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第171章 廣陽大勝
字數:5049 加入書籤
武國邊境再起動蕩,引起各國反應,尤其是會盟在即的魯國,以強者姿態遣使武趙,要求罷兵。但雙方各執一詞,都指責是對方首先挑起戰端,趙國尤其聲明,武國有子江雲殘暴戾世,武國若不能交出此人,將死戰不休。
如此一來,武趙兩國的身份發生了互換,武國才剛剛逼著趙國做了小人,趙國就反其道行之,也逼著武國交人。
正鬥不可開交之時,廣陽以南的陶定國再生變故,三萬武衛大軍急行百裏,在陶定義兵的幫助下,不費吹灰力,一舉奪回陶定。同時,安南、安東兩地的大軍也浩浩蕩蕩的開進陶定,迅速穩定住局勢。
霎時間,還未能趕到廣陽助戰的趙國援軍無從應對,囤兵與樂陵觀望。得到這個消息後,江雲詢問武明城,統領趙國援軍的主將是誰?
武明城看向武思敏,打探消息的事情,一直是由他這個妹妹負責。武思敏告訴江雲,此人名為阮坤,是趙國的戍邊大將,在趙軍中頗具名望,曾與霸上草原大敗薛國,讓江雲小心應對。
江雲點頭,他已看出,此人行事謹慎,考慮道:“阮坤,趙鼎天……”
江雲對武思敏道:“你去調查下阮坤的消息,越詳細越好,哪怕是生活瑣事也不能放過。”
武思敏不知江雲的打算,點頭離去,她如今也緊張了起來,雖然廣陽境內隻有八萬趙軍,但為了報仇雪恨,趙國派遣二十萬援軍前來,江雲手頭的二十萬人跟人家比實在不夠看,一多半兒都是剛剛才放下鋤頭的老農,說是烏合之眾也不為過。
如此,兩軍對壘,趙鼎天****都來罵陣,江家先祖已被數萬人問候了半月之久,可江雲避而不戰,趙鼎天強攻過幾次,但都铩羽而歸。
而在魯國,會盟也不歡而散,武趙兩國的態度強硬,武國以趙國襲殺使臣為由,不肯妥協,趙國則指責武國背信棄義。
雍拓昌號令天下的美夢也讓江雲給攪了,同樣遣使來武國要人,借口竟然是十年前,江雲在清明境內欺負過魯國公主,還逼迫公主寫下婚書……
簡直顛倒黑白,一時間,江雲成為眾矢之的,他沒事兒就與武思敏開玩笑,你武家不會出賣我吧?
但武思敏笑不出來,局勢已經讓江雲攪成一鍋粥,她很擔心胥關的安危,胥關一旦被破,武國將無險可守。
對於此事,江雲則不太關心,因為他知道,武家的老本還沒動用,所有的事情不能讓他一個人做,讓武皇泰頭疼去吧。
江雲相信,武國曾經能製霸八荒,絕非浪得虛名。
果然,危機時刻,武皇泰手段盡出,不但將自己的小女兒鳳成公主遠嫁魯國,討好雍拓昌那好色的老混蛋,同時還從隴上調兵五萬,加強胥關防衛。又聯使陳鄭,締結臨好。連自家也顧不上了,又從武衛軍中調出兩萬精銳騎軍,加強廣平軍的實力。
至此,武趙兩國的大戰的局勢已經形成,而武衛軍也出動半數,武皇泰身邊隻剩下六萬人,拱衛京師。
當兩萬旗甲鮮明的大軍開到,江雲挖苦武思敏,你們武家真是地大物博,兵多將廣。
武思敏很生氣,認為江雲把如此大事兒視作兒戲,江雲卻說,視作兒戲的人不是我,而是你們。
在八荒九國中,武國的國土最大,人口也最多,陳鄭兩國的加起來,還不到武國的一半,但卻因為先皇的生性懦弱,誤國誤民,偷安太久,自然不堪大用,說白了就是沒有危機意識。
所以江雲認為,給這些人敲敲警鍾也是好事兒,這麽強大的國家,如果在國境內都不能利於不敗之地,還何談開疆拓土。
如今不是挺好,都著急了起來,這正是江雲想要看到的。
很快,關於阮坤的消息傳來,原來阮坤出身寒微,是憑真才實幹爬上來的,而且命運坎坷,四十歲前並不受到重用,直到十六年前,薛趙兩國激戰霸上,才有機會出頭。
在消息中,江雲注意到一個細節,阮坤此人一生少有敗績,但在十一年前,也就是江雲等人參與清明境大比那年,趙軍由他統領北出霸上,大敗而回。
但此事與阮坤無關,所以他才沒被治罪,因為在這之前,阮坤就曾極力反對北出,但迫與趙王親弟睿冠等人的壓力,不得不出兵。
這讓江雲意識到,看來自己需要敲打敲打趙鼎天,讓趙鼎天幫他,把阮坤大軍引來。
阮坤出身寒微,決然抵擋不住權貴壓力,這就是阮坤的弱點!他不糊塗不要緊,他上麵的人糊塗就行。
如此,八月初三這天,正值盛夏,趙鼎天和以往一樣前來叫陣,江雲堅守不出,趙鼎天就遣人罵陣,萬餘名趙軍也早已習慣了這一切,軍容渙散,或仰或坐在武軍營寨前,例行公事。
時至正午,趙鼎天想要和往常一樣收兵回營,但武軍大營門戶洞開,未等陣前趙軍反應,一支鐵甲騎軍迅猛殺出,源源不絕,摧枯拉朽般襲來。
“結陣!”
趙鼎天高喊,但為時已晚,江雲疲兵一月,為得就是今日,人都有惰性,一旦習慣被打破,難免無從應對。再說隨趙鼎天前來的一萬趙軍,也根本抵擋不住一萬騎軍的衝鋒,頃刻間淪為魚肉。
喊殺震天,大戰就此開始。
而毫無防備的趙鼎天,又一錯再錯,急招營中大軍馳援,想要挽回敗局,但當趙軍各營慌亂的湧出營寨後,等待他們的卻是,早有準備的武國大軍,集陣有序,踏著塵土而來!
“進!”
江雲一聲令下,十萬大軍結陣三層,每層戰陣十方,兵甲三千人,連延數裏,踏著地動山搖般的步伐朝趙軍而來。
“武軍結陣怎會如此迅速?”尚在整軍中的趙鼎天不敢相信,他身旁的將佐提醒,武軍是破營而出的。
原來趁著騎軍掩殺趙軍時,武國步卒已拆開營寨,如今的武國大營麵目全非,洞開十餘處,步卒早在營內便已結好陣形,才能輕而易舉的殺出。
待看清楚一切,趙鼎天恨恨咬牙,江雲破釜沉舟,自毀營寨,是打算與他一決雌雄!
“將軍,我等需小心應對,不行先行撤回廣陽,末將願意斷後!”一名趙軍將佐建議道。
趙鼎天恨恨的道:“江雲,我定要食其骨,啃其肉!”
趙鼎天氣的發抖,他想打的時候江雲不理他,卻專使些陰損的招數,不敢光明正大的一戰!
十年前,江雲在清明境內,屠戮趙國學子的事情曆曆在目,趙鼎天想起了自己的侄兒趙庸,決定道:“應戰!”
如此,八萬趙軍倉促應戰,後果可想而知,雙方從中午廝殺到下午時分,皓日西斜,朝西列陣的趙軍直視烈陽,苦不堪言,致使大敗,不得不棄營而走。
這時江雲派出一直沒動用的一萬騎軍隨後掩殺,追出五十餘裏方才收兵。
此戰,趙軍隻有一萬餘人逃回廣陽,丟盔卸甲的趙鼎天急向樂陵求援。而江雲整軍後,帶領十餘萬大軍氣勢洶洶,與兩日後到達廣陽城,將殘存的趙軍包圍在城內。
至此,武趙又一次交手,已武國大勝告終,趙國損兵三萬,亦有二萬餘人被俘。
戰後,武思敏等人喜笑顏開,如何也想不明白,趙軍精銳,為何會敗在他們這些郡兵的手中,為此武思敏特意請教江雲。
江雲告訴她,打仗從來都沒有光明正大一說,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要是能在睡夢中掐死敵人,那才是最好的將軍。他放任趙軍橫行,就是在麻痹對方,趁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舉破之,加上占盡天時,趙軍的失敗很正常。
總之,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很多,一陣風,一場雨,都有可能改變戰局,打仗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對自己最有利的時機出現再出手,才能更有勝算。
可眼下仗還沒打完,樂陵還有二十萬趙軍,江雲提醒武思敏別太樂觀。
武思敏聞言思索,建議江雲馬上攻城,如果能趁趙國援軍趕來前拿下廣陽,他們就可以據城而守。
這個道理江雲當然懂,可他不想這麽做,八萬人對趙國來說皮毛之癢,他想要吃掉的是樂陵的二十萬大軍。
江雲搖頭,說廣陽城高壕深,絕不容易攻破,若是損兵折將,再被趙軍裏外配合,得不償失。
江雲命人密切注意樂陵趙軍動向,並加緊打造攻城器械,做好準備。
如此,趙鼎天等人被江雲圍在廣陽城內,期間數次突圍求援,江雲在占了些便宜後,故意將送信的人放走。
就這樣到了九月,江雲兵圍廣陽的第四十七天傳來消息,趙國樂陵大軍終於有所動向,前部五萬人馬已到黎昌,距離廣陽一百二十裏,若是快馬疾行,一夜便能到。
收到這個消息,武軍營寨內立時緊張起來,各營將佐紛紛前來打探消息,江雲卻避而不見,把自己關在大帳內,做著艱難的抉擇。
他在考慮,是眼睜睜的看著近萬人死去,還是抓住這天賜良機,把趙國這二十萬人,一口吞下肚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