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太湖風波(四)

字數:2865   加入書籤

A+A-


    nbsp;   隻聽先生又說道:“春秋末年之時,有個叫勾踐的。他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啊,被俘至姑蘇,困於會稽。後來,勾踐的手下有個叫範蠡的。這範蠡可是個大大的聰明人,他給勾踐出謀劃策說使用‘美人計’可以打敗夫差。於是他們就將美女西施進獻給夫差。說到西施啊,哎呦,那真是一個美啊!”說到這裏,他猛地喝了兩口酒,眯起雙眼,似笑非笑。好像腦袋中隻有美女西施一樣。

    過了好一會,一名孩童問道:“先生,你見過西施嗎?”那先生仍是閉著雙眼,隨意搖了搖頭,那孩童又問道:“那範蠡和勾踐把西施獻給夫差後,又怎樣了?”那先生恍然回過神來,道:“就你多事。”

    他喝了口酒才道:“夫差自從得到了西施之後,終日沉湎於酒色,無心於朝政。最後鬧了個被滅國的下場。”說到這裏,他歎息了一聲,又道:“因為一個女子而亡了國,所以啊,你們這群小子給我記清楚了,所謂紅顏禍水便是這個道理。”

    那五六個孩童齊聲道:“是。”那教書先生“嗯”了一聲,點了點頭。又一個孩童問道:“先生,先生,故事後來又怎樣了?”那先生道:“後來啊,後來勾踐便封範蠡為上將軍。”說到這裏,那書生一拍大腿,道:“哎呀,真是可惜!可惜呀可惜。”

    他一連說了三個可惜,莫流雲也不禁心中好奇,便留神傾聽。那幾個孩童更是齊聲問道:“可惜什麽呀先生?”

    那先生喝了口酒,道:“可惜那範蠡是個大大的混蛋,大大的笨蛋。”“啊?!”五六個孩童齊聲驚叫。隻聽先生又說道:“那範蠡知道自己被封為上將軍之後,竟向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為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混蛋範蠡便悄然離開了越國。”

    說到這裏,他頓了一頓,又道:“自此,那範蠡便駕一葉之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其後杳然不知所向。再後來,他經營產業,家貲萬貫。可不像我這個一窮二白的教書匠,整日裏窮困潦倒,隻會飲酒作對,與書為伴。”他此話一出,眾孩童盡皆大笑。就連莫流雲也是忍俊不禁。

    隻聽那先生又道:“我說的這個故事,可不是先生自己胡謅八扯的,那可是有前朝汪遵的詩詞為證。”說到這裏,那書生站起身來搖頭晃腦的吟道:“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邊吟邊舞,甚是愜意。

    莫流雲聽那教書先生說了這太湖的典故,眺望著遠方流光溢彩的波紋和那長虹臥波的寶界橋,遙想當年前輩高人泛舟太湖的萬種風情,不禁頓生吊古追昔之感,一時間竟忘了自己身處何處。

    半晌,又聽那教書先生突的話鋒一轉,萬丈豪情地說道:“想當年,太祖皇帝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文成武德,大智大勇,終於君臨天下,問鼎中原,打下我大宋一片大好江山。可惜呀,可惜。太祖雖聰慧勇武,智勇雙全,他的後人確是大大的忠奸不辨,昏庸無能。

    就說趙佶那廝,這狗賊專好享樂、無心朝事,鬧的六賊當政,賊首蔡京為了排除異己,搞出元祐奸黨冤案,最後惹得金兵來犯。終於,徽欽二帝被擄去了五國城,導致了靖康之難。唉,這真是國仇家恨奇恥大辱啊。我…我陳中流堂堂大好男兒不能在疆場上報效國家,卻隻能眼睜睜瞧著…瞧著…唉…”說著又是仰天長歎。

    他這一段話說的慷慨激昂,頗有燕趙之風。說到這裏,他猛地喝了兩口酒,似乎是喝的猛了,酒水都被嗆了出來咳嗽不止。胸口急劇起伏,顯是情緒異常激動。

    那些孩童一個個都站了起來道:“先生,先生,您沒事兒吧?”那書生伸手拂去口邊酒水,擺了擺手。他喘息了一陣,調整下呼吸,臉上不禁又是一陣淒然之色,續道:“我還沒說完,要我說,我要說。漏網之魚趙構那賊廝鳥更是大大的縮頭烏龜王八蛋。這王八蛋偏居東南一隅,不思收複失地,隻顧夜夜笙歌,樂不思蜀,真是大大的混蛋呐。”

    莫流雲眉頭微皺,心道:“這人倒也是真性情。他口中所罵皆是我大宋皇朝曆朝曆代的皇帝,若是叫人知道了可是禍滅九族的大罪。”頓時心中也油然升起一股欽佩之情。但想他一介書生尚有此心胸抱負,自己雖身有武功卻是不思報國。想到這裏,不禁也是一聲長歎。

    又見那書生忽的眉頭一楊,又道:“當時尚有韓世忠,嶽武穆,張俊、劉光世‘中興四將’在,韓世忠、嶽爺爺更是勇猛無敵,一心精忠報國。嶽爺爺一直打到了朱仙鎮,收複了大量失地。縱是金狗也不禁發出‘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歎。

    誰曾想,趙構那廝竟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嶽爺爺班師回朝,致使北伐之功毀於一旦,而後更是將嶽爺爺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說到這裏,他猛地大喝一聲,重重一掌拍在長幾上。頓時,幾上的筆筒,酒杯等物事“嘩啦啦”應聲而倒,酒水灑了一地,頓時一片狼藉。

    那幾名孩童幾時見過先生如此這般癲狂,隻嚇得呆了。那教書先生仰天長歎,又道:“後來的孝宗皇帝那是很好地。孝宗皇帝即位之後便改革朝政,力圖恢複,又為嶽爺爺沉冤昭雪,更令李顯忠、邵宏淵等大將出兵北伐,銳意收複中原。但終於還是功虧一簣,不得已與金狗簽訂隆興和議。”

    說到這裏,他又是仰天長歎,不勝悲切。半晌才道:“現在…現在我大宋的大好河山竟要全部葬送在趙擴那廝手中啊。真是可悲,可歎,可憐啊!”說到這裏,聲音發顫,悲從中來,放聲慟哭。”

    那些孩童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稚嫩的麵龐上渾然不知先生在說些什麽。莫流雲見他如此,想他定是個有仁有意重情重義的好漢子,頓生結交之意。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