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字數:7636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軍戶家的小嬌妻 !
張承宗罪名大白天下,這之前在靈前登基之事自然是當不得真。張定南以太子的身份,下令讓蕭山親自前往宿州抓人。
因著張夫人在宿州,張定南心中擔心,便又托付了馮貞一同前往。
跟著丈夫一起出差,馮貞自然願意。而且自己的兩個孩子有劉敏君幫著照顧,她也沒有什麽擔心的。若是讓孩子們之間感情好,日後也能多一道保命符了。所以這件事情馮貞應的十分爽快。
便是兩個孩子,也沒有半點舍不得的,整天和張睿一起,玩的不亦樂乎,倒是將自己的親爹親娘給忘了個幹幹淨淨的。
這下子馮貞就更放心了,隨便收拾了點行李,就帶著蘇星一起跟著蕭山前往宿州了。
這次蕭山的責任重大,除了去宿州抓人,迎接先皇靈柩前往京城安葬之外,還要派人去河套那邊安排相關事宜,讓龔南星等盡早前往京城,幫助張定南整頓局勢。
馮貞也派了人跟著一起,準備讓人到時候前往河套接自己的爹娘和弟弟一起來京城居住。
這一路上,行程十分順利。渡江之後到了郴州,周通老將軍也早就帶領駐軍迎接蕭山夫妻,又留下將領繼續駐守郴州,自己跟著蕭山一起回宿州去。
身為宿州老將,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若不是擔心走了之後郴州這邊出亂子,他早就回宿州去了。
先皇就算後來讓他們這些老將們有些失望,可到底也是一同血戰沙場多年,感情自然不淺。且先皇乃是沙場猛虎,就是要死,也是要死的轟轟烈烈的,絕對不能是被小人這般陷害。
周通心裏著實火大。
蕭山看的出周通的心裏還是向著張定南這邊的,和馮貞相視一眼,心中都大定。
周通畢竟是宿州老將,隻要他這邊沒問題,回到宿州之後,那些將領們也是要俯首稱臣的。
不管如何,這次張承宗去了京城,少不得就是圈禁終生的下場了。
然後隊伍還沒有到達宿州,宿州這邊卻突然傳出了消息來了。
原來事情暴露之後,宿州群臣在議事殿逼問張承宗,結果張承宗氣血攻心,竟然暈倒過去。等太醫看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身子虧空造成的。而且還是服用了虎狼之藥的後果。
這下子宿州的群臣們心裏更不好想了。
新皇雖然名不正言不順,可現在占著皇位呢,結果竟然鬧出這樣的醜聞來了。而且後宅還傳出,這虎狼之藥還是太子妃給弄的。如今太子妃也在後院不成人形。
這下子劉氏這邊的人也消停下來了,徹底的放棄了太子一脈。
畢竟還有一個劉敏君,看起來似乎更值得他們去輔佐。
於是蕭山和馮貞到了宿州的時候,並沒有收到阻力,兩人先去迎了張夫人出佛堂主持大局。張夫人卻不願意插手宿州的事情,令蕭山按著張定南吩咐的行事即可。
蕭山倒也沒有推遲。現在這個情形,張家的人確實已經不適合再插手其中了。否則日後少不得一個手足相殘的帽子扣下來了。
雖然早就知道了太子張承宗的情況不好,可是看到太子的時候,蕭山和馮貞還是免不了大吃一驚。
太子已經中風在床了,口不能言,手不能動,嘴裏還留著口水。原本還算英氣的臉,現在也瘦的不成樣子了。完全看不出,這竟然是曾經執掌宿州的太子張承宗。
而劉敏淑也憔悴的看不出顏色,嘴裏更是瘋瘋癲癲的念叨,“我是皇後,我要做皇後。我是上天選中的真命天女。我從夢境中看到未來,我不會輸的。我馬上要懷上龍子了,我是上天選中的皇後。”一直到現在,她都沒想明白,自己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明明她已經得了先機,成功的嫁給了太子張承宗,成為堂堂的太子妃。她隻差一步,就能夠母儀天下,完成今生夙願了。
為何一夜之間,就一敗塗地了。張承宗竟然成了階下囚,原本她看不起的張定南卻要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劉敏淑想不通,心中更是憤恨,“不,我不是太子妃,我是河套王妃。我才應該是河套王妃,我是張定南明媒正娶的妻子。”
聽著這些汙言穢語,蕭山趕緊讓人將她的嘴堵住了。又讓人關了起來,準備一同帶往京城去。
馮貞聽著卻若有所思。不知道如何,她總覺得劉敏淑的話裏有話。似乎有些不尋常。好像她曾經所聽到很多次的兩個字——重生。
有可能嗎?馮貞看著劉敏淑那狼狽的樣子,心裏暗暗吐槽。應該是自己想多了,要不然劉敏淑都知道未來的事情了,還能夠落得這樣的下場,也太失敗了。
看著這兩人的情況,蕭山和馮貞也算是鬆了口氣。這下子倒是省事了。
這樣的一對夫妻,就是留著,也翻不起什麽風浪來了。這樣一來,張定南那邊日後也不用擔下什麽薄待兄弟的名聲了。畢竟作為帝王,這些都是要記入史書的。
至於張承宗其他的側妃妾室,蕭山也命人看守起來,一起帶回京城去安頓。
“將軍,蕭側妃想見您一麵。”
蕭山正和馮貞商議著啟程回京城的時候,外麵的守衛便突然來報。聽到這個,蕭山沉默了一下,還是道,“不見。”
當年這個妹妹不聽勸,一定要嫁給張承宗,後來更是跟著張承宗和劉敏淑一起設計陷害馮家。這件事情雖然馮貞未曾再提起,嶽父嶽母也沒怪他,可他心中一直耿耿於懷。
對於他來說,馮貞對於他不止是心愛的女人,妻子。更是自己的大恩人。他能有今天,也是多虧了嶽父的教導和馮貞為他出謀劃策,多番提點。這些他都銘記在心。此時他更不會動用自己的權利,去為家裏人謀取什麽方便。
便是這次回來後,蕭家人多次找他吵鬧,他都能夠巋然不動,隻是給他們留下許多錢財,讓他們在宿州安穩度日,也不想帶他們去京城。
待來人走了,馮貞道,“不見也好。她的孩子雖然是張承宗的長子,但是如今已經病成那樣,王爺那邊想必也不會對他有什麽想法,做個富貴閑人是少不得的。隻是妙妙心思如今越來越重,還是不要給她希望了。要不然,她日後定然又要鬧的不得安寧。”而且從張夫人這邊,她也知道了劉敏淑和張承宗如今變成這樣,蕭妙妙在其中可做了不少的事情,這樣一個人,馮貞打心底是不想再接觸了。
蕭山點點頭。心裏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妙妙這邊,他是不準備插手了。隻要能活著,就已經足夠了。再有別的想法,他也不能答應。且他如今的身份,也不能再和張承宗這邊的人有什麽牽扯了。否則日後也會給家裏帶來災禍。
他還有貞兒,還有一雙兒女要庇護。
此時宿州已經平定,蕭山又拿著先皇的手書和張定南的詔書,更有周通等老將的支持,所以宿州眾人很開臣服。同意跟隨蕭山一同前往京城,擁戴張定南登基稱帝。
一個月後,浩浩蕩蕩的隊伍終於進入京城地界。張定南輕率文武大臣在外迎接先皇和張夫人。
在這郊外,群臣下跪,跪請張定南登基為帝,早日主持大局。
張定南再三請辭,終於接受群臣擁戴,決定於下月十五,正式登基。
七月十五,張定南在北山天台登基為帝,立國號為大民。寓意以民為本。
此舉令那些還準備遵循張濟世定下的大寧國號的老臣們也不敢提出絲毫的異議。畢竟皇上重視百姓,乃是天下幸事,深得民心。誰這個時候提出此舉不妥,豈不是要受百姓唾罵。
雖然他們看不起百姓。但是也重視自己的名聲。而且一個百姓不看重,全天下的百姓,那就不一樣了。
至於先皇張濟世的追封,因為張濟世已經稱帝了,所以張定南以此為由,保留他大寧開國皇帝的尊號,便不再另行追封了。
群臣對此也提不出異議。
大局已定,張定南便開始大肆的封賞親眷和有功之臣。尊生母羅氏為皇太後,嫡妻劉氏為皇後,長子張睿為太子。
其餘的文武大臣一一封賞。
這其中以蕭山夫妻封賞最為令人側目。不止蕭山被封為定國公爵位,另外保有將軍職位,連馮貞這個原本隻能隨著丈夫被封為誥命夫人的婦人,也被太後認為義女,封為郡主。
這樣的封賞,可謂是在滿朝文武一枝獨秀。不過蕭山軍功顯著,有這樣的封賞也是讓人沒有異議。至於蕭夫人,那也是人家得了太後和皇後的眼,太後要認這個義女,誰還能不讓?
所以眾人除了羨慕嫉妒之外,心裏也打算著日後和定國公府多親近親近。
封賞幾天之後,定國公交出兵權,請辭武將職位。
看到請辭的折子,張定南當天就把蕭山給召進了宮裏。連劉敏君都把馮貞給召入宮裏了。
馮貞倒是不擔心蕭山那邊,蕭山既然已經下定決心了,自然不會再貪戀手裏的兵權了。所以劉敏君說起這事情的時候,她也沒藏著掖著,直言不諱,想做富貴閑人。
“這幾年,我們夫妻也是聚少離多。如今天下已經定了,皇上手下人才濟濟,蕭山也該歇著了。我們還想在這京城過過富貴閑人的日子呢。不怕娘娘笑話,以前在宿州鄉下的時候,這樣的日子,我們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自然也很珍惜。”
劉敏君如今已經貴為皇後,氣勢與以往不一般,可是麵對馮貞的時候,她自覺的放下了皇後的威嚴,一如既往的拉著她的手,輕輕的拍了拍,“馮姐姐,你別和我客氣。如今雖然身份變了,可我們的情分還是和從前一樣。這些年定國公跟著皇上一起征戰天下,那些苦日子,也是你跟著我一起熬過來的。若不是你,我也不會有今日。我心中是真心實意的拿你當姐姐一般看待的。說句不好聽的話,便是劉家那邊,也比不上我們兩的情分。你和定國公這樣做,我和皇上,心中反倒覺得對不住你們。同患難容易,同富貴難,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皇上今天看到折子的時候,心裏是又氣傷心,還說自己果然成了孤家寡人了。連身邊的這些兄弟們都不相信他了。”
聽到劉敏君這些話,馮貞心裏自然觸動不已。但是她心裏也清楚,什麽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經曆了這些風風雨雨,她更看重一家人的平安,對於這些權勢反而不是那麽看重了。
對於她來說,自己和蕭山好好的過日子,又有一雙兒女在身邊。兩人身份如今也算是權貴之家,又不差銀子,其他的事情,她是真的不想操心了。
且現在張定南心裏雖然不舒服,等他醒過神來的時候,隻怕還要感謝他們這麽做呢。
“娘娘,我知道你們的心意,不過蕭山這樣做,我卻是支持他的。現在多少人看著我們呢,蕭山這樣做,倒也給別人立了榜樣,以後那些將領們也會心甘情願的交出兵權來的。你拿我們當親人,我們何嚐不是真心實意的為你們著想呢。這兵權,必須在皇上的手中。”
馮貞這番話說的真心實意,倒是把本來準備勸說她的劉敏君說得心情激動,熱淚盈眶。
心中更是打定了主意,自己以後一定要提醒皇上,不要忘了今日的情分。
涉及到了朝堂上的事情了,這個話題自然不好再繼續提下去,劉敏君帶著馮貞一起去太後的永壽宮裏聊天,一直到宮門快要關上的時候,才有人來接馮貞出宮。
馮貞到了宮門口的時候,蕭山正站在馬車旁邊抬頭看著天。見到馮貞出來了,他笑著過來牽著馮貞的手上了馬車。
馮貞笑道,“你這是幹什麽,讓人看到了笑話。”
“我自己的媳婦,我樂意。”蕭山不以為然。看著馮貞恬靜的臉,他之前心裏的一些複雜的情緒也漸漸的平淡下來。夫妻兩靜靜的坐著,誰也沒說話。一直等到進了國公府,回了房裏,蕭山才把今日的事情和馮貞說了一遍。
“貞兒,幸好有你提醒我,我才能做出這樣的決斷。今日去了禦書房,我還想著如何說服皇上,豈料皇上讓人直接搬出了酒壇子來,說要與我大醉一場。咱們兩誰也沒有提起兵權的事情,一直到最後他喝的醉醺醺的時候,才說,他想了很久,這樣也許才是最好的。我想,皇上的心裏其實早就有了這個念頭,隻是顧及著之前大家追隨他的情分,所以便沒有提出來。如今我提出來了,倒是給他解了個大難題。貞兒,這都是多虧了你。”
這種事情,若是讓皇上來提,那可就變了味了。日後少不得君臣之間會有隔閡。而如今由蕭山帶頭說了出來,那就是臣子們自己懂事了。
今日之後,蕭山也算是真正認清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他是定國公,是皇上的臣子。
馮貞笑道,“這也是你自己心胸寬廣,才能想明白這些。若不然,我說破了嘴都沒用。”她舒了口氣,“如今這樣也好,日後隻要一家人好好的過日子就行了。我也準備留下祖訓,日後我定國公府不管何人不許貪權,不許結黨營私,不許仗勢欺人。這樣一來,日後不管他們是否有才能,都能保住一世平安。至於功名,那就是看他們自己的能耐了。”
聽到馮貞連以後的事情都已經操心了,蕭山開懷的笑了起來,伸手摟著馮貞,“得妻如此,夫複何求。”
建元元年,定國公蕭山,於金鑾殿上請辭兵權,皇上再三推辭不受,定國公執意請辭,最後皇上受了兵權,卻賞賜免死金牌。
其他將領們見狀,紛紛請辭兵權。
定國公府風頭無二。
很多年以後,老百姓們對於定國公府的事情依然津津樂道。
比如定國公的軍戶身份,從一個大字不識的大頭兵,慢慢的成為了征戰沙場的開國大將軍,還受了定國公的爵位。
當然,被提的更多的還是國公夫人的好運氣,一個秀才之女,本是下嫁,卻到最後,飛上枝頭變鳳凰。
真相如何,也隻有被蕭山念叨了很多次的蕭家後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