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劉焉的雄心
字數:4664 加入書籤
nbsp; 看到劉焉麵色沉重,劉範率先開口道:“父親大人,不知今日將我們兄弟幾個全部叫來是有什麽事情?”
劉焉沉聲道:“眼下黃巾之亂大起,朝廷官軍疲於四處剿滅叛亂,而朝廷大權則是被何進這等外戚和張讓這些宦官所掌控,你們覺得方今天下局勢如何?”
劉家乃是漢室宗親的身份,跟朝廷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聽到劉焉開口問起朝廷局勢,劉範小心翼翼道:“豫州黃巾已經被皇甫嵩他們率軍剿滅,聽說朝廷方麵前不久又派了使者前去河北巡視戰況,以孩兒之見,這黃巾之亂雖然氣勢滔滔,不過早晚也是要被朝廷大軍全部剿滅。”
“至於朝廷權柄被宦官和外戚把持之事,這事兒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了,以何進跟張讓等人的權勢,想要解決隻怕並非易事。”
劉焉對於長子劉範的觀點並不做評價,而是目光轉向自己另外兩個兒子,三子劉瑁和次子劉璋身上。
劉璋一共育有四子,其中長子劉範和次子劉誕為人性格比較剛正,而幼子劉璋則是性格頗有些軟弱,所以他們三個其實都不太被劉焉喜歡。唯有三子劉瑁,劉焉覺得性格跟自己最像,所以平日裏也是頗為寵愛。
看到劉焉將目光轉向自己身上,劉璋縮了縮腦袋開口道:“我覺得大哥說的對,朝廷現在雖然有些局麵艱難,不過隻要上下官員一起努力,總能撐過難關。”
劉瑁沉聲道:“我倒是覺得朝廷已經有些江河日下了,黃巾之亂不過是表象而已,雖然他們最終還是難免被朝廷大軍鎮壓下去。不過張讓何進等人卻不是輕易就能何解的,一旦他們兩個爭鬥起來,朝廷必然會受到牽連!”
劉範對於劉瑁這種論調明顯是有些不喜,所以聽到他開口之後同樣沉聲道:“三弟休要胡言!陛下此時春秋鼎盛,無論何進還是張讓又能翻得起什麽風浪?”
劉瑁道:“大哥你又何必自欺欺人?今上什麽作為難道你真的一點不知道?宮中那些荒唐事我就不說了!就算陛下在時何進跟張讓等人翻不起什麽風浪來,可一旦陛下有所不測之後呢?”
劉範本來是想要反駁一番的,不過一想到劉宏在後宮之中的種種作為,最終還是歎息道:“皇子辯今年已經七八歲了,而且皇子協同樣已經兩三歲,就算今上有什麽不測。在大將軍的主持之下,皇長子登基繼任已經是可以確定的事情了。”
“何進雖然有不少毛病,不過他到底還是皇長子的親舅舅,一旦皇子辯登基之後,有了何進從中支持,再加上朝中百官一起努力,朝廷自然會向著好的一麵發展。”
後漢皇帝有不少都是年紀輕輕就直接過世了,作為皇族之一,劉範其實對於漢帝劉宏同樣心中有些不滿。
不過他這些不滿,說到底更像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意思,至少劉範心中從來沒有想著朝廷會向不好的一麵發展。
看到自己長子和三子之間的爭執,劉焉對著劉範冷哼道:“你的想法雖然不錯,可惜卻是有些想當然了!今上種種作為,已經是大失民心,否則張角老道登高一呼怎麽會有這麽多人響應?”
“除了今上本人之外,朝中權柄都被何進和張讓等人把持,這些朝廷官員心中隻想著如何討好張讓或者何進,然後給自己加官進爵,他們心中還有今上這個皇帝麽?”
劉範可不像他四弟劉璋這麽軟弱,所以聽到劉焉的斥責之後並未立即服軟,而是繼續辯駁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張讓何進手中權柄再大,那也是今上給到他們的。所以隻要今上還在位,孩兒就覺得這朝廷亂不起來!”
“說句大不敬的話,就算是今上遭遇什麽不測,等到將來皇子辯繼位之後,有了大將軍何進再加上何皇後的輔助,同樣能有機會整頓朝廷!”
劉焉搖了搖頭不再繼續跟他談論這個話題,反而話鋒一轉說道:“前些日子,陛下在朝會之上正式答應讓趙弘以雁門郡太守的身份兼任護烏桓校尉,對於這件事情你怎麽看?”
劉範思索片刻道:“孩兒覺得這事好事啊,南附烏桓本來就情況複雜,朝廷方麵能夠任命趙弘為護烏桓校尉,對於平定朝廷北疆還是有著不少作用的。”
劉焉道:“有好處當然是肯定的,不過除此之外,你就沒看出點別的什麽來?”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nbsp; 劉範沉聲道:“父親大人是說,兼任了護烏桓校尉之後,這趙弘手中可能會權柄過重?”
劉焉冷笑道:“天底下那麽多郡守縣令,權柄過重的又豈止趙弘一個?為父隻是要你看的更深一點!等到這黃巾之亂平定之後,地方上各郡國兵戰鬥力都極為不弱,反倒是朝廷手中根本沒有了真正的大軍!”
“屆時外強於內,你覺得那些郡守縣令還能老老實實聽從朝廷的詔令麽?若是那時今上再忽然遭逢不測,而兩位皇子則尚未長成,一旦皇子辯登基之後朝政大權盡歸於何進,你覺得張讓趙忠等人肯答應這一點?如果他們不肯答應的話,屆時朝廷方麵會有什麽變故?”
劉範一開始隻覺得自己三弟劉瑁的話對於朝廷有些不敬,不過此時聽到父親劉焉說完這些,渾身上下頓時一激靈。
自從後漢建國之後,朝廷一直都是各處郡守縣令領兵,不過前些年朝廷吏治清明,郡國兵的主要用處實際上就是對付一些山賊土匪。像洛陽城這等京畿重地,山賊土匪根本就不敢鬧騰。所以河南尹跟洛陽城之中的大軍,其實都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
而此次黃巾之亂,朝廷方麵主要是從朝廷大軍之中征調一部分,在協同當地的郡國兵進行平叛。這主要是出於後勤以及平叛速度考慮,畢竟直接調用當地郡國兵才會更加便捷一些。
可是朝廷這個舉措,同樣是引發了劉焉剛才所言,那就是等到黃巾之亂平定之後,各地郡國兵的戰鬥力會完全高於朝廷本身。而天下各地的太守縣令甚至州刺史一旦掌握這等大軍之後,他們還能繼續像以前那樣對於朝廷忠心耿耿?
劉範雖然為人比較剛直,不過他也不是傻瓜。一開始隻是沒有老狐狸劉焉看的透徹而已,不過被劉焉這麽一提醒之後,劉範同樣是覺得整個朝廷有些江河日下了。
沉思良久之後,劉範這才歎息一聲道:“父親大人所言極是,一旦朝廷平定黃巾之亂以後。如果今上還能春秋鼎盛,或者還能慢慢壓製各地郡守或者刺史的實力,不過今上若是真的遭遇什麽不測,朝廷方麵確實會變得極為艱難起來。”
看到劉焉剛才似乎有些意猶未盡,劉範繼續道:“既然父親大人已經看出了這一點,那我們為何不向今上稟報一番?然後讓朝廷方麵早作準備。”
劉焉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緩緩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盯著劉範道:“如果我們向今上稟報這個問題,你覺得今上會不會聽從為父的建議?就算是今上聽從了,他真的能夠徹底壓服天下那麽多地方勢力?或者說,他還有時間去壓服他們麽?”
劉宏十一歲登基,到光和七年已經是過去了十六個年頭,也就是說他實際上才二十七歲而已。不過劉宏整日裏流連後宮,身體素質已經是完全到了四五十歲一般,劉焉覺得就算自己都比他身體好。
朝廷形勢如此嚴峻,而劉宏本人卻仍是躲在後宮之中繼續安心享樂毫無節製,所以劉焉根本就不看好朝廷的後路。
聽到劉焉這一連幾個提問,劉範神色痛苦的搖頭道:“不能。”
從內心深處來說,劉範自然也希望劉宏能夠振作起來,然後力挽狂瀾。可惜從實際情況來看,劉範很清楚自己父親所言才是實話,就算劉宏有心整頓這些,他也未必能夠辦得到了。
看到劉焉和劉範一時沉默下來,劉璋這才小心翼翼的開口道:“那依父親大人之見,我們該怎麽辦?”
劉焉在書房之中來來回回走了許久,然後才沉聲道:“為父準備建議朝廷恢複州牧製度,然後再自請代替朝廷牧守一方!”
聽到劉焉此話一出口,劉範和劉瑁立即神色一緊,就算是開口提問的劉璋,反應過來之後同樣是大吃一驚。
後漢建國之後一直施行郡縣製,各處郡太守都由朝廷方麵進行委任。而劉焉口中的州牧製度,實際上就是在縣令和郡守上麵再多出來一級州牧。一旦實行這個製度之後,各處郡太守就無需再向朝廷方麵進行負責,而是對於州牧進行負責。
州牧製度其實早在前漢時期就已經有了先例,跟州牧相對比的是州刺史。不過州刺史隻有監察一州的權利,就算是他們發現什麽貪贓枉法的太守縣令,也隻能上報朝廷進行處置,並不能自行處置這些官員。
從某個角度來說,州刺史其實跟禦史大夫轄下的那些禦史官員的職能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