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攻吳
字數:7144 加入書籤
nbsp; 黃龍十一年四月,東吳大都督呂蒙在回吳郡述職的路上途徑溧陽時不慎落水,由此感染了風寒,不過兩個月就病逝了。
接替他的是東吳名士陸遜。
時人議論說呂蒙是死於一場陰謀,幕後主謀是說不得,原因是呂蒙反對孫權稱帝。
步入晚年後的孫權變得昏庸狂躁起來,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諸侯盡滅,唯有孤尚存,豈非天意?
尤其是他看到李軌篡奪炎劉後非但沒有遭到天譴,反而越活越滋潤,心裏就變得更不平衡,稱帝之心日甚一日。
這個時候東吳的元老重臣:周瑜、張昭、魯肅、程普等都已經不在人世,孫權的瘋狂根本沒人敢勸,更有一班諂媚小人為了一己之私,不僅不勸阻,反而可勁地鼓噪。
尤其是在呂蒙冒險奪取西陵後,孫權更是飄的可以,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終日嚷嚷著要北伐中原,攻破長安,活捉李軌,為大漢的列祖列宗報仇雪恨。
於是不管是孫氏的隆興之地吳郡,還是大本營建業城,四處張燈結彩,勸進之民,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大臣們或隨波逐流,附和孫權,或緘口不言,更有甚者索性辭官離開朝堂以避禍。
所有的大臣裏隻有都督呂蒙對此不以為然,呂蒙認為東吳的實力還很不夠,這個時候稱帝隻會刺激李軌作出不理智的舉動。
兩國實力對比如此懸殊,一旦李軌傾國來攻,東吳隻能玉碎。
已經陷入固執泥潭的皇帝根本聽不進去這些,他派了好幾撥使者去西陵試圖說服呂蒙,卻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個時候輿論已經造了起來,孫權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他已經沒有了退路。
呂蒙這個家夥仗著有點戰功在身,實在是囂張猖狂,既然不合作那我就搬開你。
鑒於呂蒙此刻在軍隊和民眾心中的崇高威望,意外落水病死就成了最佳選擇。
此傳言未經證實,權當是閑談爆料。
但不管呂蒙是不是死於一場陰謀,他畢竟是死了,他這一死,東吳境內再無人敢阻止孫權。孫權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帝位。
建國吳,年號黃龍,建都建業。
李軌對孫權抄襲自己年號一事表示極度不滿,授意內軍廳借呂蒙落水病死這件事在東吳大造輿論,竭力抹黑孫權。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距離孫權正式倒台還差著十萬八千裏。
李軌明白要想徹底解決東吳問題就得破解其水軍優勢。
早在當年奪取江陵之後,李軌就下令在此設立了造船場,建造戰艦以備將來,後因東吳奸細喪心病狂的搞破壞,不得不把江陵的船場遷移至蜀地成都。
曆任成都地方長官極為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造船,尤其是在郭淮任成都大都督期間,造船速度異常迅猛,一類戰艦一個月至少有五艘下水。
所謂的一類戰艦,是這個時代最大型號的戰艦,船體長一百二十步,可裝載二千餘人,上構木城,築起樓櫓,四麵開門,船上可騎馬馳騁。
造船的同時訓練水軍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李軌下令長安武備學堂在成都設立分校,與水戰相關的係擴招三倍,一年訓練水戰軍官三百人。
經過五年的準備,大衛的水軍力量已經悄然超過了東吳。
滅吳的條件已經成熟。
恰在這個時候,東吳的內部又出了亂子。
孫權的長子孫登於大衛黃龍十二年(大吳黃龍二年)初因病去世。
孫登是孫權一直著力培養的儲君,是東吳的希望所在。
孫登的死對東吳政局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孫權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癲狂的皇帝由此變得更加慘無人道,上下離心,內外怨憤。
李軌終於下定決心,以傾國之力南征滅吳。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詔令,以李典為淮南大都督,全權節製淮南地區各軍。
以趙雲為荊襄諸軍都統,節製荊襄地區各軍。
郭淮、田豫為副都統。
發禁軍四路,分別以涼王李島、振武將軍朱洪烈、驍騎將軍卓善(卓丟兒)、安南將軍譚延為主帥。
又征發各州衛軍三十萬人,編組為東部集群、西部集群和總預備隊。
分別由張遼、許褚和石重為主帥。
詔令,以晉王李丕為諸軍總巡閱慰問安撫使。
各路軍馬合計六十萬,號稱三百萬,分東、西兩路向東吳開戰。
李軌祭起了亙古未有的大殺器後,就去寢室裏美美地睡了一覺。
那一瞬間他耗盡了全部的精力,身體和精神完全被掏空了。
一覺醒來後,他發現他這個皇帝已經徹底淪為了各軍的總糧草官兼兵源供給處處長。
仗怎麽打已經不需要他來操心了,他也操不上那份心,這時代既無電報又沒有飛機,戰線拉的那麽長,跑細了腿也搞不定啊。
所以他隻關注大勢,掌控大勢。
他的眼裏已經沒有了鼓角錚鳴,血戰陷陣,他甚至已經不再關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隻關心大勢,那種玄之又玄的東西。
“從目前的情況看,孫權的主力主要集中在細線,以西陵和柴桑為據點。如果能在西陵設個套把他的水軍主力給黑了,後續的戰鬥就會輕鬆的多,否則我們就要在柴桑打。那可是他們的老巢,他們是主場,我們是客場,形勢對我不利。”
李軌對西線陸地進軍過快不喜反憂,陸上推進的太快,會把敵人驚走,尤其是把東吳的水軍嚇走,如果不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重創敵之主力水軍,則後續必會在柴桑陷入苦戰,那地方水澤廣大,溝渠縱橫,陸軍擺布不開,水軍卻如有天助,對自己很不利。
“我這就將主上的用意通報給他們。”
周府小心翼翼地征詢李軌的意見,這場大戰完全是由李軌主導的,他這個樞密使已經徹底淪為了軍務參謀。
李軌沉默了一會,搖搖手:“不必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論戰役指揮,朕不見得比他們高明多少,何況又不了解前線的情況。仗就讓他們斟酌著去打吧,萬無不勝之理。咱們來合計一下戰後的事,六十萬軍馬要保留多少呢。”
周府道:“至少要複員四十萬,供養如此軍力,財政繃的太緊。時間長了會出問題的,而且新軍的戰力已經得到檢驗,二十萬足夠了。”
“哈,你呀,你聽財神爺哭窮,哪就那麽嚴重了,我們打到現在用的還都是國庫裏的存貨,還沒用到戰時動員呢。我的意思,軍隊要裁撤,尤其三十萬衛軍完全可以裁撤掉,但其他軍馬還是要保留。全國常備軍要保持在三十萬,加上地方鄉軍約八十萬人。有條件的地方都實行軍墾,花費也不大。平定江南後,我們要經營江南,整個江南沒兩萬常備軍是鎮不住的。我們還要向南方拓展,造大海船,從番禺出海,揚帆萬裏,然後會發現很多野人居住的島嶼。再往南,在海的那一邊還有一個大洲,地域廣大,不遜中土。如今應該還沒有人吧,先到先得,我們過去占領它。南海中的那些島嶼,多少荒無人煙的,多瘴氣和毒蛇猛獸,放出風去,先到先得,隻要承認仍是中華種類,每年象征性的上貢一點土特產,朕就可以賞他一顆金印,封他為王,為公,為侯。至於是哪一級,要看他屬地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和個人的聲望。總之,朕是不會虧待好人的。”
周府笑道:“真如此,中土精英要亡去大半了。”
李軌道:“但主體還是會留下的,國家人口日益增長,教育普及,人口越來越多,都窩在中原早晚得生出亂子來,倒不如遷徙出去,占山為王,占島為王,天下那麽大,為什麽都窩在家裏自己人折磨自己人呢。”
周府道:“看來要給他們一點甜頭,不然誰肯背井離鄉遠涉萬裏下南洋呢?”
李軌道:“除了甜頭還要給他們支持,給他們壓力,總之要鼓勵,要行方便。諸葛亮說他不想與大衛為敵了,希望我封他一個王,我看可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以,叫裁縫給他做套袍服,刻一顆金印,費不了幾個錢卻能化幹戈為玉帛。益州郡我也不收他的,讓他做根據地,向南拓展,給天下人帶個頭。他不是曾七擒七縱孟獲嗎,那麽強悍的家夥都收服的了,還怕搞不定森林裏的那些野蠻人?但大前提是他要認我這個皇帝,要給我磕頭,至少大朝會的時候過來磕一個嘛。”
周府道:“他夫人,他兒子,他兄弟都磕了,他呢,據說每天早上理政前,都會率百官在堂前遙望長安,鞠躬致敬。”
李軌眉頭一皺:“站在堂前鞠躬?你確定他是朝著長安方向?”
周府笑著回答道:“他在益州郡的官署,門都是朝北的,他不僅每天早起要鞠躬,還時常站在門口眺望北方。”
李軌沉默了,良久之後,歎了口氣:“爭來奪去,我們的目的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要還天下一個太平,還百姓一份安,如果他樂意回來,我讓他做丞相,放權給他,讓他一展抱負。”
周府道:“這個隻怕,他若是回來,將置安樂公於何地呢。”
李軌道:“你們都小看他了,我們的安樂公可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呢。果然孔明肯回來,他們一定會相處的很愉快的。”
晚上睡不著,李軌就提筆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
信中表達了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然後誠摯地邀請他在方便的時候能回來走一走看一看。三天後李軌讓諸葛亮的夫人、兒子帶著這封信啟程去益州郡團聚。
至於諸葛亮的兄弟,他自願留在長安為官,李軌當然不能駁他的麵子。
……
為期一個月的西陵之戰以衛軍的大勝告終,但在李軌看來這場仗其實並不值得慶祝,圍殲戰打成了擊潰戰,重創東吳主力的目標全麵落空。
戰役的後半段,東吳大都督陸遜頂住孫權的壓力強令水軍撤出戰場退守柴桑,從而保全了東吳的實力,反過來讓李軌陷入了被動。
東吳水軍實力猶存,則柴桑就成了高壓線,要想突破這道防線,衛軍隻能用屍山去堆,用血海去淹,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而若不去突破,對大衛而言依然是個噩夢。
六十萬人動員起來了,人吃馬喂,這得是多大的消耗?縱然大衛國庫充盈,也會被吃窮吃垮。
趙雲思慮再三,給李軌上了一道奏折,他請求暫時與東吳和談,西陵已經奪回,東吳失去了西部重要屏障,半壁河山早晚是大衛的。
李軌有些恍惚,不知道如何回應他。
強攻柴桑損失必然很大,弄不好柴桑就是第二個赤壁。
但是和談……
東吳肯定會答應,孫權會去帝號稱臣。
然後呢,戰事結束,自己一方就得解散軍馬。
這六十萬人動員起來,難,解散了再動員……
李軌冷笑,自己的妻弟到底年紀大了,腦袋已經開始犯糊塗了。
他以谘詢的名義把趙雲調回長安,將荊襄地區的力量一分為三,郭淮、田豫仍領本部,水軍歸郭淮指揮,趙雲舊部則由李丕指揮。
時當隆冬,各軍按照李軌劃定的路線迭次出擊。
按照李軌的計劃,由郭淮打頭陣,出西陵後沿江東進,與陸遜決戰於柴桑,從正麵牽製敵人;田豫走江南道,迂回取豫章,從南麵威脅柴桑,最終與郭淮會師於柴桑。
李丕督大隊在後,名為諸軍之後盾,監督糧草,照應各路,實際是撿便宜來了。
自李玖犯事被貶,賢妃黃齡被廢身死後,太子的人選基本已經清晰。李軌這麽安排,眾人也沒有什麽意見,這是皇帝在給太子爺鍍金和樹立威望呢。
鍍金就鍍金吧,太子爺再大的功勞也不會影響到臣下,今天花點心思把太子哄好了,將來能沒自己的好處嗎?
皇帝如此安排,對自己可是一個絕大的利好哇。哈哈。
(www.101noveL.com)