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浮生若夢

字數:6052   加入書籤

A+A-


    嗒、嗒、嗒……

    空氣中氤氳著淡淡的血腥氣。

    一隻白鴿死相猙獰地掛在羽箭上,血水自心口淌下,染紅了羽毛。血珠子墜在石板地上,開出一朵一朵的梅花,在闃靜的大明宮裏落地可聞。

    夜色沉沉,一顆星子也無,血色紅梅在稀薄的月光映照下愈發地妖冶起來。

    一宮裝女子拎著羽箭不緊不慢地走,身後零落了一地的梅花,長長的泥金色披帛搭在她的肘間,伴著步子輕輕浮起。

    漸漸地,梅花越開越小,鴿子的血快要流盡了。

    這是一隻信鴿,載著主人縹緲的希望,妄圖飛出這方正如牢的深宮。可它終究未能完成它的使命,一隻羽箭當胸穿透,永遠地定格了它展翅欲飛的姿勢。

    不知走了多久,披帛落了地,女子在蓬萊殿前駐了足。

    她對身後的侍女擺了擺手,道:“在這兒等我罷。”

    殿前的小宦官甫一瞅見她,立馬諂媚地跑過來行禮,俯首帖耳道:“蘇貴妃金安。”

    女子目不斜視,徑直走進殿。

    小宦官目送著她進去,目光在她手裏的鴿子上打了個圈兒,又抬頭瞅了瞅沉沉天色,對一旁留在殿外的侍女道:“蟬衣姑姑,要變天了呀。”

    那侍女笑得清冷:“那李公公覺得這天是變了的好,還是不變的好?”

    小宦官嘿嘿地笑:“自然是變了的好。”

    那廂女子行至內殿,殿門口總管模樣的宦官對她低低道了句安。鴿子血順著箭尖滴落在他的鞋履上,他一動不動。

    女子頓了頓,問:“聖人就寢了麽?”

    總管答:“應是不曾,皇後殿下還在裏頭服侍聖人用藥。”

    聞言,女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隨後移步進了內殿。

    總管眼角餘光瞥見那笑,心中涼了一涼。

    殿外,濃重的夜色裏,各懷鬼胎的宮人們不斷地交換眼色。改朝換代更迭的,既不是他們的朝,也不是他們的代,見風使舵是他們在這深宮裏的立身之本。

    殿內,燭火搖搖曳曳,榻上之人緊闔著眼,形容枯槁,不過五旬出頭已是頭發斑白,明黃色的寢袍也未能掩蓋他蠟黃的臉色。

    榻前跪坐著一個人,身形幹瘦,神情憔悴,正把玉白藥盞擱在一旁的檀木小幾上,末了又起身替榻上之人掖了掖被角。

    一旁的鏤空雕花銅香爐裏,一縷薄煙嫋嫋地燃著,愈來愈細,如同榻上之人的魂,不多時便要燃盡了。

    女子進殿,一把將鴿子扔在塌前之人的腳邊,血水濺起,濡濕了那人繡鞋上繡著的鳳羽。

    她涼聲道:“皇後何時學會的這飛鴿傳書的把戲?”

    崔皇後轉過身子,低頭對上了鴿子烏黝黝的眼。

    女子慢慢走上前,挨著崔皇後坐下,靠在她耳邊輕聲問:“皇後可是要傳信給崔尚書?可惜不巧,崔大人昨日便遞了辭呈告老還鄉了。”

    崔皇後僵著身子,一言不發。

    殿內陷入一種詭異的寂靜。晃蕩不安的燭火下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那隻慘死的鴿子睜著一雙死不瞑目的眼,見證了一代帝王的溘然長逝,作壁上觀了一場勝負已定的戰爭——

    一個女人的天羅地網和另一個女人的垂死掙紮。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血脈之間勾連的那條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裏不堪一擊。

    梆梆梆,殿外忽傳來報籌聲。三更了。

    雕花銅香爐裏的那縷薄煙終於燃盡,隻留下燈罩裏的燭火孤獨而又無助地顫抖著。

    女子抬眸睨了眼榻上已呈灰敗之氣的皇帝,慢悠悠地起了身。

    她把小幾上涼透的了茶端起來擱在崔皇後的麵前,道:“皇後還是把這茶喝了吧,這出帝後鶼鰈情深的戲還沒唱完呢。”

    半晌,崔皇後伸出幹瘦的手,拿起了茶杯。

    女子緩緩勾起一抹笑。

    崔皇後抬手將茶杯送至唇邊,輕抿了一口。

    女子目送著茶水入了喉,語氣放柔:“姨母早些歇息吧。”

    崔皇後自顧自盯著茶杯裏翻騰旋轉的茶葉,不曾對女子稱呼語氣的轉變有絲毫反應,儼然一副心如死灰的樣子。

    女子斂下笑意,轉身離開。正欲推開殿門之時,倏地寒光一閃,反射在鎏金銅香爐上,刺疼了她的眼。

    女子猛地回頭,劍光襲來,腦子空了一瞬,待回過神來,劍刃已被她抓在手中,赤紅的鮮血霎時間便溢了出來。

    疼痛刺激著神經,劍尖卻再也無法前進半寸。

    崔皇後枯瘦的雙手握著劍柄,劍身微微發顫,她滿麵的淚光裏忽地閃過一抹決絕,接著,她猛地從女子手中把劍抽走。

    女子手中一空,踉蹌了一下,再抬頭一看,劍光已急不可耐地吻上皇後脆弱的脖頸,濺起一條血色匹練,劈頭蓋臉地鞭笞在女子瑩白的臉頰上。

    恍惚裏,眼前閃過多年前的那個冬日,陽光暖得出奇,卻敵不過她眸中漫天的血光。朦朧中,耳畔忽響起少女撕心裂肺的哭聲,絕望而又淒楚,連綿不絕。

    燭火倉皇地搖曳,映照出數條血色小河,安靜地蜿蜒在地毯上。

    女子垂下眼瞼,整張臉都隱在陰影裏,目光自崔皇後汩汩流淌著血水的脖頸微微上移,捕捉到她嘴角那一抹若有若無的笑。

    女子慢慢俯下身,濃重的血腥味充斥著鼻腔,她低頭在皇後耳邊輕聲道:“您這又是何必?侄女知道姨母待我好,可您大抵忘了,那個在朱雀門前跪地慟哭的小女孩早就死了,您親手掐死的。”

    言罷,她直起身子,抬手慢慢合攏了崔皇後瞪大外凸的眼,手上傷口滲出來的血抹在了皇後的臉上,異樣猙獰。

    女子冷眼看了半晌,又從袖袋裏拿出一方素帕,麵無表情地一點一點擦掉臉頰上的血跡。

    末了,她站起身,推開了殿門。

    候在一旁的總管模樣的太監立時迎了上來,一眼瞥見她宮裝上大片的血跡,目光後移瞅了眼被她關緊了的殿門,一時沒有出聲。

    女子細長的柳葉眉耷拉下來,杏眼盈盈似有水光,幾抹愁色暈染其間。

    她幽幽道:“聖人駕崩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總管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尖聲喚了句“聖人”,便伏下身,額頭貼地,痛哭起來。

    女子兀自走出了殿,步態優雅,絲毫不見淩亂。

    殿外候著的侍女無言地跟上她腳步。

    未走幾步,女子忽停了下來,望著前方腳下漆黑寂靜的路,默了半晌。

    夜風漸起,掠過耳邊獵獵作響。

    身旁的侍女忽瞥見她袖口的血汙,不同於凝結在前襟的血漬,漸漸變暗發黑,而是暈染得愈加鮮紅濕潤。

    侍女立時便明白了什麽,有些憂心忡忡道:“您的手……”

    女子皺眉,疼意經人提起變得愈加清晰。皇後的劍是怎麽在層層防守之下送進去的?

    她閉了閉眼,斂下眸中的洶湧澎湃,吩咐道:“去查查蓬萊殿的人。”言罷,女子睜開眼,眼裏又是一口無波古井。

    她冷哼一聲,聲音裏滿是涼意:“揪出來殺了便是。”

    侍女頷首應“是”。

    女子擺了擺手,道:“讓我一個人走走罷。”說完,便兀自往前走去。

    侍女猶豫片刻,終是留在了原地,看著那抹背影慢慢變小。

    四麵哭嚎聲漸起,慘白的素幡乘著夜風張牙舞爪。

    似是有那麽一瞬,鋪天蓋地的白色向女子襲去,裹挾走了那單薄的身影。

    ***

    蘇虞猛地坐起身來,喘著粗氣,額上背上盡是密密匝匝的冷汗。

    眼前模糊一片,她一時分不清置身何處,一顆心砰砰亂跳始終落不到實地。

    她慢慢閉上眼,片刻後又緩緩睜開,視線漸漸明晰起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繡著聯珠紋的錦被,再往上是丁香色的鸞帳。是她少女之時的閨閣。

    呼吸漸漸平穩下來。

    依舊是如墨般漆黑的深夜。睜眼閉眼沉酣一夢不過數個時辰,前塵往事卻在她的夢裏走了一遭,恍如隔世。

    蘇虞在黑夜裏靜靜地躺著,徹徹底底地失眠了。

    她一閉上眼,嘉元二十一年那濃重的夜色便在腦海裏鋪展開來,漫天的素幡伴著喪鍾乘風飛揚。

    畫麵破碎而紊亂,一會兒是羽箭上死相猙獰血流不止的鴿子,一會兒是揮劍自刎時吃吃笑著的崔皇後,一會兒是朱雀門前跪地痛哭的自己,還有那劍刃割喉時滿眼的血光。

    史書雲——

    嘉元二十一年,帝崩。皇後崔氏哀思過度,崩。隨葬帝陵。

    同年,九皇子秦淮登基,改年號承德,尊養母貴妃蘇氏為太後。

    承德元年,太後蘇氏以帝幼,垂簾聽政。

    ……

    蘇虞睜開眼,望進一片濃稠的黑夜。

    可又有誰知道史書上這些平淡字句後的血雨腥風?

    作者有話要說: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