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混戰之背嵬軍
字數:4780 加入書籤
“餓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這是整個宋洲連黃口小兒都會郎朗吟誦的順口溜,而這句話的主角就是南宋中興四將,嶽飛的嶽家軍。
而“背嵬軍”則是嶽家軍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的講,這支部隊代表了“嶽家軍”的精華所在。
嵬,山高大的樣子。
詩經唱:
習習穀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
?“背嵬軍”名稱據說是韓世忠首創,後來被嶽飛借鑒。
根據南宋史官記載:
“燕北人呼酒瓶為峞,大將之酒瓶,必令親信人負之。
韓{韓世忠}兵用以名軍。
峞即罍{酒瓶},北人語訛故雲,韓軍誤用字耳。”
意思是嵬本指酒瓶,將帥的酒瓶必親信拿,故喻為親信軍。
峞是酒瓶的意思,北方人有口音,所以韓世忠把峞當作嵬。
背嵬兩字是音譯。
也有說,韓世忠原為西軍的軍官,長期與西夏作戰。
因此也有說法認為“背嵬“一詞是西夏語的音譯,用以指驍勇軍士,由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始創。
但是不管怎麽說,背嵬軍絕對是嶽飛的親信衛隊無疑。
嶽家軍鼎盛時期是在兩宋合盟北伐之時。
那時嶽家軍大約有十萬人,可分為:
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bai jun、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神武、奮武和背嵬軍共十三軍。
其中背嵬軍騎兵八千,步兵亦有數萬。
背嵬軍的步兵由嶽雲統製,騎兵由wang gang統製,兩支部隊由嶽雲統一節製。
騎兵背嵬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
但是之前嶽雲被嶽飛安排了其他任務,所以此時由嶽飛親自帶領著背嵬軍的三萬士卒,在宋金兩國的營地中穿行。
一路行來,但凡是宋軍將士無不用一種崇拜羨慕的眼光注視著背嵬軍的將士。
宋軍中有一句話:
寧當背嵬一小卒,不做禦前百夫長。
而這正是來自於背嵬軍常年百戰不敗的戰績,以及嚴苛的選拔製度。
?背嵬士卒的選拔是極其嚴格的:
軍中進行軍士技能比武的時候,將勝出的士卒登記在冊。
一旦旗頭和押隊一類的低級軍官陣亡,則迅速以這些優秀士兵補充進去。
這些被登記了的勇卒之間也會經過多次選拔並決出優勝者來,一旦各級將官有傷亡需要補缺。
則再從這些優勝者中進行選拔,這些人都有可能進入背嵬軍。
但凡進入背嵬軍編製的士卒便享受到與嶽家軍各級統製相同的尊重,犒賞也異常豐厚。
所以能夠入選背嵬軍的,既是榮譽也是利益。
這樣的待遇,如何不讓尋常宋軍豔羨,宋軍如何不以入背嵬軍為榮?
而一旁的金國士卒則用一種包含著仇恨、恐懼還有崇拜的目光看著急速行軍的背嵬軍將士。
背嵬軍的威名,是用無數金國士卒的鮮血鑄就的輝煌。
背嵬軍的初啼來自金軍飛襲建康,嶽飛在牛頭山處伏擊。
當金軍進入圈子之後,嶽飛帶領背嵬軍騎兵三百,步兵兩千餘人從高處衝下,大破金軍。
金軍仗著有騎兵支持,常常搞的都是突襲戰,這次反倒被嶽飛突襲,戰役的結局是背嵬軍的大勝。
緊接著,郾城一戰,嶽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
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終於大敗兀術的精騎一萬五千及步軍十萬。
兀術歎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嶽飛的奏折也稱:“殺死賊兵滿野”。
郾城之戰後,兀術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潁昌。
嶽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主動出擊,決戰於荒野,再次大破兀術的金軍精騎。
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隻有兀術一人倉皇遁去。
而背嵬軍最輝煌的戰績,就是在朱仙鎮,五百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餘萬金軍。
最終令金人無奈發出“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
也正是在這一次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中,讓背嵬軍的軍魂意誌不斷的凝練,最終成就了背嵬軍‘不動如山’的可怕力量。
嶽飛帶領的背嵬軍疾行如風,即便是步兵都有著快如奔馬的速度,從集合到來到陣前總共不過一盞茶的功夫。
而這時候,遠方的武靈狼騎才姍姍來遲的出現在地平線上,卷起漫天煙塵。
“背嵬軍列陣”
嶽飛一揚手,大聲命令道
背嵬軍聽到嶽飛命令的瞬間,立刻開始列陣。
嶽家軍常用的陣勢有很多種,比如宋太宗趙光義獨創的平戌萬全震,宋朝八陣,魚鱗陣,玄襄陣等等。
不過上述陣法大多是在大規模作戰中,各兵種統一配合才能使用。
比如宋太宗親傳的平戌萬全陣至少需要十幾萬士兵,戰車,步兵,gong nu兵甚至騎兵相互配合才能使用。
而對於以精銳著稱的背嵬軍,這些就不太適用了。
嶽飛根據背嵬軍的特點,結合雁蕩鎮,魚鱗陣的優勢,獨創了一套陣法‘三才陣’,取天地人三才之意。
天為乾,乾氣輕,以騎兵在陣前成倒八字列陣。
一方麵保護兩側,防止敵人迂回,
另一方麵借助遊騎兵的靈活機動,纏繞阻攔對方騎兵衝陣的能力,減緩敵人的攻擊力。
地為坤,坤厚重,步兵列在陣後,布圓形陣,gong nu和刀盾交替使用。
先使用gong nu遠程攻擊,然後圓陣最外層以圓盾單刀,防禦敵方攻擊,
中層長槍配合圓盾,防守反擊,
最內側用gong nu,定點狙殺,精確狙擊敵方指揮係統。
人為魂,魂多變,背嵬軍中最精銳的戰將悍卒組成中軍,中軍主要分戰鋒隊和跳蕩隊。
根據戰場形勢,接戰初期以戰鋒隊為主,使用連弩和勁弩配合,在第一波接戰中,打掉敵人的氣勢。
當戰場情況進入膠著後,中jun zhuan為跳蕩隊,以武功gao qiang的悍卒猛將作為突進力量,突襲對方中軍,進行斬首作戰。
背嵬軍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
七八人用短弩射馬,
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
也正是這一係列靈活多變的交戰方式,使得背嵬軍真正成為了,宋洲最難啃的骨頭,贏得了不動如山的美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