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川穀口肖南宇扼守
字數:3414 加入書籤
nbsp; 鄭瑜把幾位將領叫來,在茂密蒿草的掩護下,幾人蹲下身子,聽著肖南宇的說辭。
肖南宇:“末將察看了飛鷹澗的守衛和外麵的地形地貌,守軍分散布置,確實嚴整,且周邊隱蔽,山林茂密,沒有雨水潮濕之憂,用來儲糧,十分合適。”
一將領插嘴道:“那就對了,陽倉不就是儲糧的嘛!”
鄭瑜安定了一下,對肖南宇說:“直接把你的擔心說出來。”
肖南宇點了點頭,說道:“本來我也沒有疑心,可回來的時候,我發現有幾處道路,沙土地,是軟的。”
鄭瑜蹙眉,似乎覺得不妥,但是腦海裏一閃,也不說出個所以然,目光緊盯著肖南宇。
“你就直接說吧,賣什麽關子!”另一個將領嗬斥道。
肖南宇一驚:“沙地軟土,說明……”
“有水脈。”鄭瑜麵無表情,目有深思地打斷肖南宇的話。
肖南宇看鄭瑜已經明白了,也就不再說了,免得又招他人的奚落。可其他將領還是不解,紛紛問道:“有水脈又怎樣?這和存糧有什麽關係?”
鄭瑜並不搭話,吩咐身旁士卒把幾個投誠向導喚來,要問個究竟。其他幾個將領覺得肖南宇故弄玄虛,一陣打趣。
待幾個向導被帶至麵前,鄭瑜問道:“十年糧儲,萬一燒著了,怎麽辦?”
向導甲:“這我們也不知道,建起來以後,沒聽說過著了火。”
鄭瑜再問:“既名澗,當有溪流,為何幹涸一片?”
向導乙:“聽說早幾年還有水,後來建起糧倉,水源就被斷了。”
鄭瑜點了點頭,看向肖南宇,又指指旁邊那幾個將領,示意肖把這其中的門道給那幾人說破。
肖南宇兩手抱拳遵命,轉向幾位將軍言道:“將軍們,在下疑心的是,翟明既然聲稱陽倉存有十年軍糧,那必然要做到萬無一失,這條狹長穀道,若用來囤積軍糧,最怕的不是失盜,而是起火。翟明要是選址儲糧,肯定要臨近水源,而這飛鷹澗本來有水,卻又填幹了水源,這點太可疑了。”
眾將無語相對,倒是旁邊一個向導插了句嘴:“會不會是因為幹了水源,才不潮濕啊?”這句話倒像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幾個剛才呆立的將領紛紛點頭,仿佛是那向導替自己發聲一樣。肖南宇聽到這話,也一時噎住,不知如何作答,看向鄭瑜。
鄭瑜雖然也被此話觸動,但是向導的積極更引起了他的懷疑,遂用右手拔劍,架在那個向導脖子上,厲聲喝道:“細作!還敢誆騙!”
那幾個向導嚇得腿軟,一起跪倒在地,連聲討饒,有個甚至嚇得下身都濕了,一股屎尿味飄了出來。鄭瑜聞之見之,反倒安下心來,收劍大笑,看了看肖南宇,點點頭。
肖南宇在旁邊看著,雖然心裏還有疑慮,但見鄭瑜已經決定,故不便多言。
&nb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sp; 鄭瑜心裏雖然打算好了進軍,但是這兩萬新軍是花了三年練出的南軍元氣,如果全部進入穀中,萬一有失,自己身歿事小,要是傷了南軍元氣,自己哪有麵目再回平南關見林大哥。既然肖南宇對前景有疑慮,不如幹脆讓他分兵自治,也好做萬全打算,何況燒個糧倉,也用不了足足兩萬騎兵。
於是,鄭瑜命令肖南宇帶五千兵馬去往近處的地形險要處——川穀口,命他務必扼守,若主力在陽倉不利,將會奔向川穀口與之會和,而後合兵北返,若主力在陽倉大勝,則將迅速原路撤兵北返,而肖南宇則需自行帶兵從川穀口撤回華朝,兩軍約定十日為限,若主力十日不到,則肖南宇可自行決斷。
鄭瑜如此命令既給了肖南宇實權,又調走了原先的掣肘,賦予策應之權,將來回國受賞也非等閑,在保全肖南宇的前提下還能讓他順利有功,也算給林允貞一個交代。
肖南宇見此安排,也知鄭瑜是給足了自己麵子,當然不好再有異議,領了五千兵馬,打算獨自向川穀口去了。臨行前,肖鼓足勇氣,再進一言:“望將軍多派斥候探馬,料敵詳情,再作計較。”孰料鄭瑜一拂袖,以教訓的口吻說道:“多派斥候?是怕翟明發現不了我們嗎?你要是再多說,我真以為你是在三年前被雲門遇伏嚇破了膽。你要知道,我不是仲平,南軍也不是禁暉軍!”肖南宇聽罷,再無言語,悻悻離去。
草木蕭索,風幹氣躁,鄭瑜帶騎兵主力越發接近飛鷹澗了。
“把那幾個向導帶過來。”鄭瑜對左右講到。
兵士們押著幾個剛才嚇得“屁滾尿流”的當地向導來到鄭瑜馬前,幾人都噤聲而立,低頭不語。
鄭瑜拔劍,寒光瑟瑟,指著其中一個向導說道:“你們幾個,到前頭去帶路。”
大軍緩緩而進,此時尚有暮色,鄭瑜先前擔心周邊暗哨有察覺,早已命令所有將士把旗幟掩藏,身上披上雜草,盡量減小動靜,但已然進至飛鷹澗,便也顧不得那麽許多,此時為了加速行軍,鄭瑜命兵士除去身上偽裝,輕裝進發。
幾個向導在前走著,雙手被縛,蹣跚趔趄,後麵鄭瑜帶著兵馬終於進入了飛鷹澗,隻見兩邊懸崖峭立,雜草盡除,確像是人為整理過的。再說這飛鷹澗裏,名為“澗”,但真正走了進來,卻發現其“大肚能容”,當真別有一番洞天,鄭瑜暗自感歎道:翟明確有一番本事,把軍糧藏在此處,真是絕妙。
大軍起初蜿蜒而行,走著走著,發現道路拓寬,便調整了陣列,大隊並行。先頭軍隊行出幾裏地,卻還未見益軍的存糧營帳,軍心有些浮動,走在前頭的向導倒是隻顧一個勁兒地說“還在前頭”,開路的先鋒官餘茂擔心有變,揮刀斬了一個向導,大聲喝道:“爾等找死!”
卻不料這一刀下去,倒使得剩下的幾個向導紛紛向前跑去,大喊道:“活捉鄭瑜,活捉鄭瑜。”先鋒官餘茂大驚,前頭的兵士也懵了。
霎那間,兩邊懸崖上,揮動著成百上千麵益軍軍旗,正中一麵帥旗,赫然寫著“益兵馬大都督翟”,不僅如此,群山環抱之中的飛鷹澗,此時響起了上萬人山呼海嘯般地聲浪,都喊著同一句話,此起彼伏——“活捉鄭瑜”!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