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不如她

字數:3933   加入書籤

A+A-


    北部邊境。

    沈玦拆開趙寧安的回信,紙上一片馨香襲來。

    瞧見信上趙寧安這和自己如出一轍的字跡,以及如出一轍的話語,沈玦的麵色,似乎更冷峻了些。

    軍營裏,他身旁的兩個副將啃著冷硬的窩窩頭,偷著說閑話兒。

    “誒,老四,你猜世子妃給咱們老大寫了點什麽東西呀?咱們老大的麵色都黑成鍋底了。”一個副將問道。

    “我怎麽知道?咱們老大這表情萬年不變,誰知道黑不黑啊,沒準心裏高興著呢。”另一個副將咬了一口窩窩頭,聲音含糊。

    倆人談的熱絡,突然聽得沈玦沉聲說道:“老四,給我備一份筆墨紙硯。”

    “啥?”副將咽下嘴裏的窩窩頭,有些不解,“老大,這荒郊野嶺要打仗的地方,要筆墨紙硯幹嘛?”

    沈玦折好趙寧安的回信,珍重地收好,一本正經道:“打仗久了,煞氣太重,本將軍要練字靜心。”

    兩個副將麵麵相覷,暗自琢磨著,先前戰場上麵無表情殺敵軍如切菜的時候怎麽不嫌棄自己煞氣重?將軍娶了媳婦,果然是大不同了。

    邊境戰事吃緊,沈玦到底是沒能練成字。

    數九寒天一到,眼瞅著就要過新年。

    邊境這邊捷報頻傳,士氣大漲,失陷的兩座城池已經被將士們奪了回來。

    沈玦並未停下,帶著三十萬鐵騎一路追過去,馬踏突厥諸部,將突厥大軍生生逼退了草原西北五百裏。

    京都的百姓們聞之振奮,朝堂一派祥和。

    正值聖上龍顏大悅之時,三皇子突然上奏道:“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聖上看向三皇子,麵色威嚴道:“何事?”

    三皇子正色起來,“回父皇,突厥欺我邊境已久,今次大獲全勝,更待乘勝追擊。兒臣負責糧草押解之事責任重大,恐力有不逮,特請求驍勇侯府嫡次子項子墨隨行,一並負責押解糧草事宜。”

    三皇子態度恭謹,說罷,看了項子墨一眼。

    項子墨初入朝堂,得了個閑職,還沒舒坦一陣子便聽到了這席話。

    他眼底閃過一絲冷意,心底隱隱有些不妙,暗地裏想著,莫不是三皇子查出了府內那件鳳袍的首尾?

    項子墨心裏轉著彎彎繞,麵上卻含笑對三皇子點了點頭。

    三皇子掃他一眼,笑道:“聽聞項駙馬早年遊曆天下,一腔誠誠報國之心,這件押解糧草造福我邊境百姓的大事,想必項駙馬不會推辭吧。”

    這是存心給他下套呢。項子墨半眯著眼睛,風度翩翩地笑了笑:“承蒙三皇子器重,隻是微臣初入朝堂,資曆尚淺,此事不敢冒然應下,全憑聖上定奪。”

    “父皇以為如何?”三皇子不肯鬆口,轉頭恭敬地再次請奏聖上。

    聖上思量片刻,望著台下心思各異,隱隱成了兩派的大臣們,心生厭惡,沉聲道:“押解糧草,茲事體大,著項子墨同去。”

    這事,板上釘了釘,項子墨麵色霎時間便僵了僵。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也隻是僵了一瞬,他溫潤地笑了笑,應了聲是。

    三皇子和項子墨押解糧草的事兒,不日,便傳到了錦梁王府。

    趙寧安沒曾想,她稍微點撥一聲項子墨和六皇子有所勾結,這還沒過幾日,三皇子就謀劃了今日這出戲。

    將項子墨壓在自己手裏,使得驍勇侯府和六皇子不敢輕動,也算是一步穩妥棋子了。

    隻是,三皇子難道不怕項子墨和六皇子來個裏應外合,把他逼死在去往邊境的路上?

    趙寧安想的深遠,她倒不是擔心三皇子的安危,而是擔心邊境將士們的糧草。

    這個節骨眼上,突厥大敗而歸,沈玦勢頭正好。若想讓他退兵,除了交上降旗、俯首稱臣以外,便隻有斷了將士糧草後路這一個法子了。

    糧草事宜關係重大,由不得趙寧安不擔心。

    趙寧安思索片刻,托紅玉送了一封信給三皇子,讓三皇子多注意項子墨。

    畢竟是能寫出興國論的人,若真個在暗地裏使壞,項子墨這樣的偽君子,遠比真小人可怕得多。

    做得此事,趙寧安備好茶點,拜訪了沈老王爺。

    倆人密談良久,除了當事人,沒人知道趙寧安和沈老王爺談了些什麽。隻是趙寧安出了沈老王爺的院落時,手裏多了一塊王府主子的令牌。

    見此令者,如見沈老王爺本人。

    這麽大的權勢,都給了趙寧安,沈炳丘心下好奇,沒忍住,終究是問了一嘴。

    沈老王爺一開始並未應聲,隻苦苦瞅著他桌前擺著的一個被殺的片甲不留的棋局,一邊念叨著“這小丫頭心眼真毒”,一邊擺弄著棋子尋思出路。

    沈炳丘等得時間太長了,乃至他以為沈老王爺是不想提這事的時候,沈老王爺突然說道:“這丫頭厲害啊,我不如她。”

    沈炳丘一個激靈,能讓曆經兩朝帝王,叱吒風雲大半輩子的沈老王爺說出這番話,他實在是想不透。

    沒等沈炳丘想透,他發覺,王府內又有了大動作。

    一批一批的私兵暗衛被趙寧安派遣了出去,也不知道派去了哪裏,都沒了蹤影。

    而這個時候,三皇子和項子墨整頓好了糧草,粼粼車馬,開赴往邊境。

    約摸過了五六日,朝堂消停了下來,尋常百姓家開始張羅著過年。

    京都各層權貴的內外上下,也都忙碌了起來。

    錦梁王府中的小廝,殷勤地換了門神,掛上沈老王爺親筆書寫的聯對,新油了桃符,掛上了大紅燈籠。

    府內處處喜慶,盛世一片繁華。

    這個大好的日子裏,聖上擬了旨,要在除夕夜宴請百官,普天同慶。

    這本是一件大喜事,可當天,百官推杯至盞,舞女助興,聖上卻遇了刺。

    天子遇刺,昏迷不醒,驚詫眾人。

    同一時間,剛行至北部邊境的三皇子和項子墨,也遭遇了埋伏。那些押解的糧草,突然間失了火,被燒毀了大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