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字數:4309 加入書籤
董仲舒看著魯妙子的眼神透露出玩味的色彩,表麵上依舊一副古井不波的模樣,令人看不出他的心中所想。
祝玉妍一臉焦急的看著魯妙子,但是她知道現在這個情況下,沉默才是最好的選擇。
祝玉妍強忍著焦急一言不發,不斷用眼神示意魯妙子快點離開。
魯妙子無視祝玉妍的眼神示意,目光直直的盯著董仲舒,等待著他的回答。
“黃口小兒,說話真是有趣。吾乃董仲舒,天下間有什麽我不敢做的”
董仲舒傲然的笑,神情中透露著對天地的睥睨。
“因為你是儒家弟子,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魯妙子斬釘截鐵的說道。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是出自《孟子.萬章》中的一句話。願意是指,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正當理由來欺騙,後來引申出的意思,君子可以用道理去約束他。
魯妙子的話也許別人沒有聽懂,但是董仲舒卻是聞弦歌而知雅意。
“哦,有意思的小家夥。那就讓我聽聽你的道理,看看你能不能欺我”
董仲舒看著魯妙子笑了起來,將手中的祝玉妍放了下來。
“你是儒家弟子,儒家弟子都有著禮法的約束,你的一言一行必須合乎禮法。如果你的行為破壞了禮法,就會損傷你的道心。哪怕境界高深如你,道心被毀,你也隻能任人魚肉了。”
魯妙子開始,論述他的判斷。
“說的對,小家夥雖然你武功不高,但是對於境界的領悟確實,難能可貴。大宗師以上的強者,道心必定堅定。如果他的行為,與自己的道心相違背。那麽,隻有死路一條。不過,這些和我不能殺掉這個小姑娘,有什麽關係嗎?”
董仲舒,似乎不想魯妙子輕易過關,故意為難道
“因為,不教而誅謂之虐。”
魯妙子的話讓董仲舒眼前一亮。
魯妙子說的沒錯,‘不教而誅’是儒家觀點中罪大惡極的一種。
儒家講究教化眾生,儒家的規則要求儒家弟子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以教化他人為第一目的。
教育在先,懲戒在後。懲戒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而不應當僅僅以懲戒為最根本的目的。
為罰款而罰款,為處罰而處罰。這樣隻會導致,掌權者為了張揚權威而肆意妄為,欺淩弱小,橫行街裏。
受罰的人因為恐懼暴力而收斂,但是這種收斂隻是暫時的。當暴力,再也無法帶來恐懼的時候,那麽恐懼就會返回施暴者身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孔子為了避免自己的弟子,因為執掌權力,而肆意妄為。特意在儒家的根本規則中加入了,這一點:不教而誅謂之虐。
董仲舒想要殺掉祝玉妍,就一定要,讓她明白自己的過錯。隻要祝玉妍承認了過錯,那麽董仲舒教化的目的就達到了。懲戒就可以使用了。
魯妙子將這句話告訴董仲舒。就是為了告訴董仲舒,自己已經明白了他的行事規則。
“小家夥,你說的不準啊。剛才那個匈奴人,我可沒有教化他呀”
董仲舒,又一次提出了難題。
按照魯妙子的觀點,那麽,董仲舒應該先審判畢伽羅,然後在出手殺掉他。可是董仲舒並沒有給畢伽羅接受教化的機會。
“這個我也想到了,因為你是漢朝人。更是漢武帝的臣子。胡漢不兩立,漢朝和匈奴有著血海深仇,血親之仇九世可複。俗話說主辱臣死,所以你殺掉畢伽羅合情合理。
而後來你對陳叔智的言行,讓我更加確定了這個觀點。你之所以,不斷逼迫陳叔智認罪,就是為了讓陳叔智悔過,自願接受懲罰。
可惜陳叔智最終也沒有如你所願,所以你為了保持住你的威勢,你隻能,通過血親複仇的方式,讓王亮,代你出手殺掉陳叔智。
而且我還有一個猜測。你之所以一直不斷的加強你的威勢,其目的應該是為了針對陳霸先。
因為陳霸先的身份特殊,他是國之君王。
據我所知你的成道之基,就是天人感應。在你的觀點中君權是上天授予的,上天才有資格懲處君王。
而你恰恰又需要陳霸先手中的某樣東西。所以,你隻能通過不斷的立威,來讓陳霸先屈服。
想通了這些,你就沒什麽可怕了。猛虎雖然凶猛,但是,裝在籠子中的猛虎,隻要敬而遠之,就可以保全安寧。”
魯妙子輕笑著看像董仲舒,眼神中的意味好像在說‘我不會給你機會針對我的’
“精彩,精彩。你這小家夥果然給了我莫大的,驚喜。但是這小姑娘還是得死,你好像忘了一件事”
說著話,董仲舒將手輕輕地搭在祝玉妍的脖子上。
“什麽事?”
魯妙子急忙厲聲問道。
“孔子誅少正卯”
董仲舒的話讓魯妙子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孔子誅少正卯本身就是曆史上的一樁懸案,到底是否真有其事直到後世還存在著爭議。
何況這件事本身,對於儒家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大多數儒家學派對此都諱莫如深。
所以一時間魯妙子才沒有想到,董仲舒竟然會以此為借口。
孔子誅少正卯,簡而言之就是當年孔子和少正卯都在魯國講學。少正卯講學內容精彩吸引人,甚至將孔子的學生都吸引過去了。
說不過少正卯,孔夫子就掀桌子了,趁著掌權的機會,毫無理由的,誅殺了少正卯。開創了曆史上思想po hai的先河。
董仲舒,引用這個典故的原因就在於,祝玉妍出身魔門。魔門其實就是墨家的支脈。
墨家和儒家觀點上南轅北轍,兩者水火不容。
在曆史上,儒家可以和道家,法家,甚至佛家握手言和。但是唯獨和墨家,永遠是你死我活。
所以董仲舒的意思就是他殺別人也許需要遵守規則。
但是,董仲舒要殺祝玉妍卻不需要任何規則。因為這是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同意的。
“雖然你說的很精彩,但是墨家之人非死不可”
就在千鈞一發之際,魯妙子突然舉起手中的一樣東西,大笑著說。
“董仲舒接旨”
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魯妙子手中的物品上。
奄奄一息的王承恩,猛然回光返照的,大聲喊道。
“不可能,這怎麽會在你手中”
董仲舒看清魯妙子手中的物品。第一次露出苦澀的笑容,無奈的放下祝玉妍,躬身行禮。
“臣,董仲舒接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