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 12 章
字數:5801 加入書籤
                    還沒有人回答他,草屋裏走出來一個彎腰駝背的老伯,端著木盆顫顫巍巍的出門。
    一見了他們,沙啞著嗓子問道:“來渡船?這兒可早就沒有船了”
    明齊上前笑道:“不求渡船,隻請老伯賣些飯食與我們”
    老伯也笑道:“粗茶淡飯,不嫌棄就過來用點吧”
    這個渡口如今少有人來,老伯一個人守著茅草屋過活,見來了這麽些人倒高興得很,熱熱鬧鬧的給他們張羅著飯食。
    明齊二話不說擼袖子幫著生火淘米,錦衣上頭沾著泥土草灰也混不在意,笑著和老伯閑話家常。
    景禮在旁邊看著,覺得他哪點都不像是長在華貴深宮裏的皇子。
    她湊到楊昭身邊道:“你家王爺在生火做飯呢”
    楊昭快速偏過頭看了一眼,哦了一聲,繼續指點宋南行出拳的動作。“出拳要快,準,力量都集中起來……”
    景禮繼續道:“你難道不應該去幫他嗎”
    她覺得楊昭作為明齊隨侍的護衛,真是一點眼力勁沒有,不僅好吃,還懶做。
    楊昭奇怪的看著她道:“我又不會”
    說完又看了幹的熱火朝天的明齊一眼,坦然道:“他就愛幹這個,不用管他,等著用飯就行了”
    景禮十分佩服,這位爺才是實打實的主子吧?
    她走到灶台跟前,聽見老伯一邊拿曬好的魚幹一邊問明齊:“你們這是打哪來啊”
    明齊專心致誌的生火,頭也不抬答道:“打長安來”
    “長安?這個時節,是去考科試?”
    明齊搖頭:“我不是,我那位朋友是”
    想了想又道:“他選試已過,回鄉歸覷之後便要授官了”
    “好好好”,老伯不住的誇讚,“家中有人科舉出仕,便可免了家中男子兵役”。
    明齊的手一頓,隻聽老伯繼續說道:“成德十二年西征夷族那會兒,那頭的村子裏叫征走了好些男兒,有立了軍功的,也有好些再也沒回來的”
    老伯年紀大了,彎腰顯得十分費力,景禮接過老伯手中的米盆,扶他坐下,溫言道:“我來吧,您歇著”。
    她熟練的挽袖下米入鍋,老伯繼續說道:“以前好些進京趕考的舉子沒錢雇車坐船,隻能走著去。好些南邊來的,得在路上走好幾個月。老頭子年輕那會還能渡那些讀書人一程,聽說現在朝廷規定舉子渡船不收銀錢?”
    明齊不知怎麽的,方才一直默默的,有些心不在焉的往灶裏添柴。
    景禮不知道這些事情,他才抬頭答道:“是,早先有位進士無錢渡船,其家又遠在長安千裏之外,很是潦倒,傳到了當地郡守那裏,他罰了管舟船的官吏定下這條規矩。朝廷覺得是好事,這才形成定規。”
    老伯邊聽邊點頭,突然不說話了扶著灶台邊的柱子慢慢站起來,佝僂著腰往外看了看,眯著眼道:“有船來了”
    還真是有船來了。還是艘大船。進到這個渡口裏,顯得有點局促。<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r />
    三層樓高的船身,赫赫揚揚的氣派,迎風飄揚的旗子上,寫了個“漕”字。
    船上人不少,各司其職。隻有三四個男女迎風站著。等船慢慢停穩,一個男子從船上飛身而下,楊昭大步上前拍他的肩,“你小子可算來了”
    原來是來接他們的船。
    男子衝他點了點頭。跟楊昭攀談起來,半晌才張望道:“高兄呢?”
    明齊從灶台後頭站起來,走到他跟前,抱拳道:“,成兄,許久不見”
    那人見他這一副洗手作羹湯的樣子,頓時也是哭笑不得。
    明齊坦然道:“還請你等一等,我這裏收拾收拾”
    老伯不收銀錢,他在這裏獨居,用不大上這個,且他們也沒吃他什麽東西。
    明齊轉而叫人從船上搬下來不少糧食米麵一類,放到老伯的灶台前。
    老伯不收,他便從桌子上提了一兜曬好的魚幹,“拿這個換”
    老伯叫他弄得沒法子,隻得收下。直到他們上船行出了渡口,還能看見他站在草屋前張望著。
    船行了沒多久,就進了運河段,景禮這才發現方才那渡口所在的河道倒是離繁盛熱鬧的運河不遠。
    船上方才站著的三個男女,一對是廖大和鮑三娘夫婦,另一個叫齊賀。接他們的叫成彥。都是漕幫的人。
    漕幫是現今運河上最大的幫派,也是行商。南北貨物往來他們占了大頭,向來朝廷征用私船名頭上是租用,實為掠奪,漕幫這幾年做大,連沿途的各地方官員也不可小覷。
    好在他們也不拿大,與官麵上關係還不錯。景禮住的光德坊住的不少都是商戶,而往來長安的貨物不少都是漕幫經手,景禮倒是聽了不少漕幫的事。
    景禮看著他們與明齊熟撚的寒暄,這艘是附近分舵的船隻,似乎專門調來給明齊用的。不知道這上頭的生意明王爺是不是也插了一手。
    因著漕幫的特殊性,即將入仕的景視也得避一避閑,重新拾起宋南行夫子的差事。
    明齊似乎忙了許多,不大見得著。
    楊昭有了廖大這個同為大老粗的酒友,總算放開了手腳。
    鮑三娘不像念娘那般清冷,為人十分爽利,船上女眷不多,她日日就愛拉著比她小了十多歲的景禮說些閑話。
    景禮到底是個沒見過世麵的,也愛纏著三娘說些各地的風土人情,聽著十分向往。
    漕幫的人似乎都不知道明齊的身份,隻覺得他大概是個頗有背景的世家子弟。
    明王爺發家致富的手法很簡單,一靠錢,二靠義氣。
    他最開始在姑蘇拿宮裏的菜式出來開酒樓,等“高桓”這個人有了些名氣,就開始往別人的生意裏插一腳,比如這家酒坊的生意做不下去,就跑去拿大筆的銀錢給人周轉,這麽下來,現今姑蘇城裏不少大的生意後來細究下來都有高桓這個名字。
    當然也有賠的,不過他隻要還剩下點回長安做王爺的渡船錢,即便賠光了也無所謂。
    憑著膽大心細不怕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賠,現今高桓名下各個地方的產業不勝枚舉。但他從來不在明麵上,也不專注於做大某一筆生意。
    他也義氣,出手大方,結識了許多的朋友,其中就有漕幫原來的少爺,現今的幫主。漕幫早些年遭遇重創時,明齊給他們重新置了不少船隻。
    所以現今他一句話,漕幫做什麽都義不容辭。
    景禮聽的唏噓不已。他做的事情通通都像是玩鬧一樣,銀錢權勢名聲地位一樣不缺,實在覺得無聊的還可以回去爭一爭皇位……
    有了漕幫的旗號,沒有敢來劫船鬧事的。且四五月的天氣,運河上無風也無浪。故此一路行進的十分順暢。每隔三五日停在渡口半日,補給船上的食物和用品。
    這一日船到了宿州渡口。早起看見一群人聚的集全,明齊和宋南行背著行囊正要下船,楊昭一臉鬱悶的站在旁邊看著。
    宋南行見她出來,趕忙跑過來道:“王……公子接了別人的帖子,要帶我去楚天山莊赴莊主的生辰宴,楊大哥會一路隨著你們去姑蘇。”
    景禮抬頭往明齊的方向看過去,他微笑著衝她點了點頭。
    她悶悶的嗯了一聲,叮囑宋南行要小心。這一趟帶他出來本就是見見世麵,他滿臉都是興奮。
    走近聽到三娘正在打趣楊昭:“楊兄弟這一副小媳婦的樣子做什麽,你家公子不是說了會親自去姑蘇接你嗎?不會不要你的”
    說完自己捂著嘴笑了起來。
    廖大跟著憨憨的笑。齊賀也跟著搭腔,“楊兄且放下心,高兄不要你了還有漕幫呢,我這永遠歡迎你。”
    楊昭本就不滿明齊隻帶宋南行不帶他,還叫他們一通取笑。幹脆飛身下船,自己負著手往城裏逛去了。
    原來他們還是要去姑蘇的。
    景禮送他們下船,李氏閑來無事應了給他們幾個做靴子,缺了些料子針線,這會子順便和李氏去宿州城裏逛一逛。
    看著宋南行和明齊上馬行去。她們兩個才逛著往市集去。
    宿州比不得長安,但好歹也在運河沿岸,倒也熱鬧。李氏在攤子上選些針線,景禮百無聊賴,四處看看。忽然看見前麵街口有一個頗為眼熟的身影走過。
    好像是……那個成彥?
    他話不多,在船上跟她也不過點頭之交。景禮見他行色匆匆,一路碰到些人也不停下。
    好奇歸好奇,這與她到也不相幹,大約他有什麽急事吧!
    景禮回過身正要和付完錢的李氏離開,腦子中卻總覺得有什麽事情沒想起來。
    李氏把弄著針線,念叨著:“還得去買些料子,王爺穿慣了錦靴,那個卻不舒服。倒不如給他做雙家常的履,倒合腳些……”
    料子!
    景禮腦中的弦好似叫撥動了一般。猛然想起剛剛成彥身上穿的衣裳,簇新的石青交領袍。和那日西市布料店裏,念娘買下的那匹男子衣裳的料子一樣。
    掌櫃的說,這是時下新出的衣裳樣子,買的人倒並不多。
    念娘和……成彥?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