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己巳之警
字數:2987 加入書籤
nbsp; 在崇禎登基的前一年,與大明朝對抗了十幾年的後金進行了一次汗位更替,原先的創業者努爾哈赤去世,後金的第二代大汗皇太極繼承了汗位,定號“天聰”。
相較於明朝的內亂不斷,政治腐敗,皇太極領導的後金卻一片欣欣向榮,他不但以沈陽為中心,在遼東地區建立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國家政權,而且擁有一支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勁旅。他的目標也十分明確,主攻對象就是南麵的明朝,最終目的就是取而代之,成為天下的主宰。
皇太極本人極具戰略眼光,他清楚的認識到進攻明朝取而代之是總目標,但在自己實力尚不具備時也不宜蠻幹,應該首先把自己內部的事情弄好,把周邊比較容易征服的部族和國家征服,對明朝則要不時侵擾,盡量掠奪人口和財物;侵擾明朝的路線,不能隻限於山海關一路,而應該選取長城各關口擇機突破,直接深入內地。
相反的,明朝一邊擁有戰略眼光的卻是極少,根本沒人意識到皇太極會從薊鎮等處突到內地,且十幾年的軍事對峙,滿洲八旗的凶名早已深入明廷君臣內心,雖然口頭上用“虜”,“奴”,甚至“幺麽小醜”之語極盡輕蔑,醜詆,但實際上卻是人人談虎色變,所以當己巳年十月,皇太極帶兵功伐內地時,朝中文武竟無一人能拿出對策。
滿洲十萬鐵騎繞道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在遵化以北的長城各關口發起進攻,而且迅速在大安口、洪山口、龍井關等處突破,進而合兵圍遵化。明著名將領山海關總兵趙率教聞警後帶兵急速援遵化,在城外同後金兵大戰,結果中箭身亡,全軍覆沒。十一月初四日,遵化陷。此前3日,京城聽到警報,已經通報各地,實行戒嚴。
紫禁城建極殿東麵的後左門,崇禎帝正與大臣們在這進行平台召對,此次召對不僅內閣成員全部到場,各部堂官也都畢列其中,氣氛緊張,嚴肅異常,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召對的主要議題是什麽。
崇禎帝端坐在寶椅上,一臉愁緒,忽問道:“建奴已深達京畿,兵指京城,各處兵馬應即刻入援,現在各路人馬消息到底如何?”
有兵部官員對:“早先宣府總兵侯世祿和大同總兵滿桂部已經到達,其他零零散散的援軍也到了一些,另收到遼東消息,袁督師也在月初四日從山海關出發,急速向京城方向行軍。”
崇禎點了點頭,算是滿意,然後又說:“現在大敵當前,急需用人,但凡朝中有什麽人才,各部不要拘泥於傳統,都一律上薦。”
皇帝要大家推舉人才,可好半會堂下大臣都默不作聲,無人對奏。
這些個大臣,大都腹中滿是錦繡文章,對軍事卻是一概不知,結交也都是經論騷客,那裏知道什麽軍事人才,最後還是吏部待郎成基命出列道:“陛下,現在京城雖兵馬雄壯,但魚龍混雜,各聽所命,急需一人主持京城防禦,統籌全局,臣認為原遼東督師,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對敵經驗豐富,德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高望重,可擔此大任。”
崇禎也早聽聞孫承宗雖年近古稀,卻深通兵法,慷慨忠勇,次時事急,隻能先用一下試試,於是在召對過後,崇禎便下召啟用孫承宗。
孫承宗的家鄉就在京南不遠的的高陽,在奉召之後,隻日就抵達京城,受到崇禎帝的接見。
崇禎見其年事雖高,但身體健碩,談吐有力,且謀略過人,於是重任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總督京城內外的守禦事宜,順帶著的,他也把薦舉孫承宗的成基命也提拔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
有人因為舉薦而得到好處,立即便引起了他人的效防,其中,翰林院庶吉士金聲就向皇帝舉薦了劉之綸和申甫二人。
劉之綸為金聲同僚,也是一位翰林院庶吉士,一向喜歡研究兵法,而申甫則是一個和尚,和劉之綸是朋友,兩人興趣相投,都是業餘軍事愛好者,時常在一起討論兵法,他們還一起設計了幾種戰車,有單輪火車、偏廂車、獸車等,並附有陣法,在紙上談兵的時候,侃侃有致。
崇禎帝連忙召見了兩人,看見那些戰車的模型煞是有趣,以為兩人都是張良、韓信一流人物,立即破格擢用。劉之綸一下子從庶吉士提拔到兵部待郎,連升十四五級,申甫則被授予副總兵官實職,讓他自行招募新軍抗敵。
崇禎不可謂不求賢若渴,可他超升劉之綸的做法實乃明代未有之先例,讓一眾大臣感到莫名其妙,嘴上不說什麽,心中卻是十分不滿,各衙門處處事事掣肘多而配合少。那和尚申甫在得到任命之後,還真召集了一些市井遊民,但沒有好好操練就倉促帶兵出戰,結果在盧溝橋邊迎拒後金兵,被敵繞後,全軍覆沒,申甫陣亡。劉之綸協理京師防衛,不斷受人攻擊,憤而請求帶兵出征,後來也是自己招募了一支萬人隊伍,東進薊州、遵化,最後在遵化城外全軍覆沒。
委以重任的兩人不想全是庸才,崇禎內心一陣羞惱,不免想找一人發泄,而這人便落在了兵部尚書王洽身上。
王洽原來任工部右侍郎,因為身材偉碩,麵貌威嚴,很得崇禎帝的重視,在私下裏崇禎帝對隨從取笑說:這個王侍郎,長的像個門神。後來崇禎還真讓他做了“門神”,在王在晉被罷官後,兵部尚書空缺,崇禎找王洽替位,期望他能把好大明門戶。
誰知不久金兵便破關,王洽這個不通軍事的兵部尚書沒能把好大門,本就讓崇禎不滿,一次召對中,禮部侍郎周延儒彈劾王洽“防禦疏忽,調度乖張”,翰林院檢討項煜進而建議應嚴懲王洽,竟然說:“當年世宗斬了丁汝夔,將士震悚,敵人連夜撤兵。”於是崇禎便順勢拿了王洽,之後王洽就死在了牢中。
古人雲“唯才是舉”,可自詡賢德才能直追秦皇漢武的崇禎於此卻是一點都不沾邊,人事任命完全憑自己的感覺喜好,雖然實踐縷縷打臉,但他一點改的意思都沒有,以後的政事中也是常常有犯。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