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耶律休哥
字數:5119 加入書籤
背嵬軍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
也正是這種靈活多變的配合,使得背嵬軍可以適應任何戰場形勢,應對不同的兵種和敵人。
精密的訓練加上背嵬軍獨有的增強靈活和均衡屬性的內功,
讓背嵬軍成為了宋洲最頂尖的特種兵,
並憑借著這種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特點,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不動如山。
隨著背嵬軍展開陣勢,在嶽家軍的不遠處,曹寧麵色複雜的看著眼前的軍陣。
在他身後的是一群帶著鬼麵,身上穿著薩滿教風格彩衣的武士。
這群武士受到背嵬軍的氣勢牽引,不自覺的散發出自身的氣勢,
一股濃厚到肉眼可見的血腥氣在武士擺出的陣勢中彌漫開來,
遠遠看去就好像一個紅色的蠶繭包裹其中。
與曹寧率領的武士一樣,遠處的武靈狼騎也被嶽家軍散步的氣勢所激蕩,一聲聲狼嚎越加的嘹亮,淒厲。
遠處的武靈狼騎仿佛離弦的利箭,向著背嵬軍疾馳而來,由於速度太快,在空曠的原野上竟然留下了淡淡的殘影。
“哼,背嵬軍的大名某家聽多了,今天某家倒要見識見識,這背嵬軍到底有何厲害。”
率領武靈狼騎的是一名中年麵目的遼國將領。
不過這名將領雖然看著年紀不大,但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那種漠視生死的淡然和點點滄桑卻讓人感覺他好像久經戰場的老將一般。
要說支援將領的大名,在大宋朝,也算是鼎鼎有名。
甚至在民間,有宋人百姓用它止小兒夜啼,畫在門上驅鬼辟邪。
此人就是遼國名將耶律休哥,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堂侄兒。
耶律休哥出身皇族,他的祖父名叫耶律釋魯,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三伯。
與中原王朝大為不同,出身草原皇室的耶律休哥自幼學習騎射。
但同時也接受漢文化教育,所以在少年時就顯得與眾不同,遼太祖評價他“有公輔器”。
在大遼建國初期,烏古、室韋二個部落背叛遼,耶律休哥奉命隨軍討伐,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當年,宋太宗趙光義在南方開辟了南宋,為了保證南宋的穩定,親征北漢,
之後率軍乘勝揮師北上,意圖攻取大遼占據的燕雲十六州。
交戰之初,宋軍進展迅速,先後占領易州、zhuo zhou等地。
短短幾天功夫,趙光義就率大軍抵達幽州城下,先後擊敗北院大王奚底、統軍使蕭討古等部,幽州被宋軍重重包圍。
大遼上下,麵對文韜武略功蓋一方的宋太宗趙光義,一時間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
在此危難之際,耶律休哥自薦請纓,遼景宗便以耶律休哥統帥五院軍的精銳馳赴前線。
在耶律休哥抵達幽州城的前幾日,遼國的另一支援軍耶律沙,在幽州城下被趙光義擊潰。
麵對情勢急轉直下的戰局,耶律休哥臨危不亂。
他趁著夜色率軍而來,命手下將士手持兩把火炬。
宋軍見耶律休哥帶領的隊伍,火光通天,不知眾寡,十分慌張。
耶律休哥與另一員大將耶律斜軫統率騎兵,從左右兩翼對宋軍發起衝擊。
激戰中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身被三創。
城中遼軍得知聞援軍已至,開門列陣,從背後對宋軍發起攻擊。
宋軍腹背受敵,且不知眾寡,軍心大亂,紛紛逃竄。
亂軍中宋太宗趙光義腿部中箭,侍從找了一輛驢車讓他乘坐逃跑。
耶律休哥激戰中負重傷,也不能騎馬,乘著戰車追至zhuo zhou。
高粱河之戰,耶律休哥的出現使得宋軍以完敗告終。
也正是這一戰,使得耶律休哥一舉成名。
耶律休哥的威名是他的宋太宗趙光義的赫赫戰功,走上來的。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耶律休哥帶領大遼南征北戰,多次抵擋兩宋,金,元,對大遼的攻擊。
僅僅是在對兩宋的戰爭中,耶律休哥兩次擊敗趙光義的北伐。
又在之後兩宋聯合北伐戰爭中,多次挫敗兩宋的攻勢。
可以說耶律休哥的雙手沾滿了宋人的鮮血。
僅僅君子館一戰,耶律休哥就殺死宋軍數萬,主將劉廷讓僅以身免。
之後的沙河之戰,耶律休哥再次擊敗劉廷讓,殺傷宋兵數萬人。
也正是憑借著這一場又一場的大戰,使得耶律休哥在宋人百姓心中成了魔神般的存在。
真正做到了,止小兒夜啼,畫門前驅鬼。
嶽飛自然認識,眼前的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你好歹也是遼國名將。
不宣而戰,是為賊。
與你的名聲何必用這樣下三濫的手段。
更何況,遼國已經聲明退出此次紛爭,你擅自帶領武靈狼騎攻擊我大宋。
難道是認為,我嶽某人的長槍不夠鋒利嗎!”
嶽飛看著眼前的耶律休哥,朗聲喝問道。
耶律休哥,麵無表情的看著嶽飛,沉聲回答道。
“嶽將軍,何必說這些廢話。
你我俱是軍人,軍人自然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我不管什麽政治與否,我隻知道,接受命令,就要執行命令。
多說無益,還是手底下見真章吧。”
耶律休哥的性情沉穩冷漠,並不想跟嶽飛過多的廢話。
說完一揮手,是麾下的武靈狼騎展開進攻。
武靈狼騎的進攻非常具有特色,隨著耶律休哥的一聲令下,
武靈狼騎如潮水般迅速分散開來。
這種分散並不是,毫無秩序的散亂。
而是一種亂中有序的奇特陣型。
遼國契丹人源自草原部族,雖然在耶律阿保機的努力下完成了統一,建立了文明有序的帝國。
但是,在很多地方,契丹人還保留著草原部族的習性。
比方說,以家族為單位的部落製。
草原人常常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活動,
而無數個血緣相關的家庭,組成一個小型的部族。
大量小型的部族聚合而成,就是部落。
在這種行為模式下,部族之間配合的默契度,更是達到了,令人驚詫的地步。
武靈狼騎的攻擊模式,就是基於這種部族製。
武靈狼騎的騎士來自於遼國的不同部落。
騎士們按照各自部落,或三人一群組成三才陣,或五人一隊組成五行陣。
霎時間,武靈狼騎起化作了大大小小的無數個陣勢。
而這些小陣,又在武靈狼騎統一的內功加持之下,勾連成一個複雜無比的巨型大陣。
在陣勢的加持下,原本就人數眾多的武靈狼騎,更是變得撲朔迷離,仿佛充滿了整個空間。
如果從天空看去,武靈狼騎的攻勢如潮水般奔湧,就好像錢塘江的春潮,洶湧澎湃。
而在這洶湧澎湃的浪潮前麵,嶽家軍的背嵬軍,如同一塊頑固的大事,屹立在河道的正中央。
到底是浪潮摧垮大石,還是大石阻塞了浪潮,一時間戰場牽扯了無數的目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