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郡國

字數:6090   加入書籤

A+A-




    冀州牧皇甫嵩,治所鄴。

    分置钜鹿、常山、安平、平原、樂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間、清河等十一郡。

    郡守由地方、皇甫嵩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皇甫嵩、袁紹,袁術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皇甫嵩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兗州牧朱儁,治所昌邑。

    分置東郡、濟陰、山陽、泰山、濟北、陳留、任城等八郡。

    郡守由地方、朱儁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朱儁、曹操,韓馥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朱儁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豫州牧盧植,治所譙。

    分置潁川、汝南、弋陽、陳郡、譙郡、魯郡等七郡。

    郡守由地方、盧植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盧植、鮑鴻,鮑信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盧植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揚州太守張溫,治所壽春。

    分置淮南、廬江、丹陽、會稽、建安、吳郡、豫章、廬陵等九郡,其中三個郡在江北,餘下部分組成了赫赫有名的“江東六郡”。

    郡守由地方、張溫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張溫、董卓,王匡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張溫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徐州太守陶謙,治所下邳。

    分置彭城、下邳、東海、琅琊、廣陵等六郡。

    郡守由地方、陶謙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陶謙、孫堅、荀爽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陶謙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青州太守孔融,治所臨淄。

    分置齊郡、濟南、樂安、北海、城陽、東萊等七郡。

    郡守由地方、孔融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孔融、何進、楊賜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孔融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司隸,亦稱司隸校尉部,說白了就是首都直轄市。轄境相當於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陝西渭河平原。治所,即州行政機構所在地,在洛陽。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等五郡。

    司隸校尉定為董皇後之侄,也算是把重要的地方交托給信任的外戚,同時也算是和同為外戚的大將軍何進對抗,順便讓他們不要把腦子動到王美人身上去。

    司隸校尉主要是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

    司隸校尉初置時能持節,表示受君令之托,有權劾奏公卿貴戚。除監督朝中百官外,還負責督察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和河東、河南、河內、弘農7郡的京師地區,起到和刺史相同的作用,但它比刺史地位高。

    司隸校尉的司法監察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各級官吏尤其是中央高官的不法行為,為整頓吏治和保障司法正常運作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作為京師官員,不僅監控著三輔、三河、弘農,而且有獨立權利領司州事務,就意味著這支司隸隊伍有相對獨立的大後方,在某些保障方麵不受京師節製,可以自給自足,也可以作為戰時的大本營,在京師嘩變時,可以近距離為皇帝提供可靠寓所。司州起著監控京畿要害的作用。

    這也就導致了在起到明麵上監察作用的同時,暗地裏的一些力量。

    尤其是在除掉梁冀的事件上最為明顯。梁冀掌握著國家的兵權,可是並不了解小司隸們的戰時作用,所以在鏟除梁冀的過程中,這支力量突然集合,上演了擒賊先擒王的角色。

    是以在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中,一方常借重司隸校尉的力量挫敗對方,如宦官單超等謀誅大將軍梁冀,漢桓帝派司隸校尉張彪率兵圍困梁冀住宅,將他殺死。漢末,外戚何進欲誅宦官,以袁紹為司隸校尉,並授予他較大權力,後來袁紹果然盡滅宦官。從此,司隸校尉成為政權中樞裏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董卓稱之為“雄職”。

    當然,頭頭的位置是董重,剩下來的各種職務依舊是植入各方勢力代表,這麽做的目的也是起到了製衡的作用,相互之間進行牽製,誰也不敢率先抗旨不遵。否則,直接把這個重要的部隊交給外戚,不是誘惑人家砍死劉宏立自己的堂弟劉協麽?

    幽州太守,漁陽候冉閔,治所薊。

    分置涿郡、代郡、上穀、漁陽、遼西、樂浪、右北平、遼東等九郡。

    郡守由地方、冉閔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冉閔、公孫瓚、丁宮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冉閔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並州太守丁原,治所晉陽。

    分置太原、上黨、樂平、西河、雁門、五原等七郡,北鄰匈奴。

    郡守由地方、丁原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丁原、陳紀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丁原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荊州牧劉表,治所襄陽。

    分置南陽(宛城)、江夏、上庸、南郡、桂陽、武陵、長沙、零陵等九郡。

    郡守由地方、劉表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劉表、鄧盛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劉表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益州牧劉焉,治所成都。

    分置置蜀郡、犍為、越雋、牂柯、建寧、永昌、雲南、漢中、廣漢、梓潼、巴郡、巴西等十三郡。

    郡守由地方、劉焉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劉焉、張濟(現司空)、曹嵩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劉焉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涼州太守段熲,治所武威。

    分置金城、西平、張掖、酒泉、敦煌等六郡,

    郡守由地方、段熲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段熲、崔烈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段熲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雍州太守許戫,治所長安。

    分置扶風、北地、新平、隴西、天水、南安、安定、武都、陰平等十郡,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關中地區。

    許戫。其高祖許武,為長樂少府,祖父許荊,為桂陽太守。許戫曾擔任過司農,後來遷衛尉。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九月,太尉劉寬被免,拜衛尉許戫為太尉(宰相)。

    這個時候,外戚、宦官的內部鬥爭十分激烈,朝政腐敗,諸侯擁兵割據,朝廷的政令已難以在全國實施。第二次“黨錮之禍”後,靈帝為從宦官手中奪回權力,於光和五年正月,大赦天下,並下詔,令公卿根據流傳的民謠檢舉為害百姓的刺史、郡守的宦官子弟或賓客。

    上任數月的許戫,在執行靈帝詔令的過程中,對宦官頑固勢力的抵製和反抗,缺乏充分的估計,更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結果,被他們上下勾結,串通一氣,包庇私黨,陷害忠良,對真正貪贓枉法、聲名狼藉的全不敢過問,卻毫無根據地檢舉了地處邊遠6名官員。

    這些官員的部屬及所屬地區的百姓到洛陽皇宮門前為他們申訴。司徒陳耽上書說:“這次公卿的檢舉行動,大都包庇各自的私黨,正所謂是放走鴟梟那樣的惡鳥,而將鳳凰囚禁起來。”靈帝為此責備了太尉許戫、司空張濟。將被征召問罪的官員全部封任為議郎。

    同年十月,許戫被免去太尉職務。許戫在相位上僅幹一年,受到多方製約,難以施展才華。罷相後離京外放,後辭官回到故鄉。

    現在外戚宦官之間的矛盾不說消失了,卻也壓製下去,王甫、曹節等被複活,也算是調整了宦官整體的作風。

    至於說王甫、曹節乃至是投靠他們的段熲一夥都是奸臣的說法,完全是士人史家一家之言罷了。前麵分析過很多次,當時外戚竇武一家獨大,拉攏士人陳蕃等才叫專權,完全是皇帝都做不了主的時期。至於王甫等輔助漢帝弄死竇武等人之後被士人喚作的專權,充其量就是打壓士人而已,權利完全在皇帝手裏,一句話就能把他們拿下。

    所以在這個外患壓力巨大的時期,十常侍在王甫等人調節下,何進、董重等也算是平安無事,而士人也得到了任用,這個時候三方算是平衡牽製,倒也能讓那些受到牽連的人得到一個澄清的機會,也才有許戫能夠重新出來擔任要務。

    郡守由地方、許戫舉薦,接受接下來的考核,最後由中央決定人選。

    各郡設置營兵,由各原州牧宗親、許戫等舉薦,經由校場演武由中央決定人選。

    州郡各下屬官僚可由許戫在隨後招賢中挑選招募。

    至於膠州那個破地方,不說也罷,反正也沒人當回事。

    至於眾人的任命,和之前猜想的差不多,在司隸、雍涼等地分一塊大後方,然後支持自己舉薦的那些地方的發展。

    具體的郡縣,除了一處基礎的封賞地方郡守之外,其他都要靠能力去爭取(靠關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