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各家解說

字數:4250   加入書籤

A+A-




    冉閔這麽積極地給大漢背書,整出這麽一整套的玩意來,要說沒有大漢這個當代最大的‘社團’的影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這個時候,自然不會讓冉閔一個人喊話,大漢團隊下麵更有大量的‘權威人士’出來幫冉閔背書,解釋這一堆的‘瞎話’。

    雖然傳統上認為,漢武帝用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碾壓百家,認為在這個時代百家基本上已經死了。事實上來說,卻還遠遠沒到這個程度呢。最多就是大家都披著儒家書生的衣服,背地裏還是有很多百家家學的私貨在裏麵呢。

    雖然說這個時候沒有淮南王這種最頂級的巨擘,不過各種雜七雜八的大能也不少。什麽封公玖、黃承彥之類的披著儒家的外皮,專業絕對是陰陽、道家方麵的大能。

    更不用說這個時候儒家也在不斷消化百家,各家的大儒吃了百家的東西,可以說是上下兩千年最博學的那一批了。在此之前,雖然說各家相互在吃,但是同時也在相互懟,自己家的東西都沒弄透,弄別人家的也不可能那麽專業。在此之後,百家基本上算是徹底翻不了身了,那就沒什麽好說了。

    言歸正傳,各家各位‘大神’紛紛出山給冉閔這套理論背書,解釋,各種引經據典解釋這個玩意。

    首先就是五德的說法,這個在漢朝民間也是非常盛行的,倒也不必要多說,不過,一般來說都隻是名義上的五色帝,在命名方麵,就像前麵所說,王肅和鄭玄都在相互撕逼。

    不過,這次乃是大局需要,雙方相互妥協弄出了一個所謂的權威版本,也就是所謂的人帝版本。

    儒教傳統上是中國的主體宗教,周以後的儒教繼承了周以前的華夏信仰傳統。儒教中的五方天帝:

    東郊青帝配帝:伏羲從祀官:句芒從祀星:歲星另有從祀:三辰、東方七宿

    南郊赤帝配帝:神農從祀官:祝融從祀星:熒惑另有從祀:三辰、南方七宿

    中郊黃帝配帝:軒轅從祀官:後土從祀星:鎮星無從祀

    西郊白帝配帝:少昊從祀官:蓐收從祀星:太白另有從祀:三辰、西方七宿

    北郊黑帝配帝:顓頊從祀官:玄冥從祀星:辰星另有從祀:三辰、北方七宿

    之所以引用這個版本,一方麵是這個說法已經在當前時代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配合冉閔的劫運說之中其他的說法。

    所謂的炎漢出自赤帝一脈赤帝子劉邦。

    南郊赤帝配帝:神農從祀官:祝融從祀星:熒惑另有從祀:三辰、南方七宿

    冉閔的劫運說裏麵就提到了祝融和熒惑的存在,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內部已經商量好的,但這個說法卻是實實在在確定下來了。

    祝融這個東西說法可就多了,官名,氏族名,人名等等不一而足。

    各位大儒給出的解釋則是以官名為主,這裏的祝融火正官並不是單單的一個人擔任的官位,而是曆代擔任過這個官職的各種神祗並列存在。

    祝融,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後世祭祀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曆史上有顓頊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其中炎帝後代黃帝夏官祝融容光為南方灶神火神、顓頊之孫重黎是高辛氏火正祝融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顓頊之孫吳回在帝嚳誅重黎後複居火正為祝融。

    容光、重黎、吳回等等都是天界炎帝屬下的祝融宮官員。而祝融宮的最高長官就是在最久遠的年代就擔任祝融火正夏官的縉雲氏。

    《集解》引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黃帝以雲名官,分別管理一年四季之事,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縉雲氏。當時掌管夏令事宜的縉雲氏,究竟是什麽人尚未知其詳,但是他的後代卻紛紛以縉雲兩個字為自己家族的姓氏,傳到後來,再省縉字簡為雲姓,稱為雲氏。

    賈逵是東漢三國時期著名的占文經學大師許慎的老師。其父賈徽曾受業於劉歆學習《左傳》,又專習《古文尚書》和《毛濤》。

    《集解》引賈逵曰:“縉雲氏,薑姓也,炎帝之苗裔。”不過,現在賈逵自己還隻是個小屁孩,這個說法也就沒人提出異議了。

    “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聚斂積實,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杜預注:“縉雲,黃帝時官名。”

    司馬遷據《左傳》編入《史記·五帝本紀》中謂:“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

    基本上各種引經據典就完美解釋了上一次劫運時期炎帝麾下祝融宮‘太子’饕餮臨凡,結果這廝屬於坑貨,貪於飲食,冒於貨賄,控製不了自己,一下子造成的劫數太大了,差點就把赤帝的炎漢斷了根。

    至於紫薇,在官方來說,《後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稱紫微宮,後來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

    形成人格化則是在道教的推動下,以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進行描述。不過,也僅僅是道教自己的內容,引入這個也就是因為這個人物在民間的知名度,昊天或者說太一這種至高神隻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紫薇這種才能臨凡撥亂反正。(畢竟官方正神民間不敢編排,這種民間傳說比較多。)

    再然後就是張角自己出身的段子了。

    本身張角自己吹的南華老祖,《太平清領經》,明顯就是影射的莊子,相較於西邊那個號稱老子傳道的張教主要實在一點。這個不必多說,畢竟黃老學派也隻是民教說法,也就打打邊鼓的家夥,實實在在的弄個官方身份才是道理。

    上一次祝融宮已經坑了一把,辦事不力,這一波自然要換熒惑宮的人馬出來。

    熒惑乃是古代陰陽家禁忌的凶神之一。源於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在神話體係和星相學等方麵都有重要的地位。

    雖然說是凶神,畢竟是神祗,不是饕餮等四兄那種混賬貨色,相對來說要靠譜一點。而三公將軍對應的三官在民間有很大的知名度,五鬥米的張教主都拿著他們來裝神弄鬼。

    《三國誌·張魯傳》稱五鬥米道“師君“張魯“雄據巴漢垂三十年“,裴鬆之注引《典略》,言其為病者請禱時,曰:“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此請禱之法,蓋仿效古代儀禮。戰國成書的《儀禮·覲禮》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

    當然,天地水和天地人本質上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差別,不去多說。

    三官大帝這種官員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對於凡人來說非常重要,對於神祗來說基本上就是主簿、書記官,賬房先生之類的東西,每個帝宮基本上都有。

    話雖如此,卻也是每個帝宮星君的親信,所以才會安排他們出來做這個事情。

    冉閔自己也不吹太過,號稱自己是熒惑宮四大護法天王之一的武悼天王。

    護法天王這個最經典的自然是出自印度傳過來的佛教神話了,來自古羅馬的戰將四天王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戰將,後被佛教宣傳為四個重要的護法神,各守護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護持佛法。

    本質上說白了就是戰將,自然每個帝宮都有這種人物。畢竟按照設定裏麵,各大天帝、從祀官、從祀星多數是人帝聖賢飛升,對應的戰將自然隨同,作為護持帝宮的護法神。

    這麽一來,《天公兵解繳命書》、《炎漢劫運更替說》就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同時也引出了冉閔給漢室背書最重要的一條,《告黃巾教眾歸漢檄》,也是為什麽漢室這麽配合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