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第 128 章
字數:5104 加入書籤
紅樓之黛玉養了一隻貓!
聽到周航讓她再說一遍,黛玉不由得愣了一愣, 腦袋一時空白, 想了想,她抿了抿唇。
“我說, 若是糧食產量能高些便好了, 百姓也不會再受饑餒之苦。”
周航一拍手道“正是這句!”
黛玉皺起眉頭,心想這句話說起來容易, 想要實現卻是難上加難。田地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憑空再冒出新的來。即便有可供開墾的荒地,也沒那麽多的人去開, 何來提高產量隻之說?就算有多餘的田地,遇上災年, 照樣是顆粒不收,又有什麽辦法?
不過,她見周航此刻十分興奮,也不好意思打擊他。
“這句怎麽了?”她換了一種比較溫和的語氣問。
“好玉兒,你可真是我的福星!”表現的頗為興奮。
他興奮時候下意識的動作便是上前一步, 想抱一抱黛玉, 被黛玉紅著臉躲開了。他愣了愣, 絲毫不見氣餒, 嗬嗬笑道“據我所知,山東多種小麥,秋播夏收,一季要大半年的時間, 畝產尚不足百斤。一個八口之家的農戶,至少要種二十畝地才能勉強糊口。這還是在年成好的情況下,若是碰到年成不好的時候,便連溫飽也不能夠了。”
林府藏書多,其中不乏農業之類,黛玉也有過涉獵,這些自然是知道的。聽到這裏,黛玉點了點頭,看著周航,示意他繼續說。
“小麥豐收之後,百姓們多是種些蔬菜、大豆、高粱、薏苡之類,這些作物的產量便更低了。我在想,若是引進一種產量非常高的糧食作物,不就能解決饑民的問題了?”
黛玉問“什麽產量高的糧食?”
周航道“紅薯。”
“紅薯?”黛玉重複了一下,皺著眉頭努力想了想,“這東西……我倒聽爹爹偶然提過一兩句,是從海外番邦引進過來的。聽說,隻在南部沿海的地方有種植,但是產量不高,而且也不如稻米口感好,百姓們多不願意種的。”
周航在紅樓世界裏從來沒有見過紅薯,還以為紅樓時期這種作物還沒有引進。今日聽黛玉一說,不由訝異道“我們這裏有紅薯?”
黛玉點點頭“有啊!”
周航又問“土豆有嗎?”
黛玉搖搖頭,“這個……我倒沒聽說過,航哥哥還是去問問司農卿吧。”
司農卿掌勸課農桑?水利?救荒等事,全國有多少種農作物,哪裏又引進了新的品種,他最熟悉不過了。
回去之後,周航便找來司農卿詢問。方知早在二十多年前,便有南部靠近海岸的百姓引入了紅薯和土豆這兩樣糧食作物。但因為產量很低,而且不容易存活,多數農戶對此並不買賬,隻有極少數的百姓願意種這兩樣東西。還有便是一些貴種些嚐鮮,麵積都不大。
和土豆相比,紅薯更為甘甜可口些,倒頗受歡迎,這兩年種植麵積多了些。但也都是些富裕的農戶,種來作為一種水果吃。普通農戶,為了能夠糊口,還是以種植小麥、稻穀為主。
周航雖出身富庶之家,卻並非不識五穀的少爺。他幼年常隨媽媽到鄉□□驗生活。據他所知,在二十一世紀,紅薯畝產可達兩千到四千公斤。紅薯是個適應條件非常強的作物,對土地等各種要求也低,南方、北方都能種植。即使古代種植技術欠發達,畝產應該也不至於太低,至少應該不低於一千公斤。要知道新中國成立後的動亂時期,老百姓們吃不上飯,可都是靠著紅薯活下來的。
至於土豆,產量也不會低於紅薯。
可無論是林黛玉還是司農卿都說是因為產量低老百姓才不願意種植,這其中一定有什麽是他忽略的。
周航於是細問百姓們都是怎麽種紅薯和土豆的,才知道之所以產量低,乃是是種植的時令不對。老百姓們還像種植稻米、小麥一樣,秋播夏收,自然是行不通的。
雖然心裏明白紅薯、土豆之所以低產的原因就在於此。
可是周航卻不好貿然提出來,不然不好解釋原因。畢竟他並未接觸過農業,就算他說出來,別人也未必信,還當他為了自圓其說在胡說八道呢。
不過,別人不能說,自己的親生父親還是可以說說的。
回去周航便跟李昭說了。
李昭聽完皺了一會子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麽。過了一會兒,他問周航如何得知。周航便理所當然的道“我跟我媽去種過紅薯、土豆,就是五六月的時候播種,兩三個月就能收獲。時間剛剛好,不會影響小麥的秋播,父皇何不在山東推行?試試也沒有壞處不是嘛。”
對於周航稱自己母親為媽媽而非母親或母後之事,李昭早已見怪不怪。
“你跟你母親一樣,腦袋裏總有許多稀奇古怪的主意……”
說到這,他笑了笑,眸子中帶著懷念,還有些許的幸福。這在他身上很難見到,周航也不由愣了愣。半晌,他又歎了口氣,道“推廣倒是不難,可若讓百姓心甘情願的種這兩樣東西,卻不容易……”
人們對於新出現的事物總會有某種來曆不明的抵觸心理,這點周航可以理解。他也確信,百姓們一旦發現種植紅薯、土豆的好處,不用朝廷督促,也會心甘情願的自覺種植。
但現在不是還沒到那一步嗎?
好處還沒抬到明麵兒上,百姓們不會為還沒看到的東西買賬。
事情就這麽擱置下來,正在周航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為此事焦頭爛額之時,司農卿突然求見,稱有要事稟報。
周航當即命快傳——
司農卿是個四十有餘的中年人,進士出身,長相儒雅,留著一撮山羊胡。
他告訴周航,收到嶺南最新信報,說芸洲縣種出了畝產兩千多斤的紅薯。周涵忙問是怎麽回事,司農卿這才娓娓道來。原來去歲一個普通農戶之家收獲了稻穀之後,在田地裏中了大豆,眼看著就要結豆子了,誰知當地的一個大戶人家要做一場法師,人馬來往,踩壞了很多。
事後那大戶人家賠了錢,所賠錢財的金額遠遠超過其踩壞豆子的金額。農戶借了錢自然高興,但看著被踩壞的莊稼也是心疼,可彼時時令已過,再種植大豆也晚了。若是不種,任由田地荒蕪,又未免可惜。想了想去,便種了些紅薯,想著能收獲些更好,不能收獲也便罷了。誰知道到收獲的時候傻了眼,紅薯的產量遠超從前,竟然達到畝產兩千多斤。
遠近聞名的百姓看了都覺得稀奇,都說下一年也要種些瞧瞧。
不知不覺,這件事越傳越廣,後來就傳到了當地縣官耳朵裏。又經過長時間的發酵,連州府官員也知道了,便有官員上報司農卿,讓他上疏朝廷,推廣紅薯種植。
周航一聽,這是好事,及時雨啊!
當即帶著司農卿前去麵聖,說明緣由。李昭一聽,也是大喜,問是哪個農戶最先發現適合紅薯種植的時令的,這可是大功一件,他要好好獎賞。既然已經確定紅薯是一個高產的作物,而且時令也跟稻米、小麥並不衝突。李昭當即決定在山東大力推廣,由周航親自掌舵製定推廣措施,林如海和司農卿輔助。
至於那個農戶,李昭也快馬加鞭派人請他過來。
此舉正和周航之意。他正擔心若隻是空口白話山東百姓未必相信,還須那個農戶現身說法或許還有用。
晚上,周航又瞅空兒溜到林府,將皇帝已決定先在山東大力推廣紅薯種植之事告訴黛玉。黛玉想了想說“山東的百姓世世代代都是秋種小麥,夏植五穀,如今朝廷突然讓他們種一種對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作物,他們未必願意。”
周航也正為此事發愁,聞言他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黛玉歪了歪頭,又道“據我所知,老百姓之所以不願種紅薯,主要是因為產量低,其次,還是紅薯的吃法過於單調,除了生吃就是水煮,口感終究差些。你看這樣如何,除了讓百姓知道紅薯不像他們原來認為的那樣產量低,還要讓他們知道,紅薯其實也可以有不同的吃法。”
周航深以為然,他暗道,林妹妹果然是林妹妹,雖然處於深閨之中,但是見識不凡,而且頭腦靈活、思維迅速。若是生為男兒,應該能在古代社會裏創出一番事業來的。
“還有……”黛玉又說了一句,“老百姓多有從眾的想法,推廣紅薯之事,若是有一個大戶人家主動站出來支持,多多的種植紅薯,百姓看見自會效仿,倒可剩下不少的力氣。”
“你是說……”周航道。
“還記得寒煙嗎?”黛玉挑眉問道。
周航點點頭,眸子中閃過了然的情緒,他看向黛玉,黛玉也正看他。二人相視一笑,知道是都想到一塊去了。二人都想到了魯國公太夫人,魯國公祖籍山東,在當地可是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擁有眾多的田莊和土地。太夫人又是個樂善好施之人,有救山東百姓於水火的好方法,她應該劊拒接。
況且黛玉於寒煙有恩,看著這個份上,黛玉若是開口求助,她也會幫上一幫。
此事若成,也是一件大大的善事,於太夫人也是極好的。
“玉兒,你可是幫了我的大忙。”
黛玉說完,便隨意的在一塊草地上做了,有一下沒一下的揪著地上的草。周航想要上前與她並排坐下,誰知剛走過去。忽聽得空間外魚丸“喵嗚喵嗚喵嗚”連叫三聲,這是有人來了。
黛玉也回了神,放出神識感應一下,知是父親過來,給周航使個眼色,示意他一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