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媒妁之言

字數:6563   加入書籤

A+A-




    劉玥素來是個好脾氣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謀臣武將們,要是評選年度最佳主公,大概她能排的上前三。

    她都能對幾位心腹拍桌子瞪眼睛,可見是氣得神誌不清。幾位臣子左右看了一眼,猶猶豫豫地盯著荀攸。

    “這婚姻之事一般都是父母之命,明公就算貴為明公,也實在是……”荀攸表示自己無能為力,這事別說他們這種外臣插手,就是劉玥自己也沒權利說不。

    這也就是劉表心疼閨女,才讓人來問問劉玥的意見,不然就算強行安排一門婚事,劉玥膽敢拒絕就是不孝,在漢代有了不孝的名聲,明公將來也完了。

    “劉荊州愛重明公,不願明公和他離心,所以不會強行安排婚事。”賈詡慢慢說道:“隻是依荊州的意思,這親事是一定要結的,隻是和誰結的區別。蒯氏蔡氏自然是不成,想必劉荊州心中也知曉此中門道,明公若有更好的人選,荊州必定依了您。”

    說來說去,就是一定要結婚,唯一能操作的就是嫁給誰。

    “此事宜早不宜晚,不然蔡夫人……”徐庶憂心道,隨著年齡增長,劉表是越來越聽信蔡氏,萬一對方枕頭風天天吹,說不得劉表腦子一糊塗就完了。

    當然,就算明公嫁了蔡氏子弟也沒什麽,對方肯定要到益州來,要是順眼就留著看管起來,不順眼過兩年做掉也可以。但明公看起來還是挺在意自己婚事的,沒道理莫名其妙就看著自家主公變成寡婦。

    主公要是心情不好,做臣子的心情肯定也好不了。君憂臣辱,君辱臣死,所以徐庶真的挺擔心。再說蔡氏也是傻子,主公已經坐穩益州,這時候得罪重兵在手的劉玥,非要逼著她嫁人,將來能有他們好果子吃?

    “我能有什麽人選……諸位有什麽誰可推薦?”劉玥話一出口,就想把舌頭給咬掉,果然帳下一片靜悄悄。

    開什麽玩笑,又不是推薦人才,明公用不用都無所謂。這是給明公推薦夫君啊!萬一將來夫妻鬧翻了,做媒做成仇的又不是沒發生過。

    劉玥捂住臉,歎氣道:“是某失言了,諸位不必放在心上。”

    算了,她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沒必要為了這點私人小事和劉表蔡氏翻臉,隨便是嫁給誰,最後她有辦法讓那人閉嘴。

    不過劉玥身邊也不是沒有好事發生,就比如黃月英和王粲的婚事。劉玥在益州站穩腳跟後,就請了童年小夥伴黃月英來,後者堪稱女中豪傑,智謀過人,尤其擅長天工製造。

    她在益州待了幾個月,就嚐到了自由的甜頭,她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劉玥都會支持她,給她提供大量的材料資金,讓她放寬心去“做實驗”。這一來二去,倒是和常在劉玥府中走動的謀臣們混了個臉熟,以及和王粲看對了眼。

    一個才子一個才女,那叫佳偶天成。

    王粲也還年輕,今年不過十九歲,而月英比劉玥小兩歲,今年十六歲。當王粲在劉玥麵前跪拜和提及這件事後,後者震驚得失手掉了筷子。

    哎哎哎,這都是什麽時候的事情?難道她真的在感情上特別遲鈍,還是這些古人太婉轉了?劉玥拉著月英的手問了又問,看到小夥伴非但不反感,還臉上帶著少女般的羞澀,那還有什麽不懂的。

    “這樣於禮不合。”黃月英擔憂道。

    “沒事,我給你阿翁阿母寫信,我來為你們保媒。”劉玥也挺喜歡黃承彥的,這人幽默有趣,不拘於世俗。

    她寫信把這事說了一遍,並且把王粲誇得天上地下都沒有,再加上王家也是個世族,王粲祖父時還當過司空呢,黃承彥和夫人也就應下了。

    王黃兩家交換了婚聘之禮,劉玥的意思是兩人成了親,就一起留在益州,並且樂滋滋地盤算著等月英有了娃娃,一定也是個小天才,她又有人才可以用了。

    黃承彥和劉玥從此就有了書信來往,兩人倒成了忘年交。劉玥素來欣賞他名士風流,大概是聽說了劉表為閨女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婚事發愁,黃承彥寫了一封信問他認識個年輕人還挺不錯的。

    大概這種事情就是要隱晦些,黃承彥沒提對方姓名,隻說那人比劉玥小兩歲,但身材相貌都是上等,最關鍵是才華橫溢,性格又好。

    這點劉玥挺認可黃承彥的眼光,能讓對方讚歎一句性格有趣且為人可托付,那對方的人品肯定沒問題,而且絕非那種沽名釣譽的酸儒。

    最讓劉玥動心的是那個人父母雙亡,也沒什麽排的上號的長輩,那就意味著……省事,不用考慮大家族的枝枝蔓蔓。不然對方父母真拿孝道壓她,劉玥也討不得好。

    “那人既然結廬耕讀,恐怕家境一般,膝下又帶著幾個弟弟妹妹——”黃月英眨著眼睛。

    “正好入贅。”劉玥處理公務,頭也不抬地說道:“他要不願意入贅也沒問題,這種身家清白簡單,家裏窮又有人要養,而且還長得好性格好的男兒,簡直沒有更好的人選了。”

    黃月英頓時有種無語的感覺,劉玥這挑夫君的標準。

    “就怕劉荊州看不上。”黃月英說道,劉表這個人就喜歡出身名門又有名的才俊,對寒門出身的子弟,或者籍籍無名的不屑一顧。

    劉玥放下筆笑了聲,吹了吹竹簡上的墨跡:“阿月你要知道,現在隻要我肯嫁人,而且嫁的是清清白白的未婚男子,不管是誰,阿翁都會同意的。”

    劉表也是被這事折騰煩了,就像賈詡說的,劉玥和他都不想為此事和對方翻臉,那麽大家各退一步,找個與此無關的對象,糊弄過去就完了唄。

    “我已經寫信給你阿翁,說我願意結這門親事,就看對方願不願意。”劉玥一錘定音,“等定下後,就等他去荊州向父親提親,父親自然會查清楚對方的底細。”

    #

    黃承彥收到劉玥的回信後也挺高興的,就溜達著跑去找諸葛亮,這個後生他可是喜歡,本來是想把月英嫁給對方,讓諸葛亮做他女婿的,誰想到王粲先一步來提親,隻能作罷。

    諸葛亮正在家裏看書,聽到腳步聲就知道黃承彥來了,立刻出門來迎。兩人時常走動,關係很不錯,諸葛亮請對方坐下後,黃承彥就摸著胡子,看門見山說道:“賢侄還未定親?”

    “未曾。”他父母死的早,叔叔走之前也沒和人家定下婚約,隻能靠自己娶媳婦了,當然他對娶媳婦這事也沒有很上心。

    “哦,那我倒想為你做個媒。”黃承彥哈哈一笑。

    諸葛亮是知道黃承彥為人的,這位性格灑脫,但從來不坑人,立刻洗耳恭聽。後者高興說道:“你也是知道的,荊拙和劉荊州繼妻是親姐妹,蔡夫人和劉荊州膝下有一女,相貌嬌好,人品卓絕,和我引為書信知己。”

    諸葛亮:……

    沉默了片刻後,諸葛亮慢慢問道:“可是如今的代益州牧兼驃騎將軍劉嬋娟?”

    “不錯,代州牧如今正在擇夫。”

    “您已經與她說過此事了?代州牧如何看法?”

    黃承彥笑道:“代州牧自然是答應了,老夫這才來找你問問。若是你也有意,我就陪你去襄陽找劉荊州提親。”

    我答應……鬼才答應啊!

    劉玥怎麽能如此執著?諸葛亮都想不通了,他們小時候那會兒還能說年少無知,青春少艾什麽的,這會兒她都是一方諸侯了,沒道理還盯著自己啊?

    諸葛亮是想娶親,但絕對不想娶個州牧回來,那他到底算是嫁還是娶?再說他本來就有匡扶天下的追求,自比管仲樂毅,一旦嫁……啊不對,是娶了劉玥後,還能再投奔哪個主公?還有哪個主公敢要他輔佐?

    除非他本身就決定輔佐劉玥,說實在的,他也確實有點心動。天下英雄這麽多,但拿得出手能追隨的寥寥無幾,他不願屈居人下,所以想找個急需要他的主公,將來能讓他放心大膽地施展才華。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孔明意下如何?”黃承彥看他久久不出聲,又耐心地問道:“若是無意,否了就是,代州牧並非不講理的人。”強扭的瓜不甜,夫妻之事尤其如此,與其當一對怨偶,不如一開始就問清心意。

    “容亮問一句,劉荊州是否急於讓代州牧成親?”諸葛亮畢竟是諸葛亮,拋開令人無語的事實,他清晰地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當然,這話不用黃承彥回答,他自己也知道答案。

    他不答應劉玥,後者會找誰成親?是答應劉表嫁給蒯氏蔡氏,還是再隨便拉一個年輕人來湊數?如果他現在拒絕劉玥,那就等同於拒絕幫她,將來也就再沒有投靠劉玥的機會了。

    “君可有安民之心?”劉玥言猶在耳,讓諸葛亮生出猶豫來。

    長大後再回過頭看五六年前的事情,往往能看出不一樣的味道。諸葛亮回想自己在荊州的日子,劉玥雖然太熱情了些,卻沒有一件事不是為了諸葛家著想。她對他的情誼是真的,對諸葛家的恩情也是真的,如今自己袖手旁觀,看劉表逼她嫁給世族,恐非君子所為。

    諸葛亮意識到自己此時的決定非同小可,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命運,關係到諸葛家的興衰,也關係著劉玥的未來。

    黃承彥看他為難,就先收了心思,扯開話題說了幾句就打算離開。他回家再給劉玥寫信,用詞婉轉點替諸葛亮拒絕這門親事,他是了解劉玥的,後者絕不會計較,這也是他敢放心大膽為諸葛亮說親的原因。

    “不必放在心上,隻這事涉及代州牧的名譽,孔明莫要讓他人知曉。”黃承彥吩咐道。

    諸葛亮神色不變,平靜從容道:“勞煩世伯回信給代州牧,亮不日便去襄陽拜訪劉荊州。婚事定下,亮還需要時間籌備。”

    黃承彥驚訝,他還以為諸葛亮不願意呢,沒想到這麽爽快,當下哈哈大笑說:“納聘無需著急,某先得回信讓代州牧知曉。”

    能不能去劉表那裏下聘禮,是要看劉玥自己答應不答應。不過既然這事一開始就和劉玥通過氣,想來後者也會很高興應下吧。

    ……然而並不是。

    劉玥表示自己受到了一萬點的驚嚇,黃承彥,你做媒的時候敢不敢把話說清楚?!

    作者有話要說:  *我把月英給王粲了,所以黃承彥做不了女兒和孔明的媒,開始做另一對的媒。

    *劉玥是被劉表逼煩了,與其嫁個別有用心的世家子,不如找個身家清白的窮小子,諸葛亮這種身材好長相好性格好才華好,頭上沒有壓得住新媳婦的長輩,隻帶了幾個弟弟妹妹的年輕人,簡直是上天送給劉玥的……如果他不是叫諸葛亮的話。

    *大家要知道諸葛其實不算寒門哦,諸葛亮是士人階級,不算平頭百姓的,隻是他這一支傳到這裏有些疲乏。畢竟是亂世,他父母叔叔死的都早,但即便沒有長輩他都能帶著弟弟妹妹全身而退,家裏絕對是有背景和底子在的,隻是沒法和劉表家的門第比。

    *劉表什麽門第?那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宗親,曾經的八俊之一,如今的一方諸侯,手握荊州十萬大軍,論出身也就比袁紹稍微差點,論實力在當時是數一數二。而且劉玥本身也很彪悍,她是代州牧而且手裏有兵,帳下有謀臣武將的那種。所以諸葛亮內心才會吐槽說,他這是娶劉玥,還是嫁給劉玥?

    *諸葛亮答應有很複雜的考慮:諸葛家之前欠了劉玥的恩情,而劉玥此時被她爹逼婚是陷入困境中。另一方麵,女主對他是真的好(孔明是以為劉玥到現在還在追求他,念念不忘追到這裏來了)劉玥本身也是個很不錯的主公人選,問那句“安民之心”算是戳到丞相心裏去了。

    *從諸葛亮答應婚事的那刻起,他心裏已經做出決定和劉玥共進退了,就像當年他跟著劉備走時一樣,這輩子都不會改了。應該說也是機緣巧合,諸葛亮當時沒有太多時間考慮,當然以丞相謹慎的為人,理論上是要再去見劉玥一麵,兩個人談一談再決定的。不過為了文章的戲劇性,就……被我強行忽略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