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雲門激戰

字數:2645   加入書籤

A+A-


    nbsp;   葛昀猜想:皇上應是希望他親自戴甲出征,但自己官居首輔,又是大元帥,最主要的是已年近古稀,皇上不方便直接下旨命令這樣的老臣出征,可是明明白白的口諭卻是事實,這是皇帝急切的暗示,希望自己主動提出來出征,皇上再做個挽留的樣子,最後君臣相宜,皆大歡喜。

    浸淫官場多年的葛昀當然明白,這回是無論如何也躲不過去的,可是自從昭帝改變國策,對外和緩以來,自己已經十多年沒有上過戰場了,到底華軍現在還能不能打,自己又還能不能打,這些心裏都沒底。但這次皇上的批複裏都帶著殺氣,加上前線的軍報又言之鑿鑿……

    葛昀另外還有個考量,自己這次要是能得勝歸來,正好請辭,這樣功蓋當世,全身而退,當然是自古武將最好的歸宿,而且極有可能在自己百年之後進入華朝的功臣殿——華英殿,那可是無上榮耀,想到這裏,就是再老謀深算,患得患失,葛昀也不免動心了。

    葛昀提筆寫了奏折,奏請自己披掛出征,另請陛下恩召軍中善戰的後輩將領,特調南方軍副元帥林允貞,北方軍副元帥遲峰,作為自己的副手,領兵五萬,出雲門伏擊。

    皇上拿到奏章以後,先是看也不看直接駁回,批複“中軍主帥豈可輕動,老帥不必遠赴邊塞,再經風沙”。

    葛昀三日之內,連上三道奏折,請求出戰,皇上表示拗他不過,終於降旨“老帥壯勇,務須保重,所請皆允,另調禁暉軍統領仲平率所部兵馬北上。特賜老帥節製北上諸路軍,一應情事皆可軍前自行決斷”。

    如此,華朝此番出兵,由征討大元帥葛昀奉聖命戴甲七萬,轄林允貞,遲峰,仲平三員大將,從北方軍中調三萬精銳,南方軍裏調兩萬人,京畿衛戍軍隊之一的禁暉軍全體兩萬兵馬。浩浩蕩蕩,千裏疾馳,趕往雲門設伏。

    是役,草原夜裏,河羅可汗的汗旗飄飄蕩蕩地進了華軍的伏擊圈,近處的斥候來報,河羅軍隊不過幾千人,但刀利馬快,來去如風。葛昀在後方營帳當中幾次詢問,反複確認是否確實看見河羅汗旗陷入埋伏,另一麵又傳令給前線具體指揮的三位將領,要求務必看真切河羅汗旗後再行決斷,但無論誰先發起進攻,其他二人則不得再逡巡觀望。總之,三人要統一進攻,彼此呼應。

    當是時,率先發起進攻的是遲峰,他率領北方軍的三萬騎兵迅速截斷河羅人的後路,林允貞和仲平見狀,不敢怠慢,也迅疾出兵從兩翼殺出,很快華朝與河羅雙方的軍隊便絞殺在一起。

    夜色蒼涼,北風呼嘯,寒夜當中,血流濺在人的身上也感覺不出有什麽異常,唯一知道自己還活著的方式就是不斷地揮刀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砍殺,把和自己服色不同的敵人一個個斬落馬下。華朝軍服主要是赤色,普通士兵都是紅衣配黑甲,將領則比士兵多一件紅袍。河羅人的軍服大多都是動物皮毛製成,基本都是灰黃色,雙方人馬絞殺在一起,根本不能分辨人臉,夜色下隻能以服色的異同判斷對方是敵是友。

    突然,兩軍之中殺出一員白衣白袍白馬的將領,他左衝右突,揮舞手中尖槍,呼嘯生風,策馬直奔河羅可汗的汗旗而去,倏忽之間便殺到汗旗之下,手起刀落砍殺了汗旗下的敵軍主將,轉手刺穿了汗旗的木杆,兩臂運力砍倒汗旗。

    這位白袍將領正是華朝禁暉軍統領仲平,他所穿的白衣白袍,是先帝所賜,所乘白馬是今上所賜,可見其受恩深重。今上即位之初就把他調任京畿衛戍軍隊中最精銳的禁暉軍擔任統領,全權保衛京師安全。此番出征,葛昀上奏請調兵馬時原本隻提到了林允貞和遲峰,可是陛下早在葛昀請戰之前就已召見過仲平,而在最後出征的名單中也不露聲色地加上了他,這很明顯是對仲平的特殊禮遇,不但是要他在這場戰役中立下邊功,更有把他派來監軍的意思,可謂代天出征。仲平今已不惑之年,從戎十多年來,缺乏實實在在的戰功,要想繼續在軍中升遷,實在難以服眾。所以此番他代天巡閱倒也沒有對葛昀治軍有什麽掣肘,隻是難免有些立功心切。

    仲平將軍砍倒汗旗之後,兩軍交戰的遠處陡然響起號角,火把如星光一般多如牛毛,幾位主將趕緊觀陣,前方斥候迅疾調轉馬頭向後方帥帳奔去,趕忙回稟元帥葛昀。

    四麵的火把都向交戰之處湧來,塵土飛揚,此時天已見亮,絞殺在一起的兵士都能聽得見遠處馬蹄奔騰的聲音,可現在幾路人馬都混在一起,實在抽離不開,三位主將各自都不敢下令撤退,三人都明白:此刻一退,全軍必然崩潰。沒接到元帥的命令,又不知道對麵河羅軍隊的狀況,三人都不敢擅自做主,隻能硬著頭皮頂上,抄底的遲峰下令務必要全力搏殺,為後方全殲河羅可汗本部兵馬爭取時間,兩翼的林允貞、仲平也都下令迅疾解決戰鬥,打完才能有序撤退。此刻,葛昀在營帳中也已經接到前方軍報了,他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他難以判斷從後方趕來的河羅軍隊到底隻是營救河羅可汗的援軍,還是從一開始,鎮北關截獲的軍報就是個陷阱,如果要真是那樣,整個華軍很可能不但設伏不成功,反而是中了埋伏。

    但他還不至於驚慌失措,畢竟以前也打過許多這樣的危難陣仗,不是個沒見過世麵的將領,再者他覺得河羅人即便準備了埋伏,但很可能沒有料到華軍會調集幾支精銳主力,全力出擊,也許河羅人安排的伏兵並不足以擊敗此次出征的華朝軍隊。更何況他還沒接到前線進一步的軍報,所以他緊緊盯著地圖,盡力平息自己的喘息,心中焦急等待前方最新的軍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