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葉思寰

字數:3733   加入書籤

A+A-




    nbsp;   雲封霧罩臥龍山,二三月間一向鮮有人跡,尤其是龜背嶺這個方向。

    下麵不是歸化地域而是臨縣烏頭的早春鎮,光禿禿的山嶺上全是凹凸的怪石。

    常人立足都難,更不用說攀爬,所以雖然有如此捷徑那些從早春去巫溪的人,還是老老實實的選擇水路,先去桐穀再隨著那條蜿蜒崎嶇的古道進巫溪。

    不過,這個平時被大家視做畏途的龜背嶺,今天終於迎來了兩個客人。

    葉師姐,這臥龍山看起來好高呀,你說和我們東阿山比起來誰更高。

    葉師姐你說為什麽臥龍山的霧氣這麽濃,這麵石壁上也有浮土可偏偏寸草不生你說奇不奇怪,葉師姐。

    兩個婀娜的身影在山壁上費力攀爬著,山路已是令人步履維艱,更讓人受不了的是耳邊傳來的陣陣聒噪之音。

    前麵那個體態稍高的女子終於失去了耐性,一回頭竹笠下露出一副清麗的容顏,梅師妹你到底想問什麽。

    龜背嶺也在寶天華蓋的籠罩之下,陽光經過重重迷霧已經沒有絲毫灼熱之感。

    可是梅果感覺很熱。

    這個,出身東慶府禦守府的大戶閨秀,本來長的如牡丹般豔麗,現在卻因為同門師姐單刀直入的一句話霞染雙頰,看起來就像一朵嬌豔的海棠。

    葉師姐,我其實是想問吳師兄的事情,女孩子的聲音有如蚊鳴,我想知道他為什麽會喜歡你,還要娶你為妻。

    被另一個女孩子問自己的未婚夫為什麽會喜歡自己,十個女孩子有七個怕都會翻臉,另外兩個也會冷著臉掉頭而去。

    葉思寰卻偏偏是特殊的那個,竟然真的認真思考起來,可惜苦思良久還是沒有答案,隻能對身後女子歉聲道,對不起,梅師妹,我真的不知道。

    這句話不是推脫,少女真是不明白平平凡凡的自己怎麽會和那個光芒萬丈的名字聯係在一起。

    大漢有億萬人口,兩千多萬戶,這些人被分配到轄下的九府之中,每府又下轄無數個縣鎮,東慶府和歸化縣所在的東河郡比鄰而居,在九府中的地位卻遠在其之上。

    這一切都是因為吳家。

    身為開國五姓之一,吳家的先祖吳六福是大漢的開國功臣,一直追隨漢太祖劉謙左右,死後被追封為輔國公,吳家則是東慶鎮守代代相傳。

    兩個女人子口的那個吳師兄是吳家這代的長子嫡孫,姓吳單名一個情字,不僅身份尊貴而且天資聰穎,修行天賦遠超同儕,被天師教的大人物收入門下,不及弱冠就有了容成境的修為。

    葉思寰第一次聽見吳情的名字是在十年前。

    當時的大遼國君剛剛登基還不像如今這般桀驁,光武帝劉靖大壽之日遼國送上貢品,是一匹萬金難求的烏稚馬,可日行千裏但是野性難馴。

    席間諸多王室和大臣的子弟,劉靖為了考究後輩,就讓他們下場去馴服此馬。

    結果是無人請纓。

    倒不是沒人有能耐馴服烏稚馬,卻是怕不小心傷了此馬惹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靖不開心還在其次,要是因此亂了兩國邦交如何擔當的起。

    難道我大漢後輩竟是無人了嗎,劉靖憤怒的摔杯聲中一人越眾而出,臣可以馴服此馬,不過要請陛下賜我三物。

    隻要能馴服此馬,你要什麽朕都依你。這越眾而出的自然就是一出生就是五品雲中尉的吳情,終於有人出頭還是輔國公的後人劉靖心裏也很歡喜。

    臣要的三物是皮鞭,利錐和匕首。八歲稚童一開口讓殿中上下流出無數冷汗。

    此三物都是凶器如何能馴服外邦朝貢的寶馬,劉靖沉吟不語,階下的禮部侍郎卻搶先開口說道。

    這個簡單,吳情看了看那個白發蒼蒼的老臣,先以皮鞭抽其股,若是還不馴服就用利錐刺其背,寶馬痛極自然畏服。

    荒唐,荒唐,王侍郎一邊駁斥,一邊小心的看著劉靖和遼國使臣的表情。

    一邊撚須頷首另一邊卻是麵色如墨。

    眼見使臣似要發作,王侍郎急著要把吳情哄下,鄰國進貢的寶馬怎麽能以凶器威嚇,再說這樣也不一定能建功,如果還是馴服不了,你又如何,還是快快退下,聽聽別人的主意吧。

    我還沒有說完,吳情卻是不急退下。

    此馬桀驁難馴,前兩物確實不一定可以降服,所以才要陛下賜我匕首,如果皮鞭利錐都不奏效就用匕首削其首。

    那馬不就死了,一旁的驃騎將軍忍不住插口道,不能為我所有,則必為我所殺,陛下殺一馬可讓天下皆知敬畏,陛下幸甚,我大漢亦幸甚,吳情鏗鏘有力的聲音轉眼回蕩室間。

    陛下請治吳情唐突之罪,禮部侍郎如喪考妣的磕頭聲中遼國使臣拂袖而去。

    哈哈哈,劉靖笑著打量了吳情許久,最後起身回宮,臨走之時留下一語,國有錚臣,其國不亡,我大漢幸甚有吳情。

    那匹萬金難求的千裏馬被做成肉羹賜予吳情,一心求和的禮部侍郎丟了烏紗帽,從此開始了漢遼兩國接近十年的戰事。

    其實寶馬非馬,當初的大遼一邊獻馬給劉靖祝壽一邊在國書中向大漢討要毗鄰屠雄關的長樂府的半府之地。

    劉靖的尊號中有個武字豈能示弱,事後很多人都猜這是他們的陛下和輔國公府唱的雙簧,不過即使這樣能在眾人麵前侃侃而談亦不簡單。

    天賦異稟又得聖上青目,吳情和同輩相比有了太多的特殊。

    別人都是師擇徒,他卻是徒擇師,天師教首座真人袁守一從不收徒,吳情卻執意要拜其為師。

    你難道不知我從不收徒,那位羽冠仙人帶著一絲玩味看著當時隻有十歲的吳情,還是說你以為自己被陛下看重我就會破例。

    你不收徒是因為他們都不是我,我今天能拜你為師也隻因為我是我,不是因為陛下更不是因為輔國公府。

    我就是我,我隻是我,吳情的話看似狂妄,但配上眼中的清澈卻顯得如此理所當然。

    修道就是修心,守一最難,我且看看你到底可以走到那般地步,一番話後袁守一收吳情為徒,從此以後獨秀峰那座茅舍中不再是一個人。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