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朋黨之爭

字數:3039   加入書籤

A+A-




    nbsp;   溫體仁與周延儒連手將東林黨擊敗,之後便一同入閣拜相,走上了官途巔峰。

    雖同為閣相,但他們之間也有首輔,次輔,三輔,四輔之別,而溫體仁與周延儒在入閣時,周延儒被推為了首輔,溫體仁則被排在了次輔的位置,這讓他十分不滿。

    論智慧才識,品德資曆,自己都要高出周延儒一大截,憑什麽要屈於他之後。於是溫體仁便整天想著如何把周延儒拉下馬,自己上位,而周延儒也察覺到了溫體仁的不懷好意,處處提防著他。

    他們二人的矛盾因次而來。

    而崇禎帝在打擊了東林黨之後,自以為自己憑著聰明至極的政治手腕解決了明代二百年的朋黨困局。但事實上,也正是由於他的自作聰明和自以為是,導致其常常被一些具有真正政治智慧的人引入圈套裏,不自覺的成為黨派中的一員。

    所以,舊的朋黨之爭沒有了,新的朋黨之爭卻已經到來。

    溫體仁很少交結朋黨,但並不意味著他一點兒朋黨都不結交,他的身邊亦聚集了同鄉、同科好友等,隻是相較於周延儒要少的多罷了。

    早在崇禎四年辛未,陳淵還沒有入京之時,溫體仁與周延儒就交過一次手。當年春闈大比之年,有言官揪出本年科舉中有諸多弊端:一是一甲第一名狀元陳於泰竟然就是主考官首席大學士周延儒的連襟姻親;二是一甲3名竟然全都是南直隸人,陳於泰是常州府宜興人,與周延儒同裏,第二名榜眼吳偉業是蘇州太倉人,第三名探花夏曰瑚是淮安府山陽人,全都是首輔周延儒的同鄉;三是榜眼吳偉業的試卷中有明顯的諂媚主考官的意味,不成體統。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攻擊這次考試及有關考官的章疏不絕於朝。考官們和新科舉子們為此都緊張起來。

    崇禎帝對於各種舞弊事件都十分敏感,立即就著手進行了調查。但調查的結果並沒有反應出什麽問題,所謂姻聯,同鄉確是實情,但製度上並沒有規定會試中要回避親屬,更沒有規定同鄉不準錄用。他還特地查閱了吳偉業在會試中的考卷,讀過之後覺得很好,沒有所謂的“襯貼”的感覺,於是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個字。有了皇帝這樣的批示,舞弊一說便不攻自破了。

    這場由溫體仁在幕後指揮的政治戰役,雖沒有扳倒周延儒,但卻動搖了他在崇禎帝心中的地位,至此,周延儒在皇帝眼裏的形象也不在那麽完美無缺。

    本來周延儒能坐上首輔的位置,也全都仰仗真崇禎對他的賞識。這點溫體仁深刻的知道,所以其要想取代周延儒,就需要在君臣兩方麵下功夫,先在輿論、感情上領先一步。

    溫體仁很重視攻心戰,也很善長攻心戰,相比之下周延儒則差的遠了。這從一些小例子中就可以看出來。崇禎二年的內閣閣相錢龍錫在被判死刑又改為遣戍後,出獄臨行前特地去拜會當朝輔臣。

    周延儒對他說道:“皇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上當時十分生氣,幾乎是無法挽回了,我們幾個費了好大的力氣才保住了閣下的性命。”

    錢龍錫當然非常高興,在見到溫體仁時再次致謝。溫體仁卻說:“皇上當時並不是很惱怒。”

    兩人說的完全不一樣,相較之下給了錢龍錫這樣一種感覺:周延儒在故意誇大事實,好突出自己的功績,而溫體仁卻為人忠厚,是真心想救他錢龍錫的。

    於是錢龍錫和他的同鄉親朋們對周延儒便頗具微詞。

    周延儒的政治智慧遠不如溫體仁,幾番交手下來一直處於被動。尤其是孫元化的案子上,要不是有陳淵,他真的就有可能被弄了下去。於是為了自救,他必須要進行一番努力了。

    首先,周延儒決定對吏部尚書閔洪學下手,以此來動搖溫體仁的基礎。由於自己的力量不足,他隻好去求助於那些在朝中興風作浪的東林派言官。周延儒由於鄉籍的緣故本來同東林黨的關係並不壞,在東林黨也還有一些朋友,隻是由於在崇禎元年那次會推風波得罪了東林黨,才反目成仇。但相比之下,東林人對溫體仁更為仇恨,東林黨如今衰敗至此,可以說溫體仁要負主要責任。

    於是,雙方都懷著對溫體仁的仇恨走在了一起,達成了暫時性的政治聯盟。周延儒讓自己一派的張捷等人表示,隻要擠走了閔洪學,在內閣中驅逐溫體仁可以由自己一手承擔。

    東林黨的言官和一些小臣們立即對閔洪學發動了一場攻勢。事實證明,東林黨雖在會推風波之後大幅衰敗,但俗話說的好,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們在言官一派還是保留了相當一部分實力的。

    一時間,給事中王績燦、禦史劉令禦、周堪賡等人紛紛上疏彈劾閔洪學,其中最為直截了當的屬兵部員外郎華允城的參奏,他直接提出:我朝罷設丞相,用人之權由吏部執掌,內閣不得侵奪。而今次輔溫體仁與吏部尚書閔洪學同鄉同黨,閣臣把持吏部之權,吏部曲承內閣之命,任用私人,排除異己。皇上惱恨諸臣專權,其實沒有比這更專權更厲害的了;皇上疑心諸臣結黨,其實沒有比這結黨更嚴重了。

    崇禎帝對這些攻擊閔洪學和溫體仁的官員們都給了一些不太嚴重的懲戒,而在心中對於閔洪學與溫體仁的同鄉身份也不能不有所懷疑。閔洪學不能安其位,終於是在八月引咎辭職。崇禎帝任命曾在天啟初年做過戶部尚書的李長庚任吏部尚書。

    周延儒擠走了閔洪學,算是在與溫體仁的鬥爭中獲得了一次不小的勝利,但他自己受到的損傷也不小。一方麵他這次與東林黨聯手,使得崇禎帝也對他產生了勾結東林謀求私利的疑心。另一方麵,溫體仁和他的黨羽們通過這件事對他恨之入骨,更堅定了整垮他的決心。還有,就是東林黨人士見他並未把溫體仁驅逐出內閣,對他的能力和人格再次感到失望,也不想再同他合作。

    在這種情況下,周延儒的處境相當艱難,他已經自露了馬腳,再也不能把溫體仁怎麽樣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