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九原受阻

字數:4487   加入書籤

A+A-




    nbsp;   九原是秦始皇時期所建,也是頗為壯觀的地方,當年城池建好以後,秦始皇去巡視,結果還沒到九原,就死在了路上。

    其城南麵長河,北背連山,地利優勢太明顯,張涼此次攻城器械準備不足,圍城十數日,居然久攻不下。

    張遼、太史慈等人都來找張涼進諫:“主公,這城被匈奴異族經營時日已久,城中糧草充足,不出死力,恐難以攻下!”

    張涼最討厭這種攻城戰,此時也很煩惱,問道:“你等有何計策?”

    “請主公下達死令,限定時日破城,如此將士必定用命!”太史慈一向勇猛,看到張涼雖然圍城十數日,但很少派人攻城,幾乎就是圍而不攻,內心瘙癢。

    “死命攻城?”張涼抓了抓頭皮,“恐傷亡太大,容我再想想。”

    九原城在行政上隸屬於並州,自從刺史丁原死後,並州一片混亂,如今上黨太守張揚勢力最大,招兵買馬四處攻伐,遲早要把整個並州納入麾下。

    張涼這次出兵,完全是奉命行事,幫忙於夫羅,打下這座邊疆城池自己幾乎撈不到什麽好處,至少目前得不到好處,犯得著那麽盡心盡力流血犧牲嗎。

    因此張涼是故意采取了圍困的辦法,以希望能夠熬到敵軍糧盡,發生兵變。可沒想到敵軍還沒什麽動靜,自己的糧草倒是快要被耗光了。

    另一邊的漁陽郡,蔡琰的住宅內,丫頭小紅正邁著她那小碎步急行,邊跑邊叫:“小姐,小姐,老爺回信了!”

    聽到聲音,蔡琰也從廂房中跑了出來:“快讓我看看!”

    也難怪,她一個女子,離開了父母,生活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幸好還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丫頭和可以算是半個父親角色的管家。

    自從上次張涼派人把她的親筆書信送去長安,到今天整整過去了兩個月,終於收到了父親的回信,讓她迫不及待地打開閱讀,看著看著眼淚忍不住留了出來。

    蔡邕在信上先是表達了得知自己女兒平安的欣慰,同時闡述了當前長安朝廷的狀況。

    認為董卓弄權,年幼的漢獻帝十分可憐,需要人陪伴,他作為漢室老臣,不能夠在這個時候為了自己的安危而獨自逃離長安。

    最後蔡邕也關心起蔡琰的終身大事,根據他在朝中聽人談論起天下諸侯,張涼的口碑還不錯,年紀又和女兒相配,如果可以,讓女兒爭取自己的幸福。

    古語有雲:男大當婚,女長須嫁。這是亙古不變的傳統,古人本來成婚就早,如今蔡琰已經十八歲,老父親雖然不在身邊,也想要給她做主。

    “那個人長得倒是還可以,隻不過除了在戰場上特別精神外,平時都是懶洋洋的,嫁給他?”靜下心來的蔡琰已經在想這件事了。

    回到九原,圍城戰仍然沒什麽進展。這天早上,張涼正在感受大漠風光,突然感覺鼻腔一癢。

    “哈欠!”柔了柔鼻子,張涼罵道,“是哪個不知死活的在背後說我!”

    這時一個親兵突然趕到,大聲報告:“周校尉有急事求見!”

    “周倉!”張涼疑惑道,“他不是去劉州牧那裏催糧草了嗎,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

    “屬下不知道,周校尉匹馬而回,十分疲憊,言道有緊急軍情上報!”

    張涼一驚,翻身上馬,朝身旁的典韋一招手:“走,回去!”接著虛空揚鞭一響,坐下大宛馬揚蹄而去。

    在營寨裏終於見到了周倉,隻見他一臉疲憊,嘴唇發幹,一身塵土。

    見到張涼,立即下跪道:“啟稟主公,大事不好,北平太守公孫瓚與劉州牧交惡,如今起兵五萬,殺奔廣陽郡。”

    “什麽!”張涼大驚,雖然早就知道公孫瓚和劉虞遲早要鬧翻,但此時得知這個消息還真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是吃驚,更重要的是漁陽地處廣陽和北平中間,公孫瓚要去劉虞所在的廣陽郡,必定要經過自己的漁陽郡。

    周倉接著道:“公孫瓚大軍攻破我漁陽郡狐奴與潞縣兩城,大軍直逼廣陽,且分兵一萬進攻漁陽城,趙校尉兵少不敢異動,唯有堅守城池,特遣小人八百裏流星馬前來匯報。”

    張涼聽了大怒:“公孫讚老匹夫,居然想要破我漁陽,簡直欺人太甚!”

    原來劉虞和公孫瓚在對待北方外族的政策上曆來有分歧,劉虞要采取懷柔政策,多次給烏桓首領贈送禮物。

    而公孫瓚卻是用鐵血政策,自從當上了北平太守,厲兵秣馬,對烏桓多次出兵。劉虞屢次勸說,毫無效果。

    本來公孫瓚和張涼一樣,屬於劉虞的部下,居然公然不遵法令,劉虞豈能不怒,直接上表朝廷控訴其罪,且準備消減公孫瓚的權利。

    公孫瓚得知後大怒,也上表朝廷,誣陷劉虞辦事不利,勾結外族。

    兩人互相指責,誰也說不清楚。此時朝廷由董卓專政,哪有精力與能力來管這些破事,直接導致兩人關係越發緊張,矛盾日益加深。

    就在前不久,公孫瓚公然反抗,派兵將劉虞準備給烏桓首領的禮物給搶劫了。

    劉虞一怒之下準備征兵討伐公孫瓚,不料機事不密,泄露了風聲,於是公孫瓚先發製人,率先起兵。

    劉虞不善軍事,手下多是文官,曆史上就沒度過這一次劫難,兵敗被公孫瓚所殺。但如今張涼的到來改變了格局。

    張涼本次征討九原,除了留五千步卒給趙雲和斐元紹守漁陽,其他兵將全都帶在身邊,總共三萬人,其中輕騎兵兩千,武將有太史慈,典韋,張遼、周倉、徐榮,文官是田疇。

    張涼大罵了公孫瓚一番,心中惡氣才稍有緩解,然後召集眾將,讓周倉再把情況向大家匯報一番,接著問道:“諸位看,如今我軍該當如何?”

    此時田疇進諫道:“主公,劉州牧兵微將寡,恐難以抵擋公孫瓚的圍攻,況且漁陽乃我軍之根基,萬一有失,我等將無處安身。屬下建議盡早拔寨,回軍相助。”

    張涼點點頭,又詢問其他將領,全都一致同意罷兵回幽州。

    張遼又道:“既然已經決定退兵,應當速行,避免消息泄露,讓九原城內須卜骨有機可乘。”

    聽了這話,張涼猛然一驚,自己聽到漁陽有事,心亂如麻,一心隻想著回救,忘了此時正處於戰鬥中。

    心想一個人的智慧與精力真有限,真必須多聽人的建議。

    於是下令道:“全軍早點休息,今晚乘著夜色拔寨回漁陽,人銜枚,馬去鈴,不可鬧出聲響;命張遼帶領精兵兩千斷後,確保大軍安全。那須卜骨不來則已,若敢追來,定叫他有來無回。”

    “屬下遵命!”各位將領準備去了。

    當夜張涼全軍悄悄地撤離了九原,精兵斷後計策也沒起到什麽作用,因為須卜骨根本沒追來,至於是他不敢來追還是沒有發現就不得而知了。

    190年10月,二十一歲的張涼官職揚威將軍,任漁陽郡守,帶領三萬軍隊撤離九原。

    這一次雖然沒有攻下九原,但威震了須卜骨,且收複了雲中,對於夫羅總算有了交代。

    張涼讓於夫羅在雲中就任了匈奴單於的位置,於夫羅對張涼千恩萬謝,答應以後隻要張涼有任何需要用得上他的地方,盡管開口。

    而張涼則趁機和於夫羅建立商業聯盟,以後南匈奴的牛羊馬匹,隻能在張涼的上古郡交易。

    另外張涼還以保護地方安全,抵擋須卜骨反撲為名,讓郝昭帶領兩千兵馬駐紮在雲中城,和上古郡相呼應。

    這樣一來,張涼實際上已經控製了雲中這個和幽州、冀州、並州都有關係的交通樞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