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兵臨城下

字數:8316   加入書籤

A+A-




    事實上,孫登比諸葛瑾死得還要早。
    但孫登為了不影響前線的軍心,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產生混亂,他在臨死前,曾特意吩咐:
    在陛下的旨意沒有傳回來之前,必須要對自己的死訊保密,也就是傳說中的密不發喪。
    饒是孫權見過大風大浪,但當他突然接到孫登的死訊時,仍是被打擊得六神無主,乃至由心底升起一股懼意,手腳冰冷。
    原因很簡單。
    現在不但是吳國的絕大部分兵力都在大江北岸,甚至連他這個吳國天子亦是如此。
    原本守在後方的太子孫登的突然死亡,整個後方就是真真正正的無比空虛。
    若是這個時候有人在建業圖謀不軌,那後果簡直就是不堪設想。
    想到這裏,孫權立馬就收住了眼淚——此時可不是悲傷的時刻!
    “來人!”
    “陛下?”
    “立刻傳令,全軍退兵!”
    “喏!”
    “還有,帶著我的手令,前往荊州,讓上大將軍……”
    孫權說到這裏,突然又頓住了,臉色有些陰晴不定。
    最終他又看了看一直拿在手裏不舍得放下的太子遺奏,最終還是放緩了口氣:
    “讓人拿著我的手令,去問一問上大將軍,要不要退兵。”
    “喏。”
    安排好了一切,孫權這才像是被抽幹了全身的精氣神,身子一下子就句僂了下來。
    已經正式進入耳順之年的孫權,此時終於真正地像一個普通老人。
    前麵攻打合肥的時候,王淩以精騎襲擾糧道,欲斷大軍後路。
    情況緊急之下,宗親孫韶主動留下斷後,雖擋住了賊人,可是在後退撤出營寨的時候,仍是被魏軍精騎纏了上來。
    孫韶兵少,又是步卒,陣形差點被衝垮。
    逼得孫韶親自率親衛上陣,這才勉強穩住陣腳,可是在亂兵中,被魏軍騎兵長戟刺中受了傷。
    回到船上後,雖想盡辦法救治,但終是失血過多而亡。
    孫韶的死,給軍中士氣造成了一定的打擊。
    故而孫權在得知全琮從壽春退兵,諸葛恪短時間內又拿不下六安後,緊急把他們兩人召至巢湖。
    沒想到才剛剛穩定了軍心,孫權就又得到了孫登病重而亡的消息。
    連續失去兩位親人的沉重打擊,讓他再也支撐不住。
    孫權有些顫顫巍巍地扶著桉幾坐下,再次攤開孫登所寫的遺奏:
    “……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
    他本想命令西邊的陸遜立刻退兵,但話到嘴邊的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正是因為孫登在遺奏裏的這一句話。
    在這個時候,孫權仍是對陸遜抱著一絲希望。
    隻希望他真能如太子所言,“忠勤於時”,攻下襄陽,為自己解憂。
    也可以說,孫權到了這個時候,仍是不甘心。
    這一次,乃是舉國之兵北上,又死了這麽多人,若是沒有無功而返,那吳國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恢複元氣。
    想到日後的內憂外患,孫權在緊急退兵返回建業主持大局的時候,隻能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讓遠在荊州的陸遜視情況而辦。
    畢竟東邊雖然沒有攻下壽春,但總算也是震懾了賊人。
    若是陸遜當真能在西邊配合攻下襄陽,這一次好歹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孫權的想法是挺好,誰料到他才剛剛到濡須口,荊州那邊,再次派人送過來一個十萬火急的消息:
    大將軍諸葛瑾在軍中病亡。
    站在船上的孫權得聞這個消息,身子晃了晃,眼前頓時就是一陣發黑。
    他顧不上在眾將士麵前維持帝王的儀態,一下子就癱倒在船板上,悲聲高呼:
    “天將亡我大吳乎!”
    而跟隨在側的諸葛恪,得知自家大人病逝,也跟著放聲大哭:
    “大人病重,孩兒卻不能侍奉左右,實是大不孝啊……”
    一時間,軍中將士皆是人心惶惶,軍無戰心。
    暫代孫權領軍事的全琮無奈之下,不得不領軍乘船加速離開巢湖,返回建業。
    隨著孫權返回建業,太子孫登病亡的消息,終於開始散播開來。
    而就在這個時候,自吳國出兵以來,一直在神隱的陸遜,終於出現在步騭所領的軍中。
    “上大將軍?”
    陸遜的突然出現,讓步騭有些意外:
    “你怎麽來了?陛下……”
    陸遜豎起一隻手臂,示意步騭不要說下去:
    “到裏麵再說。”
    當下領頭,向著帥帳而去。
    看著陸遜的這個模樣,步騭眉頭微不可見地一皺,然後跟隨其後。
    兩人來到帳內,陸遜轉過身來,對著緊隨其後的步騭,神情嚴肅地問道:
    “步將軍,前些日子我隻讓你退兵至編縣即魏吳荊州邊境)待命,你怎麽直接退到了當陽?”
    陸遜在名義上,有領章豫以西諸事的權利。
    但實際上,孫權為了保證荊州權利的穩定,防止陸遜權利獨大,在人事安排上煞費苦心。
    他讓步騭獨領一軍,駐守西陵即宜昌市,離夷陵不遠),同時防備季漢與魏國,並且直接聽命於他,並不受陸遜的節製。
    陸遜乃是江東大族的代表,而步騭則是出自淮泗集團。
    正如早年的季漢一樣,外來的元老派、荊州派,與更早入蜀的東州派,以及蜀地派,為了自己派係的利益,都曾抱團明爭暗鬥,爭奪話語權。
    就算是現在,新納入的關東世家麵對雍涼豪族漸漸崛起之勢,都不惜放下身段,欲在季漢謀求一席之地。
    而在吳國,江東本土集團與淮泗南下集團,作為孫吳政權中最重要的兩大勢力。
    自然也不可能大公無私,放下成見與私心,共同努力建設美好大吳。
    為了避免陸遜與步騭將相不和,孫權又把性格寬厚的諸葛瑾放在荊州。
    諸葛瑾與陸遜交好,同時早年又曾與步騭交遊,遊曆吳中各地。
    可以說,這些年來,正是因為諸葛瑾在陸遜與步騭之間協調,所以兩者一直能和平相處。
    如今諸葛瑾突然病亡,陸遜在軍情緊急,步騭又不聽自己軍令的情況下,說話間難免口氣不善。
    步騭的官職地位雖不及陸遜,但資曆卻是要比陸遜要老得多,此時自然也不可能就此示弱:
    “上大將軍,非是我不願意聽從上大將軍之令,而是陛下後麵又加急派人送來消息,道及太子薨歿之事。”
    步騭緊緊地盯著陸遜,“陛下給我的信中,言及吳國後方空虛,故而已經領兵退回建業,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如今大將軍即諸葛瑾)驟逝,荊州人心動蕩,吾此舉,亦是為了以防萬一。”
    陸遜卻是不聽步騭的解釋,隻是問道:
    “陛下可曾下旨讓步將軍退兵?”
    步騭默然不答。
    孫權自然沒有明旨讓步騭退兵,但跟隨孫權這麽多年來,步騭又豈會不知道陛下的擔憂?
    “既然陛下沒有讓步將軍退兵,那麽步將軍就仍要聽命於我。”
    陸遜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
    “我可以告訴步將軍,荊州沒有萬一!我現在要步將軍按原計劃,立刻返軍北上。”
    步騭繼續默然不語。
    陸遜見此,深吸了一口氣,放緩了語氣說道:
    “步將軍,此次大吳舉國之兵北上,其耗費不可勝數,有不少物資還是從漢國借來的。”
    “若是此次無功而返,則大吳與大敗而歸無異,至少數年之內無力再動兵刀。”
    “如今漢國威勢日盛,魏賊又分都而治,強者越強,弱者益弱,三國鼎立之勢,還能維係多久,尚未可知。”
    “依今天下之勢,最好是聯魏而抗漢,讓漢國與魏賊拚個你死我活;其下是聯漢滅魏,盡力吞魏土而壯我大吳。”
    “然則大吳與漢國的接壤之處,唯有永安,其地勢之險,雖百萬大軍亦難逆流而攻之。”
    “而且現在魏賊自身難保,若大吳與漢國交惡,大吳則會失去諸多援助,難以從魏賊處補回。”
    “故現在隻能取其下,繼續聯漢滅魏。”陸遜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這才緩了一口氣,“襄陽,是荊州之屏障。”
    “魏滅之後,大吳麵對漢國,若無襄陽,則無以守荊州,步將軍,此乃國運之戰啊!”
    把話說到這裏,陸遜已經算是推心置腹了。
    步騭終於不再沉默:
    “上大將軍所言,吾知矣,既如此,那我就按上大將軍所言,繼續返北就是。”
    陸遜聞言,大喜,深深地對步騭行了一禮:
    “若是此番當真能攻下襄陽,步將軍乃是第一功是也!”
    步騭不敢接陸遜的禮,他側身避開,同樣回了一禮:
    “騭隻為國,不為功。”
    “那某便與步將軍一起努力,齊心拿下襄陽!”
    得到了步騭配合,陸遜沒有停留片刻,立刻又趕往當陽東麵的荊城。
    那裏早已秘密集結了五萬兵力,這是陸遜目前所能調用的極限兵力。
    毌丘儉猜測的沒有錯,攻打柤中的吳軍,確實沒有盡力。
    但他猜錯的是,不是吳軍不想盡力,而是當時諸葛瑾手裏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
    因為荊州的一部分精兵,根本沒有前往柤中。
    陸遜同時還調動了武昌豫章等地的所有兵力,這才湊齊了這五萬人馬。
    荊城處於漢水邊,此時的漢水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吳國的戰船。
    得益於季漢的巨大壓力,魏軍已經好久沒有到南邊騷擾了。
    再加上諸葛瑾率軍攻打柤中,馮永領軍出現在草橋關,更是讓魏軍無睱派出探馬南下遠至此處查探。
    所以毌丘儉根本不知道,有這麽一支大軍,一直在暗中窺探著襄陽。
    得知陸遜歸來,帶領這支大軍的朱然、孫倫等將領立刻來見:
    “上大將軍,你終於回來了!”
    陸遜站於帥桉後,神情肅然:
    “傳吾令,全軍立刻出發,攻取襄陽!”
    朱然等人聞言,頓時就是興奮地大聲應道:“喏!”
    很快,無論是水寨還是旱寨,皆響起了戰鼓與號角聲。
    秘密集結在荊門的吳軍,有如一條潛伏在陰影裏的毒蛇,此時終於亮出了它的獠牙。
    五月正是吹西南風的季節,也偶有東南風。
    但無論是東南風還是西南風,都正好可以借風力。
    江上的吳軍戰船,以樓船為節點,不斷地發出號令,開始升起船帆,向著北邊的襄陽撲去。
    北邊的魏軍,得知諸葛瑾病亡,又看到吳軍退去,隻道危機已除。
    卻是沒有想到,步騭領軍去而複返。
    柤中魏軍差點就猝不及防,若非有精騎為斥侯,隻怕就要被步騭偷襲成功。
    襄陽的守將在得知吳賊使詐後,立刻就要派出援軍,誰料有親衛連滾帶爬地闖進來:
    “將軍,不好啦!吳寇,好多吳寇……”
    “我知道吳寇,不就是吳寇去而複返,想要偷襲柤中嗎?有什麽好緊張的……”
    “不是,不是!”親衛急得話都說不完整了,手指指著外頭,“是水中,水中,吳寇從水麵上過來了!”
    “水麵?什麽水麵……”話未說完,守將臉色就猛然大變,急步上前,拎著親衛的衣領喝差距,“吳寇從漢水過來了?”
    “是,是的!”
    守將扔下親衛,雙步並作兩步走,最後竟是一路小跑,衝上城頭,向著江邊看去。
    果然,東邊的江麵上,鋪天蓋地的戰船,像是要塞滿了水麵,密密麻麻,有如蝗災過境,正向著襄陽這邊馳來。
    守將雙腿一軟,差點就站立不穩。
    他扶著女牆,臉色煞白,喃喃道:
    “賊人,這是欲效關羽故計,分隔樊襄啊!”
    左右同樣是驚慌不已:“將軍,我們怎麽辦?”
    “慌什麽!襄陽乃是堅城,昔日關羽圍攻襄樊,華夏震動,猶不能破城,區區吳寇,難道還能比得過關羽之勇?”
    襄陽守將乃是軍中老人,當年也是經曆過襄樊之戰,累積軍功才爬上來的。
    “傳我軍令,拉起護城河的吊橋,緊閉城門!”
    “還有,趁著賊人沒有斷絕水麵,立刻派人前往北岸,傳遞軍情!”
    襄陽北靠漢水,南倚險山,又是堅城,無論賊人是從南還是從北邊過來,都有險可依。
    又有北岸的樊城互為呼應,可謂是易守難攻。
    襄陽守將雖然被吳軍的戰船之盛所震懾,但他總算是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開始做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