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隱伏線索(求推薦)

字數:3248   加入書籤

A+A-




    曆史中隱伏的線索如同深藏在海底的每一顆神秘水晶球中。每當讀史者的苦惱終解之時,思路觸及之處,緊鎖的水晶球“豁然開啟”,恍若珍珠連綴成串,輝映於天地之間,“流光溢彩”、“光芒四射”。這才是獨屬於治史者的推理體驗,也是每個讀史者的樂趣所在。

    翻開《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政二十二年,僅僅隻有一條記載:

    王賁攻魏,引河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

    這條記載說,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將王賁進攻魏國,引黃河水衝灌魏國的首都大梁城(今河南開封),大梁城毀壞,魏王請求投降,於是收取了魏國的所有國土。

    同樣一件事情,出土的秦簡《編年記》也有記載如下:

    攻魏梁。

    僅僅三個字,說秦軍進攻魏國的首都大梁。

    《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司馬遷是根據秦國的史書《秦記》編寫的,來源於秦國史官的正式紀事。《編年記》的紀事,是秦國的小官吏喜從秦國政府的文書上抄錄下來的,也是官方記錄。由此看來,《史記》和《編年記》都沒有記錄李信攻楚失敗這件事情,正是因為秦國的史官在《秦記》中隱瞞了這件事情,司馬遷和喜都不了解情況,不知道真相。

    由此推論,秦國的史官,同曆代的史官一樣,對於當代的事情,持有一種維護當朝聲譽的立場,出於種種現實利害的考慮,往往是報喜不報憂。

    攻滅魏國,以秦軍的勝利結束,當然要大書特書,引起始皇帝龍顏大悅;另一方麵,對於秦軍失敗的消息,則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頂多也就是在某個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輕輕著筆一下。這種春秋筆法,當然不止秦代采用。

    在秦王政二十二年這一年,秦將李信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楚國,大敗而歸。秦國的史官在《秦記》上隱瞞了這件事情,秦國朝堂也沒有通報這次的敗績。

    幸運的是,在中國這個有悠長冶史傳統的國度裏,關於時間的記載無處不在,它們便成為後人得以解開謎題的契機。

    《史記?王翦列傳》敘述王翦被罷免回鄉以後說,於是秦王任命李信為大將,蒙武為副將,統領二十萬秦軍分兩路進攻楚國。(蒙武為副將攻楚,《王翦列傳》誤寫為蒙恬。根據《六國年表》及《蒙恬列傳》,攻楚為蒙武,當時,蒙恬還沒有為將。

    作為秦王選定的主帥,李信並非是有勇無謀的人,他並沒有輕視楚國,反而在戰前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

    滅楚之戰,李信製定了二套作戰策略,第一套是用二十萬大軍形成一個拳頭直撲楚國當時的都城壽春,一戰定乾坤;

    第二套策略是,他和蒙武兵分兩路,先清掃壽春前沿的各個據點,一步步蠶食楚國,最後等壽春成為孤城,再攻克之。

    李信初次擔任大軍的主帥,比任何人更想拿出戰績,來證明秦王選擇自己是正確的,因此他選擇了相對穩健的戰法,李信計劃將伐楚大軍分為兩路,他統領十五萬大軍,攻打鄢陵,蒙武統領五萬人馬,攻擊平輿。

    李信軍的北側是昌平君控製的陳城,南側是蒙武軍。如此一來李信大軍的南北兩側都有友軍支援,李信知道在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先立足於不敗是最重要的。秦軍如此大範圍的推進,楚軍的主力就很難隱藏起來了。

    在投石車,井闌等各種攻城器械的掩護下,“氣勢如虹”的李信軍團一天之內就攻下鄢陵,蒙武的軍團也順利到達平輿城下。

    平輿是楚國一個屯糧據點,揮兵平輿,李信目的有三個:第一是搶糧為秦軍所用;第二是破壞楚軍屯留點,讓楚軍無法再次集結;第三是保證秦軍主力側後方安全。

    按照李信的計劃,昌平君在陳城安撫楚人,接應糧草輜重,李信過陳城不入,向東移兵,攻打城父,待蒙武攻克平輿,就在城父會師。

    然而在李信看似穩健的計劃當中,也存在了一個致命的遺漏或者說一絲疏忽。

    楚國的朝堂中有三大家族,即屈、昭、景,都和楚國王室有著極密切的聯係。

    三大家族自春秋以來,便長期把控楚國朝政和軍權,大家所熟知的屈原就出於屈氏家族,景氏家族則多出名將,很多人擔任過上柱國這一職務,到了戰國末期,楚國上柱國為景燕,景燕有塊封地,在陳的南部不遠處,叫項城,因此景燕又稱項燕。

    項燕作為楚國上柱國,自然成了此次楚國抵抗秦國戰役的總指揮。

    如果說李信當初製定戰略時,有什麽沒有考慮周全的話,那就是忽視了項燕和項城的存在。

    李信畢竟年輕氣盛,有些小看了天下的英雄,在他看來,楚軍由誰指揮並不重要,項燕的封地在哪兒更是無關痛癢,在李信看來,楚人三大家族的封地很多,管不了誰的封地在哪,楚國的土地全部都占領就對了。

    李信十五萬大軍,開赴城父之前,先到郢陳,從昌平君處獲得補給。

    陳這座大城,原是春秋陳國的都城,楚國從郢都東遷的時候,第一站都城選擇的就是陳,這裏城池堅固,許多楚國宗室成員在這裏定居,是楚國一座著名的城邑。

    李信在郢陳獲得補給之後,按計劃東進抵達城父,準備占據這裏,在逐步征服其他據點,最後南下攻打楚國都城壽春。

    李信的大軍,從郢陳路過,兵不入城,往東進發。而昌平君則留在郢陳安撫軍隊和民眾,昌平君果然能力不凡,他調動了無數軍士、民夫,給李信的大軍運送輜重。

    李信揮軍徐徐東進,沿途遇到楚國的城關,“步步為營、軟硬兼施”,一路上“勢如破竹”三天後到達城父城下。李信得了城父的糧草,不但可以就地補給,更是消除了東側的安全隱患,

    在李信軍抵達城父之時,平輿那邊也傳來好消息,蒙武軍團順利拿下了該城。

    李信立即派人通知蒙武,糧草能帶就帶,不能帶就地銷毀,兩軍在城父會師,準備南下攻打壽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