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無名老僧
字數:5249 加入書籤
關七的到來,讓北宋皇室如臨大敵。這是一個瘋子,沒人知道瘋子會怎麽做。更沒有人想要和瘋子對抗,贏了不值得,輸了也更不值得。
北宋皇室劉太後寢宮,劉太後依舊坐在那裏,麵對著下跪的郭槐。
事到如今劉太後反而不著急了,恢複了那個從後宮中脫穎而出的女強人本色。
“事到如今,郭大總管你倒是告訴哀家,這出戲該怎麽唱下去啊?
關瘋子是什麽樣的人,你比我更清楚。當年先帝在的時候,他就敢闖進皇宮燒了禦花園。
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姓李的jian ren的真相,現在你猜他會怎麽做?
也不知道哀家這皇宮內院夠不夠他燒的?
又或者這次他會不會想要點新鮮玩意兒,比如說哀家的腦袋?”
劉太後的話並不算嚴厲,但是語氣中的陰冷讓郭槐噤若寒蟬。
“太後該死……不對,太後息怒是奴才該死,奴才該死啊。”
看著跪在地上卑躬屈膝的郭槐,劉太後心中莫名升起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怒,還有一絲感動一絲悲傷。
郭槐曾經也是江湖上響當當的好漢,鐵骨錚錚。未入宮的郭槐就已經在山東地界有著小及時雨的稱hao,提到他北宋綠林無不交口稱讚。
入宮之後的郭槐,雖然此身不全。但是做人依舊仗義豪爽不減當年。更是為了救助包拯敢於冒死勸諫憤怒的先帝。
就這麽一個鐵骨錚錚不畏強權的漢子,卻跪在自己麵前卑躬屈膝。是畏懼自己太後的權勢?並不是。
因為什麽。劉太後很清楚。但她也不清楚。
劉穎兒可以清楚,但是劉皇後不能清楚,劉太後更不能清楚。
可惜現在已經沒有劉穎兒了,有的隻是先帝的劉皇後,當今太子的母後劉太後。所以她不想清楚。
劉太後有時候也會想,假如時間可以重來的話。
但是每次想到這裏,他就打住了,因為時間不可以重來。而且即便重來的話,選擇也會是一樣的。
她已經習慣了身為皇帝身邊的皇後,當今天子的母後。權勢和地位就像是毒品,隻要沾上就很難放棄。
沒有任何人可以奪走她的權力。無論是關七,又或者八賢王,甚至是當今天子都不行。阻攔她的人都要死。
想到這,劉太後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的光芒。
“郭槐,你速去太廟傳哀家旨意請出太宗信物。持此信物前往北少林,將他交給北少林方丈玄慈。他自會明白的。”
郭淮聽聞不敢多說一言,恭恭敬敬的請了旨,就向太廟走去。
太廟是太宗在位時給自己修建的一座宗廟。裏麵供奉著什麽?除了趙宋皇室沒有人知道。
太廟常年由趙家宗族家老照顧看守。每一名家老都不次於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從太宗開國至今,沒有任何人敢於在此放肆。
當年關七闖入皇宮火燒禦花園的時候,就是太廟裏的家老出麵將關七趕走的。
郭槐從太廟中恭恭敬敬的請出一個錦盒。隨後馬不停蹄的趕往宮外,直奔北少林。一路上不敢耽擱,也不敢打開錦盒。
郭槐來到北少林,找到少林方丈玄慈,將錦盒交給他。
少林方丈玄慈,看著錦盒久久不語。
“罷了,一因一果,乃是天定。昨日的因,今日的果。當年欠下的債,終歸還是要還的。”
玄慈歎了口氣,沒有和郭槐解釋什麽。
“郭總管,勞煩您一路辛苦趕來。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吃一點齋飯。”
郭淮聽出了玄慈語氣中送客的意味,也不想在外久留,於是就客氣的告辭。
“雜家這次出來的緊急,宮裏還有很多事情,離不開人。我就不在這裏久留了。方丈大師,太後的旨意雜家已經傳達到了,雜家這就告辭了。”
郭槐說完,就急匆匆的離開了。
玄慈並沒有起身送客,坐在房間中看著錦盒低聲念著佛hao。
過了不知道多久,猛的站起身捧起錦盒,向著藏經閣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玄慈都在低聲念著佛hao,並沒有理會往來的僧人。
玄慈一臉莊重的捧著錦盒穿過藏經閣,來到藏經閣後麵,一處偏僻的茅草房。
這裏是少林寺最偏僻的地方,從少林寺建寺開始就一直存在著。除了曆任方丈,沒人知道在這裏住的到底是什麽人。
少林寺中人,隻知道這裏住著一位老者,常年負責打掃藏經閣以及藏經閣周邊的環境衛生。
這名老者,平時隻是默默的打掃衛生,從不多說話。嘴裏一直,念著阿彌陀佛的佛hao。既不看經書,也不念佛經。
無論春夏秋冬,總是拿著一把大掃帚,低頭默默的掃著地。
沒人知道這位老者到底在藏經閣掃了多久的地,玄慈年少的時候,就在藏經閣見過這位老人,現在他還是這番模樣。
玄慈恭恭敬敬的站立在屋外,捧著錦盒默默不語。
雖然選址沒有進屋,但是他知道屋裏一定有人。
因為老人的生活非常規律,不在藏經閣掃地,就在屋裏jing zuo念佛hao。
玄慈在外麵站了,大概有一炷香的時間。從屋裏傳來蒼老的歎息聲。
“哎,世間諸多煩惱,緣起緣滅。貪嗔癡執,終究還是看不破。
方丈請回吧,現在的我隻是一名少林寺的罪人,一名老朽不堪的掃地僧人罷了。
這錦盒的因果,我可不敢沾呐。”
方丈玄慈對於老者的回答,顯然早有預料。
“大師,貧僧師傅在世時曾言:心不動,則世間萬物皆不動。心中若無因果,則世間萬物皆無因果。
大師執著於因果之事,就已經是偏執了。
佛法無邊,也隻是渡過苦海的工具罷了。苦海既度,則佛法皆錯。
錯就是不錯,不錯就是錯。佛法是假的,因果也是假的。
大師當日的行為沒有錯,現在也不會有錯。
世間佛法,唯世殊事異,靈活機動爾。
此事既然於我佛門有益,於天下有益。舍生取義,何來敢與不敢之說?
當nian de shi情,少林眾人沒有人怪你的。隻能歎造化弄人,上天不讓佛門當時大興而已。”
屋內的老僧精修佛法多年對於方丈玄慈的勸說紋絲不動。
玄慈也知道自己的話說不動老僧,但是這錦盒的因果,雖是為了少林也是當年老僧主導下欠下的。無論怎麽樣說,老僧都不能不管不問。
玄慈不再說話,捧著錦盒,靜靜的站在屋外,口中低聲念誦著佛hao。
掃地老僧,jing zuo在屋中,也在低聲的念誦著佛hao。
又過了大概一頓飯的功夫,老僧歎了口氣。
“哎,世間皆苦生不由己。方丈我當年已經發下宏願,少林因我之過失而分南北,那麽少林一日未曾,南北合一,我就一日不踏出這藏經閣。”
老僧說得話斬釘截鐵,不容置疑。不過未等玄慈發話,話鋒一轉。
“不過,我這有一徒弟。與方丈你有些淵源,他在我身邊,修行佛法,時間日久。神通法力,還是有一些的。你將他喚來派他下山,應付目前的局麵綽綽有餘。”
玄慈本身就沒抱著請動老僧出山的想法,而且以老僧的身份若真出山,必然引出那一位禁忌的存在。
所以老僧即便想下山,玄慈也不會允許的。
老僧派他的弟子下山就是最好的選擇。
“哦,不知道是少林的哪位弟子,能入得您的法眼?”
玄慈是少林寺寥寥幾個掌握老僧身份的人。老僧當年也曾經是叱吒風雲的人物。玄慈很好奇,到底是何等青年才俊,能入得老僧的法眼。
但是老僧接下來說的話,讓玄慈忍不住大驚失色。
“那是一名小沙彌,名喚虛竹”
“什麽?是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