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章 何顧闖宮(中下)

字數:3971   加入書籤

A+A-




    周皇後令人火速去傳溫體仁,旋即又對何顧問道:“山崩豈是小事,何以前鋒巡邏士兵竟絲毫未察?”

    何顧裝傻道:“事發之時,微臣距離萬歲尚且還有百裏之距。事發之後微臣又著急回京將此事報於娘娘,因此還未及詳察。”

    周皇後咬牙切齒道:“必須徹查!陛下龍體,隨行人等竟然如此馬虎魯莽,釀成這塌天之禍豈可輕饒!”

    何顧連連點頭,義憤填膺:“微臣在高麗得知此事便立刻星夜兼程趕了回來,實指望能勸萬歲回心轉意,不料卻最終是來遲一步。”

    周皇後聽他這麽說,想起來自己勸阻崇禎不聽便由了他去,頓時懊惱萬分,隻恨當時不曾全力阻攔,眼淚嘩啦啦又淌了下來。

    何顧在露台下麵心裏也有點不是滋味,畢竟這幕後元凶就是自己。回想起見到崇禎以後的種種,其實他真的不算一個壞人,隻是有些事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今日他可以一時心軟放過崇禎,但來日崇禎殺他絕對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有些事情當斷則斷,比如即將到來的這個溫體仁。

    何顧此時已經不再糾結這個溫體仁到底是什麽人,為什麽飛火衛的情報上麵沒有寫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就想怎麽解決他好了。

    殺?可以殺,但不能輕易動手,至少要摸清這人身後都站著誰,正所謂斬草要除根。

    但不殺,如果真被他拿走了輔政之權,隻怕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一子出錯滿盤皆輸。尤其是雁門山調走兩關守軍,強令京師大營和直隸各部原地駐守。這兩件事如果是自己掌權那就沒什麽大問題,宮裏這孤兒寡母攪不出什麽水花來。

    如果是溫體仁掌權……都不用查,把這件事宣揚出去就夠自己喝一壺的了。

    何顧心如電轉,飛快的思索著怎麽對付溫體仁。

    周皇後卻是心傷意亂,原本也算聰慧的她現在是方寸大亂,腦子亂糟糟一團,一會兒想兒子登基的事,一會兒又惦記起崇禎的笑臉,忽然又擔心太子年幼,會不會有權臣趁機擁立其他皇室血脈……

    一抬頭,透過紗帳發現何顧站在露台下默不作聲,心中不禁一凜:此人的傳言本宮也風聞過一些。陛下亦曾說過,其才淩厲果決,可治亂世,亦可起亂世。若太平年景絕不用他,奈何眼下非常時期不得不用……

    如今陛下既去,又有何人可以與之掣肘製衡?

    想到這裏,周皇後心中立刻對何顧升起了戒備之心:“何侍郎,你沿途勞頓,可先回府休息,稍後若有需要再做傳喚便可。”

    何顧一聽,這是要把自己攆走,她好和那個溫體仁說悄悄話……門也沒有!何顧一挺身:“微臣不累!一會兒溫大人若來,難免問及雁門事發經過,來回通傳反而會誤了大事。”

    周皇後一聽倒也有幾分道理,也不太好直接攆人,因此便默然不語,偷偷透過紗帳仔細打量起何顧來了。

    都說相由心生,其實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人的個性底蘊和心情常態會影響表情,表情則牽動五官,年深日久就會起到塑形的效果。至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這樣的。

    何顧這兩年為了鐵焰鎮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平時自然而然的就帶出了滿臉疲態。這人如果長期處於工作高壓之下,心中就會有戾氣,戾氣生於心而發於眉心,就是習慣性皺眉。

    他還沒在明朝讀過書,身上一點兒書卷氣都沒有,倒是因為常年殺人舉手投足帶著一股子血腥氣。

    而且何顧還特別不習慣對別人畢恭畢敬的,即使有也是裝出來的,此時多少有點輕鬆隨意的站姿就出賣了他。

    何顧此時在周皇後眼裏大致是這麽一個形象:凶神惡煞心機深沉,尊卑之心淡薄,可靠度幾乎為0。

    何顧還不知道這麽一會兒的功夫已經被人家定了性,他還在思索怎麽解決掉這個溫體仁。

    說曹操,曹操來的還挺快。

    溫體仁因為奉旨輔政,所以雖為內閣大學士最近卻不在文淵閣辦公,而是在武英殿偏殿。周延儒等人因為嫉恨,壓根就不想提起他的名字,所以何顧第二次錯過了知道溫體仁存在的機會。

    因為前去通傳的太監兩隻眼睛哭的通紅,溫體仁知道肯定出了大事,所以是撩著朝袍一溜小跑過來的。

    到近前猛然看到何顧,腳下頓時一個踉蹌——何顧可以不知道他,他卻沒辦法不認識何顧,畢竟這是大名鼎鼎的官場克星。

    周延儒算是夠有心機的了,否則也混不到首輔的位子上去。但如果拿他和溫體仁相比,那就是小學生和博士後的差距了。

    溫體仁是什麽選手,那是崇禎時期在位最久的首輔,整整十年。除了他以外,其他首輔能超過一年都少見。溫體仁其老奸巨猾老謀深算可見一斑。

    從看到何顧的第一眼開始,這老狐狸的心眼就開足了馬力——他不是帶著一幫大臣家丁去山西護駕了嗎?怎麽突然回來了?再看看周圍人等一個個麵有戚戚然,有幾個眼睛都哭成桃子了……難道……

    溫體仁心裏咯噔一下子,不會是萬歲出事了吧?當下也來不及想更多,噗通通跪倒在地,道:“微臣溫體仁,參見皇後娘娘。不知召微臣前來所為何事。”

    周皇後看見不但熟識而且一臉慈祥的溫體仁,仿佛見到了娘家人一般,頓時忍不住悲聲再起。這就是上了年紀的好處,何顧才二十來歲,周延儒才三十來歲,但老狐狸可已經快六十了。

    這人一上歲數,莫名其妙就會讓人覺得對方一定很穩重……也可能是因為明朝沒有碰瓷搶座插隊的老頭老太太吧。

    哭了半晌,周皇後才哽聲道:“何侍郎,還是由你告訴溫大人吧……”

    何顧一直在對溫體仁冷眼旁觀,聽到周皇後吩咐,嗓子眼稍微用力一繃,啞聲道:“雁門山崩,萬歲已經龍駕賓天”。

    老狐狸已經大概猜到發生了什麽事,當今萬歲隻怕是凶多吉少,但聽到這句話從何顧嘴裏說出來,依然是‘哎呀!’一聲,雙眼翻白身體向後就倒……

    何顧在旁感覺有些怪怪的,怎麽感覺這動作和自己在雁門山的演繹手法很像呢……

    幾名太監趕下露台來又是一陣搶救,溫體仁覺得戲差不多了才長出一口氣,翻身坐起大聲嚎哭:“萬歲啊……皆是微臣之過啊!微臣萬死難辭……”

    何顧眼睛一亮,什麽意思?微臣之過?難道是他帶頭支持皇帝親征的?嘿嘿,突破口找到了!

    不料周皇後忽然在旁道:“陛下去意堅決,此事豈能怪罪於溫大人身上。還請溫大人收拾心情,為我們孤兒寡母做主……”

    溫體仁一骨碌便爬了起來:“眼下大事莫過於龍體歸京,太子登基。國不可一日無君呐娘娘!”

    周皇後道:“溫大人既是陛下欽點輔政之人,又是禮部尚書,其間禮樂典製便有勞先生了。”

    何顧甩了甩腦袋,還是禮部尚書?

    等等,這倆人你一言我一語,這是已經把老子撥拉到一邊去了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