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規則介紹

字數:3687   加入書籤

A+A-




    “咱們這邊主要的一個意思是希望日後真的分散到各地了,能夠相互協作,守望互助。”一直隻是聽著眾人分析的韓馥這個時候開口說道。

    “畢竟大家有了合作的基礎,雖然說與各路漢室兵馬協作也是必須的,相對來說靠譜的隊友要更加有利於自身的展!”鮑鴻笑著應道,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古往今來被各種豬隊友坑的案例實在是不少。

    那兩位雖然沒被坑過,卻被高層坑過,有的時候明明自己有主意,高層一意孤行坑全軍的事情也是不少。

    接下來也沒有什麽事情交流,再扯了一通閑話之後就散了。

    接下來幾天,伴隨著檄文的散布,風平浪靜的局勢之下暗潮湧動不言而喻,鮑鴻自己也隻能是穩定大軍形勢,卻沒有其他動作。

    不久之後,係統又有消息傳來:

    “叮咚……劉辯抵達右北平郡,封國稱王北平!”

    “觸新規則亂入模式,亂入勢力:北平王、燕王羅藝。”

    羅藝,字子延,襄州襄陽人,隋末唐初將領、軍閥,寓居京兆雲陽。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歸唐後,賜其姓李,初封燕公,後晉封燕郡王,助唐擊敗劉黑闥,統領天節軍,鎮守涇州。唐太宗登基後,進封開府儀同三司,位比三公。貞觀元年,率軍反唐,進據豳州,後被擊敗,逃往甘肅烏氏,為其部下所殺。

    大眾所熟知的北平王則是出自演義。

    北平王羅藝,字表彥,原籍是河南衛州人。自幼兒父母雙亡,投過名師,學會了一身的武藝,尤其槍法,更得了獨門傳授。後來,他就流落在江湖上。那個時候,江南還是南陳的天下,有一天他到江南金陵,遇見了太宰秦旭。秦旭看羅藝的槍法群,便把他收在部下。這個太宰秦旭,字表東明,生有一兒一女,大的是個姑娘,名叫蕊珠,二的是個男孩,名叫秦彝,字表鼎臣。秦旭看羅藝的武藝、人品都不錯,便把女兒蕊珠許配他為妻。

    他為人剛勇異常,一生耿介,淡薄清廉,能使一杆滾銀槍,沙漠馳名。

    至於說羅藝的勢力究竟如何,作為隋末或者說大隋時期一直能夠在北方占據一席之地的諸侯,勢力想來也是不容忽視的,按照係統亂入的規則來說,至少也是與目前的冉閔相當的。雖然名義上是劉辯,實際上卻是冉閔在主持,這個不用多說。

    不過,既然右北平已經是他們占了,羅藝以及其燕王治下則是落到了北平更北方鮮卑部落占領的大草原的某處空地上了。

    如此看來,北方的形勢可謂是難以琢磨了,不僅僅是這兩個北平王的問題,秦趙兩大勢力目前還沒有任何表態呢,要是他們也立國,那可就好玩了。

    其實這也是必然的事情,畢竟漢室都已經和冉閔合作對付他們了,算是徹徹底底的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麵,他們自然也就隻能開打了。不說直接懟漢室,至少把明麵上對立的冉閔做掉了才是。

    這個先不說,這次屬於分封國的出現,卻也出現了新模式的爆表(懲罰),係統同事也給出了先前沒有說明的規則。

    雖然說從當前的設定來說,王爵和侯爵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但是綜合上下五千年整體的各種規則來說,實質上很多也就是名義上的差別,內部細則差距影響不是很大。

    尤其是早期的部落聯盟,夏商周春秋戰國之類,侯爵占據自己的封國部落,本質上就是王爵,隻是那個時候沒有皇帝的說法,一般就最高統治者才是王,周王室下麵都是分封諸侯,而不是諸侯王。

    實際上後來也都稱王稱霸。

    所以在爵位方麵沒有區分,做出區分的主要是獨立勢力還是分封勢力或者說附庸勢力的區別。

    之前徐海,徐福對應的就是獨立王國,不管是名義上還是實質上都沒有附庸在別的勢力之下。

    而這次的劉辯則是屬於分封王爵。

    同時係統也給出了關於這方麵的設定。

    《通典職官封爵》上載有:

    黃帝:方製萬裏,為萬國,各百裏。

    唐虞夏:建國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裏,侯七十裏,伯五十裏。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裏,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周公居攝改製,大其封,公五百裏,侯四百裏,伯三百裏,子二百裏,男百裏。

    《孟子萬章篇》說: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製,地方千裏。公侯皆百裏,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凡四等。不能五十裏,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

    但以上這種“爵”隻是一種名號,與後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區別。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權力是相等的,僅僅是在禮節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別。

    兩漢前麵已經說過了,像是七國之亂那種能夠造反的規模,可見其勢力。

    隨後曆朝曆代的各種製度就越來越詳細越來越繁雜,這個就去多說了。

    係統並沒有選取這些設定的某一個,而是選取了遠古五龍氏的傳說作為封國等級的評估。

    自人皇已後有五龍氏,五龍氏,兄弟五人,並乘龍上下,故曰五龍氏也。五龍氏兄弟五人,老大叫皇伯,老二叫皇仲,老三叫皇叔,老四叫皇季,老五叫皇少。

    按照人皇氏時期又號居方氏的說法,認為那是基本的國體城池形態,也就是說部落聚集按照城池劃分了。

    到了五龍氏時期,說什麽五個人共同治理天下之類的明顯不靠譜,所以懷疑所謂的伯仲叔季少本質上就是按照城池大小,部落規模等劃分的諸侯等級。

    尤其是這個伯爵、伯候、伯王級別,基本上就是屬於那種共主國也隻能是和你協商解決而不是從屬關係的級諸侯了。

    像是商朝所謂的四方伯輔助宗主國統轄八百諸侯鎮,春秋戰國那些稱雄稱霸的存在。

    項羽所謂的西楚霸王其實也可以叫“楚伯王”意思也就是最大的諸侯。

    另一方麵就是獨立國家。

    獨立國家和附庸國家兩者之間是沒有必然的聯係的,尤其是沒有升級方麵的關聯。不是說稱雄稱霸之後才能獨立開來,所以評斷的標準就隻是名義而不是實力。

    當然,這個名義的意義在哪裏?那就在於天地氣運的加成之類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