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 134 章

字數:5600   加入書籤

A+A-


    紅樓之黛玉養了一隻貓!
    平常沒有大朝會的日子,林如海都是跟女兒林黛玉一起用了早飯, 再去衙門當差的。自接了輔助太子調度糧草的活計, 一大早便要進宮議事,往往來不及在家裏用早飯。
    夏日, 清晨的空氣十分清新, 帶著新鮮的泥土味兒,亦是十分涼爽。黛玉喜歡早起喜歡在自己院子的小花園裏散散步, 喂喂鸚鵡、小鳥,再逗一逗貓兒。
    這日林黛玉正在花園裏轉悠,聞得外麵似有車馬之聲, 便問是怎麽回事。
    丫頭出去看過,回說“是老爺出門。”
    黛玉皺了皺鼻子, 低聲問“可用了早飯?”
    “這個……奴婢倒不知道。”丫頭抬起臉,笑道“要不,奴婢再去問問?”
    看見黛玉點了點頭,那丫頭便一溜煙跑出去,片刻之後又跑了回來, 道“聽伺候老爺的人說, 廚房原是預備了早飯的, 但老爺說沒什麽胃口, 便沒用。”
    經過一整夜睡眠,早上起來是人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時期,也是最容易感到饑餓的。一晚上沒吃任何東西,雖是在睡眠之中, 消耗卻是不可避免的,早起之後急需補充各種膳食。若是早飯不用,人一整個上午的狀態便會不好,長久下去,極消耗身體。
    想著,黛玉慢慢的走回屋子,取出匣子裏的卡通小人,掐訣放了出去。
    目標自然是皇宮。
    林如海這個時候出府,肯定是進宮去了。林黛玉告訴周航,父親在家裏未曾用飯,讓他準備些,最好是些易克化的食物,父親今日胃口不好之類等等。
    做好這一切,又去院子裏轉了轉,恰了不少海棠花、牡丹花,和幾個小丫頭湊趣兒編了個花籃。做完這些,也大約到了用早飯的時間。紫鵑來問早飯擺在何處。往常林如海在的時候,一般在正院旁三間小抱廈裏擺飯。姨娘們都是在自己小院用飯,等閑無事林如海不許她們天天在黛玉跟前兒晃悠,她們倒還算安分。所以,今兒隻黛玉自己,很不必如此費周折。想了想,黛玉道“就擺我屋裏罷。”
    紫鵑領命而去,不多時便帶著捧飯的婆子丫鬟進來。一群群提著大提盒、托盤、杯盞、湯盅等物,將一個方桌擺了滿滿一桌子。有麵食,有湯,還有各種素菜,餅兒之類的東西,約摸十幾樣。因為林如海沒用早飯便走了,所以原本給他預備的飯菜也一並送到了黛玉這裏,十分的豐盛。
    黛玉被麵前的一碗三鮮小餛飩吸引了目光,紫鵑笑道“這便是按姑娘說的法兒做的小餛飩,姑娘嚐嚐,可好吃不好吃?”
    黛玉眨了眨眼,眼眸裏似乎放出光來。
    說起這個小餛飩,倒緣於她昨兒看到的一本書。那是一本遊記,寫書的是一萍蹤浪影的俠士,遊遍萬水千山,寫的都是親曆之事,還有在各地聽聞的奇聞異事,十分精彩,看得黛玉昨晚幾乎荒廢了修煉。其中寫到一偏僻山村裏的一道美味,三鮮小餛飩。書中將小餛飩描述的十分美味,看了就讓人食指大動,並記載下了詳細的製作方法。
    肉是很講究的,精選最鮮嫩的野豬肉,要脊骨下麵與大排骨相連的一條瘦肉,即俗稱的裏脊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一部分。將裏脊肉剁碎,放入香菇、小蔥,剁成頂細膩的肉餡,輔以碎薑末。皮要薄,餡要多,方能吃出鮮美的香味。煮餛飩最好用骨頭湯,煮好以後,撈出來放碗裏,加水至八分滿,倒入少許鹽,撒上香油、蔥末,一碗香噴噴又清淡鮮嫩的餛飩便做好了。
    林府廚子的手藝不錯,黛玉隻是說個大概,便做出來一碗賣相十分不錯的小餛飩。黛玉眯了眯眼,湊上前,深深吸了一口氣,又用瓷白的湯匙微微一攪動,鮮香的氣味盈滿鼻翼。
    還沒吃,黛玉便知道味道不會差,迫不及待舀起一個小餛飩放進嘴裏牙齒微微用力,咬破那薄薄的皮兒,一股清淡的湯汁流了出來,滿嘴的鮮香。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又舀起一勺子湯,也是不錯。
    “紫鵑,可知道是誰做的?”黛玉一邊問,一邊又舀了一個放進嘴裏。餛飩個頭不大,小巧玲瓏,一口一個,黛玉吃的十分優雅,不多時已經個下口了。
    紫鵑道“奴婢特意問了的,是廚房的吳嫂子做的。”黛玉很少很少對某一樣吃食感興趣,她口味偏清淡,一般清淡的她都會嚐些,卻並未對某一樣十分偏愛。今兒黛玉偏偏對這小餛飩讚不絕口,紫鵑心裏既稀奇,又覺得高興。
    廚房有很多媳婦,丫頭們一般皆稱呼為嫂子,黛玉自然不可能知道這個吳嫂子是何方神聖,姓甚名誰,長的是圓是扁。不過這不妨礙她身為主子表達自己對其的賞識,將一碗小餛飩喝的幾乎見了底,黛玉放下碗,道“紫鵑,你拿五百錢賞給這個嫂子,就說她做的餛飩十分不錯,我跟喜歡,替我謝過她,就說,以後還要勞煩她呢。”
    五百錢差不多是一個二等仆婦半個月的月錢。廚房的總管家是周一個姓周的婆子,她是一等仆婦,月錢是一兩。這個吳嫂子,黛玉從未聽說過,自然不可能是一等的仆婦,最多也就是個二等。
    之所以賞她五百錢,而不是二百錢或是八百錢,也是有計較的。若隻賞二百錢,少了些,下人們背後要議論主子不大氣的;若比五百再多,那些沒得到賞之人有眼紅妒寶,或會在平日裏排擠吳嫂子,或也都想著法兒的討主子的歡心、拍馬屁,亦為不好。
    所以,五百錢不多不少,正合適。
    紫鵑聞言,答應一聲,轉身就要走,黛玉叫住她,“先等等,我話還沒說完呢。”
    紫鵑笑嘻嘻的轉過身,施了一禮,道“姑娘還有何吩咐?”
    黛玉道“廚房那些丫頭婆子們每日忙裏忙外,伺候著一大家子的飯食,倒也委實辛苦,你再多帶五百錢,給她們買酒吃。”
    紫鵑道“奴婢遵命。”說著便走了。
    黛玉的飯量本就不大,一碗餛飩墊了底,餘者隻吃了一個豆腐皮的小包子、小半碗粳米粥,剩下的飯菜動也沒動。黛玉將剩下的飯菜賞給丫頭們吃,自己進內室來了窗子,在窗子繡一個荷包。
    荷包是大紅底的,繡鵝黃的菊花。
    這次不是給周航,而是給林如海繡的。林如海日日外出,書籍、文書、茶葉等時常不離身,隨有貼身的小廝跟著拿東西,到底不如自己貼身攜帶方便。而且有些地方,譬如宮廷大內,小廝是不能隨便進去的。黛玉早尋思著做一個乾坤袋給他,外表最好也做成荷包模樣,貼身攜帶方便,不至於引人注目。
    剛拿起針線,繡了沒多少,慧兒進來,看見林黛玉在繡花,便道“才吃了飯,姑娘怎的也不歇歇?倒做起活來了,也不怕累著。”
    黛玉平日裏針線活做的並不多,一般都是給林如海或是周航做,而且從不假手於人。慧兒雖然溫柔平和,話不多,卻是個極為通透的。知道能讓自己動手的活計,不等自己開口,姑娘便交給自己了。姑娘沒有讓自己動手做的,必是要自己做不願假手於人的,自己也不必開口。是以,慧兒倒沒說不如讓奴婢代勞之類的話。
    黛玉道“我不累,你進來做什麽?怎麽不在外麵吃飯?”
    “我吃好了見姑娘一個人進了屋子,恐怕姑娘要使喚人,便進來伺候了。”說著微微彎了身子,往黛玉跟前兒湊了湊,問“姑娘可要茶水?”
    黛玉道“我不渴,你這會子既沒事,便陪我坐坐罷。”
    “姑娘,奴婢陪您一塊做活吧。”說著便出去拿了一個針線筐進來,裏麵有放著許多絲線,還有一個水紅小褂子,曉得是給迎春之女滿月的賀禮,隻差一個袖子便完工了。三日後便是滿月之喜,黛玉因問“這是第幾套了?”
    慧兒道“這是最後一套了,一會子便做好了。”
    黛玉於是拿起那小衣裳看,料子自然是極好的,尋常人家買都沒處買去。慧兒的活兒也極精細,陣腳又密又均勻,掩藏在衣服裏麵,表麵連個線頭都找不到,不會傷到小奶娃嬌嫩的皮膚。看完之後,黛玉忍不住讚道“你倒是好巧的手!”
    慧兒低了頭,臉色有些微紅,笑道“奴婢不過有些拙劣的手藝罷了,不值得姑娘如此稱讚。”
    “我從不虛讚人,自然你值得這樣的稱讚,我猜這樣說,慧兒,你就不要謙虛了。”黛玉就喜慧兒矜持謙恭,待人和善,便是貼身伺候自己多年,在外麵也從不拿大,永遠懷著一顆赤誠之心。
    黛玉本可以用法術將荷包繡的又快又好,但有慧兒在,倒不方便。不過夏日的清晨,坐在窗下,看著風處海棠刷刷作響,遠處的石榴紅如陽春三月的桃花,亦不失為一件樂事。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好容易將一束菊花繡好,抬眼一看,已經日上三竿。黛玉隻覺得腰酸背疼,正要騰出手揉揉脖子,慧兒已放下活計,現在黛玉身後提她捶背揉脖子。
    紫鵑吃完早飯,便進房間伺候。半晌的時候,黛玉突然想起昨兒路過荷花池,見池子裏新長出來的荷葉倒還鮮嫩,便打發她去摘鮮荷葉,中午要熬荷葉粥吃。如今還沒回來,雪雁並沒有什麽差事,如今倒不見她,黛玉因問“雪雁呢?”
    慧兒額道“剛聽雪雁在廂房裏逗貓兒,想來這會子還在,可要奴婢喚她來。”
    黛玉道“不必了,讓她玩吧,雪兒球兒倒都喜歡她。”
    又問“小衣裳可做好了?”
    “做好了,”說著,慧兒從筐裏取出做好的小衣裳,雙手撐開,“姑娘瞧瞧。”黛玉湊近瞧了瞧,料子是水紅底帶白色小碎花的,十分淡雅,且不落俗套。方才沒來得及仔細看,這會子仔細一瞧,顏色又新鮮,樣式也是最流行的,小小的,十分精致可愛。連她看了都喜歡的不行,迎春表姐看了,也一定喜歡。
    這日上午晴的好好的,誰都沒料到中午的時候會突然下起雨。而且是罕見的出著太陽下雨,紫鵑采摘荷葉回來的時候正趕上,淋的落湯雞一般,黛玉忙命人拿幹淨的衣裳給她換。
    林如海走的時候沒帶雨具,黛玉恐他淋雨,要打發人去咱們送雨具,但轉念一想,周航離得更近,一定要派人送了,不必自己費心,便也作罷。
    傍晚回來的時候,林如海披著鬥篷,穿著隨雲木屐,身上一點沒淋濕。
    黛玉問是哪來的,果然是周航派人送的。
    大雨一連下了兩天,迎春心焦不已。暗道,這雨也是討厭的,早不來晚不來,偏巧趕在這個時候,明兒就是自己女兒的滿月宴,卻遇到這樣大雨,豈不掃興?!
    誰料,當天下雨,雨突然停了,還出現一彎彩虹。傍晚時候,西方天空有出現晚霞,燒紅了半邊天。所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如今晚霞既出,明兒該是個大晴天。迎春這才轉憂為喜,直誇自己女兒是個有福的。
    林府,黛玉也正站在院子裏看那漫天的紅霞。
    慧兒遠遠的走來,稟說明兒出門的禮品都已打點好,請姑娘回去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