留在樂都已經是養虎為患,何況是放在沂州,豈不是等於放虎歸山。
青漓君這輩子什麽都好,就是心腸太軟,太過於看重親情一字。當真將平王封地於沂州,為此事,內閣老大臣程大人氣的直接當麵罵了青漓君一頓。
果不其然,平王在封地屯兵買馬,再加上太後以及太後家族江家在樂都聯絡有反心之人,三年後,裏應外合之下造成了那一場幾乎讓固若金湯的離國分崩離析的平王之亂。
平王之亂後,朝中除了那砥柱中流的老臣之外,幾乎都有牽連其中。在平王之亂後,青漓君展露了自己鐵腕手段。朝中一大半的重臣流放的流放、撤職的撤職,幸好在青漓君登基之後,廣招人才,朝中撤職的官員被撤之後,又有新的人才立即的頂上去,才沒有傷了離國的根本。
沒有想到,十年後,青漓君竟然再次犯了同樣的錯誤。對於自己的枕邊人、自己的幼弟,沒有絲毫的防備之心,又是養虎為患。
傅雲書想到不過見了數次麵,清清淺淺的男子。見過了上位者的鐵血無情,見慣了皇室中的骨肉兄弟倒戈相向,青漓君心中存著的一點仁慈顯得彌足珍貴。
“那我們該怎麽幫助他們?”傅雲書看著蕭闕,有些迷茫的問道。如今敬妃已經對程家下手,若是真的讓敬妃的人逼迫之下程知俞手中的兵權交出去,那麽他們可就不戰而敗了。
蕭闕說道:“若是青漓君醒了,那麽一切問題,不就不成問題了……”
傅雲書驚訝的看著蕭闕,“可是,解藥雖然煉製成,不是還缺藥引嗎……”
蕭闕淡淡的說道:“三日的時間,夠柳青宴煉製解藥了。”
話音落下,程家的下人急忙忙的跑了過來,見著蕭闕說道:“公子不好了,元帥他帶人去刑部了……”
蕭闕臉色微變,“皇後不是安撫好了程元帥嗎?”
“是啊,皇後原本是安撫好了元帥來著,可是我們安插在刑部的人來說昨天寧王對少將軍用了刑,元帥聽了之後按捺不住,去了刑部……”
他們竟然敢對程知俞用刑,傅雲書心中大驚,蕭闕連忙吩咐人備馬,直接的前往刑部去了。
蕭闕去了刑部不到一個時辰,便就有宮中人傳話來說道:“傅大人,娘娘請你入宮。”
傳話的是程瑤身邊的百靈,傅雲書笑了笑,說道:“姐姐,不知娘娘請我入宮所謂何事?”
百靈歎了了口氣,回答道:“如今宮裏麵亂的很,娘娘一麵要照顧皇上,一麵又要顧及著少將軍,實在是顧不過太子那邊,太子與傅大人最為要好,所以娘娘想請傅大人進宮住幾天,看著太子一些以免在這個時候太子出什麽閃失。”
百靈一席話說的滴水不漏,於情於理傅雲書都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傅雲書想了想,笑著說道:“既然這樣姐姐請稍等,我收拾一下就去。”
卻見百靈並不著急,說道:“傅大人請便,原本這事情不該麻煩傅大人的,可是娘娘實在擔憂太子,所以唐突了。”
臉上略微帶著歉意,見著百靈這般模樣,傅雲書倒是將心中僅有的一點疑慮放了下來,跟滄海與芸娘她們交代了兩句,便跟百靈一起進宮。
此時宮內敬妃態度咄咄逼人,就連離親王幾乎都壓製不住敬妃一黨的鋒芒,是以,程瑤為了保險起見自己在乾清宮中,景宸昭便住在棲鳳宮,便也就沒有讓他回東宮了。
約是因為近日裏敬妃與程瑤已經徹底的撕破了臉皮,擔心景宸昭的安危,所以鳳儀宮的守衛要比往常的嚴密上數倍。
棲鳳宮的偏殿內,景宸昭正一筆一劃的專注著在做著些什麽。百靈小聲的對傅雲書道:“這些時日太子倒是安靜的很,在殿內也沒吵著要出去也不知在做些什麽。奴婢們一靠近便就被他嗬斥了出去。”
傅雲書也抿嘴笑了笑,她自然是知道景宸昭是在準備著程瑤生辰的禮物。
傅雲書推門進去的聲音驚動了景宸昭,景宸昭抬頭,見是傅雲書,小臉上閃過一絲驚喜:“雲姐姐,你怎麽來了……”
驚喜過後,又板起了小臉,故作矜持,忍住撲向傅雲書的衝動。見著景宸昭這般的模樣,傅雲書忍不住的笑了笑,走近景宸昭摸了摸那一張故作老成的臉,說道:“放心好了,沒有外人。”
果然,景宸昭恢複了之前的笑臉,傅雲書看見那桌子上擺放著數丈長的宣紙,筆墨勾勒出的畫像已經初成模型。
在一團暈染的水墨畫中,女子憑欄獨立,工筆寫意間女子眉眼溫婉,低眸淺笑中眼中又帶了幾分哀愁。
第看這輪廓,分明是程瑤、又分明不是程瑤。
在傅雲書的映像中,程瑤總是高高的端坐在皇後的寶座上,神情驕傲,卻又如同沒有生氣的木偶,如同墨暈染了一般隻看得清那一雙眼,五官十分的蒼白。
而這一幅畫中的程瑤,眉宇溫婉,活靈活現,雖然畫畫的人筆法尚且稚嫩,但是卻十分有靈氣。那一刻傅雲書想到了將畫中的人與腦海中程瑤的模樣進行對比,嘲諷的是畫中的人比現實中的程瑤更有靈氣。
“雲姐姐,可是我畫的不好。”見傅雲書久久沒有說話,驕傲的小太子也小心翼翼的問道。
傅雲書從回憶中回神,笑了笑對景宸昭說道:“沒有,阿昭畫的很好呢,這是阿昭記憶中娘親的模樣嗎?”
而且不過幾日的時間,景宸昭的畫技比之前進步了許多,顯然是得了高人的指點的。
景宸昭開心的點頭,說道:“是啊,母後雖然對別人冷冰冰的,可是對阿昭很好,她會給阿昭將故事;在阿昭睡覺前唱溫柔的歌謠給阿昭聽;在阿昭生病的時候會陪在阿昭的身邊。”
就算人前再怎麽驕傲冷漠的女子,可是對著自己的孩子有著說不盡的疼愛。傅雲書看著那鮮少在別人流露出這樣純真的笑臉的孩子,不由得摸了摸他的頭。(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