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千金買馬骨
字數:4386 加入書籤
nbsp; 除了分配戰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議題,那便是如何處置被俘的叛軍和後金軍。
“尚可喜所部背叛朝廷,投降建奴,全都該殺!”侯監軍才問起俘虜該如何處置時,沈誌祥便冷冷的說道:“便連跟隨他們一同投降的遼民們也該殺!這有什麽好商議的?”
金日觀等諸將皆露不忍之色,鄭衝卻道:“沈遊擊,尚可喜麾下那些將士雖然曾今反叛,但臨陣倒戈,捉了尚可喜來降,也算有功,不可濫殺,況且殺俘不祥。我以為當教細細查問,將數內叛逃時的首惡盡數誅除即可,其餘被裹挾之人將功折罪,打散後編入各部如何?”
沈誌祥冷笑道:“鄭公子,一日不忠,百日不用,若這些人不想跟尚可喜一同叛逃,當時就該起兵反了尚可喜,而不是臨陣之前,走投無路方才捉了主將來降。若是將他們編入軍伍,誰人敢用他們?就不怕哪天陣仗上,一旦失利,他們綁了主帥去請降麽?依我看,還是殺了幹淨。”
沈誌祥這人雖然討厭,但這話說得不錯,尚可喜所部叛軍那晚在海灘上,走投無路便捉了尚可喜投降,這種軍隊的士兵,哪個將軍都不會喜歡,還真怕哪天把自己也賣了。
鄭衝不由得陷入了沉思,金日觀皺眉插口道:“若是都殺了,隻怕有許多無辜之人,不若將他們編為輔兵,罰做苦力好了。”金日觀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同,沈誌祥冷笑道:“若是今後再有人勢孤而投靠建奴,麾下將士也不阻攔,隻想著就算再回大明來,也能保住性命,那誰還肯死戰?!”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安靜了下來,沈誌祥說的沒錯,此刻東江鎮孤懸海外,時常都是敵後作戰,常有被圍困的風險。若是這一趟這些反叛的士兵們能活下來,便會給人一種暗示,被迫投降能活命,就算將來再回大明也不會追究責任。一旦軍隊被圍,將領意誌不堅,定會率軍投降,便再無人肯死戰了。
鄭衝微微詫異,這話會從沈誌祥口中說出來,因為沈誌祥這人在後世曆史上可是投降了滿清的。這家夥在沈世魁、金日觀等人戰死之後,收攏敗兵退守石城島,想要繼續坐沈世魁總兵的位子,但明廷沒有準許,於是這家夥便投降了建奴,隨後跟隨孔有德征討南明,平定湖南,受封續順公,這沈家續順公居然傳了十三世,一直混到光緒年間都還是王公世家,真是愧對戰死皮島的沈世魁!
一個後來投降滿清的人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的確讓鄭衝有些詫異。
“不可,不能殺!”鄭衝忽然朗聲說道,諸將皆是目瞪口呆的望著鄭衝,隻聽鄭衝緩緩續道:“這些人肯捉了尚可喜來降,說明心中已有悔意,豈能濫殺?!更兼建奴那邊還有許多被逼無奈歸附的漢人,若是我們將回歸之人殺了,豈不是寒了想要歸明者之心?!”
說到這裏,諸將皆是一陣訝然,隻見鄭衝站起身來,踱了兩步後緩緩說道:“尚可喜所部,我們不但不能殺他們,還要獎敘他們的軍功,並將此事廣為宣揚!”
傅青主最先反應過來,撫掌笑道:“公子妙計,此舉有千金買馬骨之效。試想那建奴女真人口本來就少,死一個少一個,他擄掠我大明許多人口去,本就是想著以漢製漢。但若是我們能善待回歸之人,必定讓建奴那邊身在曹營心在漢之人還能留下希望,待得時機成熟,便會回歸大明,這樣對建奴是極為不利的。”
鄭衝頷首道:“不錯,今後對於回歸之人,隻需仔細查問,誅除像尚可喜這樣的首惡,從者不問,若是能捉得首惡回歸者,還給予獎賞。那已經投降建奴的那些漢奸,隻怕夜裏都會睡不好了。”
侯隆也聽明白了,笑著說道:“正是這話,建奴和孔、耿等漢奸若是知道這個消息,隻怕今後領軍出征都要小心,隻怕一不留神便被屬下捉了,臨陣倒戈。哈哈哈,妙計,好計!”
諸將聞言也覺得此舉可行,當下紛紛頷首讚同。的確,現下隨著孔有德、耿仲明大舉成建製領軍歸降建奴,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頭,此前雖然建奴那邊也有漢人,但許多都是被俘投降或是勢孤而降。孔有德、耿仲明這兩人卻是率領水師並許多軍民一起投降,意義絕對不一樣,所以才有後來尚可喜跟風投降的。
要止住這種風氣,以殺無赦來震懾,絕對隻會起到反效果,這會讓許多內心裏不願投降而隻是被逼無奈投降的人,斷了回歸大明的念頭。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爭奪天下其實就是在爭奪人心,這一點上不可否認,建奴皇太極胸襟寬廣,做得的確是很好。最好的一個例子便是祖大壽的例子,崇禎四年,祖大壽在大淩河被圍,不得已詐降後金,皇太極厚待祖大壽,並對祖大壽毫不懷疑,當祖大壽提議回錦州召集舊部來降時,皇太極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祖大壽回到錦州後便再次舉兵抵抗後金,背棄了與皇太極的約定,皇太極也沒有殺留在後金營中的祖大壽之子祖可法等人,反而依舊厚待,並不斷寫信勸降祖大壽。
而祖大壽對皇太極的招降置之不理,接著與後金軍作戰,一直到崇禎十五年,祖大壽被圍錦州一年,軍糧斷絕,城內殺人為食,最後祖大壽見解圍無望,才最終投降了後金。前後曆時十一年,祖大壽做了一個大明臣子該做的一切,而皇太極也將千金買馬骨這一招做到了極致,最後終於成功降服了祖大壽。
而後祖大壽其實並未替滿清立下太多的功勞,但他起到的典範作用卻讓滿清招降漢將漢臣更加容易,這就是皇太極費盡心力也要收降祖大壽的原因。
同樣的若是明軍能夠一樣的寬厚對待再次背反後金、回歸大明的軍民百姓,那麽在爭奪人心之上,也才能保持不落下風。要是殺了那晚投降的尚可喜所部將士,那今後誰還敢再投降你呢?
沈誌祥見諸將都讚同鄭衝的說法,也隻是冷笑,不再多說什麽。當下侯隆便按鄭衝建議,定下一條規矩來,今後回歸大明之人,不問前罪,隻誅首惡,若是能捉得首惡回歸者,當重重封賞。
接著侯隆又提筆將此事詳細寫成奏報,奏陳朝廷,建議朝廷對那晚捉得尚可喜投降的將士陳進喜、蔣武才等一百餘名將士進行封賞,餘人不論其罪。
而朝廷旨意未到之前,尚可喜所部投降的將士先打散分配各軍中繼續效力,同時還有救回的尚可喜部遼民,則編入皮島遼民村落中,稍後鄭衝會將他們安排到南浦港做工人。還有鐵山大營中捉獲的漢人輔兵們,也一同編入明軍的民夫隊伍中,繼續為明軍效力。
接著又說起其餘俘虜來,尚可喜、許爾顯、班誌富等首惡自然是不能活命的了,但侯隆建議將這些首惡遞解進京,交朝廷處置。
鄭衝知道侯隆的意思,這些叛將遞解進京後,隻有一個下場,那就是菜市口淩遲處死,傳首九邊,以儆效尤。這回鄭衝沒有什麽異議,像尚可喜等人這種首惡,自然該有此報。
同時還有被生擒的許多建奴俘虜,侯隆也建議遞解進京,獻俘京城,也好漲一漲民心士氣。
侯隆的想法很好,但他忘了一件事,如今皮島上除了龍須號外,能用的戰船不多,後金俘虜不少,這樣一算來,難以將這許多俘虜都運回京城去啊。
當下鄭衝便建議還是先奏報朝廷,若是朝廷有意要將俘虜運送進京,那就讓登萊水師派船過來運送,畢竟龍須號此刻不能離開皮島。
商議完軍功與俘虜之事後,又說起戰利品分配來。原本沈世魁已經派兵守住了鐵山大營內的糧倉府庫,就是打算獨吞這些糧草器械鎧甲,但現下沈世魁身故,侯隆以監軍之職暫攝主帥之位,那這些戰利品分配自然是要重新分配。
軍糧自不必說,島上缺糧,鐵山大營繳獲的糧草雖然極多,但積穀防饑,這些糧草是不能隨便分配的。當下侯隆便按鄭衝建議,將軍糧統一集中管理,各軍按需求發糧,控製住糧草,也不怕各部會有什麽異動。
其餘鎧甲、器械自然是補充給各部軍馬,這個倒也不必節省,接下來還有大戰,軍中武備充足,戰力也能提升。說起建奴鎧甲來,樣式其實多是相仿明軍,就算服色不對,也可將鎧甲穿在其中,外麵用明軍戰袍包裹便是了。至於繳獲的建奴旗幟、印信等偽物自然是要連同奏捷文書一同先送入京城去報功的。
奏捷文書、報捷的物事、連同葉臣等人首級都準備好後,鄭衝便請皮島水軍中安排了三艘百料的福船負責運送,數內少了阿山首級,隻因阿山墮入海中,未能找到屍首,隻得以阿山的將旗印信為憑奏報戰功。
鄭衝派了俞碩明前去進京報捷,侯隆這裏也差派了跟隨他的兩名小太監一同回京,皮島上則是金日觀、陳平朝和沈誌祥三人各派了自己心腹將領各一人,一同跟隨進京報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