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到底是誰

字數:3619   加入書籤

A+A-


    nbsp;   李清照此人是個奇女子,性格豪爽中透著羞澀,酒量還奇好,王雅瑩,程家兄妹都喝的比較少,尤其是程婉,喝了兩小酒盅就臉紅的像蘋果一般。

    時間已經很晚,接近子夜的時候才停止,醉月樓有房間。老板早就安排了房間,各自一間的上房。武鬆今日喝高大了,花雕酒是入口淡雅,實質上後勁很大,脫衣上床就酒勁就上來了,喝了點水才昏昏沉睡,突然聽見門開了,輕盈的腳步聲傳來,也是武鬆大意了,迷迷糊糊的感覺一個穿著浴袍美女的撲進了懷裏,接下來的事情不用多說。第二天太陽老高武鬆才慵懶的起來,從來沒有感覺這麽累過,哪怕是從景陽岡打虎的時候,大戰黑衣騎士的時候也沒感覺渾身酸軟。

    “美女呢?”武鬆嗖的一下從床上坐起來,哪裏有什麽美女,鬼影子都沒得一個。

    武鬆拍拍腦袋:“春天來了,做夢了,看樣子該找個女人了。”武鬆嘀咕著一低頭發現雪白的床單上有一片小小的血跡,對於血跡武鬆還是很有研究的,這血跡最長不過七八個小時。

    難道昨晚上是真的?武鬆不敢想,昨日酒會人很少,隻有李清照,王雅瑩,程婉三個女人,李清照,王雅瑩都是結婚多年的人了,那隻有程婉。

    “這下麻煩大了,比打老虎還麻煩。”武鬆頭疼,索性不去想這事了。

    李大家已經回去了,程家兄妹要跟著武鬆一塊回東平府。

    武鬆偷偷的看了一眼程婉兒,發現沒什麽異常啊,真是奇怪了。

    武鬆,羅平,毛孩,程家兄妹來到泉城西門鯉魚樓的時候,通達大車行的車隊已經出發了,購買的第一批奶羊也有幾隻運回了,其他的陸續還會采購。

    這趟也不是空車回去,運輸了十幾車苧麻早起就出發了,留了個夥計在附近大車店住著拉活呢。

    武鬆一看還來了兩個人,一個書生,一個鐵匠。

    書生不是別人,正是叫做李澤的那個畫家,背著一大包袱東西,要跟武鬆回東平府去上班,泉城這邊通達大車行還沒安排妥當呢。

    “老板,早上好。”李澤小心翼翼的打招呼。

    武鬆道:“不用那麽小心翼翼的,該怎麽說話怎麽說話,繪圖的家夥事都帶齊了嗎?”

    “帶齊了,帶齊了。坐在馬車上就能畫,隻要別跑太快,大致能把路況記錄下來不成問題。”

    “好好,橋就用個橋的符合,爛路就用個爛路的符號,總之要把路況記錄下來,編撰成冊,然後做藤本。”武鬆安排道。

    那劉應星囊著臉,在那道:“我的幹活的工具可都沒了,到清河縣老板要給我買新的。”

    “沒問題,放心吧,我給你單獨建造一個鐵匠坊,一個月給你一萬斤鐵都行。上馬車,準備出發了。”武鬆道。

    路邊還有個婦人,在那低著頭啼哭:“澤,我會想你的,記得早點回來。”

    劉應星的爹娘也在那跟兒子道別,不過畢竟是兒子,出去闖蕩一下也是好的。

    李澤道:“放心吧,讀書都是負心人,我是畫畫的,過段時間就回來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澤媳婦一聽李澤這麽說也不哭了,在那默默無語。

    武鬆一看時間不早,不能再耽擱了,當即讓車夫趕馬,隊伍踏上了回東平府的路,這一路需要兩天時間,暫且不提。

    其說東平府,程知府這兩天忙的不可能開交,馬隊行刺的案子沒個頭緒,暫時也不查了,決定等武鬆正式上任了讓武鬆自己差。現在要緊的是春季大會戰。

    府衙大廳,程知府居中而坐,旁邊是同知和通判。兩邊是東平府的五個縣令,當然,陽穀縣的蘇大人也在。

    程知府一臉威嚴,扯了了幾句閑話,步入正題。

    程知府道:“春天來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也來了,瘟疫爆發的時候也來了,東平府地處黃河下遊土地肥沃,本應該是五穀豐登,百姓安居再做的各位都清楚,流民遍地,可謂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大家都不敢說話,蘇縣令道:“朱門酒肉臭,這個不好管理,豪強大戶吃自己的喝自己的,也不好說什麽,下官倒是有辦法讓朱門酒肉路無凍死骨。”

    程知府一看這陽穀蘇縣令挺有意思,當即道:“蘇縣令有什麽想法可以提出來。”

    “下官這裏已經寫好了,還請程大人過目。”蘇縣令提交了一份工作報告。

    程知府看完,大喜:“蘇縣令大才,各位都看看。”

    大家一看,蘇縣令這辦法的確很好,首先是核對稅額,豪門大戶家的酒樓茶館青樓藥鋪大車行礦山等等,都存在低報稅的情況,所以嚴格收稅製度這是第一項任務,按照蘇縣令的估計,稅收能提高三層,畢竟北宋的工商業發達。

    第二項策略就是以工代賑,每個縣招募生活困難,無地少地失業的壯丁修理河道,發給口糧這樣貧困人口有了一個最低的生活保障,不至於餓死,不至於走投無路鋌而走險。

    第三項策略鼓勵發展木材加工業,河道,村邊的楊樹,柳樹存量非常大,但是沒人管理,再則還有大量的適合種樹的地方沒人種。官家把深山大澤的森林保護起來,采用許可砍伐的製度,主要開發楊樹,柳樹,梧桐,榆樹這樣房前屋後種植的木材,大家種樹的熱情會更高。這時代山東的降水量很大,河流,溪流到處都是,沙灘,沙地種莊稼不行,但是種楊,柳樹還是很好的,這是一項簡單易行還能擴大稅源的好方法。

    第四項是衙門拿出少量的錢,富戶大戶捐點兒,給一些貧困百姓,甚至連種子都沒有的百姓發放種子,農具這樣的最基本的保障。

    第五項是嚴管治安,把偷雞摸狗的賊,欺壓百姓的豪強都敲打一下,保正民生。

    第六項是預防疾病,進行大規模的清潔衛生,建立長期的衛生打掃製度。城區街道路邊修建廁所,防治垃圾箱,定期打掃,嚴防瘋狗傷人。農村宣傳普及防疫常識,嚴禁喝生水,嚴禁放養狗。因為春天來了,瘋狗病高發。

    大家看完都說好,程知府問東平府通判,道:“你看這提議可符合朝廷規製?”

    通判道:“並無違反朝廷規製。”

    其實這所謂的提議都是老生常談,大宋初年就這麽來的,可是掌權的都是些豪門大戶,又有誰願意從自己腰包裏多掏錢呢?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