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鳩摩智
字數:6547 加入書籤
鳩摩智的打扮宋洲常見的吐蕃番僧的衣著沒有太大區別。如果說有什麽不同,那就是耳垂特別長。
在老一輩的人的說法中,人聰不聰明,有沒有福氣,看耳朵就行了,耳朵大有福,耳朵厚有福,耳垂大也有福,反之都是沒有福氣的代表。
在麵相學上,耳朵大而耳垂肉厚是有福氣的象征。耳朵長是智慧的象征。
若是不信,可以好好觀察一下世上的人。富貴的ren da多而多大、肉後,鼻子大、肉厚。
貧賤的人,耳朵小或者尖,而肉薄薄的一層,鼻子尖小或者薄矮。
耳垂大而豐滿在很大程度上被很多人認為是有福氣的象征。
在古人的觀點中,有一雙厚實碩大的耳垂是一件非常有麵子的事情。
相書有記載:
耳垂代表一生的運氣,耳垂與越大越有福。
寺廟裏的佛耳垂就大且厚,因此佛耳就是大富大貴。
同時,耳垂是會不斷發展變化得,念經修佛做善事的人,耳垂會愈來愈大。
很多運氣不是很好的人,修了佛,長出了耳垂,便有了改運,慢慢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靠攏。
而且,耳垂厚才能顯得珠圓玉潤有福氣。
當然耳垂也代表女性緣,如果從事的行業與女性有關,耳垂便可以使人得到更大的助力。
說句題外話就是,不要輕易打耳洞,特別是一隻耳超過兩個以上洞時得考慮是否與自身五行相吻合。
祖宗之法雖然被斥責為封建迷信。但是,有的時候這些不是迷信而是我們見識太淺了。
從鳩摩智的麵相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福德深厚,佛法高深的,有道高僧。
不過鳩摩智的顴骨突出,眼眶凹陷,目光銳利而僵硬。這是,心智為外魔所侵的表現。
看樣子,對於武功的執念,已經蒙蔽了鳩摩智的佛心。
不過魯妙子發現,雖然鳩摩智看似已經心魔入體,難以祛除。但是在鳩摩智的眉心,有一點不滅靈光。
鳩摩智的眉心開闊,印堂處隱隱有金紅色的光芒。
這代表著,有一股力量在守護著鳩摩智的心神。不讓鳩摩智的神魂完全為外魔所侵蝕。
魯妙子知道這種手段可不是一般人能使出的。
甚至可以說,在整個宋洲大概都沒有人能使得出來,哪怕是少林寺的掃地老僧。
為鳩摩智設下保護的人,是用佛法將武道的意誌和精神化作一粒種子,重在鳩摩智的眉心也就是印堂中。
印堂,古語也稱為上丹田。出自《素問·本病論》:
“神失守位,即神遊上丹田。”
上丹田,是藏神之府。也是人體,心神的重要關竅。
能夠將武道意誌的種子種在,鳩摩智的上丹田,又不會對他產生影響。
這份可怕的實力,和對於力量的操控能力,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
雖然武功在很多人看來並沒有道術與玄幻那麽神奇,但是隨著魯妙子這段時間以來,武功境界的不斷提高。
他發現武功也好道法也罷殊途同歸,最終,都是以凡人之軀掌控自然之力。達到神而明之的境界。
這也就是為什麽虛竹的度化之法,近似於神跡。可以輕易,將黑虎幫,眾人催眠超渡的原因。
武道意誌貫通天地,自然會產生不可預測的大威能。
而保護鳩摩智的人,他的武道境界,技近乎於道,神乎其技,莫過如此。
鳩摩智這個名字,讓魯妙子想起另一個人。
“鳩摩智大師,不知道您和鳩摩羅什是什麽關係?”
鳩摩智顯然很高興有人問出這個問題,臉上帶著驕傲的表情,說道。
“慚愧慚愧,鳩摩羅什正是在下先祖。
後人無能,無法將先祖威名發揚光大。
反而在先祖成佛之後,背井離鄉來到此地。
實在是我等後人的不肖。”
魯妙子聽了鳩摩智的話,心中了然。
怪不得鳩摩智的印堂,會有著對抗心魔的力量。
鳩摩羅什是九州著名的高僧,更是對大乘佛法傳入中土發揮了重大作用。
鳩摩羅什一生翻譯佛經典籍無數,如果沒有,就摩羅什翻譯的這些佛經,中土佛教無法如此快速的發揚光大。
據傳說鳩摩羅什在圓寂之前,曾經對著弟子說道。
“如果我一生翻譯的佛經沒有錯誤的話,那麽當我死了之後。你們焚燒我的身體,但是我的舌頭不會爛。”
說完,鳩摩羅什當場圓寂。眾弟子按照鳩摩羅什的吩咐將他火化。
火化之後,果然,鳩摩羅什的舌頭,柔軟如初,沒有半分焚燒過的痕跡。
至於鳩摩智作為一代高僧,鳩摩羅什的後人,為什麽會遠渡重洋跑到宋州。
魯妙子已經有了一個猜測。
鳩摩羅什,本為一代高僧,一生行事,從無劣跡。但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汙點就是破了色戒。
當時鳩摩羅什被前秦將領呂光俘虜。
為了侮辱鳩摩羅什,呂光特意派員將鳩摩羅什灌醉,然後將龜茲女王也灌醉放在一起。
接著就發生了,天龍八部中虛竹和夢姑的故事。
這也就是為什麽鳩摩羅什會有後人的原因。
鳩摩智的家族,身為鳩摩羅什一生唯一的汙點。
鳩摩羅什那些想要將他捧上神壇,牟取利益的弟子,怎麽可能放過這個汙點?
就像後世興盛的ge ren chong bai,將某一個人捧上神壇之後。
那麽他的一言一行就永遠不會錯,甚至很多人將他的,一言一行奉為天道。
最終,造成了無數重大的損失。傷害了無數無辜的人。
但是在dong luan平息之後,錯誤依舊不是那位被捧上神壇的人。
錯的都隻是他身邊那些人假傳聖旨。
但是沒有人想到的是,如果神不會犯錯,那麽,又怎麽會被人假傳聖旨呢。
他不會犯錯,又怎麽會相信那些會造成錯誤的人呢。
所以,不是神想要成為神,而是他的手下人,要求必須得有神。
於是,神就被變成了神。高高在上,塑成泥胎,發表不了任何言論。
而手下人則可以隨心所欲的,傳達著他們理解的神言。
古今中外的神聖莫不如是,孔聖是這樣,ye he hua上帝也是這樣。中外都是一個德行。
“世間百毒,最毒莫過人心。人心之毒,最毒莫過於貪婪。”
魯妙子感歎的說道,同時心裏,也對鳩摩智執著於武功的原因,有些憐惜。
鳩摩智本身所法高深,不應當會癡迷於武功。
他之所以如此執著於武功,就是心中憤懣難平。
他想要武功大成,回到震洲,報複那些曾經傷害過他們家族的人。
而鳩摩智這種心態,正給了魯妙子結盟的理由。
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敵人的敵人也是朋友。
鳩摩智的敵人是當年,鳩摩羅什的座下弟子。
鳩摩羅什坐下的大弟子,曾經東渡宋州學習佛法,在達摩座下學習了一段時間。他的名字叫做天僧。
鳩摩智的敵人是淨念禪院。魯妙子的敵人也包括慈航靜齋。
慈航靜齋和淨念禪院淵源頗深,一直是天然的盟友。
這也給了魯妙子和鳩摩智結盟的機會。
“謝謝施主的理解,貧僧此次前來是有一事,向施主求教。”
鳩摩智從魯妙子感歎的意味中,聽出了一些別樣的意思。深深的看了魯妙子一眼,話鋒一轉回到之前最初的目的。
“大師有何疑問,但講無妨,在下定當知無不言。”
魯妙子明白鳩摩智來此的目的,甚至於說鳩摩智的到來,正是他派歐陽峰引誘的。
但是這就是說話的藝術。魯妙子如果直接開口的話,那麽主動權就從他的手中變到了鳩摩智的手中。
這件事就變成了魯妙子有事相求鳩摩智,已經鳩摩智所要的,作為條件交換。
但是如果鳩摩智先開口的話,事情就正好反了過來。
鳩摩智相求魯妙子,魯妙子礙於情麵,答應下來,並提出條件作為交換。
一來一回之間,鳩摩智,還不得不欠下魯妙子一個人情。
鳩摩智自然明白魯妙子行為的目的。
不過,鳩摩智所求之事,對他非常重要。
所以魯妙子的這些拿捏,在他看來,也是可以忍受的。更何況如果換成是他,他也會這麽做。
鳩摩智在除了武功之外的任何事情上,都有著得道高僧所應有的平和謙遜。
因此鳩摩智毫不介意的灑然一笑,雙手合十,行了一禮。
“阿彌陀佛,貧僧此次前來,是想象魯施主求教一件事情。
貧僧此前曾無意得到過一本佛經。
貧僧此生酷愛研讀佛法,受家祖影響,對於佛經更是有著偏愛。
可是這本佛經裏麵沒有任何文字,仿佛天書一般。這實在讓貧僧摸不著頭腦。
貧僧聽歐陽施主說,魯施主知道,如何解讀這本佛經。
因此厚顏前來相求,還望,魯施主能夠成全。事成之後,魯施主若有興致,也可共同研習佛法。
還望魯施主,看在貧僧一心向佛的份上,仗義相助。貧僧感激不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