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青天大老爺

字數:7220   加入書籤

A+A-


    劉桐沈情以及大理寺主薄到小林村再次錄了口供,結論是,六個孩子當中,有四個孩子記得李複最後一次跟他們玩耍時穿的綠色衣服,而所有的孩子都提到了一個線索:“李傻子穿的鞋是錦大娘那天剛做的!”

    主薄根據孩子們的話,將衣服和鞋大概畫了出來,豆青色的夾棉春衫,黑色錦緞鞋,鞋麵上繡著福字。

    沈情將兩張紙拿在手中,說道:“不短他吃不短他穿,嫂子叫了快十年,一朝發瘋,亂刀把人砍死……你信?李複這瘋傻,就跟家裏的豬差不多,隻是失了人智,卻不是不記吃的人。飯是悉心做的,你看著衣服,也是悉心做的,沒了她,誰還會如此照顧他這個瘋子?”

    劉桐緊鎖著眉,道:“會不會是村裏的熟人作案?我讓人問問死者平時,有沒有得罪過誰。”

    沈情站在原地,低頭思索了好久,忽然問劉桐:“劉大人,當初你們刑部錄薛家的三位護院口供時,是在哪裏?”

    “就在薛家前院。怎麽?”

    “隻問了這三個護院嗎?”

    “……”劉桐,“這已是很多了。當時所有人都說他不在現場,我也沒特地再去問誰,隻錄了證詞。”

    “巡院的話,他們是分開巡,還是一起巡?”

    “什麽?”劉桐不明白她又在想什麽。

    “我是說。”沈情蹲在地上,拿起一旁的樹枝,畫了個方框:“兩位護院,從當值開始,每一個時辰從前院沿著院牆走上一遍。那這兩個護院,是一起走,還是左右兩邊分開走,你巡這邊,我巡那邊,走上一圈,回到前院碰麵?”

    劉桐:“你這人……我知道你在懷疑什麽,但你的猜想不可能成立的。我問過他們,巡一圈隻需一刻鍾時間。雖然小林村離薛家不遠,但一來一回,再加上殺人換衣起碼要一個時辰。即便他們二人巡院是分開走的,那點時間也不夠李甲犯案。”

    “不,我提出這種問題,是想說……你錄的這個證詞,不嚴謹。”沈情道,“從戌時到寅時這期間,那個於長生,不一定如他所說,一直有見李甲和他在一起。並且……”

    沈情像個有經驗的老江湖,背著手道:“並且,錄了三份證詞,卻都是護院所說。劉大人,不嚴謹啊!怎麽也得再問問其他人吧,院裏的小廝,後院守夜的丫鬟侍從……”

    “不過是小生意人,能有多大排場,還守夜的丫鬟侍從……沈大人很懂這些啊!聽吏部說,你出身寒門,我以為你……”

    “我在州牧府長大。”沈情答。

    “哪個州牧府?”

    “崖州州牧府。”沈情說,“沈府。”

    劉桐:“……沈?崖州州牧不是姓姚嗎?等等……沈、沈相的老宅子?”

    “嗯。”沈情說。

    “你是沈非的學生?”

    “算是吧。”沈情說,“但我從沒見過沈相。”

    此言一出,劉桐臉色變了。他不似程啟,一個籍貫加一個名字,就能想到當年崖州水患有幸被救的孩子身上。他想的是,原來沈情竟然是攀附權貴的人!

    從蕭成後期開始,朝野上下就有了這種風氣,一些寒門子弟,為了自己今後的仕途,帶‘拜師禮’投入權貴門下,當權貴的學生,或者索性棄了姓,做權貴的好子女。

    劉桐以為,沈情也是這般拜入沈相門下,從了沈非的姓。

    劉桐跟他姐姐蘇殷出身朔州,雖不是寒門,但也稱不上大戶,爹娘隻是朔州一個偏僻地方的八品文官,文人都有臭清高的毛病,劉桐受爹娘影響,也很是看不起如今寒門學子攀附世家大族的風氣。

    劉桐神色有些尷尬,這會兒也沒剛剛那般親近,像是與她疏遠了。

    沈情倒是不在意這些,提議道:“劉大人,我想在大理寺斷事廳問薛家的人,一來,方便主薄記錄,二來,我想,離開了薛家,到了官府,他們應該更傾向於說實話。”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 />

    “你們大理寺的事,由你們做主,問我一刑部的幹什麽。”

    沈情搓了搓鼻梁,道:“哦,好。”

    然,劉桐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年輕的司直大人,一口氣把薛家大半的仆從都叫到了大理寺來問話。

    劉桐:“這根本不是你這麽辦事的!”

    沈情卻一臉淡然:“奏效就行,我實在是跑不動了。”

    “你鬧這麽大陣勢,要不是了,你就……”

    沈情找來一塊鎮紙,啪地一拍,說道:“開審!”

    別說那些薛家的雜役仆從,就是劉桐跟主薄,也都嚇了一跳。

    劉桐好險沒說一句:“你唱戲呢?!”

    沈情好整以暇坐在桌案後,竟有了幾分威嚴感,她挽起衣袖,雙腿分開,大馬金刀地坐直了身子,沉聲道:“聽好了,本官問話,你們要如實回答。本官是律法科頭名,大理寺司直,奉少卿之命查辦此案,若誰有不實之言,誤了此案,打入大牢,一並處罪!”

    劉桐嚇得不輕,哪有你這麽嚇唬人的!他們身上穿著官服戴著官帽,一言一行,就要萬分小心謹慎才是,可這沈知恩,怎麽一張嘴就是:誰敢不說實話,我全給你們丟大牢去!

    鎮紙又是一拍,眾人嚇的一蹦,低下頭,沈情高聲叫道:“於長生是誰,本官有話要問你!”

    一個身材魁梧的方臉漢子上前,伏地三呼:“見過青天官老爺!”

    劉桐捂臉。

    他看出來了,這沈情一定在崖州的地方衙門待過,看的都是些縣官斷案。

    可這是京城大理寺,不是你崖州縣衙門,怎能如此鄉土?

    “於長生,本官問你!”沈情大聲道,“三月初五晚,你與小林村李甲,從戌時起到寅時結束,一直在一起,從沒有分開過嗎?!”

    於長生不敢抬頭,好久之後,他說:“回大人的話,小的……也不是很清楚。”

    劉桐狠狠怔住。

    沈情挑了下眉,也很驚訝。

    “哦?”沈情軟下了聲,含笑道,“於長生,你口供上,可不是這麽說的。做偽證,可是要罰的。”

    於長生額上汗珠直冒,口吃道:“那晚……小的上個茅廁……茅廁……也是……”

    沈情啪的又拍了下鎮紙:“本官問你!事發當晚,李甲是否與你一起!”

    又過了許久,於長生道:“大人……雖然李大哥沒……但……他……他不是殺人凶手啊!”

    於長生抬起頭:“小人指天發誓,李哥當晚沒出過院子!”

    這又是什麽情況?

    沈情有些懵,但她迅速找回理智,準備接著套話,不料聽見門口一聲低喝:“官府重地,這都是在做什麽!”

    劉桐連忙行禮:“少卿大人。”

    廳內的仆役們也都回頭,於長生驚喜道:“老板娘!”

    門口站著兩人,一個是大理寺少卿程啟,一個則是薛家湯麵的老板娘薛芳。

    見到老板娘來,正廳內的薛家仆從們都鬆了口氣,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薛芳伸出纖纖玉指,放在朱唇處,輕輕噓了一聲,仆從們立刻低眉垂手,靜了下來。

    原來,薛芳聽後院人來報,說家中的仆役們幾乎都被叫去了大理寺,以為出了什麽事,連忙收拾了東西,往大理寺來,打點門外官員,想問問情況,恰巧遇見剛從宮裏看望太後回來的程啟。

    程啟聽說,也是一頭霧水,便帶著薛芳到大理寺來問究竟,剛進來就看見沈情鬧這一出。

    程啟狹長的眼睛冷冷掃過他們,怒道:“沈知恩!”

    “下官在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沈情快步走去,低頭,“少卿大人。”

    “你把我大理寺當什麽了!”程啟嗬斥道,“這是你胡鬧的地方嗎?趙寺正何在?給我叫來!你告訴我沈司直,你在做什麽?”

    “少卿大人,我在審問證人。”

    程啟冷哼一聲:“這不是你崖州的縣衙,由得你胡來!我讓趙寺正指點你按規矩辦事,你卻在我大理寺開起了縣衙,沈知恩,你給我聽好了,你不是喜歡一個人查案嗎?宮宴一過,你給我滾去臨昭查案去!”

    劉桐咋舌,乖乖,這才第一天,沈情就被程啟給貶了。

    司直也分職責,巡查地方算是外事,雖也是六品司直的本職,但因外事多奔波,因而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活兒,不容易出政績,更是影響年終的官員考核。

    沈情道:“少卿大人,下官找到突破口了。這個案子……”

    “少卿,聖恭侯府和相府來人了……”有人通報。

    程啟瞪了沈情一眼,轉身去迎。

    沈情恭送他離去,又站直了身,與薛芳說:“老板娘,又見麵了。”

    “原來這位大人是大理寺的,當時見到,就想讚大人年少有為。”薛芳施了一禮,盈盈笑道,“不知大人,為何派人去我家翻我家人的衣箱,又要帶走我薛家的家人呢?”

    劉桐又被嚇了一跳。

    回來路上見沈情跟大理寺的人交代了幾句,不想,是派他們去薛府翻李甲的衣箱了。

    沈情啊沈情,你可真是……膽大。

    沈情卻沒功夫想這些,隻覺眼前這位薛老板會做人,當著仆從麵,一口一個家人,好生親切。

    沈情說道:“小林村血案,薛老板可聽說了?”

    薛芳微微點頭,神色沒有什麽變化:“自然是聽說了。”

    “現有證據證明,你家中的護院李甲,有重大作案嫌疑,所以,我來找你的家人談談……”沈情重重咬了家人二字,看向薛芳。

    薛芳嬌笑一聲,媚眼如絲地笑看著沈情,說道:“大人是說,李甲是殺人凶手?”

    “不錯。”

    “我以為是什麽事,要興師動眾叫走我一院子的仆役。”薛芳抬起眼皮,笑的如花綻放,“李甲,不可能是殺人凶手。”

    沈情蹙眉:“怎麽,薛老板有證據?”

    於長生嗨呀一聲,十分懊惱。

    薛芳玉指絞著手帕,輕飄飄道:“那晚,他哪兒也沒去,就歇在我房中,我可以作證,你說呢?”

    此言猶如五雷轟頂,沈情懵了。

    而就在此時,程啟叫道:“沈知恩!”

    沈情隻得先撇下這貌美如花的老板娘,奔至前廳,前廳站著幾個錦衣人,見她進來,問道:“你就是沈情?”

    “正是下官。”

    “還要恭喜沈頭名。”為首的錦衣人托著一塊玉石鎮紙,走上前來,“聽聞你中了頭名,進了大理寺,沈相和聖恭侯頗感欣慰,這是沈相和聖恭侯送你的賀禮,沈相還說,師生二人都能為聖上做事,是家門榮光。”

    鎮紙的玉並非什麽好玉,但上方刻的四個字,卻讓沈情心中百味雜陳。

    河清海晏。

    沈情閉目一笑,撩衣擺單腿跪地,接過托盤,朗聲道:“謝聖恭侯,謝沈相。學生定不忘師恩,為國效力,為君分憂。”

    一旁的程啟,目光閃爍。

    作者有話要說:  對了,小設定說一下。

    整個架空係列,幾乎沒跪禮,跪天跪地跪君主跪謝恩情,其餘的基本不跪。

    所以沈情之前噗通一下幹脆利落的跪程啟謝恩,才會驚到程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