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朝議

字數:4865   加入書籤

A+A-




    在嶽飛接受了趙構的聖旨後不久,立刻按照趙構指示與金國進行和談。

    雙方進行了幾次商談之後,嶽飛就與金國簽訂盟約的相關問題向趙構做了請示。

    令嶽飛吃驚的是,趙構竟然決定在十五日後的黃道日,駕臨鐵掌峰,並邀請金國國君於鐵掌峰東南十五裏處的金沙灘舉行簽約儀式。

    嶽飛不明白,在這樣敏感的時刻,為什麽趙構要以身犯險,跑到這麽危險的地方。

    而且與金國結盟為什麽需要跑到金沙灘去?

    金沙灘位於鐵掌峰東南方向十五裏處,是南北兩宋以及金國三國的交界。

    最主要的是,曾經金國就是在金沙灘附近將巡邊遊獵的南宋徽宗趙佶以及宋欽宗趙桓擄走的。

    所以說,金沙灘對於南宋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大概類似於甘泉宮與漢武帝一般。

    甘泉宮是僅次於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活動場所,它不隻是作為統治階級的避暑勝地,而且許多重大政治活動都安排在這裏進行。

    景帝陵景帝後三年,景帝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

    在漢國的精力全部轉移到關注皇帝病情的關鍵時刻,匈奴軍臣單於因不滿漢廷近來的不恭順,再次起兵寇邊。

    因漢景帝病危,北邊各郡邊軍事先沒有察覺。

    又由於受到景帝早年七王之亂的影響,邊軍大都被回調監視情勢不穩定的各諸侯王國。

    導致邊塞防禦匈奴的兵力不足,以至邊郡各處烽火四起。

    漢廷邊郡多有被攻破,數十萬邊郡軍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也是西漢北疆四郡最為苦難的一年。

    在這一年裏,長達數月的大小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入侵,使北疆四郡急速減員,死傷、被擄軍民多達十萬餘。

    相當於當時定囊郡、雁門郡、代郡、上穀郡總合的四cheng ren口。

    也就是在這一年,被漢室皇族稱為‘淩辱之恨’的火燒甘泉宮事件震動漢國上下。

    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武帝劉徹聽聞匈奴、烏恒、餘慎等異族入侵北疆和甘泉宮被放火燒毀後,即將舉行登基大典的劉徹立誌:

    此生必報此奇恥大辱!

    也正是因為火燒甘泉宮的發生,才有了後來漢武帝厲兵秣馬的漠北決戰,以及後來的封狼居胥等史詩的發生。

    然而,與漢武帝的勵精圖治,臥薪嚐膽不同,趙構竟然在這個南宋恥辱之地與金國議和,並且簽訂盟約,這無疑傷害了南宋很多忠君愛國之人的心,一時間南宋民怨四起。

    不過,趙構陛下卻對此從來都是充耳不聞。

    就在百姓對此議論紛紛的時候,其他各國的國君元首也在談論著這件事情。

    北宋皇宮

    北宋仁宗皇帝趙禎在偏殿中,與北宋的諸位朝中重臣也在商議著這件事情。

    “陛下,南朝那位小皇帝竟然數典忘宗,背信棄義。

    他這樣做,完全是對我大宋的挑釁,更是對太祖聖靈的侮辱。

    臣建議即刻令楊繼業帶兵南下,不能讓南朝小兒與金國結盟。

    不然我大宋危矣。”

    由於狸貓換太子事件而進入宋仁宗趙禎視線的寇準。

    憑借著忠耿的性格以及剛強的手段平步青雲,現在已經是同知院樞密使的職務,正經的從二品大員。

    樞密使是宋朝建立後,樞密使改為專掌軍事政令,調動禁軍,與宰相文武並立的職務。

    中書省與樞密院hao稱“二府”{zheng fu、樞府}。

    樞密院的大事都要奏報皇帝批旨。

    宰相與樞密使分別朝奏,彼此不相知。

    皇帝由此分別控製了zheng quan和軍權。

    同知院樞密使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高官。

    因此寇準對於北宋周邊各方勢力的強弱有著相當的了解。

    所謂的令祖宗蒙羞隻是寇準的一個借口,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寇準很清楚的明白,北宋雖然是宋洲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不過強的限度也是有限的。

    以北宋朝一國之力最多也隻是可以輕易滅掉周邊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同時抵擋任何兩個國家的聯合。

    南宋和金國聯合表麵上是兩個國家的聯合,但是是不要忘了,金國也是異族聯盟中的一員。

    雖然與蒙古和大遼的關係都不算太好。

    然而在這個敏感的關鍵時刻,沒有人敢保證蒙古與大遼不會聯合金國共同攻打北宋朝廷。

    退一步說,即便南宋不與金國聯合攻打北宋。

    異族聯盟自己的勢力就不是北宋一方能夠抗衡的。

    隻要南宋坐壁上觀,北宋一國之力絕對無法與金,蒙,遼三國聯合的異族聯盟對抗。

    說不定到時候,北宋與異族聯盟的對抗到頭來反而便宜了南宋,讓南宋成為最後的漁翁。

    不管以上那種可能發生,都不是北宋願意見到的。

    所以,寇準明白北宋此時應當立刻表明態度,竭盡全力破壞南宋與金國的聯合。

    寇準的話讓朝中一些大臣讚同的點了點頭。

    “陛下,寇大人說的沒錯。無論如何不能讓南朝與金國結盟。

    金國所代表的的異族聯盟一直以來對中原都是虎視眈眈。

    如果南朝袖手旁觀,勢必會讓我大宋陷入到異族聯盟的圍攻之中,這樣一來我大宋危矣。”

    潘太師讚同的說道

    八賢王雖然沒說話,但是他的語氣和神態也表明了對寇準和潘太師的讚同。

    就在這時,一道刺耳的聲音突然說道

    “陛下,微沉不讚同寇大人所說的話。”

    說話的是北宋太傅童貫。

    童貫原本是南朝重臣,更是宋徽宗趙佶的心腹臣子。

    當年宋徽宗無緣無故被金人擄走,宋高宗繼位。

    童貫多次向高宗進諫起兵伐金援救高宗,但是都被高宗趙佶駁回了。

    加之與童貫在朝中的五位盟友蔡京、王黼、梁師成、朱勔、李邦彥先後被宋高宗趙構處理掉。

    童貫心知在劫難逃,驚恐之下帶著心腹投奔北宋真宗趙恒。

    趙恒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將童貫任命為後宮管事。

    不得不說,童貫這個人也確實有著真材實料。

    雖是太監,卻體貌魁梧,穿戴講究,腮下生有胡須,皮骨堅硬如鐵,不像宦官。

    同時童貫有度量,能散發財物,後宮中從妃嬪以下他都用財物結納,每天都能聽到後宮中人稱讚他的話。

    漸漸的童貫的行事氣度受到宋真宗的賞識,加上後來童貫憑借著gao qiang的武功多次救駕,甚至帶兵征討西夏,令西夏臣服北宋。

    所以宋真宗趙恒對他恩寵顯赫官至太尉,自此童貫府邸門庭若市,朝中的嶽牧、輔弼多出自他的門下,廝養、仆圉官諸使者達數百人。

    雖然八賢王等人不喜歡童貫的為人,不過對於童貫的軍略武功還是相信的,因此並沒有立刻橫加指責,隻是靜靜的等待下文,想聽聽他有什麽驚人見解。

    “臣以為,南朝與金國結盟對我大宋是天大的好事。”

    果然,童貫一開口就是石破天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