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書法對決
字數:4555 加入書籤
轉眼間,比賽已經進行兩場,剩下的四人中,了空和尚眼眸微閉,依舊在低聲念經。散人寧道奇,見了空和尚一副豪不在意的表情,也就並不著急下場比試。
石之軒看了看王通,又看了看了空和尚和寧道奇。無奈的搖了搖頭,‘刷’的一聲將手中的折扇合攏起來對著王通說。
“久聞王通是大儒王亮家族這一代最優秀的傳人。曾經多次得到王亮大儒的親自指點。在下斐矩,承蒙不棄,曾得到過草聖王羲之的指點。這次冒昧,想見識一下大儒傳人的風采。還望不吝賜教”
王通聽到石之軒曾經得到過草聖王羲之的指點,眼神一亮走了出來。
“書聖王右軍的大名,在下如雷貫耳。家族曾言書法之道,天下無人可以比擬王右軍。單論行草,王右軍可以為聖矣。難得遇到書聖傳人,賜教二字,實在是愧不敢當。”
說話間兩人來到比武場中間。這時候,隨著霧氣的散去,在比武場中的毒蟲也沒有了指揮,慢慢的退了回去。
石之軒將合攏的扇子握在手中,以扇子代替毛筆指向王通
“王兄,我這套書法是收到我的一位兄長的指點。結合草聖大人的行草精意創造而出。草聖大人曾評價我那位兄長的書法,金石之氣可破蒼穹。所以你要小心了”
王通聽到石之軒的話驚喜的追問。
“裴兄說的兄長,可是你的表兄,王羲之大人曾評價為金石書法第一人,創造出金石漆書的魯妙子,魯大師?”
王通的話,讓一旁的藍月娥忍不住低聲咯咯輕笑起來。魯妙子在一旁聽了也有一絲尷尬。“嗬嗬”魯妙子撓了撓鼻梁掩蓋住了自己尷尬的神情。
“如果沒有第二個魯妙子的話,那麽你說的就是他了,不過為什麽你會聽說過他呢?”石之軒瞥了一眼一旁尷尬的魯妙子,疑惑的問
“這個,裴兄就有所不知了。當年蘭亭會可謂是震驚了整個震州文壇。蘭亭會總共出了兩件大事,第一就是書聖王右軍大人的蘭亭集序。此書一出,天下讀書人莫不心悅誠服。家祖更是看過了王右軍大人的蘭亭集序後,給出了天下書法第一人。行草之道,可以為聖。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評價。”
說著話,王通的表情中帶著一絲絲神往和懊悔。向往著蘭亭匯的盛大以及懊悔自己無緣得見這一千古盛事。
“而第二件事就是令兄魯妙子一鳴驚人的表現了。開口成詩,連作兩首舉驚世奇文,本就令人震驚。更何況,令兄長在書法之道,竟然也有如此高的造詣,金石漆書開創了書法之道的先河,創造了全新的書法流派。這種攻擊,無論年齡如何,都當得上大師一詞。魯大師一詞更是實至名歸”
石之軒看著一旁,尷尬的快要忍不住出手的魯妙子,以及笑得快要斷氣的祝玉妍。想了想,不再繼續追問王通
“好了,王兄咱們也閑話少敘。有什麽等今晚慢慢詳談。請吧”石之軒說完,手握折扇做出一個請的姿勢。
“那也好,我和斐兄真是一見如故啊。”王通說完,拔出腰間佩劍回了一禮。
儒家講求君子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其中射禦之道就是武力鍛煉。想當年孔子周遊列國,那也是憑借著八尺男兒之身,用魯國大漢的大巴掌,打出一片天地的。戰國狼煙四起,盜匪橫行,沒有一點武功,怎麽可能行走天下?
所以如家地址並不像名朝朱熹yan ge之後的,手無縛雞之力的垃圾那樣弱小。其實,歸根溯源,儒家孔子也是武將世家出身。孔子的父親,當年也是能托舉城門的猛將。
所以儒家弟子多少都會選擇一樣武器,作為防身之用。由於劍乃百兵之君,有著立身正,行事堂皇大氣的風格。因此多受儒家弟子偏愛儒家弟子將六藝化入劍法之中。其中書畫之道與劍法最為貼近,因此,儒家弟子的劍法,多少都有著書法畫技的影子。
王通也不多廢話,手中長劍仿佛一隻毛筆,用出點字的寫法,將長劍刺出。常見好像天外墜落的隕石,直奔石之軒而來。
石之軒看著刺過來的長劍,不緊不忙的將折扇輕輕一撩,用出行書中永字八法的技法,輕易的格擋開王通的刺劍。
石之軒擋開王通的刺劍,得勢不饒人腳下進步出入王通懷中。手中折扇上下翻飛,折扇,行進間留下的痕跡變成四個大字‘永和九年’
王通見狀心中暗讚一聲好。手中長劍豎起,不緊不慢,運轉心法用出儒家君子,靜以修身但奧義。以不變應萬變見招拆招,將自身的動作招式簡化到最簡最靜。用最小的力做最大的事。王通的劍法將她的整個人包裹的滴水不漏,擋住了石之軒的招式。
“好一個君子,靜以修身。與道家的清靜無為,確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旁觀戰的寧道奇誇獎道。
“王施主的劍招更像是應了,佛法中苦海橫渡,萬法不侵的心態”了空反駁說。
場外兩個冤家對頭的話並沒有影響場中人的動作。
石之軒抖開折扇,筆畫上下翻飛。憑借折扇,一寸短一寸險的風格突進王通身前。一時間讓王通的劍法有些施展不開。
王通心知自己已落入下風。若是不求改變,必然落敗。牙關一咬,手中劍法風格突然轉換。
之前的劍法,更多的是硬了儒家中謙遜守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麵。轉換之後,王通的劍法風格酷烈霸道,有一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氣概。
王通的劍招不再是對石之軒的招式見招拆招。反而是對於石之軒的招式,不管不顧無論你出什麽招,我自行我道。
招式大開大合以中線為基準,左右開合之間卻有著莫名的章法。仿佛無論石之軒從哪側攻擊,都要麵對王通的劍招一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通通過劍法將整個空間割裂開。就像圍棋中的死與活的轉換,通過劍招將空間中的活氣孔堵死,將整個空間變為死地。達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絕對掌控。
石之軒試探性的躲閃了幾次,發現無論他怎麽轉換,王通的劍都能在下一刻將路線封堵。棋局已經布成,殺機四伏。
‘咕咚’在這樣的危機關頭,石之軒竟然拿出腰間的酒壺,大口大口的喝起酒來。
‘嗝’石之軒打了個酒嗝,一口濃烈的酒氣熏得王通直皺眉頭。
石之軒的步伐變得飄忽不定,好像醉漢一樣,無法預測他的下一步動作。
顛顛倒倒似浪濤,酒中仙人樂逍遙。石之軒的折扇章法變得散亂起來。有時本來是橫平走筆,結果走了一半就變成了上撩。有時好好的頓筆彎鉤,結果又變成了半個圓弧。
石之軒的招法讓王通十分的難受,就好像一名圍棋高手不下了珍瓏棋局,結果對方跟你玩起了跳棋,深知扔出四個二告訴你將軍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雖然天下皆行王道。但是我又不是天下,我自行我道。我為叛逆,我為亂臣,我自要惑亂天下。石之軒的行書中,帶著蔑視一切的孤傲,對他金鑾龍椅不如一壺老酒。
王通的儒家劍法,說白了就是規矩的劍法。劍法的十四式變招:劈,斬,截,撩,挑,鉤,刺。?穿,抹,掃,點,崩,掛,雲。全都在王通劍招的製約範圍內。
因此,對於遵守規則的人而言,想要在規則的範圍內打敗儒家是不可能的。但是可惜,王通也許不知道有句話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石之軒借著酒意,將行草的隨心所欲發揮到了極致。有時候連石之軒自己,在出招時都不知道自己出的是什麽招式。王通這個飽讀詩書的秀才,遇到了石之軒這個醉漢兵痞,也隻能空望嗟歎了。
最終,結局也是不出所料。王通到底是一名知書達禮的儒家子弟,並沒有胡攪蠻纏或者惱羞成怒。見事不可以苦笑著認輸。
“王家小子,修行還不到家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需要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來配合。立身天子,神授君權。天地人盡在掌握,這才是王道劍法。你沒有董仲舒的霸氣,君權神授絕對做不到,率土之濱也是夠嗆。還是早作打算為好”
蕭紅衣半是嘲諷,半是規勸的王通說。
說完轉過頭對石之軒說“你小子不錯,有幾分狂儒的氣質。不過還是不夠奔放,需要借助酒水引出豪氣。總歸不太爽快。不過比王家那小子強。這一局你贏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